和拿下坎城金棕櫚的韓國導演奉俊昊比,中國電影人究竟差在哪裡?

2021-01-09 每日人物社

如是枝裕和所說,金棕櫚關乎的,當然不是那片金色葉子的獎座。它關乎的是電影世界應該被尊重和珍視的藝術標準,關乎電影人最為根本的勇氣和尊嚴,或者是這次作為類型片的《寄生蟲》得獎所傳達出的,電影作為一種媒介本身,是否對社會現實和人類的普遍命運,具備足夠的思考和關心。

文 | 矮木

編輯 | 金匝

1

韓劇《請回答1988》開篇的情節,是雙門洞的好朋友們聚在電視前,看周潤發、張國榮主演的電影《英雄本色》。1988年正值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從混亂的政治現實中跌跌撞撞、掙扎求生的韓國電影行業,在當時的香港電影中汲取無盡養分,即使到了今天,有心的影迷依然能從韓國電影中看到某些港片的痕跡。

《請回答1988》裡,大家坐在一起看《英雄本色》

這一點在韓國普通觀眾身上同樣明顯,德善和正煥捨不得錯過一秒的《英雄本色》,大概是那個年代韓國年輕人共同的青春記憶,這份記憶在之後的時代不斷發出迴響,比如中國觀眾最熟悉的韓國藝人宋慧喬和全智賢,都長久地把張國榮當成偶像。而在韓國綜藝節目中偶爾提到張曼玉等人的名字,總有人會發出別樣激動的尖叫。

在舊日很長一段時間,我們能在韓國電影,特別是類型電影中看到香港電影的影響,於是我們的電影人和觀眾都有一種很難表述的心理——韓國電影只是香港電影的小學徒,韓國的類型片幾乎就是照著港片和好萊塢原樣複製,這個實在算不上討喜的小國,只會沒完沒了地模仿,加上誇張的表演方式,濃烈飽滿的韓式抒情,乃至正義戰勝邪惡的爛俗套路,這些都構築了很多人對韓國電影的偏見。

但似乎符合任何一個後來居上的故事套路,這份偏見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難站得住腳,最近十幾年,我們在《殺人回憶》《太極旗飄揚》《追擊者》《恐怖直播》《辯護人》《素媛》《熔爐》《釜山行》《計程車司機》《1987》等電影中能無比清晰地看到一個國家在電影方面的決心。某種程度上,這些韓國電影所體現的決心、勇氣、責任和犧牲,一度讓人有我無的中國影迷產生了某種豔羨,在一次次涉及權力腐敗、性侵幼童、人性黑暗、社會失衡的公共事件中,很多很多次,人們只能靠著鄰國的電影截圖表達某種內心的不平和憤懣,即使拋開這些,單純從電影藝術的維度衡量,也很難不被算作一種悲哀。

2

在這種大背景下,自1984年李鬥鏞的《紡車》入圍一種關注單元開啟韓國電影的坎城徵戰之旅開始,韓國電影以後進者的姿態,一直沒放棄拓展自身國際影響力的努力,而隨著韓國影視工業體系的日臻成熟,李滄東、洪尚秀、金基德、樸贊鬱、奉俊昊、羅宏鎮等一批導演相繼閃耀影壇,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韓國電影就會冒出一些驚喜。

所以在去年李滄東的《燃燒》遺憾失利之後,此次奉俊昊憑藉《寄生蟲》摘下韓國影史首座坎城金棕櫚桂冠,大約是種冥冥中的必然。

幾天前的頒獎禮上,奉俊昊發表獲獎感言時特別提到了今年是韓國電影百年,「雖然今天拿金棕櫚的是我,但我不認為我是唯一一個能拿金棕櫚的韓國導演。如果它能讓全世界的觀眾更關注韓國電影,那真的太棒了。」

憑藉《寄生蟲》摘下韓國影史首座坎城金棕櫚桂冠的奉俊昊在發表感言

電影導演是一個神奇的群體,一方面他們要深陷自己的影像世界去訴說一個獨一無二的故事,他們要對權力保持警惕,對歷史有所反思,對社會施以批判;另一方面,在諸如坎城這樣的國際舞臺,他們又會集體表露某種小男孩式的抱團和勝負心,在一個神聖嚴肅的場合,為各自的國家,甚至為亞洲電影,努力地去發聲和證明。

奉俊昊感言的另一個重點是,他是作為一個類型片導演而獲獎的,在坎城的血液中,大約浮動著「反類型」的基因,所以此前媒體和觀眾都猜《寄生蟲》大概會是一個類似《漢江怪物》的奇幻故事,根本沒對奉俊昊報以太大希望,阿莫多瓦自傳性質的《痛苦與榮耀》看上去更符合坎城的一貫口味,昆汀的《好萊塢往事》一度也被寄予厚望,兩位對「類型」早已信手拈來的導演都在各自的電影中做了去類型化的嘗試。電影界當然存在鄙視鏈,很長一段時間,大家覺得標準的金棕櫚電影就該是晦澀的、高高在上的、不能對觀眾太友好的那種樣子,所以《寄生蟲》首映後全體起立的掌聲,和而後全票通過的金棕櫚,當然不只是奉俊昊一個人的成功,不只是韓國電影百年結出的一枚甜美果實,同時也是類型電影在藝術殿堂的一次光榮勝利。

3

除了被反覆拿來討論的韓國影視工業體系的成熟,站在韓國電影百年的歷史節點之上,當我們藉由奉俊昊凝視韓國導演這一群體,一個很有參考價值的議題是,這是一支梯隊結構十分合理,每個人都特色鮮明,同時又無比專注、頑固、甚至是任性的群體。

在年齡上,李滄東出生於1954年,洪尚秀1960年,金基德1960年,樸贊鬱1963年,奉俊昊1969年,執導《追擊者》和《黃海》的羅宏鎮出生於1974年,在他們之後,還有迅速成長的80後、90後青年導演。

稍作對照的話,李滄東和我國第五代導演同齡,雖然衝擊半生依然沒摘得坎城的王冠,但是《薄荷糖》《綠洲》《密陽》《詩》《燃燒》等一系列作品積累至今,李滄東無疑已經成為韓國電影最無法忽視的一面旗幟。非常遺憾的是,出發更早、初期成就更高的第五代導演們,在之後的歲月,沒有一個人能堅持和擁有李滄東式的專注和幸運——陳凱歌1993年憑《霸王別姬》拿下金棕櫚的時候,李滄東甚至還沒有進入電影界,直到4年後的1997年,李滄東才拍出了自己的處女作《綠魚》,然後一部一部地拍,跟是枝裕和一樣,李滄東也是侯孝賢導演的粉絲,所以在他們的影片中,我們能輕易捕捉到各自的詩意和沉靜,他們對社會、對時代、對人性長久的關懷與凝望。我們很難想像在李滄東的履歷中出現《道士下山》或是《三槍拍案驚奇》這樣的作品,在一個導演的電影生命中,出現這樣一部(甚至不只一部)作品,絕非只是一次半次對自己羽毛的不愛惜,它所侵蝕的,是一個導演安身立命的專注和安靜,非常可惜和遺憾的是,這份專注和安靜自第五代導演開始,就長久地被我們厭棄和遺失,甚至到今天,依然是中國電影行業最稀缺的物品。

李滄東的處女作《綠魚》劇照

在之後的年月,韓國電影與中國電影真正拉開距離,是洪尚秀、金基德等一大批60後導演的成熟,面對身處的時代和社會現實,每一代人大概都會經歷大抵相同的入場儀式,洪尚秀和金基德的處境並不比中國的第六代導演好多少,他們都是在1996年才推出各自的長篇處女作,經歷了80年代民主化運動的動蕩和洗禮,90年代的韓國電影伴隨著獨立製片運動的興起迎來了百花齊放的年代——這一點又和我們第六代導演在時代的夾層中跌跌撞撞擁抱自己的電影夢想何其相似?

4

如果我們試圖給韓國60一代導演繪製一幅群像的話,他們作為一個群體最突出也最讓我們羨慕的特質是,百無禁忌。

拿個人風格尤為鮮明的金基德來說,在他過往的作品中,涉及誘拐、性侵、自殘、雛妓、兇殺、甚至生吞人肉等各種觸及文明底線的題材,憤怒的韓國民眾甚至給他扣上過「娼妓導演」的帽子,而金基德又絕非那種大任在肩的導演,我們想像不出金基德會拍一部《素媛》一樣的電影,在他的電影世界中,語言退位,只是沒完沒了的性與暴力,但就是這樣一位不為輿論所喜愛的導演,在韓國嚴密的電影工業體系中謀得了自己的容身之處,成為韓國最有國際影響力的導演之一。

《素媛》劇照

韓國的獨立製片運動給了那一代青年導演足夠的自由和舞臺,即使臺上的這群傢伙常常會對政策制定者乃至韓國的觀眾們造成冒犯,但不管是壓抑灰暗、最趨近藝術本質的性與暴力,還是那些一度不允許被公開討論的政治禁忌,都沒有形成捆綁韓國這代導演的枷鎖。而終究還是這場運動中茁壯成長起來的一代,成為了韓國電影真正的基石與中堅,共同造就了一個屬於韓國電影的黃金時代。

相形之下,第六代導演遠沒有韓國同行們的幸運,受制於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擠壓,中國電影的獨立製片運動更像是一場預先就註定失敗的悲情革命——總體而言,第六代導演並不具備第五代生逢其時的幸運,同時經歷時代的巨大幻滅和電影市場的冰河世紀,以張元、王小帥、婁燁為代表的那一代年輕人,既無痛快表達的自由,也缺乏足夠的資金去支撐自己各自的夢想,這種先天不足讓他們在一開始就被動地承擔了邊緣者的角色。在這種背景下,回看這批年輕人曾經的天真宣言,實在滿是殘酷意味,關於中國電影兩個重要的世代,導演張元曾有過一段著名的自白,「寓言故事是第五代的主體,他們能把歷史寫成寓言很不簡單,而且那麼精彩地去敘述。然而對我來說,我只有客觀,客觀對我太重要了,我每天都在注意身邊的事,稍遠一點我就看不到了。」

5

在他們的青年時代,對於真實社會的「客觀」本身就是一種奢侈,更不用說能像韓國導演一樣去觸碰和深入各種題材禁區。

第五代沒能做出的堅持和沒能繼續的夢境在第六代身上同樣沒有實現。前段時間《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宣傳期間,婁燁那句「電影應該是自由的」,更像一個得不到回應的小男孩式的獨自呢喃。按照時間來說,當下正是第六代導演最該出作品的年紀,但是因為早年的吸毒風波,第六代的旗手張元早已不見了蹤影,王小帥在《地久天長》中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好感,又因為一起荒唐的營銷事件被消耗乾淨,婁燁依然沉溺在自己的那個世界,他的危險和困境在於,近些年他的作品越來越成為低於婁燁本身的存在,人們對婁燁的關注與興趣,遠遠大於他的電影,而長久被寄予厚望的賈樟柯,近來似乎越來越不滿足於一個電影導演的身份。

這些江湖兒女們越發失去了早年闖蕩江湖時的高傲和尖銳,而近些年資本市場的大肆侵蝕,更加讓每一個深愛電影的人為中國電影的未來揪心。好不容易有了個胡波,但他的電影夢想的實現,卻悲壯地要拿自己的生命當賭注。而憑藉《路邊野餐》帶給眾人久違的驚喜之後,青年導演畢贛因為《地球最後的夜晚》,生動地向外界展示了一個被資本捆綁的導演,在電影之外,那種身不由己的尷尬。

也許中國電影600億的龐大體量讓很多人並不屑於坎城電影節的垂青,近些年湧現的諸如《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地久天長》等優秀作品,在客觀上也確實起到了中國電影遮羞布的作用。如果不是這些影片的存在,過去幾年的大銀幕上,我們剩下的就只有PPT一般的流水帳青春片,廉價笑料堆積的東北二人轉,還有更過分的加肥加大版綜藝節目大電影。我們同坎城的關係,也就只有微博熱搜上狂熱的粉絲們對自家偶像毫無底線的尷尬吹捧,以及在20米紅毯上賴著不走或變著方法刺激眾人眼球的「妖魔鬼怪」。

《我不是藥神》劇照

6

但更深層的問題根本不是得不得獎,去年憑《小偷家族》折桂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最近接受採訪時,表露了坎城獲獎之後自己的內心感受,「我並不是說在外國電影節上獲獎是件大事,但對日本電影來說,具有隧道式的視野並不好。我想繼續傳達這種認識以及它的重要性,我希望我們會看到更多的人加入進來。」把時間拉回到去年,發表獲獎感言時的是枝裕和特別提到坎城對一個電影導演的意義是,能夠給人帶來某種勇氣和希望,站在頒獎臺上,他特別提到了自己的亞洲同伴賈樟柯和李滄東,也提到了很多有志於從事電影行業的年輕人,希望大家共享這份勇氣和希望。

向來溫和的是枝裕和在摘得金棕櫚之後拒絕了日本文部科學省的慶祝邀請,面對英國《視與聽》雜誌,他給出的理由,或許能幫助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一個優秀導演和他的電影同身處的時代和社會現實之間的關係,是枝裕和說,「我是一個電影人,也是一個電視人;我是電視背景出身。我對電視廣播的現狀感到擔憂,因為他們根本不批判現任政府。媒體沒有達到其真正的目的。在西方,新聞機構的負責人與政府高官、政治家和首相共進午餐和晚餐,這可能是聞所未聞的。他們應該處於批評的位置,保持審視政府,但他們沒有。比如說,一個運動員在國外獲獎,政府會邀請他到首相官邸和他合影,或者給他發送祝賀,諸如此類的事情。這讓我感到噁心,我不明白為什麼他們沒有更多的危機感。藝術和體育很容易被用於政治目的。回顧日本歷史,電影創作不能太接近權力是非常重要的。」

如是枝裕和所說,金棕櫚關乎的,當然不是那片金色葉子的獎座。它關乎的是電影世界應該被尊重和珍視的藝術標準,關乎電影人最為根本的勇氣和尊嚴,或者是這次作為類型片的《寄生蟲》得獎所傳達出的,電影作為一種媒介本身,是否對社會現實和人類的普遍命運,具備足夠的思考和關心。

《寄生蟲》中,兄妹在地下室的房子裡尋找信號

即使我們切換到最狹隘和小家子氣的那種視角,在日本和韓國接連為各自國家的電影捧回金棕櫚之後,中國的電影人、乃至我們每一個熱愛電影的普通影迷,大約都要在羨慕、心痛和著急之外,問上這麼一個問題,中國的電影人究竟差在哪裡?在之後的時間,中國電影究竟該以怎樣的姿態站在世界面前?《霸王別姬》之後的26年,我們究竟要把鞏俐或是張國榮拿出來說多少遍,才能在電影世界裡等來足以撫慰所有人的那道光芒?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寄生蟲》勇奪坎城金棕櫚:韓國電影的前世今生
    第72屆坎城電影節,5次入圍坎城的奉俊昊創造歷史,由他執導的《寄生蟲》成為首部獲得金棕櫚大獎的韓國電影:1984年,李鬥鏞開啟韓國電影的坎城之旅:《紡車》入圍一種關注單元;2000年,林權澤以《春香傳》首次入圍主競賽單元;2002年,林權澤憑藉《醉畫仙》奪得第55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梳理韓國電影的前世今生,可見奉俊昊的獲獎感言發自肺腑:
  • 首次奪魁,韓國電影《寄生蟲》成為坎城最強!
    第 72 屆坎城電影節落下帷幕,作為整個電影市場最具影響力的盛典及獎項之一。由奉俊昊執導的《寄生蟲》拿下金棕櫚最佳影片獎。本次的獲獎也是韓國電影首次奪魁,而這部電影的成功勢必在近段時間內引爆一些觀影話題。值得關注的是,同樣進入競賽單元的《好萊塢往事》並沒有得到任何獎項。
  • 《寄生蟲》導演奉俊昊將擔任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1月15日,第7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宣布主競賽評委會主席將由韓國導演奉俊昊擔任。其代表作有《寄生蟲》《殺人回憶》《漢江怪物》等。這是韓國導演首次擔任威尼斯主競賽評委會主席。  本屆電影節將於9月1日-11日舉行。  韓國導演奉俊昊在2019年-2020年接連刷新韓國電影史。
  • 雖然奉俊昊說沒希望拿獎,但《寄生蟲》真的太好看了
    《好萊塢往事》之上,其實,與它同日公映的韓國導演奉俊昊的新作《寄生蟲》,也獲得了現場觀眾長達六分鐘的起立鼓掌。無限的歡樂,無盡的絕望奉俊昊其實也可以算是坎城的常客,早在2008年就有一部與人合導的雜錦式作品《東京》入圍過一種關注單元,之後的《母親》和《雪國列車》也曾來到這裡,前年由Netflix投資的《玉子》是他首次競逐金棕櫚大獎,結果還捲入了坎城與Netflix的一段恩怨情仇。
  • 奉俊昊新任威尼斯電影節主席,「天選之子」將把韓國電影領向何方?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2020年2月,《寄生蟲》橫掃奧斯卡四項大獎,拜導演奉俊昊所賜,韓國電影迎來史上的高光時刻。時隔一年,這部電影的餘暉依然恩澤韓國影壇。1月15日,第7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宣布主競賽評委會主席將由韓國導演奉俊昊擔任,這是韓國人首次擔任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 《寄生蟲》奉俊昊導演最喜歡的30部電影清單
    憑藉《殺人回憶》、《母親》等廣受讚譽的電影,奉俊昊一直是韓國最優秀的電影人之一,但直到2019年《寄生蟲》在坎城電影節上全球首映,成為第一部獲得金棕櫚獎的韓國電影,創造了歷史。接下來的幾個月,奉俊昊參加了幾乎所有的頒獎季大型節日和典禮,最終獲得六項奧斯卡提名,拿下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在內的四個奧斯卡。他身為導演,也是一個狂熱的影迷,並且非常喜歡談論電影。
  • 遠被高估的《寄生蟲》,吹得再厲害也比不過韓國電影《燃燒》
    2020年,奉俊昊憑藉《寄生蟲》席捲全球,相繼拿下坎城金棕櫚和金球獎最佳影片,並破天荒的打破紀錄成為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的外語片。但不得不說,無論是從商業價值還是藝術價值,這部《寄生蟲》都被高估。藝術性而言,《寄生蟲》這部電影甚至比不過17年前奉俊昊導演的另一部作品《殺人回憶》,相比於《殺人回憶》帶給人的震撼,這部《寄生蟲》只能說中規中矩,電影節奏比較工整罷了,2019年的坎城影展儘管《寄生蟲》取得了場刊最高分,但那年的大熱門依舊是《痛苦的榮譽》。
  • 寄生蟲電影劇透講了什麼故事?韓國電影寄生蟲結局什麼意思?(2)
    《寄生蟲》導演奉俊昊和主演宋康昊展示金棕櫚(攝影:攝影宮)北京時間2019年5月26日凌晨,第72屆坎城電影節各項大獎逐一揭曉,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斬獲金棕櫚大獎,這是韓國電影史上的首片金葉子,也是東亞電影連續第二年斬獲金棕櫚。
  • 奧斯卡贏家《寄生蟲》,帶火了導演身邊的翻譯小姐姐
    10日舉行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中,韓國電影《寄生蟲》橫掃千軍,不但成為首部拿下最佳影片的純外語片,還囊括了最佳導演在內的4項大獎。當導演奉俊昊上臺發表獲獎感言時,吸粉一片的卻是這個小姐姐——作為翻譯站在他身旁的崔莎倫(音譯)。
  • 坎城史上最高分電影《燃燒》:兩種走向截然不同的真相
    這幾年,韓國電影在國際上的表現十分亮眼。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一舉拿下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原創劇本獎等眾多獎項,更是創造歷史成為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非英語片。與此同時,《寄生蟲》還獲得了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完成了從0到1的突破。
  • 第71屆坎城電影節閉幕,《小偷家族》爆冷摘金棕櫚
    法國當地時間5月19日晚,隨著主競賽單元的各個獎項在電影宮的盧米埃爾廳一一揭曉,為期12天的第71屆坎城電影節落下帷幕。第七次來到坎城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終於憑藉作品《小偷家族》摘得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五次入圍主競賽,是枝裕和終獲坎城肯定如同去年的《方塊》最後意外勝出一樣,今年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也算是爆冷摘金。因為從映後口碑來看,韓國導演李滄東的《燃燒》(Burning)、土耳其導演努裡·比格·錫蘭的《野梨樹》(The Wild Pear Tree)都要高過前者。而《燃燒》還在前一天拿下了費比希影評人獎。
  • 韓國陷入《寄生蟲》「狂熱」中,政客提議為奉俊昊建博物館
    在更高的層面,《寄生蟲》的奧斯卡大捷,也在韓國政壇引發了不小的震動。奧斯卡結果揭曉當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在社交平臺發文祝賀奉俊昊導演及所有劇組工作人員,感謝他們以最韓國的故事打動了全球觀眾,向世界證明了韓國電影的力量。
  • 奉俊昊《玉子》6.28網絡院線同步上映 坎城將首映
    共8張 1905電影網訊 據外媒報導,奉俊昊導演的科幻新片《玉子》定於6月28日登陸Netflix網站,並在韓國時間6月29日同步登陸韓國院線。
  • 李安坎城贏得所有溢美之詞 只差一個金棕櫚(圖)
    前日下午,坎城電影節參賽片、華人導演李安執導的美國電影《製造伍德斯託克》在坎城首映,昨日李安又召開記者會宣傳該片。這是李安時隔13年後再度殺入坎城的主競賽單元,這一次,已經手握兩座金熊和兩座金獅的李安能否再添一座金棕櫚,晉身三大國際電影節的大滿貫得主,成為所有媒體和影迷共同關注的話題。
  • 王小帥獨戰坎城金棕櫚 稱峰迴路轉必有好運(組圖)
    從宣布入圍電影開始,本屆坎城電影節就顯出了弱勢,往年擠破頭的主競賽單元,今年只有19部入圍電影,撐起坎城半邊天的還都是102歲的曼努埃爾、80歲的戈達爾、75歲的米哈爾科夫、74歲的肯·羅奇這些老人,更讓中國媒體驚訝的是,如果不是在最後關頭王小帥的《日照重慶》升格進入競賽單元,今年的坎城電影節很可能形成華語電影零入圍的局面。
  • 《寄生蟲》橫掃奧斯卡 導演稱對電影是真愛
    《寄生蟲》導演奉俊昊    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斬獲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是奧斯卡有史以來首次獲最佳影片的非英語電影。奉俊昊在頒獎典禮結束後,走出內場便蹲在了地上笑稱:「難以置信,蹲下來冷靜一下。」    《寄生蟲》是一部非常韓國的電影    此次,《寄生蟲》在奧斯卡大放異彩,韓國總統文在寅第一時間在社交平臺發文祝賀,並表示以奉俊昊導演等《寄生蟲》主創以及所有劇組工作人員為榮,感謝他們給予韓國國民自豪和勇氣。
  • 韓國電影寄生蟲劇情介紹 故事中全家都是無業游民
    韓國電影寄生蟲劇情介紹 故事中全家都是無業游民時間:2020-02-11 18:52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韓國電影寄生蟲劇情介紹 故事中全家都是無業游民 寄生蟲電影講了什麼劇情 寄生蟲電影講述了一個父權家庭的黑色喜劇故事,故事中全家都是無業游民、集家族眾望於一身的長男基宇去到IT企業樸社長家裡面試補習老師的同時展開的出人意料的故事
  • 谷歌搜索也掀起《寄生蟲》熱潮,奉俊昊翻譯、炸醬麵等成為熱門搜索詞
    獲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和奧斯卡四冠王的電影《寄生蟲》的熱潮在谷歌(google)搜索中掀起一股熱潮,全世界有關《寄生蟲》和奉俊昊導演的搜索量暴增。據谷歌2月14日報導,當地時間本月9日奧斯卡獲獎後的5天裡,電影《寄生蟲》成為全球搜索最多的電影。比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的電影《小丑》多出129%。
  • 韓國電影百年,怎麼一步步走向了《寄生蟲》的巔峰
    本文作者:李嘯天一、《寄生蟲》閃耀奧斯卡第92屆奧斯卡上,韓國電影人因為《寄生蟲》終於揚眉吐氣。韓國電影人之前從未在奧斯卡上有任何斬獲,甚至連提名都少見,但這次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一下創造了新的歷史記錄。《寄生蟲》是奧斯卡歷史上首個拿下最佳影片的外語片,還是首個既拿下最佳影片又拿下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外語片)的影片。
  • 《寄生蟲》導演推薦他最喜歡的30部影片
    憑藉《殺人回憶》、《母親》等廣受讚譽的電影,奉俊昊一直是韓國最優秀的電影人之一,但直到2019年,奉俊昊才成為全球電影巨星。憑藉《寄生蟲》,奉俊昊躋身當今世界最優秀導演的最高梯隊。《寄生蟲》在2019年坎城電影節上全球首映,成為第一部獲得金棕櫚獎的韓國電影,創造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