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11月23日電(肖進安、劉曉麗)「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這是東晉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歸園田居》描寫鄉村田園生活的詩句。但是在湖北應城,有一支駐村工作隊走村串鄉時,往往只見雞鳴,不見狗吠。
蔡嶺村面貌。資料圖片
近日,新華網採訪團隊到應城市湯池鎮蔡嶺村調研,剛走進湖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駐蔡嶺村扶貧工作隊駐地,便發現一位老大爺在後院廚房門口醃魚。
扶貧工作隊隊長、駐村第一書記艾修偉介紹,老人叫李四萍,今年80歲,2017年底已經脫貧,但仍然由他包保。當天是周末,老人知道工作隊員晚上要返回武漢,就把魚醃好,準備讓他們帶回家給家人和親友品嘗。
蔡嶺村位於湯池鎮北部,面積3.3平方公裡,距應城市政府駐地30公裡。全村共有4個村民小組,共127戶、569人。村裡建檔立卡的貧困戶10戶34人。2017年底蔡嶺村已實現村出列,戶脫貧。
2015年以來,湖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一直對口幫扶應城市蔡嶺村。艾修偉是湖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機關工會主席、二級調研員,2019年1月,他和湖北省藥監系統其他3名同志被派到蔡嶺村駐村。這是湖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5年以來的第三支駐村工作隊。為了集中精力駐村幫扶,4名隊員將組織關係轉到蔡嶺村,所有工作與單位全部脫鉤。
蔡嶺村雖已於2017年整體脫貧出列,但村裡傳統農業佔主導地位,再生能力差,是一個典型的空心村和老年化村。村裡年輕人常年外出打工,常住人口八成是老人。
2019年1月21日,艾修偉第一次和隊員開展入戶走訪。10戶建檔立卡戶基本都是老人在家,有的身體殘疾,房間很久沒有收拾過;有的家裡電線私搭亂接;有的臨近春節年貨還沒有準備……走訪了解到的情況讓駐村工作隊感到揪心和難受。
入戶走訪回來後,艾修偉組織隊員一起開展了「駐村為什麼、駐村幹什麼、駐村留什麼」的大討論。通過學習討論,大家達成了思想上安心、為民上熱心、幫扶上盡心、發展上同心、團結上誠心的駐村工作共識,按照「隊伍能自建、工作能自轉、矛盾能自解、底線能自保」的要求,自覺「把蔡嶺當家鄉,視村民為親人」,用實際行動把黨的溫暖傳遞到貧困戶,做一些讓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的事情。
駐村工作隊與貧困戶同吃一桌飯。資料圖片
2019農曆小年,4名駐村工作隊隊員從自家帶來肉、蛋、奶、油等,邀請10戶扶貧困戶代表到工作隊駐地同吃團年飯。大家一同做飯,各顯廚藝,圍桌而座。一盤盤可口的飯菜,一句句溫暖的問候,一陣陣爽朗的笑聲,縮短了雙方的感情距離。
雖然駐村工作單調艱苦,駐地經常出現一樓雨水倒灌、樓頂滲水、餐具家具發黴、做飯困難等情況,但駐村工作隊咬牙克服了困難。為密切聯繫群眾,駐村工作隊每月對包保貧困戶開展一次走訪,每季度對已脫貧農戶進行一次重點回訪,每半年組織一次「屋場院子會」。艾修偉介紹,近兩年來,工作隊就開展集中走訪30餘次,重點專項走訪20餘次,走訪貧困戶和重點人群600餘人次,記錄民情日記400餘篇,整理群眾訴求254條,會同村「兩委」及時解決問題187件。
工作隊在覆蓋式對貧困群眾進行走訪的過程中,實地了解到貧困群眾家庭收入情況、住房情況、醫療情況、適齡學生受教育情況以及飲水安全存在的問題。他們將走訪了解到的家庭情況、困難訴求、對改善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的意見建議、入戶過程中的所思所想等記入民情日記,並設身處地地幫助解決實際問題。
改造升級後的農用生產用電電網。資料圖片
在工作隊的協調下,蔡嶺村黑化了應城市首條通村主幹道,改造升級了農用生產用電電網,新挖、維修、清理了當家塘堰27口、新建禾場13處,邀請能人回鄉種植景觀樹、建成了扶貧百果園,擴建了蝦稻共養基地,規模達到150餘畝。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村民雞鴨、禽蛋等農副產品嚴重滯銷,影響收入來源,工作隊立即發起「消費扶貧」活動倡議。據統計,兩年來,工作隊先後共投入資金160餘萬元,消費扶貧達到40萬元,村集體經濟今年有望達到8萬元。
駐村工作隊隊長艾修偉(右)考察中藥材種植技術。資料圖片
工作隊針對因病致貧的村民定期走訪,加強醫保、慢性病、大病政策宣傳,做好跟蹤落實;針對殘疾致貧的村民,做好殘疾人補助救助政策宣傳,確保享受國家兜底政策;針對家人意外身亡貧困戶,自發捐款幫助其度過難關,爭取愛心企業捐贈常規藥品和醫療器械;針對有技能但是缺乏致富門路的村民,幫助聯繫相關工程和項目,讓其就近就業,發揮一技之長;針對從事養殖業生產,但又缺乏啟動資金和技術的村民,送雞苗、蝦苗、飼料等物資,並聯繫附近養殖場技術人員進行免費養殖技能培訓;針對農村留守老人較多,組織免費體檢和「送醫送藥送械進家門」活動;針對農村留守兒童較多,組織心理諮詢講座和捐贈牛奶活動。
通過用「心」去記民情日記,用「心」惦記群眾的疾苦,用「心」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拉近了工作隊員和貧困群眾的感情距離。一系列扶貧動作讓村民倍感振奮、充滿感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上升。今年4月,駐村工作隊被湖北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表彰為「2019年度工作突出的省駐村工作隊」。
艾修偉介紹,蔡嶺村4個村民小組分散在4個自然村灣。工作隊堅持每周入戶走訪,每月組織屋場院子會,和老百姓拉家常。最開始走在村裡與村民寒暄略帶隔閡,到後來走多了,走熟了,村民看到工作隊會主動出門招呼進屋進院。除蔡嶺村村委會所在地少有人養狗外,其他村灣都有人養狗,有狗人家接近三分之二。但是,農戶家中看家護院的貓狗已經習慣了他們的腳步,變得「人至犬不驚」了。
目前,蔡嶺村文明和諧風氣蔚然。艾修偉說,以真心換真情,老百姓也把工作隊員當成了自己人。駐村兩年來,老百姓平時都會給工作隊員送菜,知道他們要返回武漢,會把魚、雞、雞蛋打理好,放在門口。工作隊員知道是誰後,也會想辦法彌補,給錢或者牛奶、色拉油等物品。他笑稱他們和老百姓的之間的關係「類似軍民魚水情」。
湖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鄧小川多次到蔡嶺村調研扶貧工作。他說,只有把貧困戶當家人,貧困戶才會把你當親人。和貧困戶同吃同住,用真情溫暖群眾,準確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把對人民群眾的真情用腳寫在大地上,才能做到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