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這一現象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可考的是清代中晚期就制度化了,最早可以追溯到私有制誕生的時候。碰瓷是一種利用法律或道德風俗進行訛詐的行為,比如吃寶局,就是一種原始的碰瓷行為。而這一行為的出現,和元代"燒埋錢"制度的誕生密不可分,即殺傷賠償正式法律化,而明清延續了這一法規,為碰瓷者得到賠償打下了堅實法律基礎。而這一行為的出現,主要還是因為古代的城市化問題。碰瓷現象頻發,老人摔倒扶不扶,網友:心有餘而力不足。
即交通便利之地聚集大量人口,而其生產力不足以提供足夠的工作崗位,因此產生大量的失業或半失業勞動力,且法律執行情況較好,不姑息硬性犯罪,如偷竊,搶劫,於是碰瓷便隨著歷史進程誕生了。放之今世,其根源還是在於生產力不足,如果經濟足夠發達,政府可以通過提高教育水平,提高福利社保,增強基礎設施建設(如養老院等)來減少碰瓷數量,但一切的前提就是有錢,說白了還是生產力的問題。
其實在私有制和資本主義的語境下,碰瓷永遠不會消失,只有加強取證和科學化執法程序,可以有效降低碰瓷數量。如今社會上出現越來越多的老人碰瓷,老人摔倒了,我們到底是否要扶起來?這個問題本來是沒有那麼的難回答的,早在以前,大家可定會二話不說就上前將摔倒的老人扶起來了,但是自從出現了老人摔倒,別人好心將其扶起來之後,不但沒有被感謝,反而被反咬一口成了加害者。
這讓很多人對這件事情又有了一個新的看法,好心可能會被別人利用。所以,現在的社會上就出現了很多看到老人摔倒後,冷眼旁觀的現象,大家可能覺得這是世態炎涼,大家都變得冷酷無情了,但是,仔細想一下,人們的做法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大家都學會了三思而後行。面對越來越多的關於老人摔倒後扶不扶的討論,大家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老人摔倒了,應該發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樂於助人,看到老人摔倒,我們應該上去扶一把。
但是也有人不這麼認為,他們肯能是吃過虧上過當的人,在經歷過或者親眼看到過老人碰瓷之後,他們對這一行為做了深刻的反省,最後為了明哲保身,不被卷進事件中去,他們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們選擇了蒙上了自己的眼睛,就當什麼都沒看見,不去看,不去聽,也不會伸出援助之手。其實大多數的網友表示,在沒有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大家還是很樂意伸出援助之手的,畢竟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所以,網友們面對這一現象表示心有餘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