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茶有各種茶,水也有多種水,只有好水配好茶,方能味道美。水為茶之母,水質的好壞會直接影響茶湯的滋味,茶之得甘泉,猶人之得仙丹,愛茶之人對水質的追求,自古就有了,這裡便有3個古代名人鑑水的有趣故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王安石鑑水
馮夢龍在《警世通言》裡記載了一則王安石驗水的趣事。相傳王安石年老後有段時間患了痰火之症,吃了很多藥都不見好轉。後來他想到茶水能消炎敗火,又記得陸羽曾說過:「峽州扇子山有石突然,洩水獨清冷,狀如龜形,俗之蛤蟆囗,水為第四。」受此影響,他便委託蘇軾順路為他取長江瞿塘的中峽水,用來煎茶,以治療自己的痰火之症。
後來,蘇軾經過瞿塘峽中峽時,流連兩岸風景,一時忘了老友所託之事,待記起來,飛船已行至下峽,於是趕取了一甕下峽水矇混過關。蘇軾將水帶回,王安石喜不自勝,立即啟封煮水沏茶,並邀請蘇軾一起品飲。王安石飲了一口,回味片刻後,皺起眉頭問蘇軾:「這水你是從哪裡取的?」蘇軾回答:「瞿塘中峽。」王安石笑道:「你莫要欺瞞老夫了,這不是中峽水,而是下峽水。」蘇軾驚訝地問:「你是怎麼知道的?」王安石便引了一段前人的論述:「上峽水太急,味濃,下峽水太緩,味淡,惟中峽水緩急相當,得之於泉,濃淡相宜。」並說嘗一口便覺滋味寡淡,想來這水應該是下峽水。蘇軾聽了王安石的話,十分敬佩,便據實以告,連聲謝罪致歉。
2.妙玉融雪煎茶
曹雪芹的《紅樓夢》可謂是當時社會的一道縮影,堪稱一部風俗的百科全書,關於茶的描寫也屢見不鮮,其中第四十一回就有一個妙玉取水用雪水煎茶的故事。妙玉給寶玉煎茶吃,寶玉吃後對這茶讚嘆不已,黛玉便賭氣地問妙玉:「這也是舊年蠲的雨水?」妙玉毫不客氣地回答:「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雪水乾淨無雜質,冰涼清冽,是難得的好水,文人融雪煮茶,也是一風雅趣事了。
3.乾隆稱泉洗水
乾隆皇帝愛茶是出了名的,他與茶對的趣事數不勝數,這位嗜茶的君王,對泡茶的水也極為講究,相傳他曾命人稱遍了天下水的重量,他認為水的重量越輕,水的品質越好,最後測得京西玉泉山的泉水最輕,鎮江中的泠泉次之,無錫的惠泉和杭州的虎跑泉緊隨其後。遂給玉泉賜名「天下第一泉」,之後每次出行,都要攜玉泉水隨行。
但是玉泉水經過長途運輸,容易變質,泡出的茶滋味難免下降,於是乾隆又獨創了「以水洗水」的方法,將其他上等好水注入玉泉泉水中,慢慢攪拌,然後靜置,不潔之物下沉,由於玉泉比其他水輕,上層清澈甘冽的水仍是玉泉水,正適合泡茶。#茶生活#
【本文由「神農溪茶業」新媒體原創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