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群大熊貓「鏟屎官」:翻山越嶺只為一坨香便便

2021-01-10 四川新聞網

本報記者 肖姍姍

「今日進山,閉關四天。通信將斷,有事留言。」4月26日中午12點13分,宋心強在朋友圈寫下這段話後,杳無音訊。這樣的「失聯」,於宋心強和身邊人而言,再平常不過。

失聯的那些天,宋心強都在幹啥呢?「說好聽點,我們的工作是摸清大熊貓在保護區的種群結構、空間分布動態及其遺傳信息;了解保護區大熊貓同域動物的種類、多度及分布;摸清保護區竹子種類及分布狀況;了解保護區受威脅情況,並消除威脅……」

宋心強一口氣說了一大堆專業術語,然後緩了緩,靦腆一笑:「說難聽點,我們就是為了『一坨屎,幾張紙』。」

屎,是指大熊貓及其伴生動物的糞便;紙,是指野外所填寫的各類表格。四川大相嶺省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大相嶺保護區)從事野保科研監測工作的負責人宋心強和他的隊員們,年復一年,在野外尋找大熊貓糞便,記錄各種考察數據。

他們,就是傳說中的大熊貓「鏟屎官」。

1 想當「鏟屎官」? 隨時準備累癱

「鏟屎官」宋心強和他的團隊非常年輕,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最小的1997年出生,還有女性。這些年輕人除了對大熊貓和野保事業的熱愛,還有個共同點就是身體好——這是要成為「鏟屎官」的敲門磚。

這次,宋心強和他的隊員及嚮導38人一起進山,來到大石壩,一個風景不錯、人跡罕至的地方。剛一落腳,一位嚮導就因身體不適留守了,「可能行李太重吧。」宋心強說,車子是開不進營地的,因為道路中斷了,所以必須步行將所有物資背到營地。在他展示的照片上,每個人都負重幾十公斤,除了衣物、帳篷、藥品、紅外相機等各種設備,還有肉、米、面和鍋碗瓢盆……1988年出生的宋心強戴著一副眼鏡,斯斯文文,感覺還有點弱不禁風,進山時,他往往前胸掛一個脹鼓鼓的包,後背一個沉甸甸的包,包下還掛著一包,獨自一人走幾十公裡路,是常事。

帶路的當地嚮導,說倒就倒了。可見「鏟屎」這條路並不好走。「要想很好地完成大熊貓種群動態監測工作,最應具備的就是身體素質,還有野外適應能力。」宋心強說,2018年,大相嶺保護區組建監測隊,第一項考核就是體能,「三四十公裡的山地長跑,60多人報名參加,通過第一輪考核的12人,接受了為期三天的野外考察,最後通過體能考核、野外測試,再加上筆試成績,僅有6名過關。」李平,隊員之一,「熊貓專家」胡錦矗的學生。這個1995年生的大男孩,2018年加入「鏟屎官」隊伍,第一次上山就走到筋疲力盡,還撞破了頭。

隊裡還有一個95後的女「鏟屎官」劉景怡。2018年,大學剛剛畢業,劉景怡在專業課老師的推薦下,通過考試,加入了大相嶺自然保護區監測隊。很多朋友都無法理解她一個女娃娃跑去深山老林工作,劉景怡卻很堅持。「在我選擇這個行業的時候,就做好了身體和心理上的準備。」

劉景怡的運氣不錯,第一次上山「鏟屎」就有收穫。「那是我剛上班不久,強哥(宋心強)帶我出野外,下著雨,一路上全是帶刺的灌木叢,我們在裡面鑽來鑽去,被雨水淋透了,衣服也劃破了。走到我們保護區一個叫仙女池的地方,剛一上坡,我就看見了大熊貓的腳印、糞便,還有它們吃過的竹莖殘渣,簡直是欣喜若狂!」劉景怡拿出手機一個勁兒地對著大熊貓糞便拍攝,「我從未想過自己會對著一堆屎那麼興奮。」劉景怡說起還有點不好意思。

大熊貓糞便收集的範圍很廣,宋心強和隊員們負責的大相嶺保護區,涉及全域就有29000公頃,還有泥巴山大熊貓走廊帶、龍蒼溝國家森林公園等範圍,他們天不亮出發,夜深了才返回營地。

「回不回,其實還不好說。」因為只有找到了大熊貓糞便才算完成任務,如果運氣好,找到了就能回,如果沒找到,就得在外露宿,第二天繼續找,找不到繼續找……周而復始,所以,對宋心強和隊員們來說,撿到一坨新鮮的大熊貓糞便,不亞於考古專家的重大發現。

李平回憶,他剛來那大半年,一坨大熊貓糞便都沒碰到過,「我一度懷疑大相嶺根本就沒有大熊貓……」後來不斷摸索,不斷探尋,終於有了經驗,「大熊貓不會在很密的竹林裡活動,那種比較開闊的山脊,就可能有它們的蹤跡。」李平用很老練的口氣說。

2 「愛屎如命」 與「滾滾」鬥智鬥勇

大熊貓看上去呆萌,其實機警無比,而且動作敏捷,一有風吹草動,跑得比啥都快。要想撿它的屎,也是場鬥智鬥勇的持久戰。

隊員們常常自我打趣:「人家是花光所有運氣只為遇見你,我是花光所有運氣只為找坨屎。」大熊貓糞便收集並不是一項獨立的工作,它依託於保護區大熊貓重點區域種群動態監測、紅外相機監測和保護區的日常巡護等任務,往往是幾個任務同時進行。所以,為大熊貓「鏟屎」,那可不是說鏟就鏟,這項工作開始之前,宋心強所在的大相嶺保護區經過了三年較為系統的監測,逐步摸清大熊貓的活動範圍及活動規律,這才開始動身「鏟屎」,而最終能不能找到大熊貓糞便,除了豐富的野外經驗、敏銳的觀察力,還需要有相當好的運氣。

「春季大熊貓發情期間,三月筍、八月筍發筍季節,都比較容易發現糞便。」宋心強介紹,大熊貓的糞便呈紡錘形,不過吃竹筍的時候,糞便又會變成圓圓的一坨,「無論大小和形狀,都有些像『烤紅薯』。」單憑顏色,宋心強他們就能判斷出,這隻大熊貓今天都吃了些啥,「便便是綠色的,它們今天吃的是竹葉,便便是黃綠黃綠的話,它們一定是吃了竹莖。」發現大熊貓糞便,並非撿起來裝袋了事,「採集前,首先要根據大熊貓糞便表層黏液、糞便顏色、是否完整、有無光澤等情況,綜合判斷糞便的新鮮程度是3天內、15天內還是大於15天。然後用卡尺測量其長度和直徑,採集15天內的大熊貓新鮮糞便時,必須佩戴一次性無菌PE手套,放入全新的樣品袋中,並貼上標籤。」宋心強強調,絕對禁止用手接觸糞便,而且撿一坨屎,就得換一副手套和一個樣品袋,「輪不到我們嫌棄糞便,這是防止我們的手把糞便汙染了,聽起來不可思議吧?」

在宋心強發來的照片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隊員們捧著一坨糞便,喜笑顏開,還有的拎起一口袋糞便,靠近頭臉,如獲至寶的興奮。拿這麼近,不怕臭啊?宋心強連連搖頭,說:「不臭哦!隱隱還有竹子的清香!」據了解,大熊貓以竹子這樣富含粗纖維的植物為主食,只有20%能被它們吸收,有80%都被排出了體外,就是竹纖維。「所以就有一些造紙企業,提煉出大熊貓糞便中的竹纖維,製作成紙巾,再利用。」宋心強說的這種大熊貓便便紙,早在2017年,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就與四川一家造紙廠合作,提供都江堰、臥龍、碧峰峽三大基地的大熊貓食物殘渣、糞便,通過洗選、蒸煮、高溫消毒等環節提煉出植物纖維,來生產熊貓紙。記者在某購物平臺上搜索到這個品牌的熊貓紙,3盒售價54.9元,買家評價都說好,「有淡淡的竹香。」

3 大熊貓繁衍延續 一坨屎給你答案

千辛萬苦地在深山老林裡找到的大熊貓糞便便,意義非凡,在於摸清大熊貓在保護區的空間分布及種群結構,保護大熊貓更好地繁衍、生存。

跟著便便走,可以摸清大熊貓種群數量。「我們要排查那些致危因素,要改造大熊貓的棲息環境,就先要了解大熊貓的野外分布及種群狀況。但是,其獨特的習性給野外監測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很難發現它們的個體,無法開展研究。」宋心強介紹,經過長時間的摸索,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研究人員才掌握到一種名為「距離——咬節法」的方法。「所謂『咬節』,就是大熊貓進食的時候,咬斷竹莖,經過消化道排出後,幾乎仍然能保持竹莖原來的長度和形狀。不同的咬節,是屬於不同的大熊貓的個體特徵,同時配合距離檢測,糞便出現的距離,就可以推測糞便是不是屬於同一個體,由此來確定這個區域,大熊貓的種群數量。」同時,大熊貓幼崽還咬不動竹莖,吃的都是竹葉,所以,也能通過觀察糞便裡是否存在咬節來判斷大熊貓是否在繁衍延續。

通過糞便分析大熊貓的DNA信息,可以了解大熊貓的性別、年齡、親緣關係等更豐富的內容。宋心強提到了非損傷性DNA取樣(分子生物學方法),這個結果更可靠,準確度更高,但同時為大熊貓「鏟屎官」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必須採集高質量的大熊貓新鮮糞便。而這個新鮮的概念,就是宋心強之前所提到的「3天內」的糞便。「因為只有3天內的糞便,表面才會有一層黏膜,將這樣的糞便裝進瓶子,用無水乙醇浸泡,黏膜裡的大熊貓腸道細胞就能被分解出來,這樣就可以提取DNA。」宋心強介紹,不過「鏟屎」數載,這「3天內」的新鮮糞便,宋心強和隊員們發現了不到三次,而且每一次的質量都不高。這成了宋心強和隊員們的遺憾,也是他們繼續「鏟屎」的動力。

掌握便便情況,還可以對大熊貓提供科學的保護措施,及時消除一些威脅情況或者改善一些生存條件,幫助它們安全地繁衍。大熊貓之所以成為國寶,是因為它們稀有,而稀有,則源於大熊貓繁育有三難,發情配種難,受孕難,幼崽存活難。而通過大熊貓的糞便,就可以測出它們發情期的雌激素和孕期的孕激素水平,準確地把握交配時間;如果糞便中所反映出來的是大熊貓已經成功交配,那麼裡面的孕激素則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推測出大熊貓的預產期或者排除大熊貓的假孕現象。

遠親不如近鄰 「鄰居」的糞便也很重要

除了大熊貓糞便,「鏟屎官」們還會順道「鏟」一下其他伴生動物的糞便,比如毛冠鹿、鬣羚、林麝、豹貓、花面狸、小熊貓……通過糞便的收集,確定這個區域有哪些動物,有利於更準確地鑑定物種。

對於伴生動物糞便與大熊貓糞便的共存,李平的解釋很有趣,「研究表明,這大熊貓除了交配,它就喜歡獨處。但實際上它也有顆想『扎堆』的心吶!」李平說,通過伴生動物糞便,能夠判斷大熊貓活動的區域有哪些伴生動物,有多少伴生動物。伴生動物越多,證明這裡很適合大熊貓生活,生態平衡。「看得出來,大熊貓和這些鄰居是和諧相處的,它們互不打擾,各自安好。」

在大相嶺保護區裡,架設了近3年的監測紅外相機,鏡頭記錄了很多大熊貓與伴生動物的活動影像。「小熊貓的各種賣萌,藏酋猴的自拍,四川羚牛的全家福,水鹿的淡定取食,白腹錦雞、紅腹角雉的求偶等,數不勝數。」宋心強透露,這一次進山「鏟屎」,還發現了一個新的鄰居——黑熊,就在宋心強打開相機前的半個小時,它剛剛淡定地走過。就在黑熊出沒的這個位置,紅外相機裡還拍下了一隻呆萌的「黑眼圈」,「終於拍到了!」

宋心強隊伍本次調查自2020年3月16日開始,已經累計野外工作56天,記錄大熊貓同域物種分布點91個、樣線法調查到大熊貓同域分布動物14種,記錄大熊貓活動痕跡26處,其中,糞便痕跡點13處。李平說,上半年的「鏟屎」到此就差不多告一段落,但整個工作一年要進行兩次,下半年會在9月到10月啟動。「接下來,我們大相嶺大熊貓野化放歸研究基地將通過野化放歸圈養大熊貓,以達到復壯大相嶺大熊貓孤立小種群的目的,同時,改造大熊貓的棲息地,控制人類活動對大熊貓生態環境的影響。」宋心強感慨,保護大熊貓就是保護人類的未來,這條路,任重道遠。

相關焦點

  • 四川大山裡的大熊貓「鏟屎官」:繁衍延續,一坨屎給你答案
    李平回憶,他剛來那大半年,一坨大熊貓糞便都沒碰到過,「我一度懷疑大相嶺根本就沒有大熊貓……」後來不斷摸索,不斷探尋,終於有了經驗,「大熊貓不會在很密的竹林裡活動,那種比較開闊的山脊,就可能有它們的蹤跡。」李平用很老練的口氣說。
  • 貓咪便便裡有乾坤,鏟屎官平時多留心觀察,健康隱患早發現
    你會在每天給貓咪鏟屎的時候偷偷觀察下貓咪的粑粑嗎? 今天,我們來一起分享下這個忒有味道的話題(友情提示:請別在吃東西的時候閱讀……)。 影響貓咪便便顏色和形狀的因素有哪些?
  • 大象拉了一坨核心的便便
    動物們都沒見過猛獁象,只在傳說中聽過。不過看大象的體型就能猜到猛獁象有多麼厲害了。動物們給大象閃出一條道。大象昨晚沒吃好,它昨晚吃了20棵香蕉樹,每棵香蕉樹上有20把香蕉,每把香蕉有20根。其中有一根香蕉是壞的,所以今天大象鬧肚子。它心情不太好。大象皺著眉頭來到河邊懸崖上,轉過身,屁股衝著河——噗!拉了一大坨便便。
  • 大熊貓的便便,妙用無窮
    圖源:https://supchina.com量大又清香熊貓的主食是以冷箭竹為代表的竹類,高度木質化,竹身所含的纖維素可高達50~70%,一聽就是個不好消化的主兒。最後,野外放歸時便便也有大用。如果放歸大熊貓在野外生活得很艱辛,它體內的激素水平會發生改變,糞便中也會相應變化。通過檢測大熊貓糞便中類固醇激素的含量,我們可以了解到它在野外過得好不好。便便還有周邊作為國寶級動物,我國對大熊貓的研究和開發真是太全面了,有些東西頭回聽說還真得緩緩。
  • 「鏟屎官」看過來!「寵物便便箱」現身茶山多個小區!
    「鏟屎官」看過來!「寵物便便箱」現身茶山多個小區!>今天茶山囡告訴「鏟屎官」們一個好消息!茶山鎮茶溪社區的多個小區安裝了一批「寵物便便箱」放置「拾便紙」和「拾便袋」讓各位「鏟屎官」可以隨手清理愛寵的排洩物改善小區的環境衛生狀況大力倡導文明養寵行為!
  • 陝西秦嶺也有大熊貓 但和四川大熊貓已經30萬年沒有過來往
    但和四川大熊貓已經30萬年沒有過來往(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ETtoday(任以芳):外界印象大熊貓只生長在四川一帶,實際上陝西秦嶺也有大熊貓,兩個品種不一樣。據了解,「四川大熊貓和秦嶺大熊貓其實並不太熟,已經30萬年沒有過來往了。」央視節目一開始,朱廣權給觀眾出了一道難題,「新聞畫面兩隻大熊貓,您能看出有什麼不一樣嗎?」由於,畫面裡兩隻大熊貓實在長太像,觀眾只能分辨一隻有笑,一隻沒笑。
  • 鏟屎官的煩惱,家裡成了狗狗的廁所!怎樣讓狗狗不在家裡便便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一篇,困擾很多鏟屎官的共同問題如何正確地教狗狗不在家裡拉便便首先需要鏟屎官們準備這幾樣東西(可能會用到的東西,僅供參考):地板清潔劑、狗用尿墊或報紙。沒有覆蓋的地方,就是狗狗不能隨地大小便的地方,如果前期效果不好,建議鏟屎官配合狗籠訓練。
  • 貓咪的屁屁經常粘上便便,這讓鏟屎官忍無可忍,到底該怎麼辦?
    貓咪是很多朋友家裡的「大佬」,下班後被貓主子允許擼上幾把、吸上幾口,感覺工作一整天的疲憊感都消失了。治癒系的貓咪永遠都是治癒鏟屎官內心的一劑良藥,遇到什麼煩心事吸一口貓咪還放不下,那就多吸幾口。不過,若是貓咪身上有便便的味道,鏟屎官估計也是下不了手吧!
  • 四川一村民投訴:大熊貓偷吃了我家兩桶蜜蜂
    四川一村民投訴:大熊貓偷吃了我家兩桶蜜蜂 NEWS.SOHU.COM  2003年06月23日06:41  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 帶狗狗去空運,工作人員看到立馬報警,鏟屎官有口說不清
    工作人員差點報警一網友自從去四川見過圓滾滾的大熊貓後,便非常心水,大熊貓可是我國的國寶,哪能是我們平頭老百姓說養就能養的,雖然養不了正版的熊貓,能養個高仿的過過眼癮也行啊,結果就養了只松獅,把它做成國寶的造型,不仔細分辨還真以為是國寶呢。
  • 陝西也有大熊貓!與四川老鄉「30萬年不來往」
    外界印象大熊貓只生長在四川一帶,實際上陝西秦嶺也有大熊貓,兩個品種不一樣。近日央視節目特地介紹兩種貓熊樣貌,節目主持人朱廣權也有點分不清楚。據了解,「四川大熊貓和秦嶺大熊貓其實並不太熟,已經30萬年沒有過來往了。」
  • 日本有名的動物園,遊客花錢進園,只為「聞」兩歲熊貓的便便?
    肉嘟嘟胖乎乎的身體,與它懶懶憨憨性子更是為它圈了一波粉。「熊貓租借」起源於1982年。彼時野外大熊貓數量銳減,中國政府決定不再無償贈送,而是改為有年限的「研究型租借」:他國租借一隻熊貓,每年需向中國支付100萬美金。如因人為原因造成熊貓死亡,需向中國賠償50萬美金。繁殖生下的小熊貓到了一定年齡還必須歸還中國。
  • 旅美大熊貓歸來耍洋派:只聽英語 吃餅乾-大熊貓,美國,中國,四川...
    首次踏上祖國土地,在美國出生長大的「美輪」、「美奐」一時還改不了「洋腔洋味」:不吃窩窩頭,美國餅乾吃得倍兒香;聽不懂四川話,一聲「come here」(過來)卻悠悠爬過來11月5日,3歲半的旅美大熊貓「美輪」、「美奐」回到成都。遊子歸鄉先檢疫,這對雙胞胎姐妹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開始了為期1個月的隔離檢疫生活。
  • 流浪貓因長有四隻耳朵被拋棄,鏟屎官好心收養後收穫萌貓
    貓咪的呆萌可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當奶貓們鑽進鏟屎官懷裡的時候,大概是是鏟屎官們一天中最放鬆的時刻了,小貓咪們有治癒人心的作用。一般來說大家看到的貓咪都是兩隻耳朵的,貓咪的聽覺敏銳,可以比人類聽到更加細微的聲音。
  • 貓咪屁屁常粘上便便,讓鏟屎官真是沒法忍,這些錯誤可別再犯了
    愛乾淨的貓咪是鏟屎官們的最愛,就算是幾個月不給貓咪洗澡它們身上也是乾乾淨淨的。不過很多貓咪都有一個小毛病,那就是它們的屁屁上經常粘上便便,那讓人窒息的味道真的是讓鏟屎官沒法忍。其實很多時候這樣的錯誤並不能完全怪罪到貓咪身上,有時很可能是鏟屎官自己的「鍋」,這些錯誤可別再犯了!
  • 貓咪便便不成形,讓鏟屎官擔心不已,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問題?
    在飼養貓咪的生活中,鏟屎官日常必須要做的就是給自家的貓主子鏟屎,不然有潔癖的貓咪才不願意使用髒兮兮的貓砂盆。在鏟屎的時候,經常可能會發現貓咪的便便不成形的狀況。鏟屎官可別不當一回事,這種狀況很可能就是貓咪的身體出現問題的表現。
  • 看它的便便就知道了
    「鏟屎鏟久了,有一天遛狗,看著狗子行雲流水地解決了生理需求,給狗子撿粑粑的時候,捏著那坨新鮮的,冒著熱氣的粑粑,突然心生喜悅,這真是坨健康的粑粑!」 來自野外羚牛的糞便 所以綜上所述,通過便便來判斷狗狗的健康程度幾乎是鏟屎官的基本必備技能了
  • 大熊貓能聽懂音樂嗎?四川音樂學院走進臥龍為「滾滾」奏樂慶生
    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們可謂文能優雅吃竹,武能打滾上樹。作為國寶的它們,是否也需要點藝術修養陶冶情操呢?9月16日,四川音樂學院的藝術家們走進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為2019級的周歲熊貓寶寶們,帶來了一場特殊的生日音樂會。
  • 一圖看懂「鏟屎官」們的垃圾分類寶典
    垃圾分類行動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不少「鏟屎官」發問「寵物的便便是什麼垃圾?」「用過的貓砂扔哪個桶?」身為鏟屎官需要學習的垃圾分類知識點有哪些?今天我們一圖看懂「鏟屎官」們的垃圾分類寶典來源
  • 四川拍到白色大熊貓 清晰顯示出這隻大熊貓獨特的形態特徵
    四川拍到白色大熊貓 清晰顯示出這隻大熊貓獨特的形態特徵時間:2019-05-26 21:59   來源:海峽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四川拍到白色大熊貓 清晰顯示出這隻大熊貓獨特的形態特徵 四川臥龍 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於25日對外發布全球首張白色大熊貓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