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沙漠螞蟻,法國研發出首個用陽光而非GPS導航的機器人

2021-01-10 澎湃新聞

法國科學家研發出了一種無需GPS的螞蟻機器人。拋開人造衛星的信號,它們依靠太陽光編織出的「光學羅盤」進行導航。

下一步,研究團隊會探索光學羅盤在航空機械和汽車工業上的潛力,在GPS失靈,例如行駛到兩棟高樓之間時提供備用導航方案。項目負責人Stéphane Viollet表示,團隊正與一家法國汽車製造商開展合作。

相關論文近日發表在美國《科學-機器人學》期刊上。

螞蟻的方向感

這是從沙漠箭蟻那裡獲得的靈感。螞蟻的方向感一直為人稱道,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體內分泌的信息素。就像《格林童話》裡的漢塞爾和格萊特在森林裡邊走邊留下麵包屑一樣,螞蟻們在行進的道路上留下信息素,給同伴指引食物的方向,也給自己記下回巢的路徑。

但這一理論不適用於箭蟻。它們通常選在烈日當空時出沒,此時沙漠的表面溫度足以蒸發一切信息素。

後來,科學家們發現箭蟻識路的奧秘是陽光。光波是一種電磁波,振動方向垂直於傳播方向。具有特定振動方向的光稱為偏振光。

人類的眼睛無法識別出偏振光,只能藉助偏振濾光片感受到它們的存在。濾光片是一種由長長的平行分子鏈構成的玻璃或塑料片,如柵欄一樣篩選特定振動方向的光線透過。旋轉濾光片,當「柵欄」的方向垂直於光的振動方向,人們觀察到的光線就會變暗,當「柵欄」方向平行於光的振動方向,又會恢復原來的亮度。

太陽光羅盤

太陽光通常情況下是一種非偏振光。就像圍繞太陽這個中心點,扯出無數條的繩子,振動角度平均分布在不同的方向上。但在晴朗的天氣裡,大氣成了一片巨大的濾光片,只篩選特定振動方向的光線落下

沙漠箭蟻的複眼能敏銳地感應到紫外線頻段的偏振光。此時,廣闊的天空仿佛刻滿了平行的表格線,無邊的瀚海籠罩在一張巨大的光學羅盤之下。箭蟻依據這張羅盤辨別方向,再記錄爬行的步數,就能出巢數百米依然精確返航。這對於身如一芥的它們來說,已經是驚人的距離。

一些實驗也證明了太陽是箭蟻的指路明燈。科學家通過甜食引誘箭蟻在指定方向上爬行一段距離,再把它們裝在不透光的瓶子裡帶出一段距離。

重新放回地面上,箭蟻只爬行了被抓進瓶子前的距離就開始團團轉找巢。顯然,在它們的概念裡,應該已經到家了,不見光的那段距離並未被計算在內。

螞蟻機器人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聯合艾克斯馬賽大學在沙漠箭蟻的啟發下把光學羅盤配置在了運動機器人上,並附加一個朝向太陽的光學運動傳感器來記錄所覆蓋的距離。這個光學羅盤對偏振紫外線很敏感,在晴朗或多雲天氣下辨別航向的準確度達到0.4°。它只用到了兩個覆蓋偏振濾光片的像素,但科學家們用一種創新的機動方式來控制濾光片的轉向,羅盤的實際能力與兩列374像素的傳感器相當。這使得傳感器的生產成本從78000歐元大幅降低到數百歐元。

螞蟻機器人(AntBot)身具六足,只有2.3公斤重,在複雜地形上的活動能力很強。研究人員為其設計了一項定點檢查並返航的任務進行試驗,覆蓋14米的總距離後,它的定位精度達到1釐米。

不過,一個缺點是螞蟻機器人在長距離運動後出現了過熱現象,仍待進一步研究。此外,夜間、陰雨天氣下的運動能力也需要考慮。

相比起傳統的輪式機器人和無人機,科學家希望螞蟻機器人未來能在山區、災區和太空探索中發揮更強力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新型導航系統研究獲得突破,這次沙漠螞蟻立功了
    衛星導航尤其是在現在自動駕駛興起的這兩年,很難想像沒有了衛星導航系統,自動駕駛還如何發展。還有一些機器人,自己本身的定位和機動路線,都是需要衛星導航系統實現的。更為牛氣的是,有一種沙漠螞蟻,竟然可以利用偏振光和紫外線的輻射來定位,是不是感覺到不可思議?但是大自然就是如此奇妙,據悉,沙漠螞蟻是通過太陽的偏振光來實現的方向定位,然後通過自己和太陽之間的相對運動距離、位置,以及自己行走的步數,來測算自己的行走方位,依靠這些,沙漠螞蟻實現了自身的導航定位。
  • 向螞蟻學習!六足機器人可利用偏振太陽光實現精確導航
    昆蟲必須進化的非常聰明,才能適應各種具有挑戰性的環境,沙漠螞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大多數螞蟻都是依靠信息素追溯氣味痕跡來導航,但沙漠的炎熱環境意味著信息素無法維持很長時間,而沙漠螞蟻則是依賴於計步、光流、地標和太陽來進行導航。這些技術對用於探索太陽系的微型機器人來說非常適用,因為太陽系中沒有GPS導航,機器人的尺寸和能源也無法支撐複雜的大型精密傳感器。
  • 螞蟻是如何認路的:氣味導航與天文路標(圖)
    螞蟻比較普遍的識路方式是氣味路標。螞蟻走路的樣子很像盲人,它們的觸角跟盲人手裡的竹竿一樣,每走一步,都要用兩根「竹竿」不斷地敲地,這也是在探路。螞蟻的觸角比盲人的竹竿還靈。請看:鯊魚用磁場確定運動方向(圖)  這是盲人的竹竿所沒有的。螞蟻一邊走路,一邊從腹部末端的肛門和腿上的腺體裡不斷分泌出少量的、帶有特殊氣味的化學物質,叫做標記物質,沾染在路上,留下痕跡。遠離蟻巢的同窩螞蟻,回巢的時候,就用它的特殊鼻子———觸角,來聞著這條氣味路標前進,這叫做「氣味導航」。  螞蟻是用什麼辦法重建新路標的呢?一般是採用另一種定位手段。
  • 希臘科學家發現,沙漠螞蟻可以利用地球磁場進行導航
    在地球上,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土地面積很少,然而對沙漠地區來說,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只存在少數的動物生活在沙漠之中,偌大的沙漠,動物是如何去判斷自己的方法,不迷失在沙漠之中,難道真的具有特殊的技能?近日,來自希臘的一項科學實驗表明,生活在沙漠之中的螞蟻之所以不迷失自己的方向,是因為自己具有感受地球磁場功能,利用地球的磁場進行定向。從而達到尋找回巢的途徑,這樣就不會迷失在我們的沙漠之中。
  • 我們的手機都是GPS定位,為什麼沒有 北鬥導航 了?
    目前有專家透露,今年年底之前,搭載中國自主研發的北鬥導航系統的智慧型手機將進入市場。這將是北鬥系統民用化的一大突破。專家透露,「隨著中國北鬥導航系統的日漸成熟,目前國際上不少知名廠商已經開始研發基於北鬥系統應用的晶片,有了晶片,內置北鬥導航系統的智慧型手機就有可能在年底之前面世」。
  • 科學家揭秘:浩瀚沙漠中螞蟻為什麼不會迷路
    沙漠長腳螞蟻:它的大腦中有識別視覺和嗅覺路標的導航系統。眾所周知,人在沙漠中迷路之後,就會不停轉圈。科學家不禁問道:在沒有任何路標導航的情況下,沙漠裡的螞蟻是如何找到回家的方向的?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沙漠螞蟻能夠將當地的氣味和視覺線索輸入導航系統,從而找到回家的路。
  • 導航能力堪比GPS 動物們是這樣做到的
    不過,這頭駱駝的導航能力在動物界只能算是初級水平,一些動物導航的精準度和效率,不亞於現代先進的導航技術。但是動物沒有指南針,也沒有GPS,它們是如何在或近或遠的路程中保持正確方向,並最終到達目的地的呢?
  • 導航能力堪比GPS,動物們是這樣做到的
    不過,這頭駱駝的導航能力在動物界只能算是初級水平,一些動物導航的精準度和效率,不亞於現代先進的導航技術。但是動物沒有指南針,也沒有GPS,它們是如何在或近或遠的路程中保持正確方向,並最終到達目的地的呢?本領卓越源於能力特殊有研究證實,很多導航能力卓越的動物都具有某些特殊的能力,如偏振光視力、空間記憶力和磁感知能力等。
  • 導航能力堪比GPS 動物們是這樣做到的
    來自希伯來大學和特拉維夫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蝙蝠在大尺度的地理位置上進行導航時,能夠表現出非凡的空間記憶力,這種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接近了人類。研究人員通過長期的雷達追蹤實驗,發現蝙蝠可以在大腦中繪製一座城市的「認知地圖」並以此導航。在尋找食物時,它們很少隨機亂轉,而是直奔目標,並且還能夠找出更便捷的路線來「抄近路」。
  • 這首導航臺站版《沙漠駱駝》,唱出了「通導先鋒」們的心聲!
    《沙漠駱駝》這首歌曾經紅遍全國歌詞被改編成多個版本瞬間就成了一首振奮人心的單曲最近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場站導航兵改編了一曲導航臺站版的《沙漠駱駝》有一類崗位夢想奔赴前線卻一直戰鬥在幕後、不可或缺他們甘居幕後但永不退後他們樂於平凡但絕不平庸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但無論是黎明還是黑夜他們都默默堅守在電波跳動的地方像燈塔一樣引導著戰鷹歸巢他們擔負著為訓練歸航的戰鷹著陸導航任務隨時為本場空域作戰
  • 高智商非生物 頂級掃地機器人長什麼樣?
    高智商非生物 頂級掃地機器人長什麼樣?用吸塵器的規格做掃地機器人戴森360 eye    在一票耳熟能詳的主流掃地機器人品牌之外,我最想介紹的可能就是戴森家首臺掃地機器人了。360 eye的V2馬達擁有78000次每分鐘的高轉速(吸塵器上的V2是104000次),而普通掃地機器人的馬達轉速僅僅1萬左右。你再看看360 eye的機身底部,覆蓋整個掃地機的電動碳纖維滾刷也是如同手持吸塵器一樣,可以確定的是,戴森在用吸塵器的標準做掃地機器人,這不是那些小型邊刷和滾刷系統結構簡單的機器人所能比擬的。
  • 波士頓動力的「狗」,哈佛大學的「蟑螂」,機器人和動物的那些事
    如今,HAMR-JR的研究團隊正在從其他昆蟲身上尋找靈感,希望研發出更加體積更小、功能更多的機器人。其實在科學界,從動物身上找靈感的事屢見不鮮,今年被人瘋狂詬病的蝙蝠和雷達息息相關,蜜蜂的蜂巢也可以啟發人們研究結實的建築材料。此外,有一些還很存在很大的爭議,讓人們質疑合理性和合法性。那麼機器人研發和什麼動物究竟有什麼「瓜葛」?
  • 掃地機器人導航技術解析:慣性、雷射、視覺導航孰優孰劣?
    隨著科技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很多家庭都用上了智能掃地機器人。不過,並不是所有掃地機器人都能把掃地這件事做好,其中影響掃地機器人清掃效果的一個重要技術能力就是導航。
  • 全球首個無人前臺北京揭幕 獵豹移動落地機器人科幻夢
    2019年的第一個工作日,獵豹移動迎來了全球首個無人前臺。科技感十足的炫酷機器人豹小秘將成為獵豹員工的一員,為前來公司的人員提供問詢、導覽、導購、巡邏等服務。機器人無人前臺落地獵豹移動 豹小秘提供問詢導覽導購多項服務「嗨,我就是前臺美眉哦~」在乳白色的太空艙門口,兩臺豹小秘正用萌萌的大眼睛、甜美的聲音為走進大樓的每一位人員給予親切的問候。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裡的場景,正在獵豹移動全球總部上演。
  • 普渡大學研發出與真蜂鳥一樣敏捷的智能飛行機器人
    對於智慧機器人來說,這是一個難以模仿的系統,一般來說,我們看到的小翼機器人依賴於控制方面的妥協,以便能夠使用撲翼進行飛行。近日,在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的智能生物機器人實驗室,鄧新豔和她的學生們正在使用一種設計靈感來源於蜂鳥的智慧機器人進行飛行試驗,這是我們見過的飛行能力最強的蜂鳥機器人之一。
  • 會導航的胡錦鳥 優派5吋高清F502C首測
    國內導航市場是一塊十分誘人的大蛋糕,隨著國內汽車產銷兩旺,汽車周邊類產品的市場也在日益增長,作為汽車周邊電子產品的車載GPS同樣獲得與日俱增的銷量。今天我們就為大家帶來一款全球視訊科技領導品牌美國優派(ViewSonic)推出的可攜式車載GPS產品F502C,請大家來看一看這只會導航的胡錦鳥本領如何。
  • 沒有GPS、地圖或指南針 屎殼郎推糞球時靠什麼導航
    而如果他們用鏡子反射太陽,同時遮擋真正的太陽,實驗場地中的蜣螂就會朝著鏡中太陽的方向跑。還有研究使用LED作為「人造太陽」,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最新研究發現,如果用紙板做一頂寬邊太陽帽,戴在蜣螂頭上遮擋光線,它們的路線就會變得彎彎曲曲。可藉助風向和夜間天象判斷方向如果在中午,太陽處於高點,蜣螂要怎麼判斷方位呢?
  • 手術機器人為外科醫生「導航」 成為醫生的工具
    研發人員在調試手術機器人。  由術凱發明的手術機器人則大大降低了外科手術中犯錯的可能性,它就像是一個可靠的「導航系統」,可以準確「定位」,有它相助,醫生就可以更精準下刀,確保以更小的創口面積完成手術。  王德峰將手術機器人的各個組成部分比作人體的幾大重要器官——大腦、眼睛和手臂。「大腦」就是計算機,通過導入醫療數據,計算機可以進行智能分析,形成初步的手術方案。
  •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83期:首臺智能管理機器人來了,專盯不...
    今後,如果有遊客在北京植物園裡吸菸,很可能會被一臺「智能管理機器人」逮個正著。 能做「B超」能自救,國內首個沉井作業智能攪吸機器人開工 8月19日上午,在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常泰長江大橋6號主塔墩施工現場,一臺外形貌似微型「坦克」的智能履帶式絞吸機器人,被吊裝著慢慢進入主塔墩沉井內下水。
  • 汽車GPS定位器使用指南
    顧名思義,汽車GPS跟蹤器是一種專用於汽車領域的gps 定位設備,它允許車隊經理,父母和車主監控和跟蹤他們的汽車和卡車的位置,通常來說,用於汽車的gps跟蹤器不僅能夠實時提供汽車的瞬時速度和位置數據,大多數企業為了使汽車gps 跟蹤器解決更多車主的需求,他們會擴展許多實用的功能,比如歷史位置數據查詢,讓車主更好掌握車子行駛的軌跡,以用來統計一段時期內,車子的行駛情況,就像現在很多計步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