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著名攝影師約翰蘭金說:「永遠不要以為相機是最重要的。他只是你的工具,合手就好。」很多攝影新人認為,想要拍出某些效果,就必須要使用某些設備。確實,在攝影中,不同的設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畫面的質量和最終的效果,但並不代表設備決定一切,比如我們今天說的膠片相機獨有的復古褪色效果,其實可以利用一部手機,通過後期的調整,得到實現。
本文共計:1028字,推薦閱讀時間:3分鐘。

這種膠片藍的天空,往往更受少女青睞,小清新的色彩,與夏日更加的「般配」。如何實現這種效果呢?讓我們分析原圖:以下圖為例,畫面整體由藍色和橙黃色構成,是一張色彩不錯的照片,但飽和度稍高,對比稍強,要實現膠片藍的效果,還需對畫面進行輕微調整。
調色使用手機app:Lightroom

亮度:
曝光度+0.62/對比度-10/高光-47/陰影+61/白色色階+24/黑色色階+20

打開app,將圖片導入到Lightroom,在亮度界面上,對畫面進行基本的調整,首先我選擇了增加曝光度,提亮畫面整體,更便於我們觀察畫面的細節,同時,也為了膠片風的「褪色」效果打下基調,降低對比度,也是同理;壓低高光、提亮陰影,將亮部與按部信息都能清晰地顯現出來;這時畫面的水面陰影仍較銳利,與我們最終那個柔和清新的畫面風格不符,於是提高了白色色階,提亮黑色色階。

顏色混合:
紅:色相+53|飽和度+0|明亮度+0
橙:色相+65|飽和度+0|明亮度+0
黃:色相-47|飽和度+33|明亮度-61

在上期的內容中,給大家介紹了一個對HSL的調整的思路,即按照畫面結構調整,這也是手機Light room的便捷之處:界面按照顏色分類,而不是色相、飽和度和明亮度。在本圖中,暖色僅為畫面中間的港口處,而這個橙色的架子,卻是本圖的點睛之筆,出不出效果,全看它。可能這時有人就要問了:「在畫面中,僅僅佔了不到三十分之一的內容,有那麼重要嗎?」在我初涉調色之時,總是調不好暖色調,於是就向一些大神請教,其中一位給我的解答,讓我受益匪淺:「沒有冷色,怎麼說暖色呢?」本圖同理,恰是這一點橙色,凸顯了整個畫面。

藍:色相-24|飽和度-10|明亮度+0

最後,對畫面中佔據面積最大的藍色進行調整,將藍色向青色方向偏移,適當的降低一點飽和度,整體色調得以確定,至此,調色工作完成,還可以給畫面增加一點顆粒效果,模擬出老相機獨有的復古韻味。

關於調色的一點小見解:
調色沒有固定的模式,不是說某一種色調就比另一種高級,不能說好與壞,只能說喜歡不喜歡,把自己的情緒和拍攝氣氛寄託到圖中才是重點,背參數沒意義,重要的是學會調整圖片的思路。
該色調下的一組對比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