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片在過去的攝影中是一個必須的存在,它在沒有數碼信息存儲技術的過去誕生,在如今數碼時代的快速發展中沒落。即使現在的數位相機多麼的先進,仍然有人去收集使用那些具有年代感的膠片相機,更有攝影師認為它是一種情懷,我也不例外。
膠片是由一種帶有感光乳劑的片基組成的,感光乳劑,顧名思義就是感受光的一種物質,當光線對感光乳劑進行一定的曝光,一張膠片就完成了他的使命。主流的膠片類型有邊緣打孔膠片、卷片、散片三種類型,他們分別用在不同的相機中。膠片的尺寸和我們平常使用的數位相機感光元件規格基本一樣。
不同的膠片有著不同的特性,其中最主要的區別是感光度、顆粒、反差。感光度是一個我們常接觸到的一個概念,它和數位相機上的iso是一個概念,然而ISO其實是後來被確立的,最早的感光度用的是ASA標準。感光度越高需要曝光的時間就越短,原來的膠片的感光度通常都是iso100、iso200、iso400等,不過我們可以通過強迫顯影等技巧更好的利用膠片,強迫顯影的原理和數位相機的增益相近,不過數碼時代的來臨讓感光度、增益的調節變得十分簡便,我們也不再需要去學習那麼多複雜的操作了。
與感光度相比顆粒就是一個比較玄學的概念了,顆粒的形成是由於曝光時膠片中感光乳劑的化學反應,使得畫面形成一些斑駁的團塊,也就是膠片的一種缺陷,不過在很多復古派攝影師的引導下,顆粒感在如今也成為了一種畫面質感,然而數位相機中同樣原理的噪點卻被人討厭嫌棄,所以說顆粒真的是一個玄學的概念,總有人會跟我說到「噪點是噪點、顆粒是顆粒」,但凡自己多深入學習學習也不至於這麼尷尬。
最後一個概念——反差,單從字面就能理解,反差指的是亮部與暗部的反差,指的是膠片所能顯現的最亮與最暗的差值,應用在不同的場景會用到不同差指的膠片。
黑白膠片與彩色膠片的不同是物理上的,黑白膠片只有一個感光層,而彩色膠片有三個感光層,並且每一層都是不同的顏色的感光層,分別是藍、綠、紅。
即使膠片的廠商逐一停產,不過還是有很多人在玩膠片攝影,那麼如果我們去玩膠片攝影的話,應該如何選擇膠片呢?其實很簡單,和數位相機選擇參數是一樣的,只不過膠片會貴一點啦。選擇膠片的時候要注意一點,是否為專業膠片,專業膠片對於儲藏、保存、衝洗的要求極為苛刻,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把一張完美的照片變成一張廢片。
注意不僅是專業膠片需要注意儲藏與保護,所有的膠片都有一個共性,易受高溫、潮溼、有害氣體的侵害,如果沒有那麼好的儲藏條件,可以把膠片存在密閉的空間內,這樣膠片就能夠避免一定的侵害了。
時代的更迭使膠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但是膠片仍是一個叫很好的存在,他其實對於拍攝和學習都有著一定的意義,因為每按一次快門都是支出,所以運用膠片使得我們每一次出片都要再三糾結,從而提高了出片率,但是數碼時代為我們帶來了容錯,所以說不論是什麼工具,只要用好了手頭的工具,都能獲得一定的成就。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