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確實越來越少,尤其在倪虹潔這個年齡的女星,少到留給她的只有《娘道》裡隆萬氏那種反派,或者是各種「媽媽」。
文/大橘
>>點擊回顧倪虹潔空降翻牌全部內容
倪虹潔在《演員請就位》的最新一場表演是大鵬導演的《花木蘭》。
這版花木蘭和我們印象中英姿颯爽的英雄形象不同,花木蘭徵戰多年,內心已有些麻木,直到看到同樣替父從軍的薩仁,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她以第三人稱的形式敘述了自己徵戰沙場的過往,一方面她有成為一名將軍的榮譽;一方面她同樣有生而為人卻一刻沒為自己活過的遺憾。此時的花木蘭不是英雄,只是一個平凡的人。
大鵬這版《花木蘭》是當期的口碑最佳,倪虹潔演出了花木蘭在經歷了多年戰爭後的麻木、迷茫甚至是虛無,確實令人印象深刻。
而飾演花木蘭的倪虹潔,無論是現場還是社交媒體都獲得了極高的評價。
在大橘看來,倪虹潔的花木蘭的確打破了她固有的螢屏印象。
因為在《演員請就位》播出前,大橘就看到有媒體說倪虹潔是「媽媽專業戶」,這對她來說著實不是個好消息。
國內電視劇一般不會以母親為主角,就算有也多是慘兮兮的苦情戲。一旦這類角色接多了,便意味著放棄了爭奪女主位置的話語權。最近兩年中年女星都在呼籲的開拓女性角色發展空間,也是因為不想被中年女性背後那個隱形的「家庭」框死。
倪虹潔的處境更尷尬,一方面她飾演了太多母親角色,有媒體總結過倪虹潔陷入的「演媽」困境——
《過春天》裡,倪虹潔演黃堯的媽媽,兩人相差16歲;《摩天大樓》裡,倪虹潔演Angelababy的媽媽,兩人相差11歲;《第二次人生》裡,倪虹潔演王媛可的媽媽,兩人相差6歲……在《演員2》的舞臺上,倪虹潔補充:「我還演過和我同齡的蘆芳生的媽媽。」
另一方面,她並沒有海清、梁靜等更知名女星的話語權,可以在電影節上為中年女星群體發聲。
倪虹潔,是個在《演員請就位》上市場評級B級的中年女演員,在看到自己的評級後她一臉震驚。在後採時倪虹潔表達了自己的尷尬,《武林外傳》那麼多演員都火了,她還需要在這裡和大家競爭。
的確,倪虹潔在大眾心目中最深刻的印象,一個是漂亮的「內衣廣告模特」,還有一個就是《武林外傳》中的祝無雙。祝無雙在《武林外傳》中是個幾乎完美的女性角色,她聰明、善良、善解人意,絕對算得上討喜。
實際上即使這個角色一度因為介入呂秀才和郭芙蓉的感情被網友攻擊,大眾對祝無雙的角色本身還是非常認可的。
但離開《武林外傳》之後的倪虹潔,事業卻沒有借著劇的熱度再上一個臺階。她參演過的作品有很多,她自己統計的結果是28部電視劇,23部電影。
後來節目組說倪虹潔拍過70部作品,她自己也嚇了一跳。這絕對不是個對演藝事業精明算計的人會展現出的反應。
但另一方面,尷尬的是,高產並沒有讓她更容易被記住,反而成為了倪虹潔事業「高開低走」的證明。
這可能和倪虹潔的性格有關,倪虹潔並不是積極規劃個人發展的那類演員。她的人生似乎總存在著隨意和自然。在空降騰訊新聞客戶端時,倪虹潔選的最好看的一張照片竟然是與自己92歲奶奶的合影。
比起那些專注經營個人事業的明星來說,倪虹潔的日常足夠溫暖,也足夠真實。一定程度上損失了她事業「開疆擴土」的能力。
也可能與她對自己演員身份的認可有關。倪虹潔曾一直懷疑自己是否適合演員這個行業,直到出演了崔健的《藍色骨頭》後,才意識到自己真喜歡這個行業。
可是,據她自己在一次採訪中說,以前有大把機會的時候,我在四處閒逛,後來慢慢喜歡上這個職業了,隨著年紀的增長和名氣的下降,機會變得越來越少了。
機會確實越來越少,尤其在倪虹潔這個年齡的女星,少到留給她的只有《娘道》裡隆萬氏那種反派,或者是各種「媽媽」。
而大橘發現,其實即使同為母親角色,也差異巨大。
近兩年國內電視劇確實有了些不一樣的母親形象,她們更偏重事業,個人情感線也更加清晰。如《三十而已》的顧佳,甚至《我的前半生》的羅子君;雖然依舊是母親的身份,但劇情的衝突點都放在事業或是情感發展,一定程度上是「母親」這個群體個人社會身份的「重生」。
然而,倪虹潔的熒幕形象不屬於這類,她給人更加「傳統」的母親形象。《摩天大樓》裡倪虹潔飾演baby的母親鍾潔,想要逃離被家暴的困境,想要保護自己的孩子,最終卻死於老公的施暴之下。
好在《演員請就位》給了倪虹潔另一個機會。
就像她拿到B級卡後,發現身邊都是中年演員時居然鬆了口氣,「我看到好的演員都坐在旁邊,我就想著……給我們重生的機會了」。
所以大橘並不認為《演員請就位》這樣的綜藝競技沒有意義,雖然它的確是話題大於演技,但從另一個側面看,參與這場競技的不只有演技不佳的「新人」,還有戲路固化的「老人」。
就像倪虹潔自己說的,讓大家知道她「也是可以演戲的」。
藉由參加綜藝的機會試著扮演各種角色的她們就有機會能突破自我,找到更好的方向。
比如倪虹潔對《花木蘭》拍攝的第一感覺是,得到了從未想過能得到的角色。
為了這個角色倪虹潔也很拼,她回憶自己演了好幾種不一樣的哭法,只為抓到角色傷心和絕望的狀態。
在回憶拍攝《花木蘭》片段時說,她在現場永遠跑來跑去,因為團隊裡所有人都擰成一股繩,像白熾燈一樣在冒著光。
大橘看到這個形容時很感動,而且切身能體會到倪虹潔對演戲這件事的熱愛。
所以在這個舞臺上,倪虹潔願意做出任何嘗試。《花木蘭》也成就了她在這個舞臺上一個螢屏形象的飛躍,也讓她重新回到這個綜藝的舞臺。
而倪虹潔也終於找到了40+演員獨特的個人魅力。
那個被認為柔柔弱弱有點神經質的倪虹潔,也可以扮演厭倦了戰爭的將軍。
而曾經被稱作「媽媽專業戶」的她,也會讓人看到少女感。
而大橘覺得倪虹潔的少女感,並不靠修圖。她對演戲還抱有尊敬,對生活還存在熱情。在空降騰訊新聞客戶端時,倪虹潔還透露自己會和花草交流,這完全就是小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善意的,帶有情感投入的。
不過最重要的是,在演員這份事業上,倪虹潔依舊保持著純粹的熱愛。這份熱愛與年齡無關,甚至從業越久,個人純粹的熱愛就越珍貴。而這份熱愛也正是觀眾渴望看到的真正演員的模樣,不是嗎?
大橘觀
《一代宗師》裡有句話,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用來形容倪虹潔的演藝事業好像也可以。其實大橘發現倪虹潔並不是沒有野心的演員,不然那麼多寂寂無名的小角色足以讓她放棄證明自己。而倪虹潔的野心似乎也不是「翻紅」,她要嘗試更多角色,開拓更多可能。相比之下,知名度再度翻紅什麼的,真的只是附加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