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志軍、王志明、劉伯平、高留安(光明牧業有限公司今日健康牧場 )
近幾年來,全國各地奶牛生產水平不斷提高,有不少牧場成乳牛單產都超過歷史最高水平,奶產量的大幅提升給牧場帶來了非常可觀的經濟效益,但令很多牧場管理者和技術人員困惑的是牧場成乳牛繁殖率不能夠有所突破,有很多高產牧場成乳牛繁殖率不升反降,奶牛產後發情不明顯、乏情的情況較為突出,造成奶牛空懷期拉長,繁殖障礙牛隻增多,由繁殖問題引發的淘汰明顯增加。
筆者在近年的工作學習和交流中認為,單純由繁殖操作不當造成的繁殖率低下並不多見,而因發情檢出率(參配率)不高造成的繁殖率不理想的情況屢有發生。
參配率是指在一個發情周期(平均21天)內,群體中參加配種的牛頭數佔需要配種的牛頭數的比例。
參配率能夠非常較直觀的反映牧場的繁殖工作效率,在我們實際生產中要求該比例不低於70%,牧場的繁殖管理中參配率已成為衡量繁殖工作過程質量的關鍵性指標。
2.1 營養因素
由於奶牛產後產奶量快速提高,而採食量需要較長的時間來恢復,導致奶牛產後營養早期出現負平衡。
臨床上往往導致奶牛消瘦、虛弱;子宮復舊延緩、卵巢機能退化,發情延緩或停滯,奶牛產後長時間不能參加配種。
另外,奶牛維生素E和硒等微量元素的缺乏也會影響奶牛發情時間和質量;日糧中蛋白質水平不足或過高同樣會引發奶牛卵巢疾患的發生和對受胎率產生不良影響。
2.2 環境及硬體設施的影響
現代化大型牧場由於生產需要,牛舍地面主要採用較為堅硬的水泥地面,與自然界較為鬆軟的低面相比,奶牛的發情表現明顯降低,爬跨次數明顯減少,所以奶牛的發情檢出率也會有所降低。
同時牛隻的發情表現也受牛舍溫溼度、牛隻飼養密度、牛舍地面防滑效果等因素影響,如果要提高奶牛的發情檢出率必須給奶牛創造良好、舒適的生存環境。
2.3 疾病影響
要想奶牛有好的繁殖表現,健康是基礎。如果我們的奶牛每天被疾病困擾,怎麼會發情?
作為一個奶牛繁殖工作者除了關心正常的繁殖工作之外,還要對奶牛的健康情況有所關注。相關的數據表明乳房炎、肢蹄病、代謝病、消化道疾患等對奶牛的繁殖影響都毋庸置疑。
2.4 人為因素
奶牛的發情時間一般在傍晚和凌晨表現較為明顯,因此發情觀察需要技術人員高度的責任心和勤奮的工作態度,必須保證每天至少三次以上的發情觀察,觀察時需要耐心和仔細,不能夠「走馬觀花」趨於形式,否則奶牛的發情檢出率會大打折扣。
在發情觀察期間注意奶牛外陰的情況、分泌物和精神狀態,不能夠確定的牛隻需要結合直腸檢查,做出正確的判斷,對於異常牛隻能夠早期發現,並給予及時、正確的診治。
3.1 加強奶牛日常保健工作,提供舒適、安全的生存環境
3.1.1 消毒工作
為奶牛提供安全、衛生的生活環境,消滅各類病原微生物,常用的消毒溶液3%~5%的燒鹼、0.3%的過氧乙酸溶液、聚維酮碘等,堅持每周兩次以上、每月一次全場大消毒,重點汙染區域如:產房、病牛區每天一次。
3.1.2 肢蹄健康是維持奶牛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保證
相關數據表明如果奶牛患有肢蹄疾病,其發情表現和發情質量會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所以必須重視肢蹄的保健工作,修蹄頻次可按照泌乳奶牛每產3000~3500kg奶需要修蹄一次,同時需要做好牛隻的步態評分工作,發現異常牛隻及時進行修理,幹奶前進行一次全面的肢蹄檢查和修理工作。
3.1.3 注重牛舍內的環境改善
保持通風、乾燥、並保證每日充足的光照,牛床墊料要充分,運動場內要求土質鬆軟、乾燥,加強牛隻的放牧工作。
夏季可安排在夜間進行放牧,讓奶牛的發情爬跨和性行為更加的明顯,以提高奶牛的發情檢出率,同時對奶牛的子宮淨化也有一定的幫助。
3.2 重視產後的監控和護理
3.2.1 體溫檢測
奶牛產後由於體質相對較弱,各種炎性疾病高發,我們一般要求技術人員至少10天且每天2次的體溫跟蹤,同時做好記錄和標記。
奶牛產後的體溫升高多數都與子宮炎症相關,如果發生體溫升高,可使用廣譜的抗生素結合全身症狀進行及時的治療。
3.2.2 惡露的觀察
奶牛產後惡露的排除情況是反映奶牛子宮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標,我們可以通過奶牛惡露的顏色、數量、氣味等狀況來判斷奶牛子宮的健康情況。
異常牛隻可使用PG 0.6mg肌肉注射+土黴素溶液(如:百福他或澳富龍)20~50mL子宮進行灌注,但必須注意操作衛生及牛奶安全。
3.3 高危牛群的處理
通常我們將產犢時體況大於4分或低於2.75分、胎衣不下、經過助產或難產的牛隻通稱為高危牛群,這些牛在產後參配天數要明顯高於正常牛隻,需要技術人員進行重點關注。
我們牧場的具體做法是:體況大於3.75分的牛隻在分娩前一周檢測血酮情況,如果高於1.4mmol/L進行丙二醇300mL灌服,同時肌肉注射科特壯30mL產後立即使用「三高」靜脈注射,所有產後牛隻均使用光明荷斯坦生產「產後湯」(主要成分:丙二醇、益母草、丙酸鈣、酵母提取物、維生素等)+30L水進行灌服防止產後代謝病發生,增加奶牛的乾物質採食量。
胎衣不下、助產、難產的牛隻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療一周以上,關注奶牛的疼痛,可使用氟辛氨和美達佳進行處理,胎衣不下、惡露異常使用土黴素製劑子宮灌注和PG注射。
3.4 牛隻體況的關注
體況評分在奶牛生產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對奶牛的繁殖性能有較大的影響,奶牛體況的好壞,直接反應奶牛的健康程度。
當體況小於2.75分,奶牛的卵巢機能減退,卵巢靜止、乏情的比率會超過50%。體況較差的奶牛發生疾病的可能性非常大,作為繁殖人員應當重視,將體況異常牛隻及時反饋給畜牧和獸醫部門,儘快及時處置,保證奶牛體況儘快恢復參配。體況大於4分的空懷牛隻期受孕率會有所下降,在平時的發情檢測中應注意返情的跟蹤。
3.5 做好日常的發情觀察
發情觀察是奶牛繁殖工作的一項基礎性的工作,通過發情鑑定,可以發現母牛性周期中機能是否正常,做好發情觀察,奶牛的參配率才能夠得到保障。大多數奶牛的發情持續時間為10~24小時。
我們在發情觀察工作中要增加每日發情比例高的時間段進行觀察,並做好相關記錄,我們牧場現階段每天保證至少3次的發情觀察,時間安排為:早晨6:00,中午13:00時,下午18:00各一次,對於發情不明顯或不能夠確定發情的牛隻結合直腸檢查進行鑑定,並參考牧場的阿菲金管理軟體,發情揭發率可以達到95%以上。
發情觀察除了觀察奶牛的發情情況外,還可以幫助我們及時發現異常牛隻,如子宮炎症、流產、卵巢囊腫、蹄病等情況,及時的進行對症處理,促使奶牛儘快參配;對於預同步發情處理的牛隻注射完PG後,在尾根處塗上蠟筆,有助於我們有重點的進行發情觀察和發現子宮炎症。
對於發情觀察的效果可按照下面的計算公式進行簡單的衡量:
日平均發情頭數=可參加配種頭數(產後大於60天的所有空懷牛頭數)×0.05
如果低於此平均頭數,發情揭發率就偏低,我們就應該檢查自己的工作是否到位,或其他方面是否出了問題。
3.6 激素調控,進行奶牛的定時輸精
我們這裡的激素調控是指使用激素進行人為的控制奶牛發情和排卵並參加配種,它可以有效的提高奶牛的參配率,縮短奶牛空懷天數,降低繁殖工作的勞動強度。
在筆者所在的牧場主要使用以下兩種方案進行:
3.6.1 過了自願等待期未開配或配後孕檢未受胎的牛隻
3.6.2 預同步發情處理程序,可保證絕大多數奶牛在產後65天參配
3.7 做好相關記錄,重視數據的分析和應用
相關奶牛的繁殖數據整理、分析非常重要,對於異常牛隻進行及時的發現、分析和處理。例如,產後75天未配牛隻、120天未配牛隻、180天未孕牛隻的定期檢查和梳理。每月初制定當月的配種計劃,內容主要包括當月的配種頭次和當月的受孕數等內容。每周要對配種計劃實施情況對照。
月度配種計劃制定方案可參考下面公式:
成乳牛月應配數=至月底產後75天未配牛隻×本月應配率+上月配種數×(1-上月情期受胎率)×0.8
3.8 及時、及早開展驗胎工作
現階段大多數牧場都在做早孕檢測,一般主要有B超和「血檢」兩種方式,B超是在配種後30天以上開展,需要有較為專業的人繁殖人員進行操作,而後者在奶牛配後28天以上就可以進行,檢測結果可靠。
及時的早孕檢測可以更早的發現未孕牛隻,如果是問題牛隻及時進行調整和治療,子宮、卵巢機能正常未孕牛隻結合同期發情處理,達到儘早參配的目的。
總之,影響成乳牛奶牛參配的因素涉及到牧場的方方面面,要提高奶牛產後的參配率需要我們認真對待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提高奶牛參配率是完成奶牛繁殖率的基礎,有了好的繁殖率牧場的效益才能夠得到保障。
文章來源《奶牛》雜誌2018年第11期,僅供交流,如有問題請儘快與我們
昊英達推薦產品
了解更多詳情請諮詢銷售工作人員
電話:0316-5905805
微信:hanweiLily
·END·
昊英達
ID:hornta
長按它,識別掃描【二維碼】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