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英語閱讀的時候 如何才能做到高效提問?

2021-01-14 星廬課程全評

相比複述、總結、升華等思維訓練,魚sir一直認為提問是更難,也更體現一個人敏銳度的。

不少人對提問有很深的誤解,認為提問就是簡單地問問題,其實不然。

提問是一門高深的藝術。我們來看個例子。

前不久,許多高中生因答不對一道語文統考閱讀理解題,紛紛在文章作者畢飛宇微博下留言:

「題目說您這篇文章有『厚重感』,究竟體現在哪裡?」

畢飛宇後來接受採訪時認為:

「讓孩子們回答這個問題是不合適的。所謂的厚重感,可能是老師們的閱讀感受,要知道,孩子們的閱讀能力、感受能力與老師的差距是巨大的,用成人的感受去考孩子,這裡頭有失公平。」

與之相對的是20世紀40年代葉聖陶、周予同合編的《開明新編國文讀本》中所體現的「提問的藝術」。

這本書選取的魯迅小說《孔乙己》,文後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

(小說)上半部分用「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引起,以下一直照顧著,兩次說「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又說「一群孩子都在笑聲裡走散了」,末了以「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作結。試想,「使人快活」的孔乙己,他本身也快活嗎?

這個提問本身優秀在什麼地方呢?

沒有含糊不清,大而廣的詞語,換句話說,提問具體清晰,一眼就能看懂,另外,問題本身包含許多文本細節,學生看問題時,就被引導著在思考了。

這樣的提問是成功的。

今天之所以講「提問」,是因為不少家長,包括我自己,在陪孩子閱讀時,都忽略了提問的重要性和藝術性。

好的提問能啟迪人心,家長不要錯過這樣的機會。

那麼,該如何提問?

正文開始前,魚sir想先強調兩點:

第一,家長在陪伴孩子閱讀時,需要提問,不然陪讀是不完整的。

第二,提問是一門藝術,需要有意識地自我訓練,不提無準備的問。

陪讀過程中,為何要注重提問?

回答這個問題前,家長可以先反問自己一個問題:閱讀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魚sir來回答,主要兩個目的,知識攝取和思維培養。

先拿知識攝取來講,大部分人把文本看完,get到一些信息,就心滿意足了。

但還有部分人,會反覆琢磨文本,會思考,會生發疑問,這就轉化到了思維培養,而思維培養反過來讓知識攝取更紮實準確。

如果可以,毫無疑問,家長們都希望孩子可以進階到思維培養。

而這個過程,離不開有價值的提問。

這裡的提問,不是指孩子的提問,當然孩子能問問題,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另講,魚sir今天要講的是家長的提問。

一個比較理想的過程是,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文本——讀的過程或讀完後家長提問——激發孩子思考提問——家長引導孩子尋找答案。

這可以是一個無限的螺旋式循環。

我們常說,一套繪本其實可以反覆讀,這句話的意義就在於此。

如果只停留於孩子可以流利地講出或者讀出故事,那繪本就不存在反覆讀的價值了。

它們被反覆讀,基於家長的提問,提問會激活思維,思維是無垠的大海,豐富寬廣,文本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起點,而提問是讓孩子連結到那片大海的trigger。

五種提問類型,由淺入深

如何提問,先從了解提問類型開始。

提問類型分很多種,魚sir先列舉較為常見的幾種:

1.選擇性提問,即問題中給出了選項,回答出自己的選擇即可。如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tomatoes or potatoes?

2.是否式提問,即拋出一個問題,回答yes or no即可。如Do you like it?

3.簡答式提問,即問題的答案能夠在文本中找到,也就是有固定答案的這類問題。如 What can you see? When did he get up?等。

以上三類問題通常不需要孩子做過多深入思考,根據文本的基礎信息和自身的習慣或喜好來回答就能搞定。

對孩子有更高的要求,是下列這兩類提問:

4.開放式提問。

這類問題孩子可以出於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回答,如果是在閱讀文本中,也可以結合文本信息自己做總結歸納。

如How do you know that? Why do you believe that he is honest?

5.延伸式提問。

如 If you were the big boy,what would you say in the end?

這兩類問題,孩子很難僅根據文本作答,他們還需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回憶,甚至想像來回答。

因此孩子在回答這類問題時,家長不要太在意答案正確與否,而要更多關注孩子的思考與表達。

具體案例實操「深度提問」

接下來,我們以貝達Wonder Skills Basic1中Unit6的文章《Ready,Set,Move》為例,來實操一下如何通過更好地提問來引導孩子(文本來源於貝達的課件)。

閱讀前:

孩子拿到書的時候,最先看到的通常是書的封面。

在孩子開始閱讀之前,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觀察封面的信息。可以問:

What can you see on the book cover?

Can you guess what happened to the frog?

What is the frog doing?

若遇到封面上有體現作者、插畫師的也可以進行提問,如:

Who is the author of the story?

Who wrote the book?

What did xxx do?

Who is the illustrator of the story?

Who drew the picture?

What did xxx do?

封面左上角提到的genre,如果孩子有接觸過體裁相關的概念,也可以進行提問,幫助孩子簡單了解。

閱讀中:

在進入正式閱讀部分,針對48頁的問題,可以作以下提問:

What can Scott's frog do?

What does it use?

How about Scott?

What does he use?

這個問題其實和書本第49頁設置的問題 「How does Scott’s frog move?」是一樣的,但後者還要考察孩子「jump」等同於「move」後才能回答。

如果孩子處於閱讀初期,理解能力還不夠好,可以採用前者這樣的問題來引導孩子輸出。

如遇到標紅的關鍵詞,如legs,可以引導孩子指認自己的身體部位或造句。

Can you show me your legs?

Can you make a sentence with the word 「legs」?

針對第50頁的內容,還可以這樣提問:

Who can swim?

What does the dog and Fran use to swim?

如遇到標紅的關鍵詞,如arms,同樣可以引導孩子指認自己的身體部位或造句。

Can you show me your arms?

Can you make a sentence with the word 「arms」?

第51頁,可以問:

What can Vin’s crab do with its claw?

Do you think Vin can grab or not? And how does he grab?

How about you?

這篇文章故事性不強,偏重於訓練孩子對文章中關鍵詞的理解,所以提問的目的也是為了幫助孩子能夠理解和運用單詞。

如遇到故事性比較強的文章,提問可以嘗試有更多延伸。

以一篇牛津閱讀樹系列第三級的文章《Village in the Snow》為例。

這一頁,可以就孩子們在雪地裡做的各種行為,進行提問:

What did they do with snow? (文章基礎信息需要進一步整合概括)

How do you know that?

Do you like playing in the snow? What kind of games do you like to play? (從孩子自身出發,不需要文章內容也可以回答)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孩子們在雪地中幫助被欺負小男孩的故事,掌握大致故事脈絡後,可以採用的提問方式:

What happened to the little boy?(引導孩子去思考,並嘗試複述文章的主要部分)

Can you guess what happened in the end?(培養預測思維,猜測故事下文)

If you were the big boy, what would you say in the end?(結合文章內容和孩子實際情況發散思考)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hen you feel scared?

Why did they help the little boy?

魚sir舉的兩個例子,並不能涵蓋所有提問類型,具體如何提問,還是需要家長在陪伴孩子過程中,認真準備問題,不斷和孩子互動,直到慢慢形成一種獨屬於你和孩子之間的默契。

提問不僅僅是提問

為什麼提問不僅僅是提問,因為從提問的方式中,能窺見家長對孩子的態度。

一些家長是居高臨下式的,認為自己掌握了問題的答案,並且還要將答案強加給孩子,更注重答案是否正確,而不是思考本身。

這樣的提問,可能發生在每位家長身上,程度不同而已。

魚sir想說,孩子在某些問題上的回答超過常規,家長不要急著給「扭」回來,他們不會這麼容易被一個回答毀掉的。

一些家長是不屑的,認為孩子的問題都很傻,太過膚淺,因此提的問題,容易帶入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就跟文章開頭那個「厚重感」一樣,讓孩子無從下手回答。

提問,一定得抱著真誠和平等的心態,哪怕是面對孩子。

視孩子和自己是平等的人,真誠地發問,即真誠地想知道孩子的想法,並作出回應。

孩子那麼聰明敏感,自然也會給予同等的回應。

下面再給大家提幾條具體的建議:

1.有時可以把問題改成陳述句,如將What is the title of the book?變為 Tell me what information you find on the book cover .

從簡單提問變為開放性提問,可以更多鍛鍊孩子的輸出表達能力。

2.如果孩子說「I don't know.」其實並不代表孩子不知道,可能只是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

這時候,家長需要有更多耐心去等待孩子思考並組織語言,當然,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引導提問,幫助孩子一步步去表達。

3.魚sir測評的線上英語機構中,像鯨魚、貝達、一一英語等在提問方面做得都不錯,各有特色,但一個機構那麼多老師,機構沒辦法保證每一位老師都有同水平的授課能力。

因此,平時孩子上課時,家長可以觀察老師,尤其在閱讀部分,是否通過多種不同的提問方式引導孩子,又或者僅封閉式提問,孩子只回答「yes or no」或一個單詞等。

如果是前者,那麼這位老師對於基礎好的孩子來說,是很好的選擇;如果是後者,家長可能要重新評估老師和孩子是否匹配了。

我發起的星廬課評,集結眾多教育達人與課程專家,一起幫助孩子選對課,上好課。如果你想向星廬專家團諮詢有關孩子學習規劃和報班選課方面的問題,可以評論留言或者直接私信我。娃的寒假可以安排起來了~

相關焦點

  • 如何閱讀少兒英語和鍛鍊口語呢
    在教孩子學習的時候,都希望效果好,質量高。如何才能做到效果好,質量高呢?就是在於理解。學習呢,就是把問題解決。如何去解決問題,才是學習的關鍵。怎麼去發現問題呢?家長教孩子的時候,孩子只是去記憶,跟著模仿。
  • 如何高效快樂地幫孩子用英語兒歌學英語?
    兒歌這種有趣輕鬆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激發娃學習英語的興趣,而興趣可以進一步促使娃產生對英語學習的自驅力,從而形成娃愛上英語、主動學習英語的良性循環。今天這篇文章,我就從理論+實操+課程分析+資源推薦,360度無死角告訴你,如何才能高效又快樂地用英語兒歌來學英語。
  • 英語啟蒙:如何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這是【軟實力英語】分享的第867篇原創文章。自從有了王者榮耀和抖音,現在還在的閱讀興趣在逐漸減少,若不是父母逼迫,很多孩子是不會主動拿起一本書來閱讀的。中文書尚且如此,難以讀懂的英文圖書就更不受歡迎了。這與孩子的英文閱讀水平有關,更與從小的閱讀環境密不可分。所以,小時候,儘量不要用手機給孩子做英語啟蒙。
  • 從無到有,我是如何教會五歲的孩子英語自主閱讀的?
    今天要分享的是我自己的孩子Caroline的英語學習經歷。五歲半的Caroline經過方方面面的努力,終於實現了自主閱讀,如今的她已經可以自己選擇適合她年齡段的書自己閱讀了。她的水平現在大概是什麼樣子呢?下面這段視頻可能更能清楚看到她的狀態。這是我在她第一次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拍的,拍攝時間是兩個月前。
  • 「超能力」讓LILY英語的孩子英語閱讀能力與美國孩子一較高下!
    通過這個小插曲,Lily老師心生疑問:Ann剛到美國半年時、英語的聽說能力絕對比不上土生土長的美國孩子,但她的閱讀排名卻迅速躋身全班前三,並一直保持名列前茅。與美國孩子相比,英語不是她的母語,顯然英文文字也不應該佔優勢。那麼Ann的英文閱讀為何能在一眾美國孩子中脫穎而出呢?
  • 上班族的媽媽怎麼高效的陪孩子?時間擠擠總是會有的
    首先,在你工作的這段時間你要保證自己的孩子有人來照顧,奶奶或者姥姥,有經驗的老人至少不會把孩子給你養壞吧。那麼職業女性該怎樣利用碎片時間去高效的陪孩子呢。碎片時間可以分為4個部分:1. 上班前早晨是記憶力最好的時候,娃醒過來,在清晨的陽光裡,放兩首兒歌,陪著孩子哼兩句,時不時的逗逗孩子。
  • 孩子在家如何學英語,英語考試怎麼考好,家長如何陪伴
    導語:孩子在家如何學英語,英語考試怎麼考好,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學好英語?即使家長考慮的再周全,孩子每天都會有新的問題產生,湯圓媽媽今天就遇到了一個難題。寫:能做閱讀理解題目,能提高閱讀速度,閱讀的深度和廣度上不斷提升,能用英語閱讀其他學科資料。寫:能進行段落寫作,描寫練習,會寫故事,寫信,寫說明文。
  • 用高效課堂攻下劍橋英語KET、PET,在線英語課程的優勢體現
    不要錯過語言學習的黃金期兒童時期,尤其是小學的年齡段是開始學習英語的黃金時期;在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不會把英語當成一個研究對象,更能從語言的本質去模仿、理解和學習;如今國內的很多家長也都明白要抓住這個黃金期,給孩子報各式的英語培優。但是,不見得每一個課程都是高效課堂,很多時候家長們投入了大筆的金錢和大量的時間後,卻還是沒有讓孩子在這個關鍵的黃金期獲得英語能力的提高。2.
  • 孩子英語單詞閱讀聯動提升就在這個寒假
    孩子英語單詞閱讀聯動提升,就在這個寒假 對於英語學習,掌握方法很重要。針對短板進行補習,讓短板變長板,讓你的英語更有底。 快來參加2020奇速英語寒假英語冬令營吧~ 這個寒假將成為你孩子英語快速提升期。 (一) 作為父母,你是否有這樣的疑惑? 背   原標題:家長注意!
  • gogokid借力藍思分級閱讀體系,釋放孩子英語學習潛能
    為了讓孩子的閱讀更科學合理,gogokid藉助「評測藍思等級」、「對標繪本藍思值」及「拓展應用藍思體系」三個方法,融入了目前國際上應用最廣泛、最權威的英語閱讀分級標準。不僅讓孩子的閱讀變的高效,同時也能讓家長更清晰的了解孩子英語學習的真實階段。
  • 培養兒童英語自主閱讀習慣,呱呱閱讀有方法
    英語閱讀的重要性已經無需多說,而工作生活壓力巨大的家長們在親子陪伴和工作壓力面前往往分身乏術,更多的希望孩子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完成自主閱讀。呱呱閱讀認為,孩子自主進行英語閱讀一方面可以解放家長,一方面可以激發孩子的內驅力,真正讓閱讀改變人生。但是,幼小銜接階段的兒童自制力尚未形成,也處於習慣養成階段,英語自主閱讀難上加難。
  • 如何才能不錯過孩子英語學習的敏感期,我有妙招!
    Elsa是我的女兒,在她剛出生時,我就接觸過英語啟蒙的一些理念,從孩子剛出生,就覺得一定不要錯過孩子的英語啟蒙黃金時期。為了讓孩子接受最地道的英語培訓,經過多方了解和試聽,在試聽了伯明漢英語金茂中心的英語課程後,對學校的授課模式和教育理念表示認同後,加上學校離家較近,終於在去年7月份,在金茂中心為孩子報了課程。對於4歲的孩子來說,英語是除了漢語外的第二語言,在Elsa還沒形成正式的語言體系前,這個階段的英語啟蒙真的太重要了。
  • 堅持閱讀的孩子是什麼樣的?7步閱讀法,讓孩子學會閱讀愛上閱讀
    但陪孩子進行親子閱讀,並不只是給他講完書中的故事就結束了。真正有用的閱讀需要讓孩子明白、懂得文中所講的故事內容,讀懂了他才會思考、會總結,也能用簡單的語言再複述出來,才能延伸出更多的東西。會閱讀的孩子才會真正喜歡上閱讀,才能在閱讀中體會到其中的樂趣,而不是把它當做任務去完成。
  • 如何培養英語閱讀能力?
    閱讀難嗎?仿佛也不難,因為每個孩子都能在開始上學的幾個月學會讀懂文字的意義。如果我們在教孩子們閱讀的同時,在課堂上給他們留出足夠的空間學習知識和經驗,那麼他們將像在家學習說話一樣容易地學會閱讀。閱讀難嗎?仿佛也不難,因為每個孩子都能在開始上學的幾個月學會讀懂文字的意義。
  • 為什麼中國孩子需要英語分級閱讀?吉的堡教你如何選擇英文圖書
    為什麼中國孩子需要英語分級閱讀?吉的堡教你如何選擇英文圖書 2020 年 10 月吉的堡i-Reading Castle分級閱讀圖書館成果發布會如期舉行。
  • 無紙化時代 兒童英語閱讀該如何進行智能革新?
    英語作為中、高考三大必考主課之一,在家長的APP科目選擇中始終佔據高位。而智能科技的加持,則為這些高速上漲的數據提供了助力器。  以嘰裡呱啦出品的兒童英語閱讀APP——呱呱閱讀為例,它在為3-12歲中國孩子定製的英語分級閱讀的過程中,依託大數據算法、AI智能語音等高科技,做到了為孩子提供個性化、智能化的閱讀服務,配合海量資源,在在線兒童英語閱讀這一細分領域俘獲了不少娃娃粉、阿姨粉。
  • 怎麼提高孩子對少兒英語學習積極性呢
    怎麼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呢?學然後知不足,當人們知道自己不足的時候,才會盡力去彌補和增強,產生不竭的動力;如果滿足了,就不會有太多動力,所以知不足,和不知足不一樣,知道自己不足的時候,就會想辦法彌補;而不知足而是過於貪婪。怎麼讓孩子在學習中有動力呢,少兒英語學習怎麼才能有興趣和熱情呢?
  • 怎麼教孩子完成英語閱讀呢
    所以,希望孩子學習有進步,就要在實踐上下功夫。其實呢,就是鍛鍊孩子做事能力,在做事的時候,鍛鍊表達和溝通能力。這樣呢,語言就有了基礎。在使用的時候,就有了清晰的語境,表達也會準確,提升了溝通效率。學習呢,也是在和老師互動,通過溝通呢,來完善孩子的認知思維,提升行為能力。學習英語呢,並不是為了應對課本。通過英語學習,在知識上有增長。學習英語呢,是挖井,而不是到處挖坑。
  • 多虧了鯨魚外教培優的好老師好教學法,讓兒子成了「英語閱讀小能手」
    因為有就讀雙語學校的打算,在她3歲的時候我就給她報了英語培訓機構,進行聽說啟蒙,雖然啟蒙不算晚,但是效果甚微,等他稍微大點的時候,聽說了鯨魚外教培優,口碑很不錯,我就給他報名了,在鯨魚學習後,英語水平突飛猛進。
  • 只會說yes or no的媽媽,是如何給孩子做英語啟蒙的
    我從上學時就沒好好學過英語,高考英語只考了45分到現在只記得yes or no,她讀的英文內容,我竟然很多都沒聽懂。於是我痛下決心,絕對不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我下載了好多英語APP,買了許多英文分級讀物,一邊自己跟老師學,一邊陪孩子去聽一些英文兒歌、看英文動畫片,到現在,我們倆已經能夠一起共讀英文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