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聚英才|十年服務不忘初心 甜蜜事業助蜂農走上致富路

2021-01-08 北京密雲官方發布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推動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基石。近年來,密雲區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努力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一大批各領域優秀人才匯聚密雲。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了支撐和引領作用,有利推動全區各項事業健康蓬勃發展,形成了「雲聚英才」的良好局面。區委組織部聯合融媒體中心開設《雲聚英才》融媒體欄目,講述密雲的人才故事。

她是紮根基層兩腳沾泥的博士,她是密雲區養蜂事業的領頭人,她是鄉親們眼中的貴州妹子,她放棄了出國深造和生活的機會,把密雲打造成北京市養蜂第一大區,帶領4000多人脫低致富,今天讓我們來認識她,紮根密雲十年打造甜蜜事業的貴州妹子——密雲區園林綠化局蜂業管理站站長羅其花。

2011年羅其花博士畢業的時候,時任美國農業部的蜜蜂所所長傑夫邀請她去美國進行深造,一起合作研究「小滿蜂」,她拒絕了,隨後她又先後放棄了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向她拋來的橄欖枝。由於出身貴州農村,她對大山深處有著特殊的情懷,在幾條道路面前,她信念堅定地選擇來到密雲,來到基層,和這裡的蜂農打交道。

密雲區園林綠化局蜂業管理站站長羅其花說:「當初我在讀研究生的時候做了一個論文,做實驗來密雲採過一次樣。發現密雲的環境特別的漂亮,生態特別好,密雲的養蜂基礎也不錯,我看當地蜂農蜂養的特別好,對密雲的第一印象就很好。」

通過密雲區的人才引進政策,羅其花如願來到密雲。剛到密雲的時候,羅其花也曾懷疑過、恐慌過。2011年以前,密雲區的養蜂業沒有專人進行管理,呈弱而散的狀態。面對這種形式,羅其花擔心辜負區領導對她寄予的厚望——做強蜂產業;也擔心自己的一腔抱負難以付諸實踐。但是她一直鼓勵自己,越有困難,越要擔當,擼起袖子加油幹!縷清思路後,她開始了自己的工作——下鄉。剛開始的半年時間裡,她下鄉鎮各地了解季節變化,走訪蜂農,和有經驗的老蜂農討論養蜂經驗,通過半年的時間,她撰寫了《密雲區蜂產業五年和十年發展規劃》,並提出了「五年打基礎,十年強產業」。

2012年,羅其花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區園林綠化局蜂業管理站,從此開始了她在密雲打造甜蜜事業的歷程。幹事創業,哪有一帆風順的,但是樸實的羅其花也沒有想到第一個要面對的問題竟然是蜂農的不接納和不理解。

羅其花表示,當時我第一堂課下來以後,感覺挺受傷的,後來我終於搞明白我以前所學的書本上的東西是針對全國的。我給大家講的更多的是全國的蜂業養殖,但是並不適合密雲。

而從小在農村的生活經驗,讓羅其花非常理解蜂農的想法。想讓蜂農接納新思想新技術,就得讓蜂農心服口服,讓蜂農有所收穫,最終讓蜂農通過聽課能掙到更多的錢。 這得下慢功夫,而眼下羅其花要解決的是困擾全區蜂產業的大問題——乾旱。

蜂業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乾旱,但是我們所說的乾旱和真正意義上的乾旱還是不一樣的。我們所說的旱情是有特質的,比如說荊條花期是在六月初到七月底。這一段時間,假如說降雨量很少,荊條花就不泌蜜,蜜蜂就沒有蜜可採。就會影響整個養蜂市場的收入。——密雲區園林綠化局蜂業管理站站長羅其花

蜂產業雖然具有很多優點,但是同時蜜蜂也是一種極為脆弱的昆蟲,相對於傳統農業,養蜂需要很高的技術性,並且對於天氣依賴性極強。一旦蜜蜂減產,蜂農降低收入,就會出現蜂農因承受不了損失而退出行業的情況,那麼整個蜂產業鏈條將會受到重創。而這些,則是羅其花不願看到的。

她必須儘快找到解決辦法,為此她聯繫了自己的母校,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和導師詳細探討「多箱體」養殖技術在密雲區的應用。多箱體養殖是羅其花從歐洲蜂業技術更發達的地區學到的成熟養蜂技術,原理就是增加蜜蜂的活動空間,減少人工幹預,從而提高蜂王產子量,以增加蜂蜜產量,即使在天氣不好的時候,蜂蜜的產量也能比普通蜂箱提高一倍。

養蜂戶劉金良說,今年我這邊兒應用多箱體的平均產量應該是在76斤到78斤之間,最好的1箱單箱產量是生產了126斤的優質成熟蜂蜜。按照以往的養殖方法,應該是30斤到40斤的產量,所以從蜂蜜產量來說就有一個很大的提升。另外蜂王漿、蜂膠、蜂毒各方面它的產量都有所增加。

劉金良父子是密雲區最早一批飼養蜜蜂的蜂農,技術相對傳統,但好在劉金良年輕,思想活絡,在養蜂上出現什麼問題,都及時與羅其花聯繫,今年,羅其花建議在他家的蜂場裡實驗多箱體養殖技術,並為他提供了蜂箱、技術,當年他就嘗到了新技術帶來的甜頭。而劉金良告訴我們,這已經不是羅其花第一次給他們家提供幫助了。

「有一次羅博士來到蜂場,看到我們正在用蒼蠅拍打胡蜂。對於蜜蜂來說,它是天敵,幾隻胡蜂甚至就可能毀滅一箱蜜蜂。那個時候我們正對胡蜂一籌莫展,不知道怎麼處理。這時候羅博士給我們出了一個主意,用糖水和蜜水配製酸飼料,讓它自然發酵之後引誘胡蜂,這樣的話,對周邊的胡蜂有一個非常好的除害作用,能夠減少蜜蜂的損傷。」劉金良說。

在推廣多箱體養殖的同時,開發出新的蜂產品也可以幫助蜂農增產增收、克服天氣影響。這時,羅其花想到了「蜂王漿」。讓蜂農學會釀造蜂王漿的方法,能夠增加單群產出,蜂農就不必完全寄希望於蜂蜜,在乾旱的時候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為此,她在農科院和密雲育種基地之間搭建起了一道橋梁,農科院蜜蜂所的最新研究成果,得以在密雲育種基地實踐,培育出了「密雲一號」「密雲二號」蜂王品種,並免費發放給蜂農。

蜂王漿雖然價值高,但是選取小幼蟲和取漿勞動量大,對年紀比較大的蜂農來說,是一項不小的挑戰。因此蜂王漿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天氣影響帶來的損失,但想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羅其花還需要為蜂農再做進一步謀劃。羅其花提出仿照果農為全區蜂農上蜂業保險的建議,這一提議得到了北京市蠶蜂管理站和市農業局的大力支持。經過幾年的嘗試以及與保險公司商討,這項創新的險種,被寫進了保險條例。而在密雲,這項政策得到了更大的支持。如果受災,蜂農可以得到相應的補償。繳納保險的費用,由北京市政府和密雲區政府各承擔百分之四十,蜂農只需負擔百分之二十。

十年的時間,羅其花風雨兼程,從最初的無從下手,到如今名副其實的密雲「蜂王」,蜂農們也從以前的不接納、變成了主動學習。

在密雲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羅其花團隊的共同努力下,「520國際蜜蜂日」成功舉辦,第一屆蜂會召開時,養蜂強國斯洛維尼亞的代表受邀出席。蜂會的成功舉辦同時標誌著北京密雲的蜂業正式登上了國際舞臺。

從2011年到2020年,密雲養蜂業發展極為迅速。其中蜂農的數量從六百餘戶提高到兩千多戶,從業人員達到四千餘人,擁有蜂群11.5萬群,養蜂專業合作社25家,打造京純和奧金達兩家集養蜂生產與蜂產品加工經營相結合的成熟的蜂產品品牌,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產品產銷體系以及配套旅遊產業,密雲區成為名副其實的北京市養蜂第一大區。年均生產普通蜂蜜320萬公斤,蜂產品年產值近1.2億元。此外通過發展蜜蜂文化、蜂業旅遊觀光等,年接待遊客達10萬人次。帶動362戶低收入農戶通過養蜂實現脫低致富。

文:黃婧

攝:吳經緯

編輯:楊皓月

相關焦點

  • 小罐頭裡的大"甜蜜" 臨沂女強人致富不忘鄉親
    原標題:小罐頭裡的大"甜蜜" 臨沂女強人致富不忘鄉親   在平邑縣地方鎮,有這樣一位女強人,她先後被授予「臨沂市三八紅旗手」、「臨沂市巾幗致富標兵」等榮譽稱號,多年來,與丈夫聯手打造成了一家吸納就業人員千餘名、納稅過千萬元的罐頭企業。
  • 養狐狸的張興文走上了致富路
    在扎賚諾爾區第五街道辦事處西山社區,有一位名叫張興文的居民,靠養殖狐狸擺脫貧困走上了致富路看著陪伴自己終日操勞的妻子和日漸長大的孩子,張興文仔細思量後,決定發展養狐事業。經過市場考察和實地走訪,他發現北方的氣候條件、生長環境更適合培育狐狸。於是他開始找場地、建狐舍,從此踏上了養狐的道路。
  • 青鳥歸林慰初心 養蝦走上致富路
    銅陵新聞網訊(記者 陳燕飛 文/圖)義安區東聯鎮合興村的90後小夥查振文,是銅陵振文家庭農場的負責人,通過發展水產業走上致富路。談起創業初衷,這位有些靦腆的90後坦言,自己從小愛好釣魚摸蝦,因為喜歡農村自由的生活,因此萌生了回鄉創業的想法,在品嘗到養殖龍蝦的甜頭後,將自己的興趣愛好發展為奮鬥的事業。
  • 南寧供電局貼心服務,助力「甜蜜事業」發展
    南方電網廣西南寧橫縣供電局六景供電所為當地的企業服務,主動呵護「甜蜜事業」。主動走訪,悉心呵護甜蜜事業綿長發展坐落於橫縣良圻鎮的廣西糖業集團良圻製糖有限公司,是橫縣三大製糖廠之一。2018年,該公司開始以甘蔗渣發電進行供電,裝機容量達6000千瓦時,基本可以滿足糖廠生產生活需求。可到了生產季,該公司月用電達480萬千瓦時,而且對供電穩定性有很高的要求。
  • 【示範】就靠「林間精靈」,大盛鎮3個村集體走上致富路!
    【示範】就靠「林間精靈」,大盛鎮3個村集體走上致富路! 半山腰上圓了「立體農業夢」大盛鎮探索發展山地生態立體農業,帶動三個村集體走上致富路
  • 不忘初心,回首入黨來時路
    原標題:不忘初心,回首入黨來時路   今年七一前夕,上海黨建服務中心開發的「不忘初心——您的入黨那一天」在微信中著實火了一把,朋友圈被一個個光榮的數字點亮了,當我點擊進入,輸入2006年6月14日時,不知不覺,已入黨11年了。這11年,我從一個19歲的高中生成長為中直機關的一名青年幹部,成為了一個3歲小男孩的父親。
  • 全國涉農高校動物醫學類本科培養高校師生黨員開展「不忘初心...
    本網訊  10月16日,20餘所涉農高校近100位黨員師生在我校聯合開展全國涉農高校動物醫學類本科培養高校師生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學習習近平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精神,重溫入黨誓詞,並向全國涉農高校動物醫學學子發出「修德勤學 成才報國」的倡議。
  • 伊寧市養殖戶靠鴕鳥走上致富路
    這幾年,鴕鳥養殖在伊寧市部分鄉鎮開始發展起來,克伯克於孜鄉園藝村養殖戶尹秋成就通過養殖鴕鳥走上了致富路。  這幾天,尹秋成正在通過抖音直播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他養殖的鴕鳥。尹秋成是2010年開始在霍爾果斯養殖鴕鳥的,當時他花了數萬元從深圳買回6隻種鳥,經過近兩年的摸索和鴕鳥品種改良,慢慢開啟了鴕鳥養殖致富的夢想。
  • 不忘初心來時路,砥礪前行再出發
    表示:品牌發展要多管齊下,除了拓商、穩商外,更要完善代理商服務流程,以最優化的服務扶持代理商,幫助代理商做好「酒店+」項目。同時,著力研發更多契合當下住客思維潮流的主題客房,搶抓機遇,逆勢而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繼續奮鬥。
  • 舞臺劇《貓力貓力》巡演 王銳助陣不忘初心
    舞臺劇《貓力貓力》巡演 王銳助陣不忘初心2015年12月15日 17:00:01來源:新華娛樂    首部舞臺劇 為演藝事業鋪墊夢想的臺階    童星出身的王銳早在2004年便踏上演藝之路,至今已參演多部電影、電視劇作品,機靈、天真活潑的模樣早已留在70年後、80年初一代人的記憶裡,自小便廣受觀眾的喜愛。如今,王銳已進入弱冠之年,還在讀大學表演專業的他並未因自己多年的演藝經歷而驕躁,他選擇嘗試不同的表演方式,希望可以為今後的演藝事業鋪墊夢想的臺階。
  • 饒河縣:大力發展「甜蜜事業」鋪就貧困戶致富路
    2020年,饒河縣充分利用地域優勢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養蜂業,依託「甜蜜事業」助力貧困戶持續增收。截至目前,饒河縣東北黑蜂已發展到5.2萬群,養蜂合作社67家,蜂產品加工企業12家。黑蜂養殖戶程世柱,是饒河縣五林洞鎮關門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正值黑蜂越冬時節,為了保證黑蜂的成活率,每天他都要認真查看蜂窖內的溫度。
  • 新銳導演方以炘:十年磨一劍 不忘初心勵志前行
    原標題:新銳導演方以炘:十年磨一劍 不忘初心勵志前行   5月13日,由導演方以炘出品的電影短片《空》在法國坎城影宮全球首映。該影片入選為坎城環球中國電影展唯一一部優秀短片,備受矚目。在這最具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上獲此殊榮,方以炘表示非常榮幸,能夠與許多殿堂級的導演、演員交流,使他受益匪淺。
  • 養殖鵪鶉走上致富路
    養殖鵪鶉走上致富路 原標題: 他從事鵪鶉養殖業時間並不長,正式開始鵪鶉養殖也就半年的時間。沒有養殖鵪鶉之前,他以生豬養殖為主。為了響應政府的號召,去年開始他停止養殖生豬,開始養殖鵪鶉。「養豬的確汙染挺大的,政府開始禁止生豬養殖後,我積極謀求出路,花費了大半年的時間到全國各地去學習取經,功夫不負有心人,努力終於有了回報,我找到了更好的致富路子,那就是養殖鵪鶉。」張大叔笑著說。
  •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路雖遠而行之 事雖難而成之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路雖遠而行之 事雖難而成之 2019-12-03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條路,你走了幾個十年?
    我是一名經歷過 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兵 是受到過革命戰爭歲月 考驗的老黨員 多年來我始終「不忘初心
  • 魯青基準貸,「貸」動80後走上創業致富路
    摘要:截至目前,該行累計發放青年創業貸款150餘萬元,成功扶持了多名青年創業者成功走上致富道路,真正成為青年自主創業的「金紐帶」。今年以來,建行德州分行黨委積極落實德州市委、市政府及上級行扶貧工作要求,選派第一書記駐齊河縣馬集鎮南方寺村開展扶貧脫貧工作。
  • 深山育蜂28年 甜蜜傳承兩代人 五指山李際洋300畝蜂園釀天然花蜜
    新農人故事  父創甜蜜事業 子承潛心發展‍  五指山市李氏蜂業有限公司位於五指山市奧雅路政府辦公綜合一樓,公司董事長李名文曾是中越戰爭中的一名軍人,退役後為了發展甜蜜事業,造福人類健康,於90年代下海經商,1993年創立五指山市李氏蜂業有限公司,潛心育蜂,釀造五指山天然花蜂蜜。
  • 浙江雲和禁毒民警幫扶曾經的「癮君子」走上致富路
    浙江雲和禁毒民警幫扶曾經的「癮君子」走上致富路 發布時間:2020-09-24 14:54 星期四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春 通訊員 胡昌清 董恆宏 今年33
  • 重慶南岸區迎龍鎮家家養上觀賞魚走上致富路
    重慶南岸區迎龍鎮家家養上觀賞魚走上致富路2010-07-11 10:3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華龍網&nbsp  「一池子鯽魚、草魚賣不出去,正好城裡流行,不如改養觀賞魚,如果養得好,不僅自己能賺錢,說不定還能帶動村民致富。」雷德海心裡盤算著。&nbsp  隨後,他前往城裡的觀賞魚市場,調查市場行情。經過其後長達3年的市場調查、閱讀相關書籍,雷德海撈光了自家魚塘裡的草魚,引進第一批觀賞魚苗開始養殖,並說動村裡其他10戶村民一起養殖。
  • 白潔:養鴿走上致富路(圖)_社會新聞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白潔:養鴿走上致富路(圖)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商立超、國立英)近年來,遷安市楊各莊鎮包各莊的白潔通過養殖鴿子走上了致富路。  2008年白潔初中畢業後,始終懷有創業夢想,整日思考如何做一份事業。為此,他每天早出晚歸,足跡踏遍了市區的各個角落。經過3個多月的仔細調研和認真分析,他發現遷安的燒烤店非常多,其中肉鴿的需求量很大,供不應求。而且更重要的是,鴿子的營養價值極高,既是美味佳餚,又是高級滋補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