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河縣:大力發展「甜蜜事業」鋪就貧困戶致富路

2021-01-09 湘湘帶你看社會

饒河縣位於烏蘇里江畔,比鄰俄羅斯,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是一座沒有重工業汙染的美麗邊城。饒河東北黑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良好,蜜源膠源植物豐富,三面環山一面環水,具有得天獨厚的良好自然屏障隔離條件,是一個天然的養蜂大基地。

2020年,饒河縣充分利用地域優勢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養蜂業,依託「甜蜜事業」助力貧困戶持續增收。截至目前,饒河縣東北黑蜂已發展到5.2萬群,養蜂合作社67家,蜂產品加工企業12家。

黑蜂養殖戶程世柱,是饒河縣五林洞鎮關門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正值黑蜂越冬時節,為了保證黑蜂的成活率,每天他都要認真查看蜂窖內的溫度。雖然程世柱養蜂多年,但都是靠自己摸索經驗,缺少專業的養蜂技術。為了提升和程世柱一樣的蜂農們的養蜂技術,村裡邀請縣內的養蜂能手為他們講授養蜂技術,還組建了黑蜂養殖交流群。通過學習交流程世柱提高了養蜂技術,增加了蜂蜜產量。如今,他養殖的黑蜂從10箱發展到了40箱,每年可為他增收近4000元。

近年來,饒河縣積極引導蜂產品企業通過吸納務工的方式參與扶貧,幫助貧困戶增收。大通河鄉建檔立卡貧困戶郭守振,利用冬閒時間,來到饒河縣黑蜂園蜂業有限公司務工,給灌裝蜂蜜貼標籤,半個月的時間他就獲得了500多元的收入。黑蜂園蜂業有限公司與郭守振等青山村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結成了扶貧幫扶對子,採取「公司+貧困戶」的模式,為他們提供就業崗位、養蜂技術,讓他們持續增收。

饒河縣充分發揮企業、合作社的帶動作用,通過為貧困戶免費送技術、送蜂種、養殖大戶代養、合作社入股分紅等方式,帶動貧困戶實現增收,黑蜂產業已經成為全縣助力脫貧的主導產業。

王佳華 記者 楊啟坤

【來源:雙鴨山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和靜縣:鄉村公路建設「鋪就」旅遊致富路
    從高處俯瞰,嶄新的公路穿梭在山中,蜿蜒迴轉,這條21.6公裡長的「青絲帶」不僅串聯起克爾古提鄉的美景,還成為貧困村落與外部世界的便捷通道,更是一條農牧民通向美好生活的旅遊致富路。  「現在的路特別好走,開車從庫爾勒到克爾古提村只需要兩個小時。」7月15日,和家人去克爾古提村遊玩的庫爾勒市民雷雪梅說。
  • 開江縣紙廠溝村:金絲皇菊鋪就金色致富路
    開江縣回龍鎮紙廠溝村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集觀賞價值與經濟價值於一體的金絲皇菊,不僅扮靚了鄉村大地,還為村民拓寬了增收渠道,小菊花鋪就了金色致富路,做出了鄉村振興大文章。今年初,紙廠溝村通過流轉盤活村民閒置土地,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金絲皇菊100畝。
  • 陝西米脂縣楊家溝村:「三色」產業鋪就致富路
    「黑色」養殖激活致富動力楊家溝村在自然村寺溝村選址並於2017年8月成立了由村集體控股、吸納95名社員、註冊資金100萬元的新型互助合作社——寺溝亨亨養殖專業合作社,其中貧困戶股金12萬元、社員24名。
  • 南召縣松河村蠍子養殖鋪就致富路
    1月2日,南召縣板山坪鎮松河村貧困戶王中敏說。    今年43歲的王中敏,丈夫郭志才腰椎間盤突出,不能幹重活,需要隔三差五地住院治療,一家五口的生活重擔全由她承擔。去年,王中敏7歲的女兒郭婉如被查出患有血管性紫癜,需要長期治療,前期治療花費11萬元,對這個家庭造成了沉重的打擊。王中敏在幫扶責任人的建議下,把到戶增收項目扶持資金和金融扶貧入股蠍場,每年股金分紅3500元。
  • 酒泉瓜州縣讓「甜蜜事業」更甜蜜
    圖為黨群齊動手,「甜蜜事業」出新「芽」。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蜜瓜產業,今年,瓜州縣廣至藏族鄉積極爭取財政扶貧資金、庫區後扶資金1015萬元,新建高標準鋼架塑料大棚350座,採取「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通過規模化種植、合作化經營、產業化發展,構建優質設施蜜瓜產業「產加銷」一體化發展鏈條,全力打造優質設施蜜瓜高標準種植示範基地。
  • 廣南:甘蔗鋪就「甜蜜致富路」
    據了解,今年廣南縣共種植甘蔗2.2萬畝,除4000畝留作甘蔗種以外,其餘甘蔗全部進廠壓榨,預計助農增收2千多萬元,種植甘蔗也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甜蜜」事業。廣南東糖糖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龔禹霖:「我們今年的甘蔗種植面積有1.8萬畝,預計甘蔗總量是5.8萬噸,甘蔗的產值可以達到2600萬左右,我們的產品產值應該會達到3700萬左右。」
  • 「橄欖惠民」鋪就山海相連的扶貧路
    武警天津總隊通過跨區幫扶,持續推動產業、黨建、教育、醫療和文化等項目扶貧建設,幫助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齊家鎮魏家咀村貧困人民走上致富路。  養羊合作社建設初見成效  因地制宜,探索致富之路  隨著了解情況深入,他們看到了魏家咀村的優勢:村裡有一定的牛羊養殖基礎,縣裡正大力推行糧改飼項目,該村2826
  • 雲聚英才|十年服務不忘初心 甜蜜事業助蜂農走上致富路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推動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基石。近年來,密雲區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努力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一大批各領域優秀人才匯聚密雲。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了支撐和引領作用,有利推動全區各項事業健康蓬勃發展,形成了「雲聚英才」的良好局面。區委組織部聯合融媒體中心開設《雲聚英才》融媒體欄目,講述密雲的人才故事。
  • 技術培訓為「蜂迷」們的「甜蜜事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西盟縣依託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環境,強化政策,積極引進省級蜜蜂企業,瞅準「甜蜜的事業」,將小蜜蜂當做大產業來抓,帶動引導和支持中華蜂養殖產業發展,使中華蜂養殖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又一個重要途徑。
  • 長沙縣:草皮產業鋪就村民「奔富綠道」
    草皮成為長沙縣黃花鎮黃花村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新希望。1月23日,工人正在起草皮。 章帝 攝   紅網時刻1月24日訊(星沙時報記者 蔣志斌)深冬時節,寒風瑟瑟,田間地頭盡顯蕭條。   「這叫馬尼拉草皮,已經在黃花村形成了產業,幫貧困戶鋪就了脫貧增收路。」黃花村第一書記彭思堯告訴記者,去年該村實施精準扶貧過程中,通過大力發展馬尼拉綠化草皮產業,探索走出了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精準脫貧之路。   黃花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7戶,201人,絕大部分都存在缺勞力、缺資金、缺技術等共性問題,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也十分脆弱,只適合發展資金少、回報快、粗放型的產業。
  • 振太鎮山街村:生態致富路越走越寬
    2014年,該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16戶424人,年人均純收入7025元。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幫扶下,政策送到、項目落地、觀念更新,村民們積極發展生態產業,闖出了一條育山富民的致富路。 從山街村香樟河小壩塘放眼望去,四周山林鬱鬱蔥蔥,林間櫻花次第開放,山坡上星星點點的紫色小花也格外醒目。
  • 【振太鎮】山街村的生態致富路越走越寬
    2014年,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16戶424人,年人均純收入7025元。自脫貧攻堅以來,政策送到、項目落地、觀念更新,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幫扶下,村民們積極發展生態產業,闖出了一條育山富民的致富路。從山街村香樟河小壩塘放眼望去,四周山林鬱鬱蔥蔥,林間櫻花次第開放,山坡上還有星星點點的紫色小花也格外醒目。
  • 寧鄉養蜂能人脫貧奔小康 傳授「甜蜜事業」帶富鄉鄰
    寧鄉養蜂能人脫貧奔小康 傳授「甜蜜事業」帶富鄉鄰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陳燕近日,記者走進寧鄉市夏鐸鋪鎮長龍新村7組,採訪了養蜂「能人」段仁義,聽他講述自己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故事。段仁義1992年和妻子高映蘭結婚,屬於晚婚,育有一女,現在讀高三。
  • 保定阜平:「老香菇」鋪就村民致富路
    據該園區負責人介紹,2015年,阜平縣政府結合當地行政村的氣候和地形等因素,在北果園、崔家莊、光城、固鎮等村鎮扶持發展香菇產業,其中,北果園村成為種植香菇的排頭兵。  「剛開始,村民們對種植香菇很陌生,經過3個多月的思想動員和現場指導,香菇大棚逐步建了起來。」北果園村支書賈明貴說,考慮到建設大棚及後續生產所需費用較大,縣政府又協調支持農戶貼息貸款政策。
  • 養狐狸的張興文走上了致富路
    在扎賚諾爾區第五街道辦事處西山社區,有一位名叫張興文的居民,靠養殖狐狸擺脫貧困走上了致富路看著陪伴自己終日操勞的妻子和日漸長大的孩子,張興文仔細思量後,決定發展養狐事業。經過市場考察和實地走訪,他發現北方的氣候條件、生長環境更適合培育狐狸。於是他開始找場地、建狐舍,從此踏上了養狐的道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一條通向克爾古提的「旅遊致富路」
    從高處俯視,嶄新的公路穿梭在山中若隱若現,蜿蜒迴環,這條21.6公裡的「青絲帶」不僅送出了克爾古提村的美景,還建立起貧困村落與外部世界的便捷通道,更是一條牧民通向美好生活的「旅遊致富路」。克爾古提村地處天山南麓腹地,距離和靜縣城一百多公裡,山川秀麗、湖泊清幽,綠草如茵,旅遊資源豐富。
  • 小小柚子樹 鋪就致富路
    群策村家家戶戶種龍安柚,但過去「單打獨鬥」不成氣候,柚子並未成為群眾的致富產業。近年來,廣安市做大做強龍安柚產業,群策村的柚子產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建標準,好技術種出好果子廣安區革新村村民唐華記得,以前用扁擔挑著柚子走1公裡多山路,一個卻只能賣幾毛錢。他和村裡多數青壯年一樣選擇了外出打工。
  • 河北:保定阜平「老香菇」鋪就村民致富路
    據該園區負責人介紹,2015年,阜平縣政府結合當地行政村的氣候和地形等因素,在北果園、崔家莊、光城、固鎮等村鎮扶持發展香菇產業,其中,北果園村成為種植香菇的排頭兵。     「剛開始,村民們對種植香菇很陌生,經過3個多月的思想動員和現場指導,香菇大棚逐步建了起來。」
  • 魯青基準貸,「貸」動80後走上創業致富路
    (原標題:魯青基準貸,「貸」動80後走上創業致富路) 魯青基準貸,「貸」動80後走上創業致富路來源:齊魯晚報           2016年10月28
  • 通江縣迎春村:養兔走出致富路
    迎春村第一書記趙飛祥認為,只有因地制宜,通過發展支柱產業,才能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為老百姓鋪起一條致富路。  引進產業  探索致富脫貧路  雨後的天氣格外陰冷,但迎春村四川大巴山錦祥兔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榮的臉上卻是滿頭大汗,他一邊擦汗一邊打掃圈舍衛生。「兔子餵養要注意飼料和飲水衛生,必須保持新鮮、清潔。」劉榮向記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