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靜縣克爾古提鄉治國橋至克爾古提村公路在山谷中蜿蜒向前。
天山網訊(記者景麗君攝影報導)仲夏,群山環抱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克爾古提鄉克爾古提村空氣清新、景色宜人。從高處俯瞰,嶄新的公路穿梭在山中,蜿蜒迴轉,這條21.6公裡長的「青絲帶」不僅串聯起克爾古提鄉的美景,還成為貧困村落與外部世界的便捷通道,更是一條農牧民通向美好生活的旅遊致富路。
「現在的路特別好走,開車從庫爾勒到克爾古提村只需要兩個小時。」7月15日,和家人去克爾古提村遊玩的庫爾勒市民雷雪梅說。克爾古提鄉治國橋至克爾古提村21.6公裡公路自6月10日建成通車以來,前來旅遊的遊客越來越多。「路修好了,自駕遊的遊客多了,僅端午節一天,就來了500餘輛車七八百人。」克爾古提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傑說,「旅遊路」的建設為克爾古提村帶來了「旅遊經濟」。
克爾古提村地處天山南麓腹地,距和靜縣城100多公裡,這裡山川秀麗、湖泊清幽、綠草如茵,是集觀光避暑、休閒度假為一體的旅遊勝地。長期以來,這裡因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等因素,旅遊業發展緩慢,本地農牧民以傳統遊牧為生,經濟滯後,被確定為自治區級貧困村。
鄉村要振興,基礎在交通。和靜縣重點在道路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克爾古提村這條鄉村公路的提檔升級,使塵土飛揚、坑窪不平,車輛通行困難的羊腸小道變成了平坦寬闊的陽關大道。
「如今從和靜縣到克爾古提村僅需一個小時,極大地方便了牧民的生產生活,也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避暑休閒,促進了農牧民增收致富。」和靜縣克爾古提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艾爾登畢力格說。
沙木洞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村幹部的幫助下,他開起了牧家樂。沙木洞在旅遊旺季經營牧家樂,淡季也不閒著,牧民轉場時他開大車運羊拉飼料,一年收入7萬多元,不僅脫了貧,還在縣城買了樓房和小轎車,日子越過越紅火。
目前,克爾古提村牧家樂、風情園已發展到28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佔70%,今年預計每戶平均增收2000~3000元。
和靜縣作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近年來不斷發展農村公路交通事業,農村道路得到極大改善。和靜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副局長徐生文說:「目前,和靜縣已建成農村公路2000公裡以上,其中扶貧公路270餘公裡,旅遊公路380餘公裡,實現了和靜縣建制村村村通硬化路。這些公路的建成把和靜縣一個5A級景區、三個4A級景區和兩個3A級景區串聯起來,為和靜縣域旅遊經濟的發展、農牧民增收提供了保障,為全縣打贏脫貧攻堅戰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