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鄉「李子柒」蹚出致富路 鄉村新風貌續引「燕歸巢」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中國減貧故事)壯鄉「李子柒」蹚出致富路 鄉村新風貌續引「燕歸巢」

中新社南寧8月20日電 題:壯鄉「李子柒」蹚出致富路 鄉村新風貌續引「燕歸巢」

中新社記者 馬秀秀

廣西玉林市北流市新圩鎮河村「85後」寧文龍的故事聽起來有些「叛逆」:2015年,在電視臺做記者的他決定辭職,回鄉種植、銷售百香果。

從城市到鄉村,由記者變農民,寧文龍的決定似乎有些大膽,結果卻令人驚喜。如今,他和兩位創業夥伴依靠電商銷售百香果,2019年公司銷售額已達1.6億元人民幣。

寧文龍的經歷,是記者近日走訪廣西村落時了解到的。近年來,植根鄉村資源、實現致富發展的案例並不鮮見。正如去年「火」起來的美食短視頻創作者李子柒,從城市回到農村老家的她不僅通過直觀的視頻作品,讓人們領略到中國鄉村的田園風光,其依託鄉村資源創造經濟價值的實踐,亦成為青年在農村實現自我發展的鮮活範本。

在為期幾日的走訪中,記者得以更為直觀地了解到廣西村落的振興發展,也為「李子柒」鏡頭中的中國鄉村風貌、及「李子柒們」的個人選擇尋得更為真實的註腳。

曾幾何時,「髒亂差」一度成為鄉村風貌的代名詞。但近年來,通過鄉村振興、村落改造建設等項目的實施,廣西農村的風貌已大為改觀。

欽州市浦北縣北通鎮清湖村委九梅麓村裡,小河潺潺、古荔成園;玉林市玉州區仁東鎮鵬垌村是古村落,始建於明朝弘治年間,距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但村中建築錯落有致、古樸與現代氣息交融;在北流市新圩鎮河村,共享農莊、民宿客棧、茶館、圖書館、咖啡屋、藝術工作室等休閒設施觸手可及。

從「髒亂差」到乾淨整潔有序,鄉村風貌改變的背後是人力、人心的凝聚。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為整治鄉村風貌,九梅麓村村民理事會理事長容興俊於去年6月從廣東回到村裡,帶頭拆舊房子、清理衛生、做村民思想工作,帶動大家一起參與改造;居住在玉林城區的高級工程師陳雲峰已過古稀之年,但他依然不辭辛勞地整理、編寫文件,為故鄉鵬垌村的整治盡心盡力。

鄉村顏值的提升,不僅大大改善了當地村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好的風貌也成為一種可利用資源,加之各村落對既有資源的盤活開發,鄉村經濟正得到向好發展。

九梅麓村將14間閒置舊房用作民宿旅業開發,經營利潤的10%用於九梅麓農戶的分紅,當地村民人均純收入從2016年的0.8萬元增長到2019年2萬元;鵬垌村在整治過程中秉持「修舊如舊」理念,同時積極挖掘文化資源,推動歷史古蹟、旅遊觀光融合式發展,逐步走出了一條「文化+旅遊」的新路子;河村農民自發組織土地整治,村集體收入得到大幅提高。

我們往往聽慣了從小地方到大都市的例子,但在記者走訪的廣西村落中,不少在外遊子選擇回歸故裡,他們植根鄉村、實現發展,自身經歷正如李子柒一般,講述著「鄉村發展有我在」這一充滿「泥土」氣息的故事。

「古村落振興讓我看到了希望,所以選擇回來。」著一身旗袍,陳志麗正在鵬垌村的工作室裡展示茶藝。她告訴記者,自己在鵬垌村土生土長,回鄉前在深圳做行政管理工作。

回到玉林後,陳志麗在做設計工作之餘,和姐姐在鵬垌村租用了一間工作室,用以普及玉林茶文化。「希望未來隨著遊客增多,能夠在普及茶文化的同時,實現較好收益。」

回首過往,寧文龍坦言,回鄉創業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有越來越多的好政策向農村傾斜,又恰逢電商紅利期;廣西地大物博,農產品資源豐富;農村農民年輕化正成為一種趨勢,年輕人有活力,能夠一起為家鄉做事。

「農村不缺資源,關鍵看如何經營。」寧文龍坦言,回到家鄉是自己的正確選擇。公司也在著力培養百香果新品種,同時努力探索一些新鮮、具有更好經濟價值的作物在農村推廣。(完)

相關焦點

  • 石虎溝村北藥種植為農民蹚出致富路
    石虎溝村北藥種植為農民蹚出致富路 2020-10-12 14:5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涇陽:外出能人「燕歸巢」 造福桑梓「領頭羊」
    原題目:涇陽:外出能人「燕歸巢」 造福桑梓「領頭羊」 近日,涇陽縣安吳鎮羅圈巖村村委會掌聲陣陣,返鄉能人陳興全票當選羅圈巖村新一屆支部書記。陳興是村裡公認的致富能人,長期在外打拼,積累了不少致富經驗和社會資源,先後在村上興辦了陝西興輝同達牧業肉牛養殖場和綠如藍純淨水廠,為村裡提供了15個就業崗位。像陳興這樣的能人當選新一屆支部書記的人在涇陽縣還有很多。
  • 《燕歸巢》別來無恙,你在心上
    《燕歸巢》是由許嵩作詞、譜曲,萬家銘編曲,張杰、張靚穎演唱的歌曲,原定於在2015年央視春晚演唱,後被斃。2015年2月17日,張靚穎、張杰在微博首發了該歌曲。2016年3月28日,《燕歸巢》獲第23屆東方風雲榜音樂盛典動感101年度金曲獎、最佳作曲獎。
  • 鄉村振興|返鄉闖路 養兔致富
    鄉村振興|返鄉闖路 養兔致富 2020-05-17 02: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許嵩新春獻聲 安徽春晚首唱《燕歸巢》
    許嵩《燕歸巢》    新浪娛樂訊 2月6日,由許嵩[微博]詞曲創作及製作的歌曲《燕歸巢》發布。2015年春節前夕,許嵩應邀為歌手張杰[微博]、張靚穎[微博]製作的《燕歸巢》晚會版曾出現在央視春晚[微博]聯排舞臺,時隔一年,2016安徽衛視春晚特別邀請到許嵩獻唱了這一曲《燕歸巢》。
  • 「女漢子」拼出致富路 吉林返鄉創業「女英雄傳」
    「無山無水」的鄉村旅遊照樣紅火?種蘑菇、土豆也能致富?誰說畢業一定要在城裡工作?誰說賺錢就得進城務工?在吉林省,一條「引鳳歸巢」路吸引了無數有膽識、敢創新、肯吃苦的「女中豪傑」返鄉創業。經過幾年拼搏,這些「女漢子」拼出了一條條致富路,更譜寫了一段段傳奇。
  • 許嵩發新歌《燕歸巢》 安徽春晚應邀首唱
    今日,由許嵩詞曲創作及製作的歌曲《燕歸巢》發布。2016安徽衛視春晚特別邀請到許嵩獻唱了這一曲《燕歸巢》。 許嵩《燕歸巢
  • 古交市鎮城底鎮臺盤村:林麝養殖蹚出特色農業發展新路
    古交市鎮城底鎮臺盤村:林麝養殖蹚出特色農業發展新路 2020-09-18 2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90後小媳婦,手工「鏊」出一條致富路
    90後小媳婦,手工「鏊」出一條致富路王亞菲(左)和婆婆製作鏊乾糧。在高臺縣宣化鎮,有一位90後小媳婦,面對家庭困難,不抱怨不放棄,用小手藝蹚出致富路,嫩肩膀扛起持家擔,與婆婆一起照顧失智的丈夫、年幼的孩子,用柴火灶做手工饃,傳承勤勞致富的家風。
  • 巨鹿縣選拔50名大學生「燕歸巢」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組織大學生投身打贏脫貧攻堅戰、投身鄉村振興偉大實踐,建立在外高校學子與家鄉團組織聯繫的制度化渠道,加深巨鹿學子對家鄉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吸引更多的巨鹿籍大學生回鄉就業創業,
  • 石虎溝村北藥種植為農民蹚出...
    石虎溝村北藥種植為農民蹚出致富路 2020-10-12 1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和靜縣:鄉村公路建設「鋪就」旅遊致富路
    從高處俯瞰,嶄新的公路穿梭在山中,蜿蜒迴轉,這條21.6公裡長的「青絲帶」不僅串聯起克爾古提鄉的美景,還成為貧困村落與外部世界的便捷通道,更是一條農牧民通向美好生活的旅遊致富路。  「現在的路特別好走,開車從庫爾勒到克爾古提村只需要兩個小時。」7月15日,和家人去克爾古提村遊玩的庫爾勒市民雷雪梅說。
  • 明威鎮:建好農村幸福路 打開鄉村致富門
    明威鎮:建好農村幸福路 打開鄉村致富門 來源:四川新聞網 更新時間:2018-07-28 11:41 四川新聞網宜賓7月28日訊(趙晨希  李松澤)「有路就是錢。」
  • 助力「510」|政企校與南昌甌籍學子面對面,共話「家燕歸巢」
    以此為契機,11月23日晚,甌海區舉辦「全域攬燕 智匯甌海」2020南昌甌籍學子回甌返甌座談暨「510計劃」政策宣講會,加強對南昌甌籍學子聯絡工作,推動招才引智埠前移。活動當晚,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區人力社保局局長陳勝利,區委組織部部務成員、區委人才辦專職副主任伍蘇丹,區人力社保局副局長張秋輝,團區委副書記吳昊,與南昌大學、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工學院、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江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等5所南昌高校就業處負責人,朝隆紡織、華聯機械等2位企業負責人及13位甌籍南昌學子代表共聚一堂,共話「家燕歸巢」。
  • 「家燕歸巢·智匯龍灣」溫州龍灣學子聯盟北京聯絡站正式成立
    11月28日下午,由溫州市龍灣區委組織部(區委人才辦)、區人力社保局、團區委聯合舉辦的龍灣區(高新區)高校畢業生招引「510計劃」(北京站)對接會暨「家燕歸巢·智匯龍灣」龍灣學子聯盟北京聯絡站成立儀式舉行,龍灣區委常委、組織部長蔡軍令,區政府副區長王曉春,溫州高新區(浙南科技城)管委會副主任季湘榮出席儀式
  • 四川遊仙全力護航 返鄉「家燕」振翅高飛
    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8日電 題:四川遊仙全力護航 返鄉「家燕」振翅高飛  作者:楊勇 王令  沿著蜿蜒的小道,記者走進四川綿陽遊仙區玉河鎮白廟村馬兒灘林場
  • 半月談聯合騰訊應用寶推出「App新風貌 盡享掌上生活」應用專題
    為響應國家政策,積極踐行社會責任,11月26日,《半月談》雜誌聯合騰訊應用寶,推出「App新風貌 盡享掌上生活」應用專題,當中盤點了11款便民App,在為人們提供可信、安全的移動App下載入口的同時,讓各種生活信息、政務服務「一點即達」。
  • 壯鄉琴聲飄向國際舞臺——記崇左壯族天琴藝術傳承路
    30多年來,這被稱作壯鄉「金曲」的悠揚琴聲從鄉間飄向國際舞臺。A 挖掘:壯鄉「金曲」出龍州天琴,壯語中稱為「鼎叮」,為左江流域一帶壯族最有特色的一種古老彈撥樂器,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上個世紀80年代初,著名民族音樂家範西姆到金龍鎮採風時,發現天琴彈唱藝術的魅力及其瀕臨消失的狀況,發起保護與傳承天琴彈唱藝術的倡議。
  • 三秦新風貌 鄉村孩子演繹英語皮影戲
    草橋小學是一所典型的鄉村小學,全校267名學生中就有留守兒童100名。為了豐富孩子們的精神世界,草橋小學校長劉康華帶領18名教師一起挖掘縣域文化,打造皮影特色綜合課程,將閱讀、英語、美術等課程進行融合,讓學生在文化傳承與保護中不斷增加文化自信。
  • 伊寧市養殖戶靠鴕鳥走上致富路
    這幾年,鴕鳥養殖在伊寧市部分鄉鎮開始發展起來,克伯克於孜鄉園藝村養殖戶尹秋成就通過養殖鴕鳥走上了致富路。  這幾天,尹秋成正在通過抖音直播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他養殖的鴕鳥。尹秋成是2010年開始在霍爾果斯養殖鴕鳥的,當時他花了數萬元從深圳買回6隻種鳥,經過近兩年的摸索和鴕鳥品種改良,慢慢開啟了鴕鳥養殖致富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