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 12月25日,《麗水市野生動植物資源公報》正式對外發布,標誌著麗水市在全省率先完成野生動植物資源編目調查工作。經省內權威專家評審及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成果確認,麗水市野生動植物資源實現了全面增長,再創歷史記錄新高。
山是江浙之巔,水是六江之源。位於浙江西南部的麗水,素有「浙南林海」「浙江綠谷」「華東氧吧」之稱,境內山川秀麗,自然資源豐富,生物資源多樣,有著「華東地區動植物搖籃」之美譽。
野生動植物資源是該市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於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工作涉及學科多、專業性強、工作量大,歷史上除了對自然保護區和部分森林公園、溼地公園等生態敏感區曾組織開展過科學考察,麗水全市範圍尚未開展過系統性的調查研究。
為摸清市域範圍野生動植物資源「家底」,更好地保護野生動植物、維護生物多樣性、保障生態系統,麗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局)與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合作,於2018年開始,首次在全市範圍開展系統性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編目調查,組織針對脊椎動物和維管植物的調查監測工作,進行了為期兩周年的持續性編目調查研究。
為穩步有序推進研究工作,麗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局)成立了工作領導機構,明確責任處室和責任人,研究制定了《麗水市野生動植物資源編目調查工作方案》,集合相關領域60餘位業內專家組建野生動物、植物兩大調查隊伍於2018年全面啟動調查工作。市、縣兩級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局)通力協作,通過採取「資料收集+野外調查」模式,運用紅外相機監測等手段,採用標本採集、樣方樣帶(線)樣點觀察統計法等方法,對各類群物種種類、重點物種種群數量進行全面調查統計,以查清全市野生脊椎動物資源和野生及常見栽培維管植物資源情況。今年10月底,麗水全面完成了野外調查工作,形成了《麗水市野生動植物資源公報》等成果材料,並於10月27日通過專家組評審。
從調查總體情況看,此次調查工作共記錄到野生脊椎動物38目145科724種,較歷史記錄淨增219種;野生及常見栽培維管植物217科1196屬3623種,較歷史記錄淨增372種。全市野生動物、植物兩者種數均約佔全省總種數的3/4。
麗水市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有122種,佔全省總量的61.9%,位居全省各地市之首。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黿、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中華秋沙鴨、白鶴、白頭鶴、東方白鸛、金雕、穿山甲、雲豹、金錢豹、華南虎、黑麂13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花鰻鱺、中國大鯢、白琵鷺、卷羽鵜鶘、黃嘴角鴞、藏酋猴、黑熊、中華鬣羚等 71種,佔全省總量的58.3%。
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東方水韭、中華水韭、百山祖冷杉、南方紅豆杉、蓴菜、伯樂樹、長喙毛茛澤瀉7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金毛狗、白豆杉、九龍山榧樹、天台鵝耳櫪、長序榆、閩楠、長柄雙花木、紅豆樹、香果樹等31種,佔全省總量的71.7%。
同時,麗水物種新發現也走在了全省前列。2018年以來,麗水全市正式刊發的新發現動植物物種81種,位居全省各地市之首。其中,野生動物地理分布新記錄種20個(浙江省分布新記錄種6個);植物新種(含種下等級)17個、省級及以上地理分布新記錄種44個。
「開展野生動植物資源編目調查,旨在全面掌握全市動植物資源本底的科學、權威數據,向全社會展示麗水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優良的生態環境,進一步強化生物多樣保護工作的針對性和提升保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讓野生動植物進入良性『保護圈』。」麗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