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知天下團隊 李文姍作品 | 禁止轉載
在古城,常傳東南十五裡的深山裡妖怪橫行,夜晚去到那裡的都會七竅流血而死,靠近那的人家夜裡也會看見紅衣女鬼飄蕩,更有聲聲孩童及女人的哭喊聲,十分可怖,而且很多人看見過少女和兒童被女鬼抓走,人們懼怕鬼神的騷擾,於是慢慢那一帶都人煙稀少了。
十裡相傳老好人的縣令有個好兒子,名俞正,從小大膽愛好冒險,性格也忠義,骨子裡似乎有股正氣,平日裡更是十分孝順,容不得別人對父親家人半句的不敬。
俞正有一個愛慕的姑娘,可姑娘卻曾當著他面詆毀他那明明愛民如子的老父親,居然說夜裡見父親去過深山。孝順的俞正只好藏住這份愛意,和姑娘斷了聯繫。
姑娘平日裡以採藥為生。有天天生大霧,姑娘堅持著入了山林,傍晚了也沒回,消息傳到俞正這,俞正很著急,去尋父親,父親卻不肯遣人去尋,捕快也不願在晚上去那座深山,而他自已也被鎖在柴房,天明時才被放出,卻聽聞有個姑娘暴屍於城外,死相十分悽慘。
俞正氣憤之下去尋父親,在書房外聽見了父親的會客聲,於是沒敢推門進去也沒有退下,只一頓足,他便聽聞了他此生最不願知道的事。
「都處理好了?」
「當然,不然消息肯定會被那小丫頭走漏了的。」
「嗯,我們的事情絕對不能暴露。」
這……
俞正聽得震驚不已,睚眥欲裂,卻不敢冒冒然推門而入,他怕不知如何面對父親。
躊躇間,裡面的會話似乎要結束了,俞正趕緊躲到牆角。
俞正從一開始就不相信人間有鬼怪之說,也心疼城民的無故橫死,再加上想為父親分憂,一心想查明真相,可惜父親一直阻止,如今……
俞正抿了抿嘴,心裡默默地打定了主意。
是夜,俞正料定老縣衙要出去,偷偷跟在其身後出了俞府,老縣衙的步伐沒有停留,直奔深山而去。到了山腳下,來了個接頭的持刀大漢,俞正見過那大漢很多次,每次都和父親在書房裡有說有笑的,今日裡也是他在和父親交談。
持刀大漢領著老縣令抄著小路上了山,嫻熟地朝一處走去。那一處是一個靠山的小木屋,一堆人持刀守著,人群中有幾個熟面孔,都是老縣令的手下,俞正心裡更是陰鬱,趁著守衛換班之際,偷偷繞了進去,屋裡沒有點燈,看起來陰森得可怕。
俞正進了屋內,卻找不到人,錯愕之下到處搜尋,果然發現了一些眉目,有機關。
俞正扭動機關,靠山的牆發出了一聲微微的響動,出現了個通道。
盡頭很亮,一群大漢坐在虎皮椅上交談著,俞正看到,父親的身後有幾個大箱子,裡面全都是足錠的白銀。父親的不遠處,似乎有些工坊作物,俞正定睛一看,發現那竟是個造錢的模具!
好傢夥,原來如此!俞正握緊了拳頭。又聽聞深處傳來孩童和少女的哭喊聲,那一聲聲都重重地扣在了俞正的心上。
那有一個個如同牢房一般的隔欄,裡面有被五花大綁的少女,有眼露驚懼的兒童。
俞正再也忍受不住,大喝一聲跳了出去。指著縣令和大漢們便是大罵:「你們實在過分,私制錢銀,還拐賣少女和幼兒,更是草菅人命,你們還是人嗎?」
俞正的出現使老縣令臉色巨變,嘴唇都白了,慌亂地質問俞正為何會出現,又轉頭給大漢吃定心丸,言稱兒是支持老子的,俞正是他們這邊的人。
俞正卻是一直對著老縣令失望的搖頭:「父親,你的正氣呢?」
場面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大漢們抽出了刀,正在這時,洞外進來了一撥人。原來猜測出深山真相後,俞正便將事情稟報了臺府,帶來了臺府的人馬。
俞正對著老縣令跪了下去,三個響頭重重地叩著,嘴裡言道:「父親,正兒不孝,派人報了臺府。可自古孝義不能兩全,你從小教導兒要為民為義,做人要忠義信廉恥皆備,兒名的正字更是取自一身正氣,父親,抱歉。」
老縣令看到臺府的人,臉色立即大變,猛得轉頭咆哮道:「鈍兒啊!」
俞正以為父親在怪罪他,卻不料身後臺府的人竟一刀向他劈來,措手不及之下,俞正背部中刀。
錯愕著轉頭,卻見臺府的人猖狂大笑,恥笑著俞正的無知,此時俞正才驚醒,父親一個小小的縣令怎麼牽得起頭做這私造銀錢之事,背後怎麼可能沒有人物。眼見臺府及匪徒們持刀圍了過來,俞正知道已無力回天了,無奈悲呼:我命休矣!
關鍵時刻,又進來了一撥人,個個身強體壯,氣魄有神,身穿飛魚服,腰纏官刀。一進來便與匪徒及臺府的人撕打在一塊。老縣令趁機奔了過來,拉著兒子趕緊走到了一個安全的地方。而錦衣衛們只一會功夫便制服了眾人。
原來,此處異常早已引起京城的注意注意,派來了密旨令老縣令協助錦衣衛查探,於是,老縣令假意入夥,孤身犯穴,如今總算真相大白。俞正給父親道了歉,和眾人一起釋放了被抓的少女和兒童,並把她們一起帶回了縣裡。
回到縣裡後,真相被公諸於眾,俞正又聽聞之前那姑娘未死,向其表明了心意,解了隔閡,第二日便去了聘禮。
【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