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39年前的今天,1980年12月23日,第一隻人工授精懷胎的美洲獅在英國倫敦動物園出世。
這隻小美洲獅出生時重約零點四公斤,一個月後已達二點五公斤,取名「龐妮」。 據報導,在這隻美洲獅出生前曾進行了三年的研究工作。
人工授精技術能夠保護多種瀕臨絕種的珍稀動物的繁衍。目前,該技術已經具有一定的成熟度,在多個物種的培育中成功實施,在動物飼養中也是一種常用技術。
歷史
第一個人工授精的胎生動物是一隻狗。1780年,義大利人Lazzaro Spallanzani成功地進行了這項實驗。
另一位先驅者是1899年的俄國人伊利亞·伊萬諾夫。1935年,作為一項國際研究項目的一部分,來自薩福克羊的稀釋精液從英國劍橋空運到波蘭克拉科夫。
現代人工授精技術則是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John O. Almquist開創的。他通過使用抗生素(1946年首次用青黴素證實)來控制細菌生長、降低胚胎死亡率和提高生育能力,從而提高了育種效率。
這一技術,以及各種冷凍精液加工、冷凍和解凍的新技術,極大地提高了人工授精在畜牧業中的實際應用,並為他贏得了1981年沃爾夫農業基金會獎。他開發的許多技術已經應用於其他物種,包括人類。
技術應用
家畜人工授精在發達國家很常見,尤其是奶牛(75%的人工授精)。豬也用這種方法繁殖(高達85%的授精)。這使得飼養和育種變得更加經濟。
在現代物種保護中,採集精液和人工授精也用於鳥類。
2013年,德國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技術,通過輔助繁殖,在鸚鵡體內收集精液和人工授卵,從而產生了世界上第一隻人工授精的金剛鸚鵡。
21世紀初,研究人工捕獲的逆戟鯨的科學家們開創了這項技術的先端,創造出了第一隻接受人工授精的虎鯨。
2007年1月,世界首隻人工授精培育的犀牛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動物園降生。
2018年9月,世界首隻通過人工授精出生的國王企鵝在日本誕生。
2019年4月,巴西環境組織Mata Ciliar成功培育出了世界第一隻人工授精的美洲虎。
同月,世界首隻通過人工授精出生的印度犀牛在佛羅裡達州邁阿密動物園誕生。
第一例用於人類身上的人工授精案例則發生在1884年。對於不少因各種原因難以懷孕的夫妻來說,這是一個幫助他們生育的福音。據統計,全球有約10%-20%的異性夫妻無法生育孩子。
目前,仍有部分國家和地區對人類人工授精技術存在法律上的限制。
近年來,隨著年輕人對自己生育時間、方式的掌控意願加強,「精子銀行」等新事物也應運而生。這類技術解放了人們面臨最佳生育時間和事業打拼期相矛盾的難題,也對優生優育、提高人口素質等方面起了積極作用。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精子銀行Cryos位於丹麥。這裡儲存了13萬份精子,保存在零下190度的液氮罐中,均經過一系列的測試和檢驗,包括通過二代測序技術檢測遺傳病風險。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