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日報 | 古代老師有哪些稱謂?

2020-12-04 上遊新聞

「老師」一詞是對在學校中從教者的稱謂,「傳道、授業、解惑」是其基本職責。「老師」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或傳授學術的人,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後來,人們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如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兒,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明清以來,一般稱教師為「先生」。19世紀末,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先生等辛亥革命元老將「西學」引入中國,創辦新式學校後,遂開始在《學生操行規範》裡明確將教師稱謂定義為「老師」,但絕大部分學生約定俗成將「先生」改稱為「老師」,則是從民國時期開始的,並一直沿用至今。

其實,在「老師」之外,古代對教師的稱呼還有很多,而且有些已經相當陌生——

師長

含有視老師為尊長之義,是古時候對教師的尊稱之一。《韓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為改,鄉人譙之弗為動,師長教之弗為變。夫以父母之愛、鄉人之行、師長之智,三美加焉,而終不動,其脛毛不改。」

夫子

原為孔子門徒對孔子的尊稱,後來夫子成為人們對教師的尊稱。《論語·子張》:「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山長

是歷代對山中書院的主講教師的稱謂,其出處源於《荊相近事》。五代十國時期,蔣維東隱居衡山講學,受業者眾多,蔣維東被尊稱為「山長」。此後,「山長」成為對教師的一種尊稱。元代時,各路、州、府都曾建有書院,設山長。明清沿襲元制,乾隆時期曾一度改稱院長,清末仍叫山長。廢除科舉之後,書院改稱學校,山長的稱呼廢止。

師傅

古時老師的通稱。「師傅」一詞原本是太師、太傅、少師、少傅等官職的合稱,因為這些職位負責教習太子,所以師傅也成為老師的代稱。《穀梁傳·昭公十九年》:「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師傅這一稱謂迄今仍在使用,但一般指工商曲藝戲劇等行業的老師。

師父

古代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所以也將老師尊稱為師父。《呂氏春秋·勸學》:「事師之猶事父也。」

西席

也稱西賓、西宴、講賓,是對教師的一種尊稱。其來源為這樣一個典故:漢明帝劉莊當太子時,曾拜桓榮為師,登皇位後,他對桓榮仍十分尊敬,常到桓榮住的太常府內,聽桓榮講經。漢代席地而坐,室內座次以靠西向東為尊。

漢明帝雖貴為皇帝,仍然給桓榮安排坐西面東的座席,表示對啟蒙老師的尊敬,此後,「西席」或「西賓」就成了對教師的尊稱。

師保

原為古代輔弼帝王和教導王室子弟的官員,亦師亦保,統稱「師保」。《易·繫辭下》:「無有師保,如臨父母。」後來泛指老師。如清代龔自珍《抱小》:「小學者,子弟之學。學之以侍父兄師保之側,以待父兄師保之顧問者也。」

宗師

原為掌管宗室子弟訓導的官員。《漢書·平帝記》:「其為宗室自太上皇以來族親,各以世氏、郡國置宗師以糾之,致教訓焉。」後逐漸演變為眾人所崇仰、堪稱師表的人。北宋孔平仲《談苑》卷三:「石介,字守道,徂徠山人也。文章學術,天下宗師,皆呼為徂徠先生。」

教授

如今的教授一詞是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種職稱,但在古代太學中則是講學的博士。中國漢、唐兩代太學都設有博士,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學校始設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學以及明清兩代的府學也都設有教授。

助教

在國子監任教的教師。西晉鹹寧二年立國子學,始設助教,協調國子祭酒、博士傳授儒家經學。此後除個別朝代外,國子監中都設經學助教,稱國子助教、太學助教、四門助教、廣文助教等。

學博:原為唐代府郡的學官。唐代府郡置經學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經教授學生,後泛稱學官為學博。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這人大是不同。不但無學博氣,尤其無進士氣。」

講郎

原為講授經書的官員。《後漢書·儒林傳》:「又詔高才生受《古文尚書》、《毛詩》、《穀梁》、《左氏春秋》,雖不立學官,然皆擢高第為講郎。」

教諭

原為宋代京師小學和武學中的學官名。明清時期,縣設「縣儒學」作為一縣之最高教育機構,內設教諭一人,另設訓導數人。訓導是指輔助教諭的助手。府學教諭多為進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明史·職官志四》:「儒學:府,教授一人,訓導四人。州,學正一人,訓導三人。縣,教諭一人,訓導二人,教授、學正、教諭,掌教誨所屬生員,訓導佐之。」

先生

「先生」一詞的最初含義是先出生的人,引申指長輩、知識豐富的人。《孟子》中的「先生何為出此言也」以及《國策》中的「先生坐,何至於此」,其中的「先生」均是稱呼有學問、有德行的長輩。後來,「先生」一詞被引申為從事教育工作的人。《禮記·曲禮上》:「從於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鄭玄註:「先生,老人教學者。」

學官

漢代文學教師的稱呼,學官還指掌管學校教育的教官。《史記·儒林列傳》:「公孫弘為學官,悼道之鬱滯。」唐代張籍《書懷寄元郎中》詩:「重作學官閒盡日,一離江塢病多年。」

(來源:北京晚報、大河網)

相關焦點

  • 教師在古代的稱謂有哪些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傳授知識文化和正能量,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現在馬上教師節就要來了,你可曾知道自己的職業稱謂或學生家長們可曾了解過老師在古代的稱謂呢?我來告訴大家吧。山長,是起源於書院,是對書院主講教師的稱謂。在古代讀書很費錢,從啟蒙到科舉中舉當官,非常耗費銀錢,一般人還真讀不起,所以讀書人很少,供讀書人讀書的書院也不多。
  • 教師在古代有哪些雅致的稱謂?
    中國自古以來,對教師的稱謂頗多。師,教師的統稱。《論語》:「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師長,官師(百官或官吏之長)和長者。《韓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師長教之弗為變。」後用為對教師的尊稱。師傅,教師的通稱,如對東宮太子的老師稱為太子師傅。《穀梁傳·昭公十九年》:「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
  • 教師節丨古代就有博士、教授,老師的稱謂都有哪些呢?
    傳播國學 傳承國醫 弘揚國粹 共鑄國魂經典傳承 美好有約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在中國古代,教師一直是備受尊重的職業,漢武帝便是一位尊師有禮的賢君。據《通鑑·漢紀三十九》載,有一天,漢武帝到東郡巡視,順便去看望自己做太子時的老師,「丙辰,帝東巡,幸東郡,引及門生並郡縣掾史並會庭中。帝先備弟子之儀,使講《尚書》一篇,然後修君臣之禮。」之後, 就這一個小小的舉動,便使得天下大化。「老師」最初是指年老資深的學者,「傳道、授業、解惑」,是老師的基本職責,是受人尊敬的職業。
  • 原來「老師」在古代還有這麼多稱謂
    1、師長 含有視老師為尊長之義,是古時候對教師的尊稱之一。《韓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為改,鄉人譙之弗為動,師長教之弗為變。夫以父母之愛、鄉人之行、師長之智,三美加焉,而終不動,其脛毛不改。」
  • 古代「老師」不叫老師,有這八種稱謂,你知道哪幾種?
    我們都是在學校裡面打拼出來的,平常看到熟悉的老師,總會說一聲:「老師好」,但是你知道嗎古代的人除了說老師之外,還有其它可以代替的稱謂嗎?當時的教諭是古代科舉考試的教育機構,培養有功名的秀才或者童生,好讓他們專心學業,考取功名。祭酒表面上看來祭酒就是一個,祭祀的差事,其實也沒錯,因為最開始的時候祭酒就是擔任祭祀的工作。
  • 古代老師的十四種稱謂,我們知多少
    來源:濟南方鼎國藝書院「老師」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或傳授學術的人,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後來,人們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如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兒,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
  • 師傅、夫子、宗師:古代老師的十四種稱謂,你知道嗎?
    「老師」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或傳授學術的人,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後來,人們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如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兒,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 明清以來,一般稱教師為「先生」。
  • 趣談古人的教師稱謂
    ⊙曾 龍記得自己讀書時,每逢教師節,班上的同學總會在這天為老師買上一枝康乃馨以感謝老師的辛勤教育。而在尊師重教的古代,教師節更是學子們需要畢恭畢敬感謝老師辛勤教育的日子。不過,說起老師的稱謂,它並不是以一種不變的姿態從古代一直沿襲至今。
  • 「教師」有哪些稱謂?你都知道嗎
    語合中心 語合中心 今天是第36個教師節 在此祝各位老師節日快樂 教師職業歷史悠久 傳道受業解惑 教知識、教做人
  • 古代老師有哪些尊稱?都是在什麼時期出現的?代表的是同一類人嗎
    這個時候有一個叫做何子淵的人,他算是辛亥革命的元首,將西方的教育傳到了中國。從那之後也出現了很多的學校,那個時候把教師統稱為老師,一直沿用到此。那從古至今,教書育人的人都被稱為老師嗎?或者說這種傳授給別人知識的人,一直都是這一種叫法嗎?在中國古代它還有什麼樣的別稱?今天就聽小編娓娓道來。
  • 小知識:古代社會對老師的各種稱呼都有什麼?
    「老師」是當代人們對教師的尊稱。從小學到大學我們都有老師。即使我們參加了工作,稱前輩也為「老師」。總之,「老師」逐漸地演變為一種尊稱,是一個應用範圍很廣的詞語。可是「老師」最初可不是一個平民的稱呼,只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能稱為老師。你知道這些嗎?
  • 夫子、師傅、宗師……關於「老師」的那些稱謂,你知道多少?
    「老師」一詞是對在學校中從教者的稱謂,「傳道、授業、解惑」是其基本職責。 「老師」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或傳授學術的人,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
  • 古代人生有哪些職業 全職業技能特點詳解
    古代人生有哪些職業 全職業技能特點詳解 作者:網際網路 來源:九遊 發布時間:2020-01-22 14:09:00手機訂閱
  • 好奇心害死貓?有人列出了「好奇心日報」被停的6大原因!
    2018年8月3日下午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新聞,好奇心日報發布聲明停更整改一個月。好奇心日報作為一個新聞媒體擁有很多有特色的功能,這些功能很新奇很好用,對部分人群來說可以很快獲取有用的信息。但因為違反多項規定,只能到9月2日下午3點才能再次看到它。
  • 教師的十大稱謂
    1、老師--最廣泛流行的敬稱中國古代稱教書者為"師",並把"師"作為最受人尊敬的職業。春秋時的《尚書》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把"師"的地位與天、地、君、親並稱,並寫在同一牌位供眾人朝拜,可見"師"的地位之高,受人之尊。
  • 原來我國古代是這樣稱呼老師的,你長知識了嗎
    當然,教學管理和要求也更規範更嚴格了,對教師從業資格和教學能力都有一套完善的考核辦法。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在中國古代,教師一直是備受尊重的一個職業。那麼,古代什麼人才能當老師?古代對教師的稱謂究竟又有哪些?先生,《禮記》鄭玄註:「先生,老人教學者。」《孟子·告子》註:「學士年長者,故謂之先生。」韓愈《進學解》:「國子先生晨入太學。」
  • 在古代,除了師父、先生、夫子,對老師的稱呼還有哪些?
    教師節到了,我們都非常懷念自己的老師,老師傳道授業解惑,是我們心中最尊重的人。但是,「老師」一詞是21世紀才流行開來的,那麼在古代,對於老師的稱呼還有哪些呢?一、師長師長一詞出於《韓非子》一書中,「師長教之弗為變」,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知道,將教授自己知識的師父奉為自己的長輩的意思,可見在古代師長的地位。
  • 「老師」竟然有這麼多稱謂
    原為孔子門徒對孔子的尊稱,《論語·子張》:「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後世人們沿稱老師為夫子。  山長。五代十國時期,蔣維東隱居衡山講學,受業者眾多,蔣維東被尊稱為「山長」。此後,「山長」成為對教師的一種尊稱。清末廢除科舉之後,書院改稱學校,山長的稱呼廢止。  師傅。「師傅」一詞原本是太師、太傅、少師、少傅等官職的合稱,因為這些職位負責教習太子,所以師傅也成為老師的代稱。
  • 老師的稱謂:古人稱「師」,現在為什麼要在「師」前加「老」字?
    我國古代把教書者稱之為「師」,並把「師」作為最受人尊敬的職業。隨著歲月更迭,「師」的稱謂後來演化為「教師」、「老師"。但是,「教師」一詞更多用於書面語言,而「老師」是現實生活中流傳最廣泛、使用頻率最高的稱謂。
  • 為何叫老師?古代對於「老師」的這些稱呼,你知曉幾種?
    我們現在所說的「老師」,主要指對學校裡教育者的稱謂,教育者所進行的工作就是「傳道、受業、解惑」,稱呼其為老師,以表示尊重。其實老師一詞最初是指年老資深的學者,後來人們不分年齡,把所有傳授知識的人都稱為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