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在愛情面前總有人堅貞不渝,但也有些人為了所謂的愛情拋棄自己的原配,這些人可能在事業方面有所成就,但他們在感情上卻是為人所不齒。比如說這個人,妻子去世才16天,他寫下九千字情書給女學生:我已暗戀你20年。
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叫做顧頡剛,出生書香門第。顧頡剛是中國非常著名的歷史學家,他還是古史辨學派的創始人,並且顧頡剛為我國地理學,民俗學都作出重要貢獻。顧頡剛的父母都是讀書人,所以他從小就在私塾讀書。而顧頡剛在1912年的時候,因為個人成績優異,前往上海神州大學進行學習,而顧頡剛在大學學習時間非常熱愛文學。在1920年的時候,他又前往北京大學進行學習,在學習之後曾擔任多所高校的教授,並且還為中國中科院的建立以及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顧頡剛在學術方面可以說為中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我們再來說一下他的個人生活。顧頡剛的父母很早就給他訂了娃娃親,顧頡剛便和比他大四歲的吳徵蘭結婚。兩人在之前少有交集,就這樣懵懵懂懂地展開了婚姻生活。用舊時代的標準來看,吳徵蘭是一個非常好的妻子,她對公婆非常的孝順,對丈夫也非常的尊敬。顧頡剛是一個文人,有著個人的操守,也不願意在外尋花問柳。顧頡剛和吳徵蘭雖然沒有感情基礎,但在隨後的生活中也漸漸有了些許的感情。
而吳徵蘭身上也有著封建女性所有的讓人同情的特質——逆來順受。顧頡剛的父母對她很不好,但她仍然默默忍耐,最後即便生了病也一再的拖延。最終吳徵蘭撒手人寰,顧頡剛悲痛欲絕。顧頡剛作為家中的獨子,在妻子去世之後,他的父母便要求他再次娶妻,在友人的介紹下,顧頡剛認識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殷履安。
殷履安是一個非常有新思想的女性,和顧頡剛很有共同語言。而顧頡剛和殷履安在不斷的相處中產生感情。但生活就是充滿意外,殷履安在1943年的時候因病去世,顧頡剛又一次失去自己的妻子。
顧頡剛在殷履安去世後的第16天後,給自己的學生寫了一篇9000字的情書。妻子去世才16天,他寫下九千字情書給女學生:我已暗戀你20年。有些人可能認為顧頡剛是個薄情寡義之人,其實顧頡剛早在20年前就認識了他這個女學生。他對這個女學生可謂是一見鍾情,但那時他已有家庭,所以只能在心中默默的暗戀。
他的妻子已經去世,他是一個人,而當時他深愛著的那個女學生也是一個人。所以他不想讓自己的人生後悔,想要追求這個女學生,便寫出了9000字的情書。但遺憾的是,這個女學生並不喜歡顧頡剛,她只是認為顧頡剛是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
顧頡剛也備受打擊,心中始終放不下這個女學生。後來經朋友介紹,顧頡剛和其他人開始的一段婚姻。而顧頡剛總和自己的新婚妻子有矛盾,但還是兩個人度過了30多年的婚姻生活。顧頡剛在這期間潛心研究學術,為中國學術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參考資料:卓文君《白頭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