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隨著蒸汽鐵甲戰艦的興起,風帆艦慢慢退出了海洋戰場,一度只留存在各種體育賽事之中。但近日媒體報導,在中國海軍的戰艦序列裡出現了新的艦種——第一艘風帆艦「破浪」號,預計2017年下水,目前,該艦已完成人員編制、艦員選拔等工作。
乘八面風,破萬裡浪。在人類航海史上,曾有著長達3000餘年的風帆史,正是風帆取代槳櫓,曾經的海洋帝國才得以走向深藍。1805年爆發的特拉法加海戰被稱為帆船時代的最後一戰,此戰之後,英國海軍創立了長達200餘年的霸業,而基於帆船戰艦創立的一整套海軍文化也得以傳承至今,成為不少國家海軍共同遵循的「國際慣例」。
昔日曾是戰場主角
風帆戰艦的興起確切地講是在17世紀。1840年以前的風帆戰艦基本上是用木材建造並包裹銅皮、鐵皮,武器為前膛裝彈火炮,發射摧毀船體的圓形彈丸以及殺傷人員的散彈和破壞帆具的鏈彈。因為是以風帆為動力,為防止前後撞擊且火炮距離有限,風帆戰艦與同時代流行的槍管裝彈的滑膛槍步兵一樣,主要採取線式作戰陣型。
風帆戰艦擺脫了人力划槳的限制,運用風帆提高了航速,增加了艦船的噸位,讓在陸地上顯得笨重的大型火炮在海上有了不斷增加質量和數量的空間,當然威力也隨著體積和航速的增加成倍增長。風帆戰艦拉開了熱兵器時代大艦巨炮的序幕,成為當時海戰當之無愧的主角。英荷戰爭之後,風帆戰艦的噸位不斷增加,排水量很快達到3000噸甚至5000噸,火炮數量也增加到幾十門甚至上百門。
然而,風力的限制遠遠滿足不了大艦巨炮對更大噸位和更重火炮的需求,蒸汽機時代的到來,風帆戰艦作為戰場主角的地位受到嚴峻挑戰,最終由海戰的中心逐漸向邊緣滑落。1849年,法國建造出世界上第一艘以風力為主要動力裝置,蒸汽機為輔助動力裝置的戰列艦——「拿破崙」號。到了1873年,英國建成「蹂躪」號戰列艦,該艦已廢除使用風帆的傳統,成為世界上第一艘純蒸汽動力戰列艦。自此,作為戰列艦的風帆戰艦逐步退出主戰的序列,而以蒸汽、內燃、電力及核作動力的越來越大的戰艦,繼續在戰爭的廣闊平臺上引領風騷。
多國海軍仍有序列
事實上,在各國海軍的裝備序列中,仍存在這樣一種軍艦:它擺脫了現代戰爭火藥大炮的羈絆,掙脫了縱橫汪洋機器轟鳴的束縛,以揚帆遠航作為夢想的開始,這就是風帆訓練艦。風帆訓練艦是利用風帆獲取動力,並以柴油機作為輔助的訓練艦,主要用於海軍院校學員和水手等初級艦員進行海上實習訓練。
截至目前的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有23個國家的海軍擁有29艘大型風帆訓練艦。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美國海軍的「鷹」號、智利海軍「埃斯梅拉達」號、葡萄牙海軍「薩格雷斯」號等等。如今,為適應遠洋航行需要,風帆訓練艦大多進行了現代化改裝,絕大多數都採用混合動力,柴油機、海水淡化設備、雷達、導航和無線電通信系統一應俱全,可在特殊氣象條件下自由航行。
雖然經過了現代化改造,但風帆訓練艦在外觀上還是保留了「原生態」。除了一眼就看得到的白帆外,桅杆也是一大特色。美國海軍「鷹」號風帆訓練艦的主機是1臺柴油機,可在風雨不順之時使用柴油動力以7.5節的速度巡航5450海裡。智利海軍「埃斯梅拉達」號風帆訓練艦,裝備有兩臺海水淡化裝置,配備了雷達、導航和無線電通信等電子設備。俄羅斯太平洋艦隊至今仍保留著一艘100多年前的風帆訓練艦,俄海軍院校的學員畢業之後,都先要在風帆訓練艦上當水手,之後才能到其他艦艇上任職。
據公開報導的消息,我國海軍即將服役的「破浪」號風帆訓練艦設計為三桅全裝備快速帆船,艦長85米,寬11米,標準排水量1200餘噸,最大帆面積2630平方米。可以預想,在順風順水的航程中,如果再加開機器動力助力,該船的航速幾乎可以和新型飛彈快艇媲美。
打牢海上「基本功」
風帆戰艦是海洋智慧的結晶,是世界各國海軍發展的裡程碑。通過風帆訓練艦的平臺,可以體驗氣象、水文、潮汐、洋流等對海上軍事行動的影響,可以形成集人、船、海於一體的全面認知。在風帆訓練艦上往往要從最基本的、最原始的水手工作學起,得到觀天象、識水文、打繩結、攀高桅等最基本的航行技能訓練。在風帆訓練艦上都是集體活動,升帆、收帆等需要很多人配合才能夠完成,這種「同舟共濟」的意識和習慣自然會催發團隊意識。
通過風帆訓練艦上的學習鍛鍊,可以達到「人艦合一、人海融合」的境界,這是更好駕馭現代戰艦,打贏現代戰爭的重要基礎。或許,正是大風大浪來臨時,風帆訓練艦較差的抗搖擺、抗風浪能力,才使得艦員可以更好地鍛鍊平衡能力,並應對各種海上突發情況,這也是風帆訓練艦經久不息的重要原因。
外形古樸優雅的風帆訓練艦還擔負著傳承海軍文化、開展對外軍事交流的重要使命,更是各國海軍消除隔閡、實現無障礙交流的「大使」。
裝備風帆訓練艦,不僅是一種海軍文化的延續和傳承,更在於它在培養海軍人才、加強海軍建設上的重要意義。初級艦員登上風帆訓練艦,很有可能是他們星辰大海徵途的「處女秀」,在風浪中,他們必須將海上「基本功」打牢。未來戰爭一旦打響,各類信息化手段很有可能遭到完全破壞,那時,這些最原始的水手技能就將發揮重要作用。
延伸閱讀
並非孤例 趁手的才是好兵器
風帆艦的復古回歸在世界戰爭史和軍事發展史上都不是孤例。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結束後,為了迎擊層出不窮、神出鬼沒的地方反對武裝甚至恐怖分子,美國重開生產線,讓二戰時期的P51野馬螺旋槳戰機重上戰場,野馬戰機擁有比噴氣戰機更適合山地沙漠作戰的航速和高度,造價低廉,容易維護,在新的戰場上表現不俗。
而在我軍的武警部隊,早已被戰爭淘汰的弓弩也重新被列入制式武器,在易燃易爆的反恐環境中,弓弩因為無聲、無火燭引燃風險而比槍枝更受青睞。
任何一種武器的好壞優劣,絕不能從年歲的大小來衡量,美國的B-52轟炸機都快成了百歲「老人」,戰斧飛彈則早已過了而立之年,卻仍在世界各個戰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讓他們「老當益壯」的唯一原因,就是適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戰場實踐同樣是檢驗武器裝備的唯一標準,趁手的兵器才是好兵器。
曾經當之無愧的海戰之王,現在已經退居輔助地位的艦炮,在未來電磁炮與雷射炮作為艦炮廣泛運用之後,會重新過上風光的日子。在運用當今科技和裝備重新加載後,此艦炮已遠非彼艦炮。歷史的發展總是完成一個又一個螺旋的超越。正因如此,戰斧與B-52,野馬與弓弩,在看似形似的超越中出現了質的不同。風帆戰艦的復古回歸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