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高黎貢山白眉長臂猿有自己名字了

2021-01-08 中國科學院

  歷經100年考證,生活在雲南省高黎貢山地區的一種猿,獲得了只屬於自己的一個名字——高黎貢白眉長臂猿。在1月1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雲南省林業廳、中山大學聯合發布了這一消息。

  這是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唯一一種類人猿。美國東部時間1月11日,國際著名靈長類期刊《美國靈長類學報》在線發表了這一重要成果。

  白眉長臂猿屬原來有兩個物種,西白眉長臂猿和東白眉長臂猿。西白眉長臂猿分布於緬甸欽敦江以西;東白眉長臂猿則分布於緬甸欽敦江與中國怒江之間的地區。

  高黎貢白眉長臂猿與另外兩種長臂猿有明顯差異,該物種和典型的東白眉長臂猿在50萬年前分化,分化時間大於或者接近很多已經被命名的靈長類,應屬獨立物種。

  中山大學的範朋飛教授說:「綜合外部形態、牙齒和分子遺傳學證據,研究團隊確定高黎貢山地區的白眉長臂猿是一個新物種,並且由於該物種主要分布於我國高黎貢山地區,所以命名為高黎貢白眉長臂猿。」

  據介紹,高黎貢白眉長臂猿的模式標本被指定為是1917年4月採集於高黎貢山紅毛樹上的一隻成年雄性,如今其身份終於得到了確定。目前這一標本保存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現有高黎貢白眉長臂猿分布區非常狹小,僅在3縣(區)有分布(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盈江縣蘇典鄉、支那鄉和中緬邊境的騰衝縣猴橋鎮),種群數量不足200隻。

  (原載於《科技日報》 2017-01-13 01版)

  歷經100年考證,生活在雲南省高黎貢山地區的一種猿,獲得了只屬於自己的一個名字——高黎貢白眉長臂猿。在1月1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雲南省林業廳、中山大學聯合發布了這一消息。
  這是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唯一一種類人猿。美國東部時間1月11日,國際著名靈長類期刊《美國靈長類學報》在線發表了這一重要成果。
  白眉長臂猿屬原來有兩個物種,西白眉長臂猿和東白眉長臂猿。西白眉長臂猿分布於緬甸欽敦江以西;東白眉長臂猿則分布於緬甸欽敦江與中國怒江之間的地區。
  高黎貢白眉長臂猿與另外兩種長臂猿有明顯差異,該物種和典型的東白眉長臂猿在50萬年前分化,分化時間大於或者接近很多已經被命名的靈長類,應屬獨立物種。
  中山大學的範朋飛教授說:「綜合外部形態、牙齒和分子遺傳學證據,研究團隊確定高黎貢山地區的白眉長臂猿是一個新物種,並且由於該物種主要分布於我國高黎貢山地區,所以命名為高黎貢白眉長臂猿。」
  據介紹,高黎貢白眉長臂猿的模式標本被指定為是1917年4月採集於高黎貢山紅毛樹上的一隻成年雄性,如今其身份終於得到了確定。目前這一標本保存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現有高黎貢白眉長臂猿分布區非常狹小,僅在3縣(區)有分布(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盈江縣蘇典鄉、支那鄉和中緬邊境的騰衝縣猴橋鎮),種群數量不足200隻。
  (原載於《科技日報》 2017-01-13 01版)

相關焦點

  • 雲南德宏瀕危物種東白眉長臂猿數量增加至70隻
    據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專家團隊上次觀測表明,瀕危物種東白眉長臂猿全國僅有150餘只,德宏州有15—17群約60餘只,佔全國野生種群數量的1/3,主要生活在盈江銅壁關自然保護區。時隔兩年,德宏州東白眉長臂猿數量新增10隻。
  • 翼虎·山河·尋路胡煥庸線上的中國|高黎貢山:追尋長臂猿
    早正旺站在自家門前,靜靜等著對面的山頭上再次響起長臂猿的叫聲。對他和其他村民來說,一年中的絕大部分早晨,如果天晴,他們總是能聽見它們長長短短的啼鳴——「唔喔——唔喔——「,就像是老鄰居的問候。他們有時候到山裡去撿山貨的時候,還能遠遠看見它們站在樹上。2011年5月26日,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內,高黎貢山白眉長臂猿幼猿(公)。
  • 熬不過這個冬天的東白眉長臂猿
    11月3號,在「新京報我們視頻」帳號上爆出在河南村莊外出現一隻白眉長臂猿,雲山保護隨即聯繫了雲山保護科學顧問、長臂猿研究專家範朋飛教授對長臂猿進行物種鑑定,並與最先報導這一新聞的新鄉日報張延記者取得聯繫,進一步了解這隻(對)長臂猿的情況。
  • 高黎貢山關心長臂猿「拉便便」的人
    由於生存環境的退化和偷獵的威脅,中國野外確認存在的長臂猿只剩下4種,總數不過1400隻;另有兩種被認為已經功能性滅絕。祝常悅的主要研究保護對象,生活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始森林裡的天行長臂猿,野外數量樂觀估計已不足150隻。按照保護生物學的定義,長臂猿被視為旗艦物種,是森林健康的標誌,它們的減少甚至消失,預示著森林生態狀況的嚴重惡化。
  • 高黎貢山關心長臂猿「拉便便」的人
    由於生存環境的退化和偷獵的威脅,中國野外確認存在的長臂猿只剩下4種,總數不過1400隻;另有兩種被認為已經功能性滅絕。祝常悅的主要研究保護對象,生活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始森林裡的天行長臂猿,野外數量樂觀估計已不足150隻。按照保護生物學的定義,長臂猿被視為旗艦物種,是森林健康的標誌,它們的減少甚至消失,預示著森林生態狀況的嚴重惡化。
  • 高黎貢山關心長臂猿「拉便便」的人——祝常悅
    長臂猿不是猴子。它們沒有尾巴,數量也比後者少得多。如果你看得足夠仔細,會發現它們的眼神更複雜,更接近滿腹心事的人類。由於生存環境的退化和偷獵的威脅,中國野外確認存在的長臂猿只剩下4種,總數不過1400隻;另有兩種被認為已經功能性滅絕。祝常悅的主要研究保護對象,生活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始森林裡的天行長臂猿,野外數量樂觀估計已不足150隻。
  • 天行長臂猿:我是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唯一一種類人猿
    2017年,在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省林業廳、中山大學等單位聯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由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範朋飛等領銜的研究團隊首次確認在高黎貢山的白眉長臂猿區別於東白眉長臂猿為一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高黎貢山白眉長臂猿(也稱天行長臂猿)。目前已知該物種主要分布於在高黎貢山區域,種群數量不超過200隻。
  • 雲南「猿口」知多少:長臂猿是猴子嗎?
    有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新假說,認為人從樹上進化到地上的過程中,並不是像猩猩那樣四肢著地行走的,而是有可能像長臂猿這樣,在樹上生活時已經進化出非常直立的骨架。在這之前,天行長臂猿一直被稱為白眉長臂猿,後來又叫東白眉長臂猿,白眉長臂猿因兩道白眉而得名,但和典型的東白眉長臂猿對比,天行長臂猿的兩道白眉是明顯分開且粗細均勻,雄性的下巴上也並無鬍鬚,由於猿類的活動足跡難以追尋,範朋飛通過十年的比較研究,才真正確定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種類。
  • 這個90後姑娘 是在高黎貢山關心長臂猿「拉便便」的人
    祝常悅的主要研究保護對象,生活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始森林裡的天行長臂猿,野外數量樂觀估計已不足150隻。按照保護生物學的定義,長臂猿被視為旗艦物種,是森林健康的標誌,它們的減少甚至消失,預示著森林生態狀況的嚴重惡化。但大多數人對它們的印象還停留於,「為什麼要保護猴子?」
  • 天行長臂猿和它的鄰居們
    高黎貢山最吸引全球目光的明星物種就是天行長臂猿,也叫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據云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管護局副局長張富有介紹,天行長臂猿主要分布在保護區南段,種群數量少於43群,個體數量不足200隻,是極為瀕危的珍貴物種。
  • 研究確認: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成長臂猿科新物種
    新華社昆明1月14日電(記者嶽冉冉)由中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命名了長臂猿科的一個新物種——高黎貢白眉長臂猿,由此,長臂猿科的物種數達到20種。這一成果於2017年1月11日(美國東部時間)在國際著名靈長類期刊《美國靈長類學報》上發表。這是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唯一一種類人猿。  長臂猿是一類小型類人猿,以一夫一妻制為主。
  • 中國科學家首次命名長臂猿新種——高黎貢白眉長臂猿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範朋飛介紹,由中國、美國、英國、德國和澳大利亞五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耗費近10年的時間,針對分布於雲南高黎貢山附近的一種長臂猿進行了大量對比研究後完成的論文,確認其為一新物種,並命名為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或天行長臂猿,這也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對一種長臂猿進行命名。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我們最怕永遠消失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脊椎動物高黎貢白眉長臂猿高黎貢白眉長臂猿Hoolock tianxing脊椎動物,哺乳綱,靈長目,長臂猿科,長臂猿屬。棲息於海拔500~2000米氣候炎熱潮溼的常綠闊葉林、季風常綠闊葉林和山地雨林中,國內僅分布於雲南。照片攝於高黎貢山。
  • 高黎貢山,因何偉大? - 星球研究所官方帳號
    還有一個直到2017年才被正式命名的長臂猿新物種天行長臂猿(天行長臂猿,是2017各種大型鳥類在山間緩慢踱步或展翅飛翔有高黎貢山特有的白尾梢虹雉(以及在中國其它地區幾乎消失殆盡的長臂猿種群其中就有文章開頭提到的天行長臂猿(一隻雄性天行長臂猿,攝影師@歐陽凱)
  • 長臂猿離我們有多遠?
    「那裡的動物在追尋自己的命運,它們是過去的鮮活遺物——當人類還是史前地球上的流浪者時,它們就已存在。」——喬治·夏勒驚蟄三月二十五日,凌晨六點的高黎貢山,星辰灑滿深藍天幕,月光清冷,山的巍峨和樹的婆娑都籠罩在薄霧之中。
  • 新物種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村寨奉其為神,「立法」保護數十年
    2017年1月,這種「黑猴」被認定為一種新物種,正式命名為高黎貢白眉長臂猿,這也是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唯一一種類人猿。高黎貢白眉長臂猿原來隸屬於東白眉長臂猿,研究工作者經過分類學研究後,將它從東白眉長臂猿中獨立出來。高黎貢白眉長臂猿屬於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主要分布於怒江與伊洛瓦底江之間的中緬交界地區。
  • 時隔兩年 這對天行長臂猿母子再次被拍到
    2020年12月底,自然生態保護志願者在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支那鄉香柏村附近拍攝到世界瀕危物種、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天行長臂猿的珍貴畫面。經專家比對確認,此次記錄的影像中一對天行長臂猿母子為兩年前拍攝到的同一對母子。當時這隻小猿剛出生不久,體毛還是乳白色,正依偎在媽媽懷抱中。
  • 高黎貢山西坡怒江金絲猴種群數量有明顯增加
    新華社電 近日,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瀘水管護分局聯合相關科研機構,首次摸清了高黎貢山西坡片馬轄區的珍稀瀕危物種怒江金絲猴的種群數量,調查顯示該猴群擁有至少149隻個體,數量較之前的粗略調查有明顯增加。
  • 保山故事丨北京90後博物館員辭職鑽進高黎貢山,守護比大熊貓還少的瀕危動物
    凌晨4點起床,5:30從海拔2300米的基地出發,沿著植被茂盛、泥土鬆軟,幾乎無處下腳的「猴子路」鑽進高黎貢山的深處,來到天行長臂猿過夜的樹下,開啟一整天的「蹲守」。這是北京姑娘祝常悅近兩年來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