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確認: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成長臂猿科新物種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昆明1月14日電(記者嶽冉冉)由中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命名了長臂猿科的一個新物種——高黎貢白眉長臂猿,由此,長臂猿科的物種數達到20種。這一成果於2017年1月11日(美國東部時間)在國際著名靈長類期刊《美國靈長類學報》上發表。這是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唯一一種類人猿。

  長臂猿是一類小型類人猿,以一夫一妻制為主。現有長臂猿被分成4個屬19個物種,其中白眉長臂猿屬主要分布於怒江以西的印度、孟加拉國、緬甸和中國雲南。白眉長臂猿屬原來有2個物種(西白眉長臂猿和東白眉長臂猿)。

  據中山大學教授範朋飛介紹,2007年科學家們開始關注和研究我國的白眉長臂猿。在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後,研究團隊拍攝了大量長臂猿照片,發現我國的白眉長臂猿沒有白鬍子,眼窩下也沒有白毛,眉毛比較細而且眉間距很大,且這些雄性長臂猿的陰部毛色是黑色或棕色。雌性白眉長臂猿眼窩間的白毛比較少,眼周白毛也很少,不能形成明顯的白色臉環。因為形態上與其他兩種白眉長臂猿存在明顯差異,科學家大膽猜測我國的白眉長臂猿會不會是個新物種。

  通過5個國家15位科學家的合作研究,綜合外部形態、牙齒和分子遺傳學證據,確定我國的白眉長臂猿是一個新物種,並且由於該物種主要分布於我國高黎貢山地區,因而被命名為高黎貢白眉長臂猿。

  該物種的模式標本被指定為1917年4月採集於高黎貢山紅毛樹的一隻成年雄性。在這個標本被採集100年後,它的身份終於得到了確定。這個標本保存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據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蔣學龍介紹,高黎貢白眉長臂猿的棲息地海拔跨度很大,從海拔500米左右至2000多米都有分布。目前種群數量不超過200隻。在研究論文中,科學家建議將其評估為「瀕危」等級,以喚起全社會對這一物種保護的關注。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首次命名長臂猿新種——高黎貢白眉長臂猿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範朋飛介紹,由中國、美國、英國、德國和澳大利亞五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耗費近10年的時間,針對分布於雲南高黎貢山附近的一種長臂猿進行了大量對比研究後完成的論文,確認其為一新物種,並命名為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或天行長臂猿,這也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對一種長臂猿進行命名。
  • 新物種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村寨奉其為神,「立法」保護數十年
    2017年1月,這種「黑猴」被認定為一種新物種,正式命名為高黎貢白眉長臂猿,這也是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唯一一種類人猿。高黎貢白眉長臂猿原來隸屬於東白眉長臂猿,研究工作者經過分類學研究後,將它從東白眉長臂猿中獨立出來。高黎貢白眉長臂猿屬於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主要分布於怒江與伊洛瓦底江之間的中緬交界地區。
  • 雲南拍到瀕危物種高黎貢白眉長臂猿影像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新華社昆明1月9日電(記者趙珮然 張東強 姚兵)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日前公布由智慧在線觀測系統拍攝到的瀕危物種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活動影像。這些影像對掌握這一2017年才命名的新物種生存狀況、活動規律有重要意義。高黎貢白眉長臂猿(也稱天行長臂猿) 是唯一一種由中國科學家命名的類人猿,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球僅存不到200隻,主要分布在雲南高黎貢山區域。此次影像拍攝地點為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支那鄉,根據智慧觀測系統監測,整個盈江片區分布有約70隻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是其主要分布區。
  • 雲南盈江: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新丁健康成長
    近期拍攝到的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母子(2020年12月22日攝)。新華網發(何海燕 攝)2020年12月22日,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支那鄉香柏村,當地記者和生態攝影師拍攝到一對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母子。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我們最怕永遠消失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脊椎動物高黎貢白眉長臂猿高黎貢白眉長臂猿Hoolock tianxing脊椎動物,哺乳綱,靈長目,長臂猿科,長臂猿屬。棲息於海拔500~2000米氣候炎熱潮溼的常綠闊葉林、季風常綠闊葉林和山地雨林中,國內僅分布於雲南。照片攝於高黎貢山。
  • 【科技日報】高黎貢山白眉長臂猿有自己名字了
    白眉長臂猿屬原來有兩個物種,西白眉長臂猿和東白眉長臂猿。西白眉長臂猿分布於緬甸欽敦江以西;東白眉長臂猿則分布於緬甸欽敦江與中國怒江之間的地區。  高黎貢白眉長臂猿與另外兩種長臂猿有明顯差異,該物種和典型的東白眉長臂猿在50萬年前分化,分化時間大於或者接近很多已經被命名的靈長類,應屬獨立物種。
  • 中國發現新長臂猿品種 英網友:最好既不好吃也不壯陽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餘鵬飛】中美等五國科學家經過近10年研究論證,將生活在雲南高黎貢山的一種長臂猿認定為新種,命名為「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或「天行長臂猿」。雖然科學家研究靈長類動物多年,但新的研究表明,這確實是一個不同的品種。英國《衛報》1月11日的報導中稱,被命名為「天行長臂猿」可能與該物種的發現者是《星球大戰》的粉絲有關。
  • 生物多樣性 | 新物種亮相!
    生物多樣性 | 新物種亮相! 近日據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銅壁關自然保護區管護局消息近年來德宏在植物和動物方面新發現了一批新記錄物種
  • 翼虎·山河·尋路胡煥庸線上的中國|高黎貢山:追尋長臂猿
    視覺中國 資料圖在這個靠近中緬邊境的傈僳族人村莊雲南蘇典鄉,人們管這種長臂猿叫「甲米」。多少年以來,人們都認為它們與分布於中印緬一帶的東白眉長臂猿無異。現在,早正旺知道它們正式的名字叫高黎貢白眉長臂猿。中國的研究者、36歲的中山大學教授範朋飛等人研究了它們10年,證實它們是不同於其他長臂猿的物種。
  • 6種近些年發現的新物種,有一種生活在寒武紀時期的雲南
    白頰獼猴,2015年3月27日,西藏墨脫縣地區發現這種獼猴新種,因該種獼猴成年後臉頰部具有穩定的灰白色毛髮,故而命名為白面獼猴,要抵達白頰獼猴的模式產地,仍要穿越螞蝗與蜱蟲遍布的叢林,攀爬一些危險的懸崖,考察過程異常艱辛。
  • 天行長臂猿和它的鄰居們
    田震瓊手繪高黎貢山綿延600多公裡,從高寒的西藏高原直抵溼熱的中南半島,橫跨北半球5個緯度,同時,高黎貢山山體高大,垂直落差高達4918米。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高黎貢山成為生物南北遷移擴散過渡的走廊和避難所,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一。這裡被譽為「地球上熱帶地區以外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是中國的一個生物多樣性寶庫。
  • 時隔兩年 這對天行長臂猿母子再次被拍到
    2020年12月底,自然生態保護志願者在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支那鄉香柏村附近拍攝到世界瀕危物種、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天行長臂猿的珍貴畫面。經專家比對確認,此次記錄的影像中一對天行長臂猿母子為兩年前拍攝到的同一對母子。當時這隻小猿剛出生不久,體毛還是乳白色,正依偎在媽媽懷抱中。
  • 為繁育長臂猿 動物園出招為「寶寶」徵婚
    廣州動物園為繁育長臂猿出招  「寶寶」徵婚:雄 13歲 覓北白頰長臂猿姑娘為了恢復猿類的種群數量,廣州動物園正在努力為適婚年齡的北白頰長臂猿「寶寶」在全國範圍內「徵婚」。  中國6種長臂猿種群數量均少於大熊貓  10月27日,廣州動物園攜手雲山保護(大理白族自治州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研究中心)以「長臂猿日,識長臂猿」為主題,開展了以親子活動為主的的公眾教育活動,並舉辦了以普及長臂猿知識為內容的知識分享會。
  • 【魅厲雲南】在雲南經常有新物種出沒是什麼體驗,一起來看看動植物...
    通過查閱文獻和相近種模式標本對比,最終確認該物種為一新種,被命名為勐海西番蓮。此外,園研究人員還發現了衛矛科的1個新種,該新種被命名為「勐臘五層龍」。 -08- 高黎貢白眉長臂猿
  • 雲南這個寶藏地方發現20個動植物新種!
    近日,記者從雲南省德宏州銅壁關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獲悉,近年來,德宏州新發現一批動植物新種及新紀錄物種。
  • 高黎貢山關心長臂猿「拉便便」的人
    由於生存環境的退化和偷獵的威脅,中國野外確認存在的長臂猿只剩下4種,總數不過1400隻;另有兩種被認為已經功能性滅絕。祝常悅的主要研究保護對象,生活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始森林裡的天行長臂猿,野外數量樂觀估計已不足150隻。按照保護生物學的定義,長臂猿被視為旗艦物種,是森林健康的標誌,它們的減少甚至消失,預示著森林生態狀況的嚴重惡化。
  • 高黎貢山關心長臂猿「拉便便」的人
    由於生存環境的退化和偷獵的威脅,中國野外確認存在的長臂猿只剩下4種,總數不過1400隻;另有兩種被認為已經功能性滅絕。祝常悅的主要研究保護對象,生活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始森林裡的天行長臂猿,野外數量樂觀估計已不足150隻。按照保護生物學的定義,長臂猿被視為旗艦物種,是森林健康的標誌,它們的減少甚至消失,預示著森林生態狀況的嚴重惡化。
  • 高黎貢山關心長臂猿「拉便便」的人——祝常悅
    長臂猿不是猴子。它們沒有尾巴,數量也比後者少得多。如果你看得足夠仔細,會發現它們的眼神更複雜,更接近滿腹心事的人類。由於生存環境的退化和偷獵的威脅,中國野外確認存在的長臂猿只剩下4種,總數不過1400隻;另有兩種被認為已經功能性滅絕。祝常悅的主要研究保護對象,生活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始森林裡的天行長臂猿,野外數量樂觀估計已不足150隻。
  • 中國僅存的一千隻長臂猿,他們還好嗎?|國際長臂猿日
    該紀念日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自2015年起設立,負責機構為IUCN靈長類小猿專家組(SSA),旨在通過宣傳和教育的方式,激發社會對於長臂猿的深入了解和保護意識,並呼籲多方協作,在世界範圍內開展長臂猿救助保護工作。
  • 這個90後姑娘 是在高黎貢山關心長臂猿「拉便便」的人
    由於生存環境的退化和偷獵的威脅,中國野外確認存在的長臂猿只剩下4種,總數不過1400隻;另有兩種被認為已經功能性滅絕。祝常悅的主要研究保護對象,生活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始森林裡的天行長臂猿,野外數量樂觀估計已不足150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