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種近些年發現的新物種,有一種生活在寒武紀時期的雲南

2020-09-14 極客晚八點



小飛象章魚,2014年,生物學家在大西洋海底中部山脊發現了這種神奇的八足動物,因為長相呆萌,有一對超級巨大的耳朵,所以以迪士尼著名動畫電影主角「小飛象」命名。小飛象章魚在遇到危險的時候還會發光,試圖嚇走不速之客。


白頰獼猴,2015年3月27日,西藏墨脫縣地區發現這種獼猴新種,因該種獼猴成年後臉頰部具有穩定的灰白色毛髮,故而命名為白面獼猴,要抵達白頰獼猴的模式產地,仍要穿越螞蝗與蜱蟲遍布的叢林,攀爬一些危險的懸崖,考察過程異常艱辛。也正是這樣,白頰獼猴與其所生存的原始森林才得以保存下來,這種猴子幾乎不會在人類村莊附近的次生林裡生存。


天行白眉長臂猿,2017年發現於雲南省高黎貢山地區,這也是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唯一一種類人猿,同其它長臂猿一樣,高黎貢白眉長臂猿也是典型的樹棲性靈長類動物,棲息於中山溼性常綠闊葉林、季風常綠闊葉林、山地雨林。其棲息地海拔跨度很大,從海拔500米左右至海拔2000多米都有分布。高黎貢白眉長臂猿甚至棲息於海拔2700米的森林中,作為一種熱帶性質的物種,高海拔的冬天對它們來說是一嚴酷的考驗。


吸盤古宿蟲,2017年8月28日雲南大學宣布發現世界上最早的、距今大約5.2億年前的共生蠕形動物——吸盤古宿蟲,並首次發現了共生關係中宿主特異性和宿主轉移兩個重要生態特性的最早化石記錄,進一步揭開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生物相互依存關係的起源之謎。


達爾文吠蛛,這種蜘蛛被發現於2008年的馬達加斯加島,據了解,這種蜘蛛能織出的網是用世界上已知強度最大的生物材料織。為了生存,達爾文吠蛛在進化過程中變成了色彩斑駁、鋸齒狀的外形,這種外形令其可以與樹融為一體,達爾文吠蛛即由此得名。


路易斯安那州蝙蝠魚:2010年,路易斯安那州大學的魚類學家在墨西哥灣發現這種魚。這種看起來像煎餅一樣的魚進方式是利用尾鰭在海床上跳躍,而非在水中遊來遊去。

相關焦點

  • 生存在寒武紀最底層的物種,被稱之為寒武紀時期「海底大米」
    軟舌螺這是一種已經被滅絕了的海生的無脊椎動物,如果大家對以前寒武紀時期的動物比較了解的話,那麼肯定聽說過這個名字,其實在很早以前就已經被發現了,可就是一個這樣的小生物,沒想到科學家卻不知道它究竟應該屬於哪個類別,也就是說關於它的分類一直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因為有一些研究學者認為,它應該是軟體動物門
  • 約5億年前的怪異生物,頭上長有觸角,或能揭開寒武紀時期的謎團
    約5億年前的怪異生物,頭上長有觸角,或能揭開寒武紀時期的謎團說起人類最熟悉的無脊椎動物,蚯蚓一定榜上有名,作為現生環節動物之一,從進化的角度來看,蚯蚓已經算得上是相對高級的無脊椎動物了,根據科學家們此前通過化石的分析研究,認為蚯蚓的祖先和寒武紀生物大爆發有關,而伴隨著日前在雲南東部發現的遠古生物化石
  • 寒武紀時期的「四不像」,為達爾文生物進化論增添實證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是對生命起源和發展的一種假說,自從發表後就一直備受爭議,甚至不斷被推翻。現如今英國《自然》雜誌聲明:寒武紀時期的「四不像」,為達爾文生物進化論增添實證。英國《自然》雜誌中報導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學家發現一種五億多年前的奇異化石。
  • 坐標雲南!兩個全新物種被發現,為何自然界不斷有新物種出現?
    科學家是如何發現新物種的?我國雲南,自古以來就是物種繁茂之地,無論是對於遠古生物的研究,還是對於現生物種的尋找,科學家們在雲南也經常會有收穫。比方說在去年,雲南地區就發現了不少新物種,例如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小飛鼠」,它被取名為高黎貢比氏鼯鼠,屬於比氏鼯鼠種群的一員,不過發現它的時候,這種「小飛鼠」就已經是瀕危物種了。
  • 雲南澄江:2萬多件寒武紀時期古生物化石展出
    原標題:雲南澄江:2萬多件寒武紀時期古生物化石展出央視網消息:暑假期間去博物館參觀學習是不錯的選擇,不僅能重溫歷史,還能增長知識、陶冶情操。8月10日,位於雲南澄江市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開放,展示了2萬多件寒武紀時期珍稀的古生物化石。
  • 近些年來,人類新發現的7種奇特的生物
    從攜帶致命疾病的巨型蝙蝠到擁有小丑外觀的蜘蛛,接下來,小編就要為你介紹,近些年來,人類新發現的7種奇特的生物。 1、錘頭蝙蝠 2018年,網上出現了一隻巨型蝙蝠的圖片,它的頭部形狀奇特,這讓全世界的網際網路用戶開始懷疑它是不是真的生物。
  • 雲南澄江5億年前古生物化石展出 VR再現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8月10日,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開放,這也是我國首個建在化石遺址上的大型自然博物館,館內展示了6萬多件寒武紀時期珍稀的古生物化石和現生動物化石,通過「生命大爆發、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樣性」為主要脈絡,講述了地球生命「從魚到人」的宏大演化故事。
  • 南京古生物所在華北發現寒武紀珍稀節肢動物西德尼蟲
    然而自1911年被報導以來,確定的西德尼蟲化石僅在加拿大寒武紀布爾吉斯頁巖生物群中被發現。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趙方臣與其碩士研究生孫智新等通過對華北寒武紀地層軟軀體動物化石的探索,在華北寒武紀中期饅頭組中發現了珍稀節肢動物西德尼蟲。
  • 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
    【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屬哀牢山南延餘脈,生物多樣性豐富。去年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雲南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開展了兩棲爬行動物調查,此次調查期間採集到的4號掌突蟾標本經過形態學和分子系統發育學分析,確定為一新種——黃連山掌突蟾。
  • 【魅厲雲南】在雲南經常有新物種出沒是什麼體驗,一起來看看動植物...
    目前該物種只在滇東南境內發現2個分布點,而且居群數量很少,是一種典型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亟需採取拯救保護措施。,在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中國蜘蛛分類學家發現一種顏色異常鮮豔的新品種蜘蛛,通過形態對比和分子證據發現其應該為一新種,並將其命名為先導板蟹蛛。
  • 華北地臺寒武紀中期饅頭組一類特殊的三葉蟲新屬種——耳形範特西蟲
    由於此類三葉蟲不同尋常的頭部輪廓,這一新屬種被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Phantaspis auritus)。相關研究被作為「編輯推薦」文章發表在經典古生物學期刊《波蘭古生物學報》(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上。
  • 外星人創造人類之二,物種養成計劃~
    這是《物種起源》其中的一個論點。但是,最初的生命從何而來呢?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經歷了2000多萬年的時間。突然出現的數目眾多的無脊椎動物化石,在早期更為古老的地層中,沒有找到其明顯的祖先化石。會不會在這段時間,有上帝之手改造過當時的的物種呢?
  • 5.18億年前,改變地球面貌的寒武紀,當時的「祖先」長什麼樣?
    文/后羿寒武紀(Cambrian),距今約5.42億萬年前-4.88億萬年前。寒武紀時期,地球上的大陸還沒有人類生存,應該說,陸地上還沒有動物生存,所有的動物都住在海洋裡。發現地點在湖北,時間5.18億萬年前在湖北省宜昌市長陽縣發現距今5.18億年的清江生物群,記錄著「寒武紀大爆發」更多的秘密。科學家們發現的寒武紀動物化石有:林喬利蟲化石。林喬利蟲又稱「始蟲」,是一種奇特的「蝦狀」節肢動物,它的總長約3-5釐米,有小鞭子一樣的觸手,整體外形就像是一隻「鱉克+烏賊觸鬚一樣的蝦鉗子」,能夠在海中遊泳並在海底爬行。
  • 中國科學家發現5.18億年前寒武紀「生物寶庫」
    圖為:張興亮教授講解化石結構山上到河邊 發現古生物化石「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被稱為古生物學和地質學上的一大懸念,在這段不到地球歷史百分之一的時間裡,誕生了絕大多數生物門類,曾令達爾文也感到困惑。自1909年以來,科學界相繼發現加拿大布爾吉斯生物群、中國雲南澄江生物群等頁巖型生物群,為研究「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謎提供了科學依據。
  • 「寒武紀大爆發」的謎底,離我們越來越近
    澄江生物群生態復原圖澄江生物群發現的微網蟲化石三葉蟲化石生命究竟怎樣起源的?原始的脊椎動物和我們有什麼關係?人類一直在探索。近日,130餘名國內外專家學者聚首雲南澄江,共同紀念澄江生物群發現35周年,交流寒武紀大爆發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澄江生物群與寒武紀大爆發再次引發關注。
  •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真相不止一個
    1909 年7月,美國史密森自然博物館館長維爾考特(WALCOTT)在加拿大布爾吉斯山發現了6萬多塊5.15億年前寒武紀時期海生無脊椎動物的化石,顛覆了之 前「寒武紀乃是三葉蟲一統天下」的認識,展現了寒武紀絢麗多彩的生命現象,進一步放大了寒武紀生物與前寒武紀生物數量和種類上的巨大反差。
  • 中國團隊立功了:發現一隻5億年前的"蝦",或揭開寒武紀大謎團
    據《人民日報》11月5日報導,近日,中科院的南京科研團隊,全球第一次在寒武紀地層中發現了一種5億多年前的蝦形化石。,可以說是一種奇特的"四不像"嵌合動物。經歷了40多億年的漫長演化,在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時代,地球上迎來了各種生命的大爆發。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對這一現象表示,這是對進化論的巨大挑戰。這也成為了生物學界的一個百年謎題。
  • 雲南發現兩個魚類新物種(圖)
    新物種華吸鰍 本報記者 付興華 攝昨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在整理採自於李仙江流域華吸鰍魚類標本時,發現了兩個新物種,並命名為李仙江華吸鰍和大口華吸鰍。新發現的兩個物種採自李仙江流域,位於普洱市江城縣和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的交界處。據陳小勇副研究員介紹,早在2003年,因為要建設土卡河水電站,研究人員到李仙江流域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調查。從那時起,就陸續在李仙江流域採集了幾批魚類標本,當時就發現華吸鰍似乎有所不同,可能涉及多個種類。但當時由於沒有開展相關研究,這批標本就一直存放在標本館裡。
  • 遊記:前寒武紀!
    想起幾代人幾十年種的樹被人幾天推平的新聞………澳大利亞南部埃迪卡拉生物群代表化石:距今約,埃迪卡拉生物群滅絕後,迎來寒武紀初生命大爆發。生命海洋;古生代海洋。寒武紀(Cambrianperiod):距今約,古生代第一個紀。三葉蟲時代。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事件,短短幾百萬年湧現絕大多數生物門類。
  • 10種已經滅絕的動物,其中一種可以秒殺霸王龍!
    (Eoentelodon yunnanense)就出土於雲南路南晚始新統地層,和它們在一起生活的動物,有許多種早期雷獸。5億2500萬年前古生代早期寒武紀時期的代表性海洋肉食性生物,體長從數十釐米至數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