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厲雲南】在雲南經常有新物種出沒是什麼體驗,一起來看看動植物...

2020-12-03 騰訊網

雲南,不止是人們心馳神往的「詩與遠方」

更是無與倫比的寶藏

這裡是全國植物種類最多的省份,被譽為「植物王國」

這裡的動物種類數為全國之冠,素有「動物王國」之稱

這裡經常會有新物種出沒,別問啥體驗問就是驕傲自豪

近日科研人員又命名了馬兜鈴科一新種——文山馬兜鈴

「動植物王國」頻頻添「新成員」,一起來康康都有哪些吧

- 奇幻的旅程,正式開始 -

-01-

文山馬兜鈴

近日,2020年首個以「文山」命名的高等植物——文山馬兜鈴正式發表,相關成果刊登於植物分類學期刊《臺灣杉》。

2019年3月,文山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程師何德明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蔡磊等人在文山市開展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調查時,發現一種正在開花的馬兜鈴屬植物。通過採集標本、拍攝照片、查閱大量標本和文獻資料後,他們最終確定這種植物為馬兜鈴屬新種。因模式標本採自於雲南省文山市,因此定名為文山馬兜鈴。目前該物種只在滇東南境內發現2個分布點,而且居群數量很少,是一種典型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亟需採取拯救保護措施。

-02-

高黎貢比氏鼯鼠

比氏鼯鼠是世界上最珍稀的哺乳動物之一,此前在全球僅發現兩例該物種標本,2019年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 然保護區發現該物種活體尚屬首次。

-03-

滇南秋海棠

2019年8月26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工作人員在普洱地區進行物種調查時發現的一秋海棠屬植物確認為新種,並正式命名為「滇南秋海棠」。

-04-

先導板蟹蛛

2019年6月,在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中國蜘蛛分類學家發現一種顏色異常鮮豔的新品種蜘蛛,通過形態對比和分子證據發現其應該為一新種,並將其命名為先導板蟹蛛。

-05-

騰衝齒突蟾

2019年9月,中國生物保護工作者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騰衝片區開展生物多樣性考察過程中,發現一種兩棲動物新種,並將其命名為「騰衝齒突蟾」。

-06-

勐海西番蓮

2018年8月,熱帶植物園園林園藝部引種組工作人員開展「西雙版納地區本土植物全覆蓋保護計劃」調查工作時,發現一個西番蓮屬疑似新種。通過查閱文獻和相近種模式標本對比,最終確認該物種為一新種,被命名為勐海西番蓮。

-07-

中緬秋海棠

2018年,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人員發現了秋海棠科的1個新種,該新種被命名為「中緬秋海棠」。此外,園研究人員還發現了衛矛科的1個新種,該新種被命名為「勐臘五層龍」。

-08-

高黎貢白眉長臂猿

2017年1月,經中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為期10年研究,最終確定分布在我省高黎貢山附近的一種長臂猿為新物種,並命名為「高黎貢白眉長臂猿」,這是目前為止由我國科學家命名的唯一一種類人猿。

-09-

希陶木

2017年,西雙版納植物園科技人員在元江發現植物新物種希陶木,歸在新屬希陶木屬下,我國大戟科植物又添了一個新屬。

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居全國之首,是中國17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和全球34個物種最豐富的熱點地區之一。除了這些新物種,雲南還有許多富有魅力的生物,展現出雲南生物多樣性的獨特魅力。

- 奇幻的旅程,繼續進行 -

上下滑動查看

白冠噪鶥

脊椎動物,鳥類,畫眉科。棲息於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和溝谷常綠闊葉林中,西雙版納熱帶叢林附近可見。

白冠噪鶥外形奇特,雪白冠羽深得「莫西幹」髮型真髓,主要以金龜甲、步行蟲、甲蟲、蟬等昆蟲為食,也吃榕樹果、草子等植物性食物。喜結群,性活躍,鳴叫不止,叫聲響亮而嘈雜。畫中的植物是林生杧果。

尖被百合

種子植物,百合科。生長於海拔2700~4250米處的高山草地、林緣、草坡、溪邊或灌叢中,雲南、四川、西藏等地均有分布。

與常見的百合不同,尖被百合的花被片尖端常粘連在一起,花綻開時呈燈籠狀,花朵垂懸在筆直的花葶上,整體看上去,極像古代的華美提燈,玲瓏剔透,十分可愛。

鳳頭鸊鷉

脊椎動物,鳥類,鸊鷉科。又名水老呱,浪裏白、水驢子。秋末從北方飛來,在滇池、洱海等處越冬,開春後離去。畫作裡的水中植物為一種熱帶睡蓮。

鳳頭鸊鷉有著美麗的冠羽和翎領,喜在溼地繁衍,以魚為主食。腳趾兩側的瓣蹼十分發達,不僅可以潛水還能表演「水上漂」,是當之無愧的鳥類「浪裏白條」。

三七

種子植物,五加科,主產於雲南文山。三七原載於《本草綱目》,釋名山漆、金不換。為何如此稱呼?李時珍在書中解釋道,「謂其能合金瘡,如漆粘物也……金不換,貴重之稱也。」

三七喜陰涼,常見於溼潤疏鬆林地。複葉舒展,花葶挺立,果紅而經久,可供盆栽觀賞。三七根為名貴中藥,花可代茶飲用。

綠背山雀

脊椎動物,鳥類,山雀科。又名花臉雀、丁丁拐,雲南、四川、貴州、西藏、湖北、臺灣等地有分布。

性格活潑,行動敏捷,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4月至7月為繁殖期,營巢於天然樹洞中,也在牆壁和巖石縫隙中營巢,此項工作主要由雌鳥承擔。

綠背山雀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瘦柄紅石蕊

地衣類,石蕊科。雲南、內蒙古、吉林、湖北、臺灣、西藏等地有分布。

瘦柄紅石蕊初期呈鱗葉狀,趴伏於腐木之上;當柱狀體的假果柄長出後,經歷漫長的生長期長出紅色子囊盤。子囊盤成熟後,孢子從子囊盤散發到原始森林內,開啟尋覓之旅,尋找適合自己的共生藻,直到一個新的瘦柄紅石蕊誕生。

綿頭雪兔子

種子植物,菊科。又名綿頭雪蓮花、麥朵剛拉,多生長於高山流石灘上,雲南、西藏、四川等地有分布。

那一身蓬鬆的雪白絨毛,遠觀仿若敦實可愛的小兔子,因故得名。當然,綿頭雪兔子弄出這麼一個造型可不是為了賣萌,它們的生存環境一點都不舒適——土壤貧瘠,寒風凜冽,而這一身絨毛就是它們安身立命之本,不僅可以保暖避寒,還能免受強紫外線的輻射,得以適應惡劣的環境,世代繁衍。

華蓋木

種子植物,木蘭科。又名緞子綠豆樹,雲南西疇縣特有種,野生狀態僅存七株。高大挺拔,最大植株高達四十多米,樹冠亭亭如蓋,十分壯美,為國家一類保護植物。

雙角犀鳥

脊椎動物,鳥類,犀鳥科。又名雙腳犀鳥、大犀鳥。棲身於熱帶森林中,啄食果實、昆蟲及小動物。碩大的嘴和盔突是其主要特徵,嘴呈鐮刀狀,色質如象牙,看上去沉重有力。

寄生花

種子植物,大花草科。僅產於雲南西雙版納和西藏墨脫。寄生於其他植物根上,無葉片,孤生一花,花大色豔,花瓣平展如盤,雌雄異株,為珍稀植物。

綠孔雀

脊椎動物,鳥類,雉科。又名越鳥、孔雀、南客,熱帶、亞熱帶的大型雉類,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雲南省南半部有分布。生活在林間開闊地或稀樹草地。食性雜,植物果實、嫩葉、小動物及昆蟲皆食。綠孔雀端莊美麗,碩大的尾屏一米有餘,興奮時徐徐展開,其狀如扇,環顧四周,不斷抖動,放射出絢麗的光彩。

滇山茶

種子植物,山茶科。又名雲南野山茶、南山茶、雲南山茶花,雲南特有種,起源於騰衝高黎貢山。四時常青、遇霜雪而不凋。歲末春初開花,花大色豔,堪稱雲南百花之最,是世界著名的觀賞園藝植物。

未完待續...

獨特的地理、氣候環境,許多生物在雲南「安家」。

雲南地處北半球低緯度高原地帶,境內高山聳立,河谷深切,地勢險峻,最高海拔6740米,最低海拔76.4米;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珠江、紅河、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縱貫全省,高原湖泊星羅棋布。

在南北間距不過900千米的土地上,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和高原氣候區7個氣候類型,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十分明顯,呈現出「一山分四季,十裡不同天」的立體氣候類型。

特殊的地理位置,複雜的地形地貌,獨特多樣的氣候環境,孕育了雲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使其成為我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省份,也是全球34個物種最豐富且受到威脅最大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在中國乃至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態地位。

雲南擁有脊椎動物2242種,佔全國的51.4%特有動物物種351種,其中,魚類特有種270種,有陸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36種,佔全國重點保護動物的55.6%。植物資源方面,目前全省已知高能植物19365種(包括亞變種),佔全國的50.2%。

同時,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在雲南流傳著許多諺語,生動地體現了雲南人尊重自然、守護生態的樸素理念:

「森林是父親,大地是母親,天地間穀子至高無上。」「有樹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糧,有糧才有人。」

◆頒布了《雲南省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條例》《雲南省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雲南省珍貴樹種保護條例》《雲南省溼地保護條例》《雲南省國家公園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出臺了全國第一部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規《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

◆滇池、撫仙湖、洱海、瀘沽湖等九大高原湖泊實現了「一湖一條例」。此外,全省河湖庫渠實現省、州、縣、鄉、村五級河(湖)長制全覆蓋,實行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與考核。

◆開展自然保護區專項立法,逐步推進「一區一法」。同時,還制定了一系列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政策,發布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麗江宣言、騰衝綱領和西雙版納約定。

◆編制《雲南省生態系統名錄(2018版)》,基本摸清了我省生物物種的家底和瀕危狀況。

◆發布《雲南省生態保護紅線》,雲南省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1.84萬平方千米,佔國土面積的30.90%,包含生物多樣性維護、水源涵養、水土保持三大紅線類型,11個分區。

◆提出「把雲南建設成為中國最美麗省份」新命題,以更有力的擔當作為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綠色發展、制度建設等方面勇於創新、探索經驗,做到生態美、環境美、山水美、城市美、鄉村美。

來源:雲南網、新華網、雲報客戶端等

編輯:陸月玲

相關焦點

  • 身邊總是出現「極危」物種是什麼體驗?雲南前來謝邀作答
    它不止是人們心馳神往的「詩與遠方」更是無與倫比的寶藏之地這裡常能見到極珍稀的物種一起來看看都有誰?極危新物種——短梗豹藥藤2018年11月,植物園內園林園藝部工作人員申健勇、王文廣、馬興達等在西雙版納州勐海縣開展植物調查工作時,發現一鵝絨藤屬疑似新種,該種在形態上與豹藥藤、短柱豹藥藤相似,但其花序梗很短,長度為1.8至2.2釐米,葉子呈卵圓形,花瓣綠色且於花期反折,副花冠碗狀且高於合蕊冠。
  • 雲報觀察丨神奇的動植物在哪裡?在雲南叢林深處
    這可不是雲南第一次發現新物種雲南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之一面積僅佔中國的4.1%卻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以外的所有類型涵蓋了從熱帶到寒帶的各種生態類型各類物種種數、國家重點保護的物種種數均接近或超過中國的50%居中國之首近年來,隨著野生動植物學研究的推進
  • 野生動植物丨雲南發現中國新記錄植物大葉可愛花
    野生動植物丨雲南發現中國新記錄植物大葉可愛花 2020-12-01 14: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坐標雲南!兩個全新物種被發現,為何自然界不斷有新物種出現?
    科學家是如何發現新物種的?我國雲南,自古以來就是物種繁茂之地,無論是對於遠古生物的研究,還是對於現生物種的尋找,科學家們在雲南也經常會有收穫。比方說在去年,雲南地區就發現了不少新物種,例如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小飛鼠」,它被取名為高黎貢比氏鼯鼠,屬於比氏鼯鼠種群的一員,不過發現它的時候,這種「小飛鼠」就已經是瀕危物種了。
  • 雲南再添5個兩棲類物種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文凌)記者6月15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車靜團隊經過多年長期跨越邊境調查研究,在雲南邊境地區發現了掌突蟾屬3個新物種及2個中國新紀錄物種。此外,一疑似新種待研究確定。
  • 竟然有兩頭蛇…照片曝光!雲南這個寶藏地方發現20個動植物新種!
    近日,記者從雲南省德宏州銅壁關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獲悉,近年來,德宏州新發現一批動植物新種及新紀錄物種。
  • 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
    【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屬哀牢山南延餘脈,生物多樣性豐富。去年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雲南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開展了兩棲爬行動物調查,此次調查期間採集到的4號掌突蟾標本經過形態學和分子系統發育學分析,確定為一新種——黃連山掌突蟾。
  • 雲南德宏再次發現野生穿山甲出沒!|為雲南點讚,為廣西林業惋惜
    近日,雲南鳥友在盈江犀鳥谷偶遇野生穿山甲,當地導遊表示,在當地生長了20多年,也就是在小時候見過野生穿山甲。銅壁關保護區有關人員也說明保護區內分布有中華穿山甲,印度穿山甲和馬來穿山甲。盈江縣隸屬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傣語稱「勐辣」,位於雲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據盈江縣林業局(1987~1992年)動植物普查《高等植物名錄》記述,縣境內收集物種98目246科2394種,其中野生動物種目紛繁。早在2018年10月份,綠會就獲悉雲南德宏州盈江縣群眾救護一隻穿山甲,經派出所森警及時前往處理,並聯繫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專家,最終成功放歸自然。
  • 新物種!雲南發現珍稀神秘「飛鼠」,此前全球僅發現過兩種!
    大自然有很多夜行性的動物,若提起會在夜間飛行的哺乳動物,除了貓頭鷹、蝙蝠一類,你還會想起什麼?還有飛鼠。但它們「飛行」實際是一種「滑翔」。也因飛鼠常在夜間出沒,讓人很少察覺到,有一些神秘感。據《動物分類》(ZooKeys)7月18刊登一項研究,我國雲南發現一種新品種的「飛鼠」,不過這個物種已極度瀕危,急需保護。據悉,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李權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一個稀有的飛鼠物種——高黎貢山飛鼠(Biswamoyopterus gaoligongensis)。
  • 神秘新物種現身雲南昆明,鼠頭豬尾,還是「夜行高手」
    近期,動物學專家在雲南昆明發現了一種新型物種,經多方觀察後,確定其為世界瀕危物種——豬尾鼠。但可喜的是,近年來,通過人類的主觀保護意識以及某些主動「讓步」,一些曾經瀕危的動植物再次面向公眾,而新的物種也在世界各地頻頻出現……
  • 雲南巧家縣五針松成全球最瀕危物種
    ,公布了全球100種最瀕危物種名單,巧家五針松榜上有名。一份名為《無價還是沒價值》的報告對巧家五針松做了描述:「種群大小:現存小於25成熟個體;分布範圍:巧家,雲南,中國;主要威脅:局域分布和小種群;需要採取的措施:遷地保護和種群恢復,建立保護區域,遷地保護和回歸引種……」巧家五針松,又名五針白皮松,是1992年原西南林學院(現西南林業大學)李鄉旺教授發現的新種,分布巧家縣白鶴灘鎮楊家灣村樟木箐和中寨鄉付山村徐家灣一條南北走向山脊東西兩坡面上部的山坳中
  • 生態雲南 | 神奇的動植物在哪裡?西雙版納植物園告訴你
    生態雲南 | 神奇的動植物在哪裡?△雲報客戶端記者 李悅春 攝於12月5日各種奇特而變化多端的熱帶植物群落構成了我國面積最大收集物種最豐富植物專類園區最多
  • 雲南森林蓄積量達20億立方米 動植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記者在會上獲悉,過去五年,雲南省持續推進生態修復,目前該省森林蓄積量增至20.2億立方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受保護率達88%。位於中國西南的雲南省,素有「動植物王國」之美稱,肩負著維護區域、國家乃至國際生態安全的重任。
  • 雲南發現440餘種外來入侵物種 有美洲大蠊波斯菊等
    雲南地處中國西南高原地帶,特殊的地理位置,複雜的地形地貌,獨特多樣的氣候環境,為不同生境需求的動植物提供了多樣的生態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同時,雲南與緬甸、寮國、越南接壤,邊境線長4060公裡,涵蓋從熱帶到寒帶各種生態系統類型,對外交流和進出口貿易歷史悠久,邊境地區人類活動頻繁,對雲南的自然生態系統和植被的幹擾較大,使得雲南成為我國外來物種入侵的「重災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長孫航指出,所有入侵物種可劃分為惡性入侵類、嚴重入侵類,局部入侵類、一般入侵類和有待觀察類5類。
  • 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黃連山灌樹蛙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1月2日從雲南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在黃連山掌突蟾這一新物種被發現後,又一新物種黃連山灌樹蛙(Raorchestes huanglianshan)在黃連山被發現,其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ORIGINAL ARTICLE期刊。
  • 雲南發布首個省級紅色物種名錄:18個物種已絕滅
    彩雲之南是人們印象裡的動植物大寶庫。近日,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林業局漕澗林場技術人員在野外巡護過程中,發現珍稀瀕危植物「威氏綠絨蒿」。這是大理州境內發現的又一個珍稀瀕危植物。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如何做到心中有數分類管理?雲南省的經驗是給物種「上戶口」、建健康檔案。
  • 雲南發現兩個魚類新物種(圖)
    新物種華吸鰍 本報記者 付興華 攝昨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在整理採自於李仙江流域華吸鰍魚類標本時,發現了兩個新物種,並命名為李仙江華吸鰍和大口華吸鰍。新發現的兩個物種採自李仙江流域,位於普洱市江城縣和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的交界處。據陳小勇副研究員介紹,早在2003年,因為要建設土卡河水電站,研究人員到李仙江流域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調查。從那時起,就陸續在李仙江流域採集了幾批魚類標本,當時就發現華吸鰍似乎有所不同,可能涉及多個種類。但當時由於沒有開展相關研究,這批標本就一直存放在標本館裡。
  • 哺乳動物大家族添新成員 雲南現新物種霍氏缺齒鼩
    館藏於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紐約)(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供圖)  霍氏缺齒鼩模式標本,館藏於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供圖)  雲南網訊近日,雲南又發現了一個新物種——霍氏缺齒鼩,分布在瀾滄江以東。
  • 中國入侵物種第一名!雲南80%土地被席捲,全球多國嚴厲禁止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這萬千的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演變,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奇聞趣事發生,學富五車與行萬裡路同樣重要,讓我們一起領悟知識的同時,獲得更多世界當中的快樂吧。中國入侵物種第一名!雲南80%土地被席捲,全球多國嚴厲禁止。
  • 中國少年營——雲南站 | 寒假活動招募
    考察種類豐富的雨林植物和昆蟲,探討物種之間奇特的共生行為,跟科學家了解「如何發現和發表新物種」;探訪傣族村寨,在當地淳樸的生活體驗中,感受這個「一日十浴」的愛水民族。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是世界動植物學研究的物種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