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動物大家族添新成員 雲南現新物種霍氏缺齒鼩

2020-12-05 中國青年網

  煙黑缺齒鼩模式標本,館藏於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紐約)(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供圖)

  霍氏缺齒鼩模式標本,館藏於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供圖)

  雲南網訊 近日,雲南又發現了一個新物種——霍氏缺齒鼩,分布在瀾滄江以東。

  缺齒鼩屬隸屬於哺乳綱鼩形目鼩鼱科,主要分布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地區。為了搞清楚缺齒鼩屬物種的分類地位與系統發育關係,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蔣學龍課題組與安徽師範大學等合作單位,檢視了館藏於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哈佛大學比較動物學博物館的150號館藏標本,並首次使用分子系統學方法對近年來採集到的標本進行分析。

  研究發現,瀾滄江東、西兩岸的雲南缺齒鼩存在顯著分化,所以研究人員將瀾滄江以東的種群描記為一個新物種,為紀念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已故教授Robert Hoffmann在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哺乳動物分類學研究中做出的卓越貢獻,研究人員將新種命名為霍氏缺齒鼩。

  另外,通過分子系統學分析以及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館藏模式標本的比對,確認此前被歸為雲南缺齒鼩亞種的煙黑缺齒鼩為獨立種,恢復其有效種的地位。

  這是蔣學龍研究團隊及其合作者今年繼發現白眉長臂猿新種(天行白眉長臂猿)、豬尾鼠新種之後,發現的第三個哺乳動物新物種。該研究所陳中正博士和何鍇博士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員蔣學龍與何鍇為共同通訊作者。

相關焦點

  • 濟野黑猩猩大家族再添新成員
    近日,記者了解到,繼Leejoo和Daewoni之後,濟南野生動物世界黑猩猩大家族再添新成員。10月18日傍晚,出生於大連的黑猩猩搭乘飛機從大連抵達濟南野生動物世界,同時接受檢疫。這位小弟弟的名字叫巧克力,今年已經7歲,是個萌態十足的小新「猩」,由於小時候太愛吃巧克力獲得此名。與多數雄性黑猩猩一樣,能使用簡單工具,是已知僅次於人類的最聰慧的動物。
  • 科學家發現新物種,靈長類動物再添新成員,但數量令人擔憂
    例如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了,之後哺乳動物抓住機會迅速地佔據了空出的生態位,在1000萬年的時間內發展壯大,也為人類的出現埋笑了伏筆。發現新物種是很常見的事情,但大多數都集中在植物類以及海洋生物,類似於靈長類新物種還是很罕見的。
  • 【魅厲雲南】在雲南經常有新物種出沒是什麼體驗,一起來看看動植物...
    ——文山馬兜鈴 「動植物王國」頻頻添「新成員」,一起來康康都有哪些吧 - 奇幻的旅程,正式開始 - ▼ -01-通過採集標本、拍攝照片、查閱大量標本和文獻資料後,他們最終確定這種植物為馬兜鈴屬新種。因模式標本採自於雲南省文山市,因此定名為文山馬兜鈴。目前該物種只在滇東南境內發現2個分布點,而且居群數量很少,是一種典型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亟需採取拯救保護措施。
  • 《與人類最密切的哺乳動物》第一章 哺乳動物的基本知識(2)
    哺乳動物心臟左、右兩室完全分開,左心室將鮮血通過左動脈傳輸至身體各部;腦顱擴大,腦容量增加;中耳具有3塊聽骨;下頜由 1塊齒骨構成,與頭骨為齒—鱗骨關節式;牙齒分化為門齒、犬齒和頰齒;7個頸椎,第1、2頸椎分化為環椎和樞椎。
  • 青海湖畔又添新成員灰頸鵐
    青海湖畔又添新成員灰頸鵐 來源:西寧晚報    發布時間:2017-07-17 11:09    編輯:馬燕燕
  • 中國生物「家底」逐漸清晰,究竟有多少種生物物種?
    到1992年,中科院正式成立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啟動了生物多樣性信息系統建設,紀力強作為核心成員參與其中。「當年只是憑一股子開拓研究的熱情,但越深入其中越發現意義重大。」紀力強說,上世紀90年代,我國在不少地方都開始設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裡有什麼生物,有多少、哪些最瀕危,這都需要資料庫進行支撐,「我們只有把生物『家底』摸清了,保護才能有的放矢。」他說。
  • 坐標雲南!兩個全新物種被發現,為何自然界不斷有新物種出現?
    科學家是如何發現新物種的?我國雲南,自古以來就是物種繁茂之地,無論是對於遠古生物的研究,還是對於現生物種的尋找,科學家們在雲南也經常會有收穫。比方說在去年,雲南地區就發現了不少新物種,例如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小飛鼠」,它被取名為高黎貢比氏鼯鼠,屬於比氏鼯鼠種群的一員,不過發現它的時候,這種「小飛鼠」就已經是瀕危物種了。
  • 鼠形多瘤齒獸類化石F·primaevus研究表明哺乳動物在逾7500萬年前就有社群行為
    科學家們發現了哺乳動物的一個新屬——鼠形多瘤齒獸類的化石樣本,其中包括多個身處同一地穴的個體骨架,提示了哺乳動物可能從中生代就具有社群行為了。所謂社群行為,是指同種動物間或異種動物間的集體合作行為。動物組成的永久性社群,都有較穩定的群體結構和一定的行為規範,還有明確的分工和組織。社群的維繫依賴於合作互利的關係,成員行為的相互協調還需要有效的「溝通」機制。
  • 黃山景區發現兩個哺乳類新物種:形似老鼠,門牙彎曲發達
    安徽麝鼩。項目組通過綜合形態學和系統發育學分析確認了採集於黃山風景區浮溪猴谷的麝鼩屬物種為兩種哺乳類新物種,分別命名為「安徽麝鼩」(Crocidura anhuiensis)和「黃山小麝鼩」(Crocidura huangshanensis)。該團隊研究人員介紹,麝鼩形似老鼠,體型包含大、中、小3種類型。
  • 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
    【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屬哀牢山南延餘脈,生物多樣性豐富。去年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雲南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開展了兩棲爬行動物調查,此次調查期間採集到的4號掌突蟾標本經過形態學和分子系統發育學分析,確定為一新種——黃連山掌突蟾。
  • 美國科學家發現新的鯨魚種類:喙鯨將成為巨型哺乳動物新成員
    全球每日趣聞 舉報   據《都市報》12月11日消息,研究人員三周前在墨西哥西海岸發現的新物種
  • 安徽發現一種罕見「老鼠」,會用超聲波回聲定位,是我國特有物種
    我國地大物博,大部分國土都位於北溫帶中的宜居區,生態環境條件很適合生物生存,因此有著數量眾多的各類生命物種,我國也是世界上鳥類品種最多的國家,哺乳動物的數量也位居世界前列,特有的哺乳動物有華南虎、大熊貓、藏羚羊等。
  • 澳大利亞公布十年來新發現物種:雄性庫蘭達樹蛙等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澳大利亞分會9月公布了一份報告,公布了1999年以來發現的新物種,其中包括能快速交談的雄性庫蘭達樹蛙
  • 海南這個瀕危物種喜添新成員!種群數量增加到33隻
    9月1日長臂猿瀕危種群之一的海南長臂猿「家族」向社會公布好消息:喜添幼猿!9月1日上午,海南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8月29日在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海南長臂猿家族新添一隻幼猿廣大網友現在就可以登錄新海南客戶端、新海南抖音、新海南微博、南海網、南海網微博、南國都市報微博、南國都市報抖音等平臺觀看視頻直播(9月1日9時開播),了解更多詳情。
  • 中國哺乳動物分類研究任重道遠,白腹鼠屬、姬鼠屬喜添新成員
    在近期的工作中,研究者們檢視了國內、外主要動物博物館的大量標本,核對了館藏於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美國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模式標本,並結合近10年的野外積累和採集工作,綜合分子、形態和現生種與化石的地理分布數據對白腹鼠屬和姬鼠屬進行研究,以闡明其起源與擴散路徑,並從分類學上對這兩個類群中國分布種類的分類歷史和地位進行了系統回顧和釐定。
  • 雲南野生動物園新添獅子雙胞胎 呆萌惹人愛
    近日,雲南野生動物園新添一對獅子雙胞胎,因為出生時身體不太好遭到了母親的遺棄,工作人員只能將其帶到育幼中心由飼養員24小時看護,隨時觀察它們的身體、進食狀況和活動量。目前,經過飼養員的精心照顧,兩隻小獅子身體健康、活潑好動。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9月4日,小獅子一臉呆萌樣。
  • 安徽發現新物種
    等小型獸類尤為令人驚喜的是這次科考還發現了一個新物種據介紹,麝鼩形似老鼠,為勞亞食蟲目鼩鼱科麝鼩屬動物,大多數集中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棲息於森林、平原、丘陵和山地,主要以土壤內昆蟲為食,也吃一些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
  • 名列全球25種瀕危靈長類物種之一!海南長臂猿又添新成員,真好
    作為熱帶雨林中的旗艦物種,海南長臂猿的生存狀況直接反映了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其新種群和新幼猿的出現,對於正在建設中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而言無疑是個極其振奮人心的消息。目前,尚不能確定這兩隻成年猿到底從哪個族群中分離出來,但經過監測清點後可以確定的是,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現已增長至5群33隻。
  • 2.4億年前世界最早新鉸齒魚類「現身」雲南羅平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光輝研究團隊在雲南羅平發現了2.4億年前一種新的鉸齒魚類化石,命名為優美玉帶魚。這項發現,為了解全骨魚類的早期演化和鉸齒魚類的起源提供了新的化石證據。「優美玉帶魚代表了世界上最早的鉸齒魚類化石記錄之一,我們已將其歸入拱魚目臘山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