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圖像紋理分析在乳腺癌中的研究進展

2020-12-04 醫脈通

作者:宋德領,霍志雲,郭亞哲,孫建威,河北北方學院研究生院;崔書君,河北北方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影像科

 

近年來女性乳腺癌的發病逐步趨於年輕化,約15%的乳腺癌發生於40歲以下的女性,死亡率居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新輔助化療(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和手術切除已經成為女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MRI圖像紋理分析是影像組學領域一種新興的圖像後處理技術,通過綜合量化病灶的細微結構,不僅可以在組織病理學水平預測激素受體的表達狀態,還可以更加客觀地評估瘤體的異質性程度,從而更好地指導臨床對腫瘤進行內分泌治療、新輔助化療和手術切除。就紋理分析原理、MRI圖像紋理分析在鑑別乳腺腫瘤良惡性、評價乳腺癌分子分型、評估新輔助化療療效以及判斷預後方面的應用進展進行綜述。

 

1.紋理分析原理及方法

 

紋理分析是利用計算機對醫學圖像內的海量紋理特徵進行分析、篩選,從而完成對病灶區域的整體量化。組織學已經證實MRI的像素灰度分布與受到疾病影響組織的細微結構有關。運用統計學方法描述圖像像素灰度強度的排列方式及分布規律特徵的方法稱為統計分析法,主要由3個參數階組成,包括一階統計量、二階統計量和高階統計量,一階統計是指利用直方圖描述ROI內的像素強度值,主要依賴單個像素值而非相鄰像素值之間的相互作用,常用的統計參數有平均強度、均勻度、峰度、偏度和標準差;二階統計主要利用灰度空間相關矩陣和共生矩陣描述ROI內相鄰像素值的紋理特徵,常用的統計參數有熵、能量、角二階矩、逆差距和相關性;高階統計利用相鄰像素差分矩陣描述ROI內3個或更多像素分布的空間關係,往往包含了更重要的圖像結構和相位特徵,常用的統計參數有對比度和粗糙度。

 

2.紋理分析在乳腺癌中的應用

 

2.1鑑別乳腺腫瘤良惡性

 

目前活組織檢查仍然是評價腫瘤良惡性的金標準,由於血管結構和腫瘤細胞增殖擴散等原因導致腫瘤內部結構分布不均衡,對於體積較大的腫瘤,活檢樣本並不能精準地評估腫瘤的異質性,也不能反映完整的腫瘤表型變異。Gibbs等回顧性分析了45例乳腺惡性腫瘤、33例乳腺纖維瘤和1例脂肪壞死病人的動態增強(DCE)-MRI影像,結果發現良惡性腫瘤的灰度共生矩陣具有顯著差異,認為方差和熵是最有鑑別意義的參數,在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中加入病灶大小、強化峰值時間和病人年齡參數後,預測準確度由80%提高到92%。

 

由於乳腺富含脂肪組織,T2反轉恢復抑脂(turbo inversion recovery magnitude,TIRM)序列對乳腺腫瘤良惡性的鑑別優於常規MRI序列。李等回顧性分析了100例經病理證實的乳腺腫瘤病人,通過對TIRM序列的直方圖和紋理特徵進行分析,受試者操作特徵(ROC)曲線分析顯示自相關性、群顯著性、峰度及平均值4個參數在鑑別乳腺腫瘤良惡性中特異度較高,分別為55.32%、72.34%、72.32%和100%,聯合參數的曲線下面積(AUC)達到了0.868。

 

Wang等對56例經病理證實的乳腺癌和乳腺纖維瘤病人的擴散加權成像(DWI)進行直方圖分析,發現能量、對比度、相關度和熵4個參數在腫瘤的良惡性診斷中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相關度和能量越低,表明乳腺腫瘤的分化程度越低,惡性程度越大;對比度和熵越高,表明腫瘤內部結構越複雜,異質性越強。

 

Jiang等通過定量分析腫瘤病灶區的紋理參數及動力學參數,利用人工神經網絡分類器對乳腺腫瘤的良惡性進行鑑別診斷,AUC最高為0.84,在預測模型中加入表觀擴散係數(ADC)參數後AUC提高到0.90,表明ADC值在結合紋理參數提高鑑別乳腺腫瘤良惡性準確度中具有潛在作用,為將來開展計算機輔助診斷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支持。以上研究表明通過對不同序列的MRI影像進行紋理分析,可以更精準地鑑別診斷乳腺腫瘤良惡性。

 

2.2評價乳腺癌分子分型

 

乳腺癌是一種組織學接近但異質性、表型各異的腫瘤,臨床上通過評估其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和細胞增殖核抗原(nuclear-associated antigen,Ki-67)不同的表達水平進行臨床分期,以確定治療方案。Perou等首次通過cDNA微陣列技術將乳腺癌分成LuminalA型(ER+/PR+,HER2-)、LuminalB型(ER+/PR+,HER2+或ER+/PR-,HER2-/Ki-67高表達)、HER2過表達型(ER-/PR-,HER2+)和三陰型(ER-,PR-,HER2-)4個分子亞型,有研究表明乳腺癌的亞型可能不限於此,但是目前臨床尚未找到針對新的乳腺癌亞型的治療方案,因此新乳腺癌亞型尚未被列入臨床應用。

 

乳腺癌分子亞型的類型與其對周圍器官組織的侵襲能力具有相關性,如HER2陽性乳腺癌比LuminalA型更易發生腋窩淋巴結轉移,三陰型乳腺癌相較於LuminalA型和LuminalB型發生骨轉移和腦損傷的概率更大。Waugh等發現熵和能量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反映腫瘤內部的生長模式,激素受體陽性(HR+)乳腺癌的熵較激素受體陰性(HR-)乳腺癌更低,表明HR的缺失可能預示著分化程度更低、侵襲性更強的乳腺癌類型;且與Ki-67的表達呈正相關,Ki-67表達越高,表明腫瘤的分化程度越差,異質性越強。

 

Sun等利用107例確診為乳腺癌病人的T1WI和DWI序列的紋理參數建立分類器模型,進一步探討腫瘤的紋理特徵與激素受體表達的關係,結果顯示1.5T和3.0T的T1WI序列的Fisher判別分析(fisher discriminant analysis,FDA)在鑑別4種類型乳腺癌的準確度分別為82.8%和86.4%,DWI序列的FDA的鑑別準確度為73.4%和86.8%,2種序列的綜合鑑別準確度分別達到95.0%和97.7%。HER2作為指導臨床治療和判斷預後療效的重要預測因子,在鑑別乳腺癌分型中具有重要價值。

 

許等回顧性分析42例經病理證實為HER2陽性LuminalB型和37例HER2陽性非LuminalB型的乳腺癌病人資料,結果發現平均強度、平均方差、平均偏差、標準差和方差5個參數在鑑別HER2陽性LuminalB型和HER2陽性非LuminalB型中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特異度,Logistic回歸方程對兩類乳腺癌分型預測準確率分別達到90.5%和100%,AUC達到0.88。

 

吳等回顧性研究79例病理證實為單發腫塊型乳腺癌,通過提取DCE-MRI和DWI序列的紋理特徵進行建模,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在鑑別LuminalA型和非LuminalA型、LuminalB型和非LuminalB型、三陰型和非三陰型乳腺癌中AUC分別為0.786、0.733和0.941。以上研究表明不同序列的MRI紋理參數對鑑別乳腺癌分子亞型具有較強的預測能力。

 

目前大多數對乳腺癌的研究主要是分析腫瘤本身的特徵,而探討腫瘤周圍實質組織特徵對其診斷和預後價值的研究較少。乳腺背景實質強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是美國放射學乳腺影像報告和數據系統(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第5版新增的概念,是指當注入對比劑以後,DCE-MRI影像上正常的乳腺組織和異常的乳腺病變均可發生強化,正常乳腺實質的強化稱為BPE。

 

BPE是一個動態過程,其分布特徵和強化程度主要與激素對乳腺組織的作用、乳腺的血供特徵及其解剖分布密切相關。不同病人或者同一例病人不同的檢查時間,BPE的分布和強化也不同。典型的BPE表現為極少或輕微的、雙側對稱瀰漫分布的早期緩慢而延遲期持續的動力學特徵。

 

Wang等首次在鑑別三陰型乳腺癌的模型中加入了BPE特徵的提取,結果顯示在加入BPE特徵後,綜合預測模型的AUC由傳統預測模型的0.782提高到0.878,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57.0%和94.7%,表明在三陰型乳腺癌鑑別診斷中引入BPE的特徵可以有效地降低MRI過高的敏感性,提高預測模型的判別能力。Mazurowski等利用計算機視覺算法對48例病理證實為乳腺癌病人的MRI影像特徵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病灶強化率和BPE之比越高的腫瘤被診斷為LuminalB型乳腺癌的概率越大,表明腫瘤所生存的微環境與乳腺癌分子亞型的分類和侵襲性有關,乳腺BPE強化率可以作為乳腺癌分子亞型的預測因子。儘管由於納入的樣本量分布不均衡,導致FDA的有效性不如預期的理想,但仍可證明應用紋理參數能夠鑑別乳腺癌的分子亞型,打破了傳統的基因表達方法對分子亞型鑑別的限制。

 

2.3評估NAC療效

 

NAC已成為局部進展期乳腺癌的標準治療方法,對抑制癌細胞擴散和保留病人乳腺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儘管大多數乳腺癌病人能夠從NAC中獲益,但仍有部分病人對NAC並不敏感或者病灶區已經出現變化而腫瘤形態學上沒有顯著改變,因此在化療早期準確評估病灶的解剖結構、腫瘤形態的改變和殘存腫瘤的活性具有重要意義。根據2009年修訂的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ST)1.1對NAC後的乳腺腫瘤療效進行判斷:①病理完全緩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靶向腫瘤消除率達到100%;②病理部分緩解(pathological partial response,PPR),靶向腫瘤最大直徑總和減少30%以上;③疾病進展(progress diease,PD),靶向腫瘤最大直徑總和增加20%以上;④疾病穩定(steady diease,SD),靶向腫瘤最大直徑總和減少<30%或者增大<20%。

 

有研究顯示超過90%的SD病人即使在NAC第二療程改用療效更強的化療藥物仍然會轉變為病理無應答(pathological non-responder,PNR)病人,Michoux等利用69例乳腺癌病人接受NAC之前的DCE-MRI影像建立K-均值分類器對PNR病人進行分析,結果發現3個紋理參數反差分距、灰度級不均勻性、長遊程高灰度強調(long run high gray level emphasis,LRHGE)和1個動力學參數對比劑灌注率在預測PNR病人中的敏感度和特異度達到84%和62%,AUC為0.68;對比度和差異方差是預測乳腺腫瘤對NAC化療藥物敏感性程度的重要參數,對比度和差異方差越高,表明腫瘤對NAC化療的敏感性越低,預後越差。

 

Teruel等分析58例局部晚期乳腺癌病人注射對比劑1、2、3min後的DCE-MRI參數,結果顯示注射2min後的和方差與熵兩參數鑑別SD和PCR的效能較好。和方差在閾值為7.588時的敏感度和特異度為84.2%和68.4%,AUC為0.742;熵在閾值為48.84時的敏感度和特異度為84.2%和68.4%,AUC為0.770。該研究表明和方差與熵2個參數的變化率可以預測乳腺癌NAC治療反應,選取最佳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有助於臨床醫生更精準地鑑別PNR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更好地改善病人預後,提高病人生存率。腫瘤內異質性是一種鑑別預後較差腫瘤的生物標誌物,且與特定的癌症基因表達有關,通過量化NAC治療前後圖像參數的變化可以提高對乳腺癌NAC療效的預測。

 

Henderson等嘗試利用腫瘤負荷評分方法探討NAC前後的變化率與腫瘤異質性的相關性,通過分析88例經NAC後病人的T2WI影像,結果表明組內相關係數(0.813)與熵具有顯著相關性,腫瘤的各個分子表型在預測PCR的敏感度分別為:ER+100%,HER2+83.3%,三陰型乳腺癌87.5%,其中ER+型乳腺癌是最有可能達到PCR的腫瘤類型。

 

Giannini等利用遊程矩陣特徵長遊程強調和LRHGE對44例NAC後病人的DCE-MRI影像進行分析,研究發現長遊程強調和LRHGE越高腫瘤對NAC的反應越好,這可能與病人體內類固醇受體的狀態有關,大多數PCR病人的類固醇受體呈陰性且與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GEF)陽性表型顯著相關,對化療藥物較為敏感。以上研究表明MRI的紋理參數可以預測乳腺癌病人的NAC病理反應。

 

2.4判斷預後

 

目前影響乳腺癌預後判斷的因素較多,如病灶分期、組織學類型和藥物化療方案等,有研究表明腫瘤的無復發生存期(reflase free survival,RFS)與不同的乳腺癌分子亞型在接受NAC後相關腫瘤細胞增殖因子的表達水平有關。Kim等通過對203例原發性乳腺癌病人的T2WI和增強T1加權減影影像進行分析,其中復發22例,死亡4例,結果發現RFS值與T2WI的熵呈正相關,熵越高表明腫瘤的異質性越高,預後越差,發生復發轉移的可能性越大,這可能與腫瘤新生血管的通透性和所處的微環境有關。

 

Pickles等回顧性分析112例病理證實為局部晚期乳腺癌病人的DCE-MRI影像,變量生存分析結果顯示和方差與熵越高,腫瘤發生遠處轉移的概率越高,術後生存周期越短,熵是評價乳腺癌術後療效最有價值的預測指標,其變化取決於病灶內新生血管內皮細胞的數量和對化療藥物的敏感程度,化療藥物導致的腫瘤細胞壞死和凋亡是熵值下降的主要原因,熵值越低表明腫瘤對化學藥物越敏感,預後效果越好。大多數局部晚期乳腺癌病人並非死於原發腫瘤,而是死於腫瘤轉移性疾病,前哨淋巴結(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乳腺癌發生侵犯轉移的第一站淋巴結,當前的影像檢查手段對SLN轉移的陰性預測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的精準度並不理想。

 

Dong等分析了91例經病理證實SLN轉移的乳腺癌病人,首次將功能性MRI紋理參數加入到預測模型中來預測SLN轉移,多變量預測模型的訓練集AUC為0.863,驗證集AUC為0.805。Liu等回顧性分析了163例病理證實為乳腺癌的病人(55例SLN陽性,108例SLN陰性),將腫瘤周圍區域特徵參數加入到SLN轉移預測模型中以提高預測精準度,研究結果顯示當僅使用熵、對比度、粗糙度和偏度時,驗證集的AUC和NPV為0.806和82.4%,在加入腫瘤周圍區域特徵長區域低灰度級強調後,驗證集的AUC和NPV提高到0.869和88.6%。以上研究表明腫瘤內部和腫瘤周圍組織的影像特徵可以作為一種潛在的影像生物標誌物,為乳腺癌的進一步個體化治療提供可靠的參考信息。

 

3.小結

 

紋理分析技術在乳腺癌的鑑別診斷和NAC術後的療效評估中具有重要的價值,在將來結合計算機輔助診斷中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這些技術在轉化到臨床應用之前仍有較多的局限性:①可靠的臨床應用指標需要大量的數據集作為支撐,目前缺乏多中心、大樣本的數據對研究結果進行驗證;②圖像的採集因不同掃描設備的型號和序列參數而異,從而影響到某些圖像特徵的可重複性;③目前紋理的分割多採用手動勾畫或半自動勾畫的方式,受主觀性影響較大,且不同的軟體中所提取的紋理參數和採用的成像算法各不相同,各方法間又缺乏相同數據的對比研究,目前尚沒有統一的標準。隨著MRI紋理分析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發展,針對不同的分子亞型採用不同的成像算法和分類器將會成為將來研究的熱點,從而加速推進精準治療的發展。

 

來源:宋德領,霍志雲,郭亞哲,孫建威,崔書君.MRI圖像紋理分析在乳腺癌中的研究進展[J].國際醫學放射學雜誌,2020,43(03):312-316.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乳腺癌患者就醫延遲的研究進展
    Richards等【2】對87項研究進行系統評價發現,延遲3個月即會對患者的遠期生存產生影響,多數研究中把延遲時間≥3個月定義為發生就醫延遲。  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乳腺癌患者就醫延遲情況存在較大差異。
  • 椎旁神經阻滯在乳腺癌手術中的應用進展
    因此,局麻藥物在TPVB中的應用及最佳劑量尚需進一步研究。 1.3鎮痛時間 s-PVB減輕術後急性疼痛,但持續時間不足24h。持續椎旁阻滯(acontinuous PVB,c-PVB)能否實現滿意的術後鎮痛尚存爭議,有待深入研究。布比卡因脂質體可能延長TPVB鎮痛時間,但相關研究較少。
  • ASCO GI:對乳腺癌肝轉移的重新認識
    (ER)為陽性的乳腺癌肝轉移患者中,外科切除手術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研究人員於胃腸腫瘤研討會報導,對化學治療具有反應性與79個月的中位生存期相關,而對於腫瘤進行性加重的患者,即使對化療反應性極好,中位生存期也為32個月(P=0.049)。
  • CNS三大雜誌解讀基因組研究新成果!
    癌症基因組中的突變「熱點」不一定會推動癌症的生長!麻省總醫院(MGH)癌症中心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發現,特定的基因突變經常出現在特定的腫瘤中,但與通常的假設相反的是,這一事實可能並不意味著該突變驅動了癌症的發展和進展。他們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的文章描述了DNA單鏈如何以所謂的"髮夾"結構摺疊起來,對許多癌症中表達的基因編輯酶的突變高度敏感。
  • 通過簡單血液檢測,或能提前5年診查出乳腺癌
    海外高校 通過簡單血液檢測,或能提前5年診查出乳腺癌! 美國時間11月3日,在2019NCRI(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會議上,來自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稱發現了一種新的血檢方法,或能提前5年測出乳腺癌。
  • 郝春芳教授:晚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新組合新靶點
    (療效預測指標) 2020年ASCO大會報導了循環腫瘤DNA(ctDNA)幫助篩選內分泌治療耐藥的指標,即基於MONALEESA試驗中進行ctDNA分析進行預測CDK4/6抑制劑療效潛在生物標誌物的匯集分析的結果,發現CHD4、CDKN2A/B/C等基因突變可能是潛在的預測ribociclib聯合內分泌治療耐藥的指標,但是對內分泌治療的療效沒有影響。
  • 研究證實抗癌藥阿瓦斯汀對乳腺癌患者無治療效果
    新華網洛杉磯7月15日電一項針對全球暢銷抗癌藥阿瓦斯汀的新研究顯示,這種藥即不能延長乳腺癌患者的生命,也不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曾在2008年通過簡易程序批准阿瓦斯汀用於乳腺癌治療。但臨床試驗顯示,阿瓦斯汀並不能延長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且具有明顯副作用,其中包括血壓升高、易疲勞、白細胞異常等。
  • 諾華PI3K抑制劑Piqray:首個PIK3CA突變HR+/HER2-乳腺癌療法
    諾華(Novartis)近日宣布抗癌藥Piqray(alpelisib)已在加拿大批准上市,Piqray聯合氟維司群(fulvestrant)適用於治療絕經後女性和男性乳腺癌患者,具體為:接受內分泌療法治療後病情進展、攜帶PIK3CA突變、激素受體陽性(HR+)、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HER2-)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患者。
  • 小兒麻醉中喉罩拔出時機及併發症臨床分析及研究進展
    本次研究為小兒麻醉中喉罩拔出時機及併發症臨床分析及進展。對於存在呼吸困難的患兒,因為在對其進行誘導的過程中就會出現面罩通氣困難的情況,因此在進行治療的患者中通常會在其旁邊放喉罩備用以改善臨床過程中的通氣不良狀況。
  • 全球首個乳腺癌PI3K抑制劑!諾華Piqray治療PIK3CA突變HR+/HER2...
    2020年09月20日訊 /生物谷BIOON/ --諾華(Novartis)近日在2020年歐洲醫學腫瘤學會(ESMO)虛擬大會上公布了乳腺癌新藥Piqray(alpelisib)III期SOLAR-1研究的最終總生存期(OS)分析結果。
  • Biovica宣布臨床研究表明胸腺嘧啶核苷激酶活性可作為乳腺癌可否...
    Biovica的檢測試劑DiviTum®通過檢測血液中的生物標記物來測量細胞增殖。  在一項隨機性的臨床研究裡,Biovica回顧性地分析了644名患有可手術乳腺癌(絕經前患有II-IIIB HR +乳腺癌)的女性的血清樣品。所有樣品都在術前收集。
  • 綠茶對乳腺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給大家科普喝茶與乳腺癌間的關係
    已有的流行病學和體外研究已經證明,茶葉攝入量與乳腺癌發病率之間存在相關性,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和大家聊聊,茶葉到底能不能降低乳腺癌風險。先來看最近的一項研究分析:2019年7月,美國巴爾的摩《醫學》發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病例對照研究系統檢索和薈萃分析更新,探討了飲用綠茶是否減少乳腺癌發生風險的有效方法。
  • MIT開發了一種神經網絡 可以在一秒內完成MRI掃描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開發出了一種能夠在不到一秒鐘內處理磁共振圖像的算法,這對於醫療行業來說將是一項至關重要的進展。目前,醫生需要對比兩個在不同時間單獨拍攝MRI掃描圖像,以追蹤人體隨著時間推移發生的變化。
  • 基於尿液的疾病檢測研究進展一覽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BMC Cancer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弗萊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技術,其可以通過分析尿液樣本來幫助檢測乳腺癌,這種方法可以確定調節細胞代謝的分子microRNAs的水平,而通常在癌細胞中
  • 研究:狗狗通過分辨氣味準確檢測乳腺癌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24日報導,一項研究顯示,兩隻牧羊犬通過訓練辨別乳腺癌患者使用的繃帶氣味,能夠100%識別癌性繃帶,準確檢測乳腺癌,這將造福檢測技術較差的邊遠地區。,因此研究團隊收集了31位乳腺癌患者使用過的繃帶,通過簡單的遊戲獎勵方法,訓練一對德國牧羊犬區分癌性和非癌性繃帶的氣味。
  • 納米技術:重構自旋紋理的納米級自旋波電路!
    納米技術:重構自旋紋理的納米級自旋波電路!用於研究受限自旋波模式的納米級自旋紋理圖案化的示意圖,a)使用tam-SPL在連續交換偏置鐵磁層中圖案化的定製自旋配置的納米級自旋紋理,b)圖案化自旋紋理的靜態表徵和研究使用STXM進行的局部自旋波模式。使用微帶天線實現自旋波激發,c)在1800Néel疇壁處限制的自旋波的示意圖,沿著壁自由傳播。
  • 骨轉移、肝轉移、三陰性乳腺癌,範蕾教授、王磊蘋教授、李綱教授為...
    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依然棘手,我們邀請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閔行分院李綱教授介紹三陰性乳腺癌研究的最新進展。 對於伴有骨轉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特別是佔比70%的HR陽性乳腺癌患者,目前有哪些對生存期有益的治療方案?
  • 超聲檢查診斷急性腎損傷的研究進展
    研究發現,隨著急性腎損傷分級的增加,需要腎臟連續替代治療的患者也明顯增加,急性腎損傷診療指南雖已作為急性腎損傷流行病學研究及臨床診療標準,但有學者認為該指南是否能夠預示病情輕重和進展及更好地指導臨床診療工作,尚需大樣本多中心的對照研究。 2.
  • 上海交大發布 MedMNIST 醫學圖像分析數據集 & 新基準
    By 超神經內容概要:醫學圖像分析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跨學科領域,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發布了 MedMNIST 數據集,有望促進醫學圖像分析的發展。關鍵詞:醫學圖像分析   公開數據集醫學圖像分析是一個公認的「老大難」課題。
  • 雷射為源的光片顯微分析用於癌症的診斷,將同CT診斷一樣簡單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TU Wien 和TU Munich的聯合研究小組,發展了一種新的顯微分析技術,以雷射為光源,可以實現更加可靠的癌症診斷結果。這一技術可以允許腫瘤在外科手術後進行3D分析,而不需要對腫瘤進行切片分析。不在需要切片,同CT診斷技術一樣非常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