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前孩子有這5個「壞習慣」,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別隨意制止

2020-11-22 騰訊網

人都說了,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實這麼說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三歲前和三歲後,你會發現孩子會變得截然不同。3歲前孩子活的非常自在,活得非常瀟灑,但是在三歲之後,你們就會發現孩子往往會有很多不一樣的習慣。

英國的精神學家卡斯經過調查研究提出:3歲前是孩子性格和智商形成的重要時期。

所以孩子會在三歲之前養成一些習慣,在3歲之後逐漸表露出來,你會發現這些習慣其實都不是好習慣。但是,如果孩子有這「5個壞習慣」,家長一定不要隨意制止,因為這個習慣可能代表著孩子擁有高智商。

3歲前孩子有這5個「壞習慣」,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別隨意制止

1、愛上自言自語

3歲以前的寶寶語言表達能力並不是很好,而且他們的思維也不是很發達,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並不能將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但是如果這個階段你發現孩子總是在自言自語,自己跟自己講話。其實他們就是在建立屬於自己的語言系統,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讓自己儘早的可以同他人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

2、怕生

很多孩子在陌生人面前會表現的很惶恐,不願意去跟他們打招呼,父母就說孩子沒禮貌。其實不是,孩子在三歲之前正處於一個認生的階段,他們害怕見到陌生人其實是一個不錯的現象,這就是可以反映出來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比較強,不容易受到欺騙。

3、專注於玩玩具

有的時候家長會發現孩子去玩玩具的時候特別專注,怎麼叫都叫不到,有一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玩小玩具」的狀態。其實孩子專注於玩玩具的時候,我們不要去打擾他,玩具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動手能力,這樣可以很好地促使孩子智力的提升,如果我們突然的打斷,反而不利於孩子的發育。

4、喜歡吃手

有時候孩子會有吃手的習慣,家長第一反應是將孩子的手打掉,其實不然,孩子吃手是一種智商高的體現,但是他們不會表達,只能通過這種方式來告訴大家:「我餓了,我想吃東西」,所以家長一定不要盲目地去制止

5、扔東西成癮

有一些孩子對物品沒有太大的概念,所以就很喜歡把在什麼樣的東西隨手拿起來,然後丟掉,把家裡搞得一團糟,這時候家長就會很生氣,告訴孩子不要亂丟東西,其實這也是從側面的去扼殺孩子大腦發育,孩子在扔東西的過程中會對這個東西產生一定的印象,從而刺激大腦的發展。

那我們要如何繼續開發孩子智商呢?

既然我們可以確定孩子的智商不同尋常,那麼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繼續開發,並且去提高孩子的智商。

1、益智玩具

如果孩子喜歡的玩具,那麼我們就可以給孩子去買一些益智的玩具給孩子玩,比如七巧板、積木、樂高等等,這一些都可以豐富孩子的動手能力,從不同程度上去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鍛鍊孩子,增強孩子的專注力,還可以培養孩子的空間意識,讓孩子間接地進行數學啟蒙。

2、繪本

有一些繪本是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智力開發腦力的,所以說我們也可以給孩子看一些這樣的繪本兒,去幫助孩子提升他的記憶力、分析力、創造力、語言能力等等一系列能力。讓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相關焦點

  • 6歲前有這3個「怪癖」,暗示寶寶智商高,家長別盲目去管教
    而在孩子6歲前,若是智商高的話,實際上是會有一定的表現,不過這類表現在我們家長的眼中很有可能就變成了「怪癖」,像這4種「怪癖」實際上是暗示孩子智商高,因此 家長千萬千萬不要盲目管教。怪癖一:小手閒不住眾所周知收拾人體的「第二大腦」,每一根手指實際上都對應著大腦的一個區域,而6歲之前孩子的智商若很高,那 便會通過手來展現出來,如孩子手老是要抓一些東西或 亂扔東西,實際上都是大腦發育好的表現,家長千萬不要盲目制止。
  • 高情商孩子通常會有的3種怪癖,父母要懂得正確引導,別隨意阻止
    」但其實,家長眼中所謂的「怪癖」,很多時候是高智商的表現,只要父母能夠給予正確的引導,別隨意制止孩子,就能幫助他們順利成才,變得更加優秀。「媽媽,我能長得和這個貨架一樣高嗎?」「媽媽,這個是什麼青菜呀?」這時候,鄰居終於不耐煩了,有些生氣地跟女兒說道:「寶貝,你能不能安靜一點呀?你這愛問問題的習慣是什麼怪癖嗎?什麼時候能改一改?
  • 寶寶的3種「怪癖」,是「天生」智商高的表現,家長不要扼殺
    根據科學家研究,人的智商有50-60%都來自於父母的遺傳。執筆:楊十一編輯:楊十一定稿:歐陽比文很多家長都盼望著自家孩子是個小天才,但你知道嗎?其實寶寶智商高不高,早就通過一些「小怪癖」悄悄告訴你了。家長千萬別傻傻的去糾正孩子,扼殺寶寶的「天才」基因。
  • 孩子有這3種「臭毛病」,是「雙商高」的表現,家長別盲目糾正
    在我們的身邊總會有一些喜歡調皮搗蛋的孩子,小時候明明渾身「臭毛病」,但是長大後卻要比一些學習好的孩子還有出息,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雙商」(情商和智商)要比別人高。孩子有這3種「臭毛病」,是「雙商高」的表現,家長別盲目糾正一、孩子愛頂嘴經常聽同事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僅淘氣,還總是愛頂嘴,有時只想教育一下,但是剛一張嘴就被孩子頂了回來,自己根本就沒法教育他。其實孩子能夠自發的頂嘴,說明寶寶已經具備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和認知,而孩子之所以會頂嘴,並不是要挑戰父母的權威。
  • 3-6歲的孩子,有這些「壞毛病」,說明他們智商高,父母多留意
    中國有句老話叫「笨鳥先飛」,但有時會適得其反,不僅不會讓他們變得更加優秀,反而會導致孩子更討厭學習。甚至有一些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教育他們。比如,在孩子三個月大的時候給孩子讀古詩,在會說話之前就把他們送到早教班,就為了讓他們擁有更高的智商。其實,孩子智商是否高,家長可以很明顯的分辨出來,並不需要這麼多複雜的步驟,但這些表現可能不受家長歡迎,甚至被視為壞毛病。
  • 孩子有這3個「怪癖」,往往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別盲目糾正
    根據兒童心理學專家研究發現:孩子3歲開始,他們的大腦發育會進入高速發育的階段,四五歲時達到巔峰期,家長若能利用好這個機會,孩子的智商會更高,未來學習不用愁。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要多去觀察孩子的行為和精細動作,因為智商高的孩子身上總會出現「怪癖」,他們會作出於同齡人不同的事情,而這時候家長再加以引導,幫助孩子提升智商和創造力,會對他們成長起到很大的幫助。
  • 孩子3歲前有這些表現,家長偷著樂吧,比同齡人聰明一倍
    李玫瑾教授就曾舉例了3種在家長眼中十分難帶的孩子所表現的行為舉止,預言他們長大後會變得很聰明! 孩子3歲前有這些表現,家長偷著樂吧,比同齡人聰明一倍!
  • 有這3種「臭毛病」的孩子,是「智商高」的表現,父母別瞎糾正
    文/初語媽媽在我們身邊,很多有出息的人,小時候都會有一些「臭毛病」,像小時候,經常用袖子擦鼻涕的髒兮兮的小孩,長大後事業有成,還有的「破壞王」,長大後自己買了房等等,其實有的「臭毛病」,是「智商高」的表現,父母別瞎糾正。
  • 孩子有這四大表現,可能是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長別大驚小怪
    固執,愛說不,這些表現說明娃對秩序敏感了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兒對秩序(指通過時空形式所表現出的事物或要素間和諧統一的運動狀態,具體表現形態有均衡、比例、對稱、節奏、韻律等)極端敏感的一個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時期。通常在孩子的一歲到四歲之間出現,嬰兒階段可能表現並不明顯,兩歲半之後會更加顯現出來。
  • 長大雙商高的孩子,可能都有這些「怪癖」,家長別無知亂管教
    為什麼大部分孩子都會成為「智商高」的孩子有怪癖呢?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做出了解答。李玫瑾教授一針見血地表示:孩子雙商高,主要和父母有關。一般智商高的孩子都有這樣的父母,怨不了別人,如果家長提早改變,那麼還有可能改變孩子「低情商」的現狀。
  • 孩子經常吸吮手指的5個危害,教你如何戒掉這種壞習慣
    很明顯,吮吸手指的動作會將許多細菌直接帶入體內,使抵抗力較弱的孩子難以將這些髒東西排出去,這會導致胃部感染和其他疾病。2手指受傷如果孩子長時間吃手指,手指的發育也有很大的影響,嚴重時手指很可能出現彎曲變形。如果這種習慣持續到兩三歲,孩子很容易導致皮膚脫皮,腫脹和其他傷害,甚至嚴重的引發感。染。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些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著名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個人的成功有20%歸因於智商,有80%來自於情商。情商高的孩子社交能力特別強;不會隨意的跟人計較;照顧對方的感受;幫助家長分擔家務。家長平時一定要多注意,因為餐桌上的行為舉止,足夠反應出這個家庭的教養。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名出色的育兒專家,面對孩子情商的問題,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美國心理學研究發現:5歲前,「高智商」的孩子會顯露出3大信號
    父母們總是本能地對孩子的智商水平抱有高度的「期待感」,於是他們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熱衷於搜尋孩子比他人更聰明的證明。與此同時,有很多家長想當然地認為,「孩子學習好就智商高的表現!」 於是這部分家長很樂意給孩子報名早教班,希望能夠讓孩子「智力發育贏在學齡前」。
  • 孩子的這五種「怪癖」,其實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要懂得正向引導
    丈夫看不下去了,「你兇他幹啥,讓他玩去吧,這能鍛鍊他的大腦。」過了一會兒,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兒子竟然把九連環解開了,小麗覺得很欣喜,意識到自己的兒子應該是智商比較高。果然在日後的學習過程中,兒子都表現出了異於常人的智商天賦。
  • 睡前這3個壞習慣,是偷走孩子身高的新「元兇」,家長要儘快糾正
    孩子長得高不高成為了父母培養孩子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很多個頭小的父母說孩子長不高是基因問題,但很多高個子的父母也會遇到孩子長不高的問題。基因固然重要,但也不是絕對,畢竟也有很多低個子家族也能養出高個子孩子。生物學家研究表明:孩子的睡眠質量直接影響了其身高。
  • 狗狗有這5個習慣別慣著,「該打」就得打,超過1歲就難改了
    因為生活環境和飼養方式得不同,有的狗狗就會養成各種各樣的壞習慣。但是當狗狗有這五個習慣時,家長真的別慣著,「該打」就得打,不然超過1歲就難改了。1、莫名其妙地就狂叫保護主人,看護家門,這似乎是狗狗的一種天性,常通常它們聞到了陌生人的氣味,就會開始警戒起來,並且會發出聲音提醒主人家注意,這是護主的表現很正常。但是有些小狗就愛不分時候地叫喚,這樣不僅打擾到別人,這時就要趕緊的制止它,教育它。
  • 夏練三伏天孩子在這個時間睡覺,身高和智商都高!家長必看
    別讓一個學期培養出來的優秀的勞逸結合在暑假裡少了兩個月!孩子晚睡的危害最輕的是長不高我們都知道孩子晚睡不好,但具體不好在哪,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知道會影響精神狀態等等。其實晚睡的危害遠比影響精神狀態要大得多!輕則影響孩子身高,重則引起孩子性早熟!
  • 孩子反應快就是智商高?不一定,有這八個特徵才說明孩子聰明
    這八大特徵,才能說明孩子智商高。 1、語言學的很快 語言學的很快,往往說明孩子具備很強的語言能力,這跟孩子的智商有密切的關係。 這與智商跟遺傳相關的概念不謀而合。 根據統計結果顯示,正常情況下,父母智力高,孩子智力也會高;父母智商有缺陷,生出的孩子多半智力發育不全。
  • 葉聖陶告誡: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父母不能慣著!超過6歲就難改了
    拉開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從小養成的各種習慣。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好習慣如此,壞習慣更是這樣的。一個人的習慣會形成他們的一種性格,而性格則會影響到他們的命運。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通常都會考慮到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不想讓孩子今後走上不好的道路。其實做好一件事並不難,難的是養成做好事的習慣。
  • 孩子為什麼總咬指甲?多發在4~5歲孩子身上,家長別忽略了
    如果孩子有持續性啃指甲的習慣,不僅不美觀,還很不衛生。孩子喜歡咬指甲,媽媽們一定要及時制止,否則,久而久之孩子會養成習慣,無聊或緊張時就會不由自主地啃指甲。那麼孩子喜歡咬指甲的原因是什麼呢?父母要先了解孩子啃指甲的原因大多數情況下,這種症狀發生在4至5歲的兒童身上,啃指甲習慣的原因可能大不相同,既有暫時性的,也有長期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