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說了,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實這麼說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三歲前和三歲後,你會發現孩子會變得截然不同。3歲前孩子活的非常自在,活得非常瀟灑,但是在三歲之後,你們就會發現孩子往往會有很多不一樣的習慣。
英國的精神學家卡斯經過調查研究提出:3歲前是孩子性格和智商形成的重要時期。
所以孩子會在三歲之前養成一些習慣,在3歲之後逐漸表露出來,你會發現這些習慣其實都不是好習慣。但是,如果孩子有這「5個壞習慣」,家長一定不要隨意制止,因為這個習慣可能代表著孩子擁有高智商。
3歲前孩子有這5個「壞習慣」,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別隨意制止
1、愛上自言自語
3歲以前的寶寶語言表達能力並不是很好,而且他們的思維也不是很發達,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並不能將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但是如果這個階段你發現孩子總是在自言自語,自己跟自己講話。其實他們就是在建立屬於自己的語言系統,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讓自己儘早的可以同他人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
2、怕生
很多孩子在陌生人面前會表現的很惶恐,不願意去跟他們打招呼,父母就說孩子沒禮貌。其實不是,孩子在三歲之前正處於一個認生的階段,他們害怕見到陌生人其實是一個不錯的現象,這就是可以反映出來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比較強,不容易受到欺騙。
3、專注於玩玩具
有的時候家長會發現孩子去玩玩具的時候特別專注,怎麼叫都叫不到,有一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玩小玩具」的狀態。其實孩子專注於玩玩具的時候,我們不要去打擾他,玩具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動手能力,這樣可以很好地促使孩子智力的提升,如果我們突然的打斷,反而不利於孩子的發育。
4、喜歡吃手
有時候孩子會有吃手的習慣,家長第一反應是將孩子的手打掉,其實不然,孩子吃手是一種智商高的體現,但是他們不會表達,只能通過這種方式來告訴大家:「我餓了,我想吃東西」,所以家長一定不要盲目地去制止。
5、扔東西成癮
有一些孩子對物品沒有太大的概念,所以就很喜歡把在什麼樣的東西隨手拿起來,然後丟掉,把家裡搞得一團糟,這時候家長就會很生氣,告訴孩子不要亂丟東西,其實這也是從側面的去扼殺孩子大腦發育,孩子在扔東西的過程中會對這個東西產生一定的印象,從而刺激大腦的發展。
那我們要如何繼續開發孩子智商呢?
既然我們可以確定孩子的智商不同尋常,那麼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繼續開發,並且去提高孩子的智商。
1、益智玩具
如果孩子喜歡的玩具,那麼我們就可以給孩子去買一些益智的玩具給孩子玩,比如七巧板、積木、樂高等等,這一些都可以豐富孩子的動手能力,從不同程度上去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鍛鍊孩子,增強孩子的專注力,還可以培養孩子的空間意識,讓孩子間接地進行數學啟蒙。
2、繪本
有一些繪本是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智力開發腦力的,所以說我們也可以給孩子看一些這樣的繪本兒,去幫助孩子提升他的記憶力、分析力、創造力、語言能力等等一系列能力。讓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