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些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2020-12-04 小風兒童心理學

著名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個人的成功有20%歸因於智商,有80%來自於情商。

情商高的孩子社交能力特別強;不會隨意的跟人計較;照顧對方的感受;幫助家長分擔家務。

而情商低的孩子,他們不會與人相處,不能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長大後處處碰壁。

很多人說,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從一頓飯上就能看出來,情商也是如此。

家長的教育方法,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教養!

在一次宴席上,一桌子人正在有說有笑的吃飯,聊家常。

其中有位奶奶帶著孫子來了,小孫子看上去特別調皮,蹦蹦跳跳的。

吃飯的時候由於小男孩夠不到喜歡吃的菜,他就直接站在了凳子上,拿著筷子在盤子中亂攪和,最後弄得旁邊都是,別人都沒法下筷了。

奶奶看到了之後,不僅沒有及時的管教,反而將桌子上的蝦都擺到了孩子面前,因為周圍都是人,客人也就笑笑就繼續吃了。

從這件事情能看出來,孩子不僅情商低,還特別的沒教養,其根本原因就是家長沒有教育到位。

家長平時一定要多注意,因為餐桌上的行為舉止,足夠反應出這個家庭的教養。

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名出色的育兒專家,面對孩子情商的問題,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第一種:吃飯時喜歡不停地吧唧嘴

老話常說:「食不言寢不語」,在古代的餐桌上,吃飯是很忌諱說話的,雖然現在改變了很多,但基本的餐桌禮儀還是要遵守的。

很多孩子吃飯的時候,都會有吧唧嘴的情況,可能他們因為這樣的方式吃飯比較香。如果是自己一個人吃飯吧唧嘴是沒關係的,但出門在外,吧唧嘴是沒有禮貌的表現。

尤其是孩子吃飯不僅吧唧嘴,還不停的亂說話,這就是沒教養的表現,所以,家長發現這種情況要及時的阻止。

第二種:喜歡吃獨食、吃飯時大聲吵鬧

還有的孩子喜歡吃獨食,當看到喜歡食物就放在自己面前不讓別人碰一下,或者在吃飯時大聲吵鬧,一點規矩都不懂。

這樣的孩子在別人家吃飯或者晚宴上,如果將自己的壞習慣顯現出來,旁邊人不會批評孩子,反而在背後說家長沒有教養。

第三種:在別人家吃飯,說別人煮的飯不好吃

生活中有很多情商低的孩子,他們說起話來常常會給人留下很差的印象。

亮亮平時說話就很直白,有一次媽媽帶亮亮去朋友家吃飯,亮亮就說:「你做的飯菜太難吃了, 你自己吃吧!」這不僅令朋友很尷尬,媽媽也顏面無存。

亮亮之所以這麼沒禮貌,就是因為家長沒有教育好,孩子養成了隨心所欲的性格。

情商低的孩子怎麼救?

著名的成功學家卡耐基曾經說過:「成功是由15%的專業技能與85%的為人處世構成的。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專家胡鄧博士也認為:現代社會情商對成功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只有你擁有高情商才能承受壓力,有強烈的競爭精神,從而創造成功的機會。

我在走訪幼兒園的時候,很多班主任都有相同的感慨:班級中人緣好、受歡迎、威信十足的孩子,他們的情商都很高,因為他們知道如何控制情緒、包容別人、又有強烈的責任心,身邊從來都不會缺朋友,還能在人群中樹立威信。

熱心的幼兒園班主任,還推薦了培養孩子情商的繪本,下面為您挑選出適合3-6歲寶寶閱讀的3本情商書。

(1)《兒童情商與性格培養繪本》

[法]西爾薇?吉拉爾德/著

這套書籍是由法國著名的作家為3-6歲的孩子設計的情商與性格培養的繪本!

內容包含5冊書籍,分別是:

①冷靜,別動粗(教會孩子如何做好情緒管理)

②友愛真好(教會孩子如何團結友愛)

③太好吃了(培養孩子如何合理飲食習慣)

④馬路上是危險的(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

⑤男生女生看過來(教會孩子如何和異性相處)

(2)《小恐龍幼兒園情商培養圖畫書》

這套圖畫書通過發生在小恐龍入園後的一系列日常趣事,融入情商教育理念精髓,幫小朋友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養成好習慣,學會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小問題。

這套繪本是很有名,它是由美國兒童圖畫家史蒂夫·梅茨格和畫家漢斯·威廉聯合創作的書籍,內容是用簡單的小恐龍描述幼兒園的生活,畫面生動很吸引孩子。

(3)《怎麼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

這套繪本是由知名的作家設計,全書共分為6冊,分別能教會孩子:自尊心、自律能力、情緒能力、社交能力、親社會能力、積極主動性。

如果你的孩子年紀比較小,父母可以當做是睡前故事,等到5歲左右就能自主閱讀了,我家兒子之前就有很多壞習慣,看完這套繪本真的改變了很多。

《怎麼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繪本內容中明確地講述孩子從出生到8歲的社會關鍵能力養案例解讀,一共有360幅全景漫畫,360個教育活用建議,讓科學養育快樂、自信、能幹的好孩子。

每冊故事傳遞給孩子不同的道理,到了現在繪本已經暢銷了將近20萬套,被很多的幼兒園和早教機構選取當作教科書。

相關焦點

  • 孩子吃飯有這些「臭毛病」,是「情商低」的表現,父母要及時糾正
    其實這是因為他的心理素質非常差,他不能夠很好的去控制、調整自己的情緒, 同時也很難去適應自己不熟悉的比賽環境,而他的這些表現都是情商低的證明,情商的重要性就像曾經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們長期調查研究發現的成果一樣:一個人的成功只有20%,取決於智商的高低,而80%取決於他的情商。
  • 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會有這3種行為,要及時糾正
    李玫瑾直言: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行為,家長要及時糾正1.吃飯時大聲喧譁,亂跑亂動現在家庭衣食無憂,並且只有一個寶寶,很多小朋友吃飯,都是大人端著飯碗追著餵飯。這樣的習慣非常不好。我覺得現在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更高,規矩會更好,但是大家盲目的崇尚西方的「快樂教育,自由教育」,把快樂與自由理解為放任自流,摒棄了我們傳統的餐桌禮儀,這樣就培養出來一個沒有規矩的孩子。在飯店吃飯,總是害怕碰見小朋友,因為「熊孩子」真的招人煩。曾一度碰見過兩桌有孩子的,一個老實的吃飯,一個來回折騰,家教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食不言寢不語」是我們吃飯的基本禮儀。
  • 長大「沒本事」的娃,吃飯時多半有這3種表現,家長需及時糾正
    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家孩子將來有出息,但大部分家長都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將來一定會有出息。不過你們知道嗎?一個孩子有沒有出息,小時候就有跡可循,怎樣判斷自己家孩子有沒有出息呢?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中就曾說過,「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三種表現」。
  • 李玫瑾:娃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吃飯時這3個表現就能看出來
    李玫瑾教授也曾對兒童幼兒時期的一些表現做過調查,結果發現:長大後沒有出息的孩子,通過吃飯時的表現就能看出來,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大意,遇到這些問題一定要及時幫助孩子整改。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都會有這3種表現1、吃飯時在菜盤裡亂翻在和朋友出去吃飯的時候總會遇到很多的情況,菜上來之後小朋友或者是家長會在盤子裡在翻找自己喜歡的菜,在這邊找找,在那邊翻翻。或許自己開心了,但是同席的其他人有怎麼吃呢?只顧著自己完全不在乎一同吃飯的其他人。這種只顧著自己的行為可以說是很沒教養,典型的情商低。
  • 李玫瑾直言: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多半會有「3種表現」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頭地,所以會從各個角度預測孩子的未來。但是父母們忽視了教養這個考察點。有教養的孩子到哪裡都吃香,沒有素質的孩子學歷再高也很難出人頭地,要判斷孩子有沒有教養,可以從吃飯時的表現中發現。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直言,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多半會有「3種表現」。
  • 心理專家李玫瑾:孩子在飯桌上有這三種行為,說明情商高
    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讓我們測試孩子有沒有較高的情商呢?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表示,如果孩子在飯桌上有這三種行為,說明孩子的情商高。 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 當孩子出現錯誤之後,家長應該及時糾正,但是有一些父母對這方面的管教並不嚴格,就算孩子在吃飯的時候說出了一些不好聽的話
  • 餐桌看人品,孩子吃飯時的兩個表現,說明情商低,前者最難忍
    ,而一旦形成習慣,後期就很難更改,小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現,直接能從側面反映出家教和人品,作為未來的接班人,家長應該著重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當有如下表現時,要好好管教。 吃飯時的表現暗示情商低 ▼吃飯時顧己不顧人 有的孩子在家裡被寵壞了,毫無禮貌可言
  • 李玫瑾: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
    :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家長們要及時糾正!好的孩子,最能體現出父母的素質和教養,因此中國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在演講中坦言: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在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的,如果你家寶寶有,一定要及時糾正。一、吃飯時大聲喧譁吃飯的時候要安靜,一直是從小長輩們教育我們的基本素質,像我家的果兒,小時候吃飯總喜歡大聲說話,有次還將飯粒噴出來了,讓我和果兒爸十分頭疼。
  • 李玫瑾直言: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吃飯的舉動就能看出來
    所有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這些都是孩子長大後的事情了,但是俗話說一個人長大後有沒有大的作為,是從小時候的行為表現,就可以看出來的。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專門對於兒童幼兒時期的表現做過調查。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父母,真的怨不得別人
    我國著名的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就提出過關於孩子情商高低的問題,李玫瑾認為,一個孩子情商發展的有多快,完全取決於家長在孩子3-6歲時怎麼培養。因為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黃金期,是情商啟蒙的重要階段,但如果家長不會引導,那麼孩子的情商註定高不了。李玫瑾坦言教授,「情商低」的孩子,父母都有這3種特徵,怨不了別人!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看他怎麼吃飯就夠了
    對於孩子的培養來說,追求普世上的成功,也就是通俗所謂的「有出息」是家長們最主流的想法,那麼究竟該如何讓孩子更有出息呢?有很多家長會把重點放在孩子的智商培養上,認為孩子有一個更聰明的腦袋,就會有更出色的成績,通過學習博出一條出路,但其實隨著社會的發展,只有成績和聰明不一定就會有出息,反倒是情商可以幫助孩子走出更遠的路。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父母大都有這3種特徵,怨不得別人
    現代社會裡,情商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情商高的人懂得為人處事,在各方面更容易取得成功,但現在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往往忽視這一點,一味重視學習成績的好壞,對於情商的教育很少,導致孩子長大進入社會,不懂得正確的與人相處,往往會得罪人。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發表過對於孩子情商的看法,她認為,一個孩子情商的高低,與父母在她3-6歲時的培養有很大關係。
  • 李玫瑾:孩子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多半情商高,你家娃中了嗎
    並且在李玫瑾教授的觀點中,有這些特徵的孩子往往是情商高的表現。9歲前孩子有這些「臭毛病」,多半是情商高的表現:1、孩子喜歡送東西孩子喜歡見面就送東西,這種行為讓很多家長不解,並且孩子送出東西後還挺高興。孩子與同齡人玩耍時也表現得比較大方,好像什麼都可以分享。
  • 孩子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李玫瑾:多半情商高,是你家娃嗎
    上學的時候,每個班都會有幾個不聽話的學生,他們身上都有一些「壞習慣」。隨著時間流逝,漸漸發現這些同學混的都還不錯,後來通過一次講座才發現,當孩子們身上有這些「壞習慣」的時候,其實正是他們情商高的表現如果孩子有這些「壞習慣」,大多數是情商高,家長們快看!
  •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的家庭是這樣,那孩子將來情商會很低
    馬雲在浙商業會議上回答了這個問題:如果你想成功,你必須有很強的情商。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情商教育,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引起留意。實際案例分析李玫瑾教授很早就分析了孩子的情商:情商低的人與童年成長有關,而父母是重中之重的因素。如果你的父母是一個善解人意、思路清晰的人,而你從小就受到父母的薰陶,長大後基本上就是一個被愛的、聰明的、情商高的人。
  • 李玫瑾:「低層次」家長才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有高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尤其是當小孩子爆發情緒的時候,真的堪比「惡魔」爆發了一樣,無理取鬧起來讓很多家長感到頭疼,不僅亂哭亂鬧還會趴在地上打滾,每次都是父母低下頭去安慰孩子,但這種情況有一次就會有第二次,作為家長我們該怎麼做呢?
  • 孩子3歲前有這些表現,家長偷著樂吧,比同齡人聰明一倍
    相信不少家長聚在一起時,話題大多是吐槽自家孩子有多麼的難帶與淘氣,似乎什麼都想玩,什麼都相碰。 為了保證孩子的安全,家長只能時刻盯著孩子。想必大多數家長都希望自家孩子能與其他孩子一樣,乖巧懂事,安靜一點吧? 殊不知,小時候越頑皮、難帶的孩子,長大後反而越聰明。
  • 長大後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4種表現,第一種就受人不待見
    從用餐時的言行舉止中判斷人品,而孩子作為未來的接班人,對孩子心性的培養更為重要,假如家裡的孩子吃飯時常會有這幾種表現,說明家長要該管管孩子了。    這就表明孩子的未來是否成功大部分取決於情商的高低,也就是說家長的的教育方法,會決定孩子的未來教養。
  •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四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李教授直言:如果孩子日常有這些行為,該打就要打,不然以後很難改正。01、孩子摔東西、打人時進入叛逆期的孩子,遇到不如意時就愛摔東西或打人。此時父母的正確教育就特別重要。倘若多次說教無用時,就可以嘗試李玫瑾教授"打"的辦法了。04、不守規矩、沒有禮貌時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當孩子不守規矩、沒有禮貌時,父母一定要正確教育孩子。比如吃飯時,孩子總是用筷子或勺子敲打碗,很是影響別人用餐。
  • 李玫瑾教授:怎麼樣去更好地處理孩子頂嘴的難題,很多家長的心病
    這恰恰證明孩子很聰明,其實這種行為很普遍,是孩子長大了敢於表現自己表現自己的想法的證明,我們要做的就是對孩子寬容一些不要打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這樣會讓孩子會越來越叛逆,甚至會對父母產生怨恨。李玫瑾:孩子叛逆時,父母應該說這兩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