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的時候,每個班都會有幾個不聽話的學生,他們身上都有一些「壞習慣」。隨著時間流逝,漸漸發現這些同學混的都還不錯,後來通過一次講座才發現,當孩子們身上有這些「壞習慣」的時候,其實正是他們情商高的表現
如果孩子有這些「壞習慣」,大多數是情商高,家長們快看!
1、喜歡送「禮」
孩子們在見面的時候總是喜歡給自己的朋友,同學送「禮物」,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分享給別人,而且還特別大方,毫不吝嗇。這種行為讓家長們很不能理解,其實這分享行為可以說是孩子們的「終極武器」。
通過分享孩子們有了共同的話題,共同的愛好,相互之間也就消除了陌生感。李玫瑾教授給出的評價是:「因為分享是社交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社交能力又是情商的組成部分,所以這樣的孩子很吃香
2、性格外向
孩子從小就膽子很大,性格外向,喜歡和別人交流套近乎,生性樂觀,平時總是笑嘻嘻的,看起來就是一種「臉皮厚」的表現。這些看起來是對孩子的否定,但其實正是孩子情商高的一種體現。
馬未都老師曾說過:孩子要養成一個「厚臉皮」的習慣,被說兩句其實無所謂。李玫瑾教授也很認同這個觀點。
李玫瑾教授還說:讓孩子從小接受挫折教育可以激發他們自己的潛能從而提升自己情商,以後再面對困難時才不會手足無措,才能逆流而上獲得成功。
3、嘴上停不下來
有些孩子自從學會了說話之後,嘴就一直沒有休息過,成天在說話,尤其是當家裡有人的時候,他們會顯得更加的興奮,活躍。家長們對這樣的情況是不勝其擾但又無可奈何。
孩子們喜歡說話,喜歡和別人交流,喜歡見人就打招呼,即使面對外人也能說得井井有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說明他們的語言能力強,隨機應變的能力好,也會更加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
怎麼培養孩子高情商
《人民日報》有一篇「情商豈能速成」的文章。該文章指明了雖然當下家長們很注重孩子情商的培養,但期望速成的錯誤思想。培養情商跟我們成長一樣是一個循序漸進漫長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需要家長們的長期努力。9歲則是一個關鍵點。0-9歲是關鍵期,培養孩子的情商,主要從兩點開始。
多交流,提升語言能力
培養情商最好的方法就是說話,因為很多情商高都體現在語言能力上。李玫瑾教授分析,嬰兒時期,身邊人的語言,行為都會刺激孩子的表達。在孩子小時候多和他交流,不僅可以教他說話,還可以增加他的交流方式。
教導孩子分享,鍛鍊社交能力從小要教會孩子主動與別人分享,學會換位思考,當孩子收到排斥時,家長應該以孩子的角度出發去解決問題,可以幫助孩子和同學分分享美食,玩具等等,以此來融入群體,讓孩子們不僅獲得了快樂也增進了彼此之間的友誼。
可以從小帶著孩子們閱讀一些有助於情商提高的書籍,幫助他們學習成長,平時一定要多和孩子交流,當孩子不知道怎麼辦時,家長要給出正確的引導,千萬不要想著孩子還小,以後再說,因為孩子的情商培養是需要從小就做起,等孩子有了自己觀念就來不及了。
我家孩子在3歲左右就看了很多的繪本,而這套《媽媽我能行》是我家孩子非常喜歡的,全書共有10本,其中畫面精美、插圖色彩鮮豔,在3歲左右的孩子,可以當作是一本漫畫書,還可以用來親子共讀。
這套書中共有10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讓孩子在故事中克服情緒障礙,並陪伴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把那些能做的、不能做的事情深刻地留在孩子的印象當中,是培養高情商寶寶不可或缺的一套繪本。
雖然孩子的們的情商先天有很大的因素,但家長後期的培養也很重要,家長們在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引導時一定不能操之過急,需要耐心,希望所有的孩子在父母的幫助下都能擁有高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