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李玫瑾:多半情商高,是你家娃嗎

2021-01-09 彤彤媽媽育兒經

上學的時候,每個班都會有幾個不聽話的學生,他們身上都有一些「壞習慣」。隨著時間流逝,漸漸發現這些同學混的都還不錯,後來通過一次講座才發現,當孩子們身上有這些「壞習慣」的時候,其實正是他們情商高的表現

如果孩子有這些「壞習慣」,大多數是情商高,家長們快看!

1、喜歡送「禮」

孩子們在見面的時候總是喜歡給自己的朋友,同學送「禮物」,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分享給別人,而且還特別大方,毫不吝嗇。這種行為讓家長們很不能理解,其實這分享行為可以說是孩子們的「終極武器」。

通過分享孩子們有了共同的話題,共同的愛好,相互之間也就消除了陌生感。李玫瑾教授給出的評價是:「因為分享是社交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社交能力又是情商的組成部分,所以這樣的孩子很吃香

2、性格外向

孩子從小就膽子很大,性格外向,喜歡和別人交流套近乎,生性樂觀,平時總是笑嘻嘻的,看起來就是一種「臉皮厚」的表現。這些看起來是對孩子的否定,但其實正是孩子情商高的一種體現。

馬未都老師曾說過:孩子要養成一個「厚臉皮」的習慣,被說兩句其實無所謂。李玫瑾教授也很認同這個觀點。

李玫瑾教授還說:讓孩子從小接受挫折教育可以激發他們自己的潛能從而提升自己情商,以後再面對困難時才不會手足無措,才能逆流而上獲得成功。

3、嘴上停不下來

有些孩子自從學會了說話之後,嘴就一直沒有休息過,成天在說話,尤其是當家裡有人的時候,他們會顯得更加的興奮,活躍。家長們對這樣的情況是不勝其擾但又無可奈何。

孩子們喜歡說話,喜歡和別人交流,喜歡見人就打招呼,即使面對外人也能說得井井有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說明他們的語言能力強,隨機應變的能力好,也會更加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

怎麼培養孩子高情商

《人民日報》有一篇「情商豈能速成」的文章。該文章指明了雖然當下家長們很注重孩子情商的培養,但期望速成的錯誤思想。培養情商跟我們成長一樣是一個循序漸進漫長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需要家長們的長期努力。9歲則是一個關鍵點。0-9歲是關鍵期,培養孩子的情商,主要從兩點開始。

多交流,提升語言能力

培養情商最好的方法就是說話,因為很多情商高都體現在語言能力上。李玫瑾教授分析,嬰兒時期,身邊人的語言,行為都會刺激孩子的表達。在孩子小時候多和他交流,不僅可以教他說話,還可以增加他的交流方式。

教導孩子分享,鍛鍊社交能力從小要教會孩子主動與別人分享,學會換位思考,當孩子收到排斥時,家長應該以孩子的角度出發去解決問題,可以幫助孩子和同學分分享美食,玩具等等,以此來融入群體,讓孩子們不僅獲得了快樂也增進了彼此之間的友誼。

可以從小帶著孩子們閱讀一些有助於情商提高的書籍,幫助他們學習成長,平時一定要多和孩子交流,當孩子不知道怎麼辦時,家長要給出正確的引導,千萬不要想著孩子還小,以後再說,因為孩子的情商培養是需要從小就做起,等孩子有了自己觀念就來不及了。

我家孩子在3歲左右就看了很多的繪本,而這套《媽媽我能行》是我家孩子非常喜歡的,全書共有10本,其中畫面精美、插圖色彩鮮豔,在3歲左右的孩子,可以當作是一本漫畫書,還可以用來親子共讀。

這套書中共有10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讓孩子在故事中克服情緒障礙,並陪伴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把那些能做的、不能做的事情深刻地留在孩子的印象當中,是培養高情商寶寶不可或缺的一套繪本。

雖然孩子的們的情商先天有很大的因素,但家長後期的培養也很重要,家長們在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引導時一定不能操之過急,需要耐心,希望所有的孩子在父母的幫助下都能擁有高情商。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多半情商高,你家娃中了嗎
    在我們上學的時候,班裡總會有一些調皮搗蛋的孩子,他們各自的身上都有著獨特的「毛病」。前不久見到十幾年前的班主任,她跟我聊起了那幾個有著「臭毛病」的孩子,還感慨道:想不到當初的淘氣小子們混得都還不錯!我去聽了一次講座才恍然大悟,原來那些有著「臭毛病」的學生,往往是在班級裡有著良好的人際關係。
  • 李玫瑾:孩子有這幾個「臭毛病」,多半情商高,你家小孩有嗎?
    每一代人都會有同學之間的聚餐,特別是到了中年,有的聚會是越來越多,而且能發現的變化也是很多。比如說,小時候看似有很多臭毛病的人,長大之後竟然是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對此,李玫瑾教授表示,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一些看起來好像是不好的行為,其實是一種情商高的表現。特別是在九歲之前,如果小朋友有這些舉動,那麼就說明他們擁有一個較高的情商。
  • 孩子吃飯有這些「臭毛病」,是「情商低」的表現,父母要及時糾正
    可是對於一些小孩子來說,他們可能並不懂什麼是餐桌禮儀,而這種禮儀也與父母平時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在平時的時候,父母要注重孩子的餐桌禮儀,在父母培養的過程中,孩子的教養以及情商都會有所提升。曾經一位長期研究犯罪心理以及青少年心理的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說過:「情商低」的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會有這些「臭毛病」,父母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父母大都有這3種特徵,怨不得別人
    現代社會裡,情商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情商高的人懂得為人處事,在各方面更容易取得成功,但現在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往往忽視這一點,一味重視學習成績的好壞,對於情商的教育很少,導致孩子長大進入社會,不懂得正確的與人相處,往往會得罪人。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發表過對於孩子情商的看法,她認為,一個孩子情商的高低,與父母在她3-6歲時的培養有很大關係。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父母,真的怨不得別人
    哈佛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研究表明:情商是決定人是否能成功的關鍵因素。如今,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智商高,所以,將精力都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對於情商的教育非常少。智商高的人未來可能會獲得成功,但不會走得很遠,因為沒有情商的人,在為人處事方面往往會很差,很容易得罪人,從而影響了自己的發展。
  • 心理專家李玫瑾:孩子在飯桌上有這三種行為,說明情商高
    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讓我們測試孩子有沒有較高的情商呢?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表示,如果孩子在飯桌上有這三種行為,說明孩子的情商高。 他們想要給孩子最好的一切,尤其在飲食上不能虧待了孩子。但是這樣的行為卻讓孩子變得自私,在吃飯的時候喜歡吃獨食,不願意與其他人分享。 如果你的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不吃獨食,願意與他人分享,說明孩子的情商非常高。他們並不自私,懂得有舍才有得。這樣的孩子就算步入了社會也不會吃虧,反而會受到大家的喜愛。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些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著名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個人的成功有20%歸因於智商,有80%來自於情商。情商高的孩子社交能力特別強;不會隨意的跟人計較;照顧對方的感受;幫助家長分擔家務。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名出色的育兒專家,面對孩子情商的問題,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孩子有這三種「臭毛病」,是聰明的表現,好好培養沒準是個學霸
    孩子小時候難免有很多臭毛病,有的喜歡吃糖,有的喜歡發呆,有的喜歡拆東西,各種奇葩的臭毛病讓父母頭疼不已,其實,小時候有臭毛病的孩子,長大往往都會很聰明,他們的智商、智力都超過同齡人,家長好好培養,你沒準能養出一個學霸。
  •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的家庭是這樣,那孩子將來情商會很低
    馬雲在浙商業會議上回答了這個問題:如果你想成功,你必須有很強的情商。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情商教育,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引起留意。實際案例分析李玫瑾教授很早就分析了孩子的情商:情商低的人與童年成長有關,而父母是重中之重的因素。如果你的父母是一個善解人意、思路清晰的人,而你從小就受到父母的薰陶,長大後基本上就是一個被愛的、聰明的、情商高的人。
  • 孩子有這3種「臭毛病」,是「雙商高」的表現,家長別盲目糾正
    在我們的身邊總會有一些喜歡調皮搗蛋的孩子,小時候明明渾身「臭毛病」,但是長大後卻要比一些學習好的孩子還有出息,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雙商」(情商和智商)要比別人高。北京師範大學梁文華教授提出:幼年期的孩子,特別是「雙商較高的孩子」會呈現出一些「臭毛病」,這些「臭毛病」僅僅是寶寶大腦發育較快、較為完整的表現之一,家長不需要過分著急,盲目糾正,以免打消孩子的積極性,影響正常發育。
  • 李玫瑾:娃若有這4種「臭毛病」,將來智商差不了,家長好好培養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們總會有意無意地用「乖」「懂事」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你要懂事」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
  • 李玫瑾直言: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多半會有「3種表現」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頭地,所以會從各個角度預測孩子的未來。但是父母們忽視了教養這個考察點。有教養的孩子到哪裡都吃香,沒有素質的孩子學歷再高也很難出人頭地,要判斷孩子有沒有教養,可以從吃飯時的表現中發現。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直言,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多半會有「3種表現」。
  • 孩子有這3種「臭毛病」,是「雙商高」的表現,父母別盲目糾正
    咱們都會身邊會有這麼一種狀況,童年一些「臭毛病」許多 的同學,長大後很有可能會更有出息一些,實際上這主要是由於他們的智商、情商高於很多人,而童年有這些「臭毛病」的孩子,也是「雙商高」的表現。愛頂嘴、說話絕大部分的孩子在2~4歲時,會存在尤其愛說話、頂嘴的情況,有一些孩子在家裡也會存在讓父母頭疼的「說一句,頂十句」問題。
  • 孩子的這3個「小癖好」,是情商高的表現,看看你家娃中了幾個?
    家長注重科學育兒方法,提高孩子的智商和情商是好事,不過千萬別給孩子造成太大的負擔,否則過猶不及。不過,孩子情商的高低,從小時候的一些行為就能初見端倪。小時候孩子的3個「小癖好」,說明情商很高,看看你家的娃中了嗎?
  • 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會有這3種行為,要及時糾正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是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她曾提出過一個觀點: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全部認知來自於後天的教育與培養。孩子就像一張白紙,父母填上什麼顏色,孩子就是什麼樣子,孩子的性格,教養,情商等都源於父母的後天培養與教育。
  • 李玫瑾坦言:小時候有這4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最近,國家修改法律,規定12歲以上不滿14歲的青少年根據情況也要承擔相應刑事犯罪的後果。也就是說,降低了承擔刑事責任的最低年齡。由於近年來嚴重暴力犯罪愈發低齡化,我們必須對教育進行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充滿戾氣的小孩呢?來自中國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就是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專家。
  • 有這3種「臭毛病」的孩子,是「智商高」的表現,父母別瞎糾正
    文/初語媽媽在我們身邊,很多有出息的人,小時候都會有一些「臭毛病」,像小時候,經常用袖子擦鼻涕的髒兮兮的小孩,長大後事業有成,還有的「破壞王」,長大後自己買了房等等,其實有的「臭毛病」,是「智商高」的表現,父母別瞎糾正。
  • 李玫瑾:愛頂嘴和不愛頂嘴的孩子,長大後的性格差異不是一星半點
    你還記得第一次兒女頂嘴的樣子嗎?我記憶非常清楚,因為我女兒一直都是貼心小棉襖,在我心中的我說什麼她做什麼,非常懂事兒。但在8歲的時候,因為買一件裙子她在商場跟我頂嘴。當時感覺腦子裡像火山在噴發,我剛想發飆的時候,女兒的一句話讓我冷靜下來,她說:「這是我的裙子,憑什麼每次都要你做主」!
  • 父母不要盲目埋沒了天才,孩子這3種臭毛病,是智商高的表現
    老同學湊在一起除了聊聊學生時代的回憶,更多的是還在談論著彼此的孩子。有的在炫耀自己的孩子有多麼聽話,學習成績有多麼優秀,這個時候就會有一部分同學馬上湊過來取經,「你的孩子怎麼培養的啊,我們的孩子太調皮了,這個『臭毛病』太多了,怎麼糾正不過來,快教教我們」之類的話語不絕於耳。
  • 孩子6歲前若有這3個「臭毛病」,說明大腦發育好,智力遠超同齡人
    ,但很多父母在這個年齡段還在糾結如何治理「臭毛病」。 這樣做的弊端:孩子在釋放天性,你卻從側面咔嚓一刀切,很容易導致孩子的性格變得內向,與他人交流不自信,這些都是對孩子成長很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