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中的宜居星球已找到,存在海洋和大氣層,或許有生命!

2021-01-12 王洪博家常事

如今人類已經進入了科技時代,在科技的支持下,人類逐漸走出了地球,走出地球後,人類才意識到原來宇宙竟然是如此龐大,可是人類想要成功走出太陽系非常艱難,人類已經成功實現了走出地球。1657年的10月份,第1顆人造衛星進入到了外太空,打開了探索宇宙之路,人類真正走出了地球,才意識到原來兩者之間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別。

星球之間的差距

目前人類已經加快探索宇宙中的其他星系,人類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想要星際移民,畢竟在近幾年地球的環境出現了很嚴重的變化,如果持續惡化的話,未來人類很有可能難以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地球用了數10億年的時間進行演化,形成一個如此龐大的生態系統,人類還沒有誕生之前所有的資源都沒有機會被其他生物使用,直到人類出現後改變了這一切。

尤其是人類在進入科技時代之後,科技的發展需要能源的扶持,科技的強大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如果僅僅是利用地球上的資源,根本無法滿足人類文明的進步,一旦地球上的資源全部消失後,人類可能從地球上消失,所以目前科學家們迫切想要找到其他星球,想要從其他星球上獲取資源,畢竟地球的資源非常有限,宇宙中的能源則是無窮無盡的。

科技的進步影響著地球上的生態環境,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在不久的將來人類文明巨大突破,地球很有可能不再適宜人類生存下去,如果人類想要延續自己的文明,必定要去到其他星球上,而探索宇宙的首要任務,要尋找人類的新家園,那麼在太陽系內能否有人類的新家園嗎?經過人類半個世紀的努力,終於成功找到了一顆適宜人類居住的衛星土衛六和木衛二。

土衛六有何特殊?

這兩顆衛星正在圍繞著自己的主行星進行旋轉,它們和地球相比只是一顆衛星,按道理來說衛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比較小,而這兩顆衛星則大不相同,土衛六是一顆圍繞土星運轉的行星,是太陽系內數一數二的衛星,科學家們初步猜測在這個衛星上能誕生生命的機率特別高,科學家們之所以這麼說,並不是沒有任何依據

土衛六擁有大氣層,並且有海洋和湖泊,要知道大氣層對人類來說非常重要,地球是因為擁有大氣層,所以才孕育了人類,阻擋了地球之外的輻射,大氣層的重要性相當於一個保護罩,擁有了它星球表面才能開展更好的演化。

大氣層的重要性

大氣層對於一個星球來說特別重要,它的存在能夠影響星球生態環境的好壞,正是擁有了大氣層,地球才出現了生態系統,如果沒有大氣層的話,很有可能不會出現任何生命,譬如地球的衛星月球,它的表面環境和太空直接接觸,很難出現生命,更難以形成生態系統,土衛六的大氣層比較厚,時間依舊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生態系統和海洋湖泊。

當然除了海洋和湖泊之外,還有一種氣體是甲烷,土衛六這顆星球的主要成分則是甲烷,甲烷的存在讓土衛六的生態系統更加複雜,所以對生命出現要求比較高,要知道地球之所以出現溫室效應,和甲烷等其他溫室氣體脫不了干係。

人類移民已經成為了一個大問題,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外星生命,不知道在這些宜居星球上是否有外星人的存在,或許只有人類走出太陽系的那天,才有可能找到人類的宜居家園。

相關焦點

  • 太陽系內最有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有海洋有大氣,不是木衛二!
    太陽系內的行星和衛星非常地多,但是唯一具備孕育生命的星球卻只有地球。畢竟人類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幾百萬年的時間。不過,也不代表除了地球之外,太陽系內的其他星球就絲毫沒有生命孕育存在的跡象。只不過人類的能力有限罷了。
  • 此星球的海洋或已存在40多億年,外星生命會被發現麼?
    太陽系內每個行星的公轉周期並不一致,有的長有的短。我們的地球繞行太陽一圈的時間為一年,可能有人會覺得很久。然而,同為太陽系內的一顆星球自從被人類發現之日起,至今都尚未繞太陽運行過一圈,此星球即為人類既熟悉又陌生的冥王星,它曾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中的一員,後來被天文學家排除出去了。
  • 為了尋找地外生命,科學家對星球進行分類,更快找到外星人!
    地球之外是否還存在地外生命,這一問題加快了人類去往外太空的探索,截止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找到任何和外星人有關的痕跡,儘管人類已經探索外太空接近半個世紀時間,想要發現外星人為時過早,宇宙中真的存在高級文明嗎?想要知道這一問題的答案,必須要找到宇宙中的宜居星球。
  • 天文學家發現110光年外宜居行星上存在水,可能是宜居的大號地球
    它非常接近它的主恆星(軌道周期為33天),但這顆恆星的大小和溫度只有太陽的一半。K2-18b的存在在2015年得到證實,隨後的研究表明,它是巖石結構的,可能擁有「重要的氣態外層或海洋」。兩組研究人員都通過觀哈勃望遠鏡的數據,來觀察K2-18b行星在環繞主恆星公轉時的恆星凌日。當恆星光穿過行星的大氣層時,由於不同的大氣元素和化合物的存在,恆星光就會分散開來。
  • 首次發現的7顆「戀母」行星有3個宜居,或有生命存在
    (圖1)這一發現刷新了太陽系外圍繞一顆恆星運行的宜居行星數量。在此前發現的30多個宜居系統中,每個系統中都只有一顆宜居行星。這一次,在一個系統當中找到三顆宜居行星,賺到了!麻省理工學院教授Sarah Seager在發布會上說:「從無到有(指此次在一個恆星周圍存在多個類地系統的發現)通常困難重重,但從1到更多會相對更容易。」
  • 科學家:這星球環境或「比地球更好」,就在太陽系
    這些年來,科學家們致力於尋找外星生命、宜居行星,不過,尋找宜居行星、外星生命的過程是很艱難的。因為生命對環境的要求比較苛刻,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不適合生命的生存。在太陽系內雖然有八大行星,但是這些行星與太陽的距離不同,導致這些行星的環境不同,有一些行星表面的溫度非常高,有一些行星的表面溫度非常低。
  • 木衛二上疑似有深度達100公裡的海洋,難道外星生命一直近在眼前
    太陽系內存在著很多顆的行星和天然的衛星,這些星球中僅僅只有一顆星球孕育了生命。那便是我們人類所居住的地球,不過隨著人類文明的快速提升,人類已經不再滿足於只居住在地球上了,人類渴望尋找到外星生命,渴望和外星人交流,也渴望能夠去到遙遠的,太陽系之外的世界。
  • 歐羅巴,太陽系內最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星球,我們可能並不孤單
    真的有外星人嗎?如果有,我們可能最快在2025年有答案,目前太陽系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體是木衛二,也就是歐羅巴。然而,與地球內部不同,歐羅巴的巖石內部被一層厚度為80-170公裡的水或者冰覆蓋,歐羅巴的水量是地球的兩倍,伽利略號還發現了歐羅巴的磁極點每五小時就會移動一次,呈現規律性,這也是歐羅巴表面下有海洋的最有利的證據,按照人類目前的認知,海洋是誕生生命的最佳場所,沒有海洋就沒有現在地球的生命,這也是讓眾多科學家興奮的地方,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歐羅巴是太陽系內最有可能有外星生命的地方2013年
  • 地球大氣中的微生物,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外星生命嗎?
    隨著科學家對這些高空漂浮的生物的了解越來越多,以及逐漸弄清楚它們跟地球表面的相互作用之後,科學家們開始懷疑,這樣的生命或許也存在於金星大氣或其他外星球大氣中的猜想,究竟是否合理。大衛·史密斯是NASA在加州的埃姆斯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員,專門研究大氣生命。
  • 太陽系中唯一擁有磁場的衛星,冰殼下的海洋深度是地球的10倍!
    最早探索木衛三的,是NASA大的先驅者10號和先驅者11號探測器,當然,事實上它們並不是專門去探索木衛三的,而是在飛掠木星的途中,傳回了一些有關木衛三的信息。1979年,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探測器再次飛掠木衛三,當時對於它的基本大小、表面結構等,有了簡單的了解和認識。
  • 地球生命或來源於地外星球,人類或許不是地球土著!
    或許,將來的某一天,科學家真就能在實驗室的模擬環境下,創造出新的生命形式呢。三、生命外來論太陽系和地球的形成時間為46億年前,地球生命的形成時間大約為38億年前,這相對於宇宙的形成時間150億年而言,實在是有些過於年輕。因此,很多人認為,地球形成之前宇宙就已經擁有了生命,地球形成後不久,這些生命就來到了地球,然後開啟了地球生命的進化史。
  • 宇宙中或許充滿了生命,只是「人類思維」束縛了我們的眼睛
    太陽系美國已經在火星上存在著兩架太陽能火星車,其中好奇號更是奇蹟般超過了使用壽命,至今仍然在研究火星表層土壤試圖尋找到生命的蛛絲馬跡,除此之外,美國還計劃在2020年左右發射一顆攜帶核電池的火星車,對火星地表之下的土層進行研究
  • 若太陽死亡哪些星球能倖存下來?!
    太陽是地球萬物生長之源,它釋放光線和熱量,傳遞給太陽系的每一顆星球,如果太陽死亡,太陽系將如何演變?會有哪些星球會倖存下來?  目前,太陽內核正在將氫聚變為氦,基於愛因斯坦的質能守恆定律,太陽每一次發生核反應都是將少量質量轉化為純能量,這樣不會永遠持續下去的,因為太陽內核燃料是有限的。在這一過程中太陽已損耗接近土星質量的物質,在50-70億年裡,它的內核燃料將完全耗盡。
  • 我們的存在是被安排的,還是自然發展的?太陽系的存在有疑點嗎?
    而實際上宇宙的生命體形態或許有很多並不為人類所了解高維的生物!也許地球上就有我們不了解的生命形式!總之,我們的知識非常非常的有限,這是基於人類極其短暫的生命史!連人類自身都沒了解清楚,有什麼資格去談論宇宙呢?人就是為了這個環境進化而來的,如果有其他生命到來,會發現地球的環境根本不適合他們生存,難道他們會認為地球沒有生命嗎?
  • 想在太陽系其他行星發現生命,除非太陽打西邊出來?「金星生命」
    人類探索其他星球,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尋找地外生命,如金星這般煉獄似的星球幾乎不可能有生命存在,而且探索它難度極大,繼續探索對人力、資源、經費等都是得不償失的損耗。漸漸地,金星「失寵」了。接下來,人類將探索的目標指向了火星。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金星、地球、火星都處於宜居帶裡。一片荒蕪的火星比起煉獄般的金星對人類要友好得多。
  • 美德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星球:比地球更宜居
    人類真能為自己找到第二個、甚至更多家園嗎?正是太多的未知,不斷撩撥著人類的好奇,去探索浩瀚宇宙背後無盡的奧秘。據央視報導,近日,美德兩國研究人員宣布,在對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條件進行比對後,最終從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了24顆「超宜居」行星。這些行星距離地球均超過100光年,它們圍繞旋轉的恆星壽命比太陽長且變化更慢,因而生命體或許更容易在這些星球生長。
  • 2020 年外星人十大發現:生命可以在黑洞周圍存活 ...
    近期有研究人員稱,他們在頻率 980 兆赫電磁波譜的無線電部分捕獲一束神秘能量,它來自於地球鄰近恆星——比鄰星,它距離地球大約 4.2 光年,該恆星系統存在一顆氣態巨行星和一顆比地球體積大 17% 的巖石行星,巖石行星正好處於恆星系統的宜居帶,意味著該行星可能存在液態水。這個無法解釋的信號在觀測過程中發生了輕微變動,其方式類似於行星運動產生的變化。
  • 為何人類找不到地外生命?研究員:或許人類根本看不見
    在遠古的很多壁畫和一些古書記載、民間傳說中,都留下了很多外星人的印記,不過,有趣的是,人類一直到今天,仍然沒有找到任何一個地外生命,也沒有發現任何一個存在生命的星球,外星人仍然是人類想像中的生命,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外星人真的存在,也沒有確鑿的線索顯示,外星人來到過地球。
  • 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它會是什麼模樣?
    我們也不能忽視適居帶(CHZ), 美麗的地球就置身其中, 而且銀河系中某個地方一定會有地球的孿生星球。地球很稀有,但稀有並不意味獨特,地球的孿生星球上可能也存在生命和文明。不過適居帶內的地球相似體並不一定是唯一一種有生命和液態水的行星類型。
  • 「三體」星球可能存在生命,距地4光年,各項指標比太陽系還要好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先進水平使人類對世界有了新的認識,知道自己在宇宙中是多麼渺小,同時也對未來的發展感到迷茫。在如此複雜的情感和現實需求的驅使下,人類渴望在宇宙中尋找「伴侶」,以期獲得許多問題的真正答案。然而,令人難以接受的是,進入宇宙之前預想的那種「熱鬧」景象並不存在,宇宙波瀾壯闊的景象下難掩「死寂」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