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發現的7顆「戀母」行星有3個宜居,或有生命存在

2021-01-13 央視網

在北京時間23日凌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NASA又宣布了一個令人吃驚又興奮的新發現:科學家們通過斯皮策紅外太空望遠鏡,在距離地球39光年的地方,首次發現了7個地球大小的行星圍繞一顆恆星運行的行星系統,更重要的是,其中3顆恆星位於母恆星TRAPPIST-1的宜居帶內。(圖1)

這一發現刷新了太陽系外圍繞一顆恆星運行的宜居行星數量。在此前發現的30多個宜居系統中,每個系統中都只有一顆宜居行星。這一次,在一個系統當中找到三顆宜居行星,賺到了!麻省理工學院教授Sarah Seager在發布會上說:「從無到有(指此次在一個恆星周圍存在多個類地系統的發現)通常困難重重,但從1到更多會相對更容易。」此次多個類地行星系統的發現,或許會為地外生命的探尋開闢一個新的方向。

在2015年發現「地球大表哥」克卜勒452B和2016年發現「地球孿生哥哥」比鄰星b之後(圖2),「地球兄弟團隊」也在不斷擴充之中。

圖2:地球分別和克卜勒452B(左)、比鄰星b(右)大小比較圖。

7顆「戀母」行星:距離恆星較近,科學家20天看遍

這是人類首次發現如此多的類地行星在一個恆星周圍繞轉,甚至比圍繞太陽轉動的類地行星還要多(太陽系中只有4個巖質的類地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自從人類在90年代初探測到第一個地外行星以來,截至2017年2月15日,天文學家們已經在2687顆恆星周圍發現了5000多顆地外行星。儘管和地球尺寸大小差不多的行星有可能佔到了20%左右,但是根據地球相似指數判斷,只有2個(Kepler 438b和KOI-4878.01)和地球相似,所以類地行星是及其稀少的。

確認行星本身的存在和數量比較容易,而確定行星的構成則相對比較困難,需要我們對行星的質量和半徑進行測量之後,才有可能做出估計。對於目前探測到的絕大多數地外行星而言,因為質量和半徑不易測量,我們很難最終確定行星的構成。

在這次新發現的七星系統中,7顆行星距離恆星TRAPPIST-1都非常近,行星運行的軌道平面又非常適於觀測,天文學家們才有機會確定這些行星的性質。

這7兄弟距離它們的母星究竟有多近呢?如果以太陽系做類比的話,這7個地球大小的行星都被壓縮在水星的軌道之內。最近的一顆行星TRAPPIST-1b,差不多只有地球到太陽距離的1/100(參見圖3),水星到太陽距離的1/30;最遠的行星TRAPPIST-1h,也只有水星到太陽距離的1/6。正是因為距離甚近,七顆行星的公轉周期很短——最短的1.5天,最長的也只有20天,於是,天文學家們在利用美國斯皮策紅外望遠鏡對這一系統進行了持續20天的觀測之後,就幾乎很好地了解了所有這些行星的基本性質。當然,因為老七最遠,觀測時長和它的轉動周期差不多,所以我們在這20天裡對它的了解是最少的。

圖3:此系統各個行星參數和太陽系巖質行星參數比較。

TRAPPIST-1(中譯名為「特拉比斯特-1」)——這個中心恆星的名字聽起來十分古怪,其實,它源自一個叫做「TRAnsiting Planets and PlanetesImals Small Telescope–South」(TRAPPIST;行星和星子凌星的小望遠鏡系統)的望遠鏡項目。該項目利用位於智利拉息拉天文臺(La Silla observatory)一個口徑60釐米的小型望遠鏡,在紅外波段對太陽系附近的超冷褐矮星光變曲線進行監測(之所以利用紅外波段是因為母星溫度比較低,主要輻射在紅外波段),試圖探測到其周圍的行星。

我們如何尋找近40光年之外地球的兄弟呢?行星探測方式有許多種,常用的有視向速度法、凌日法、微引力透鏡法,還有直接成像法等,全都介紹一遍得用上幾節課的時間。對於TRAPPIST項目來說,顧名思義,它所使用是凌星法——當行星從恆星前方經過時,由於行星的遮擋效應,會使恆星星光在一定程度上變暗(其實變化極其微小,最大只有百分之一),我們從而可以推斷行星的存在。

此次新聞發布會的主角TRAPPIST-1是該項目所發現的第一個超冷矮星系統(註:超冷矮星,指質量通常只有幾十個木星質量的恆星)。2016年5月的時候,歐洲和美國的科學家們曾聯合利用此望遠鏡和更大口徑的甚大望遠鏡(Very LargeTelescopes)對此系統進行觀測,發現了三顆行星。而這一次,他們更進一步,利用口徑0.85米的斯皮策太空紅外望遠鏡,不僅對原已發現的行星做出了進一步確認,而且又發現了另外四顆類似行星(圖4)。

圖4:斯皮策望遠鏡(左)所觀測到的7個行星的光變曲線示意圖(右),凹陷的地方是因為行星的遮擋效應。

3顆宜居星球:雖有生命希望,然而危機重重

更重要的是,在新發現的4顆行星中,竟然有3顆行星位於我們一直在努力探索的宜居帶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金髮姑娘區」(Goldilocks Zone)。按照我們目前對於生命的理解,液態水是生命存在的最基本要求。所以一顆恆星既不能距離恆星太近,也不能距離恆星太遠——太近,行星表面就會太熱;太遠,行星表面又太冷——都無法產生液態水存在的條件。當然,對於不同大小和溫度的恆星而言,宜居帶的位置和寬度會又差別。在我們的太陽系中,金星、地球和火星位於宜居帶中。和業已50億歲的太陽相比,TRAPPIST-1系統中心的恆星TRAPPIST年齡只有5億年,尺寸要比太陽小很多,直徑只有太陽的1/10,僅比木星稍微大一點點(圖5)。與此同時,它的溫度也很低,表面溫度大約為2550開爾文,所對應的亮度只有太陽的1/2000。由此我們不難想見,它的宜居帶也比太陽系裡的宜居帶更加靠近中心恆星。

在這七兄弟當中,1e、1f 和1g三顆行星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存在液態水的(圖6)。儘管中心恆星的亮度相比太陽而言十分微弱,但因為它們距離恆星很近,所以接收到的中心輻射也不算弱——1e接收到的光和地球所接收的太陽光差不多,1f上的光和火星上的相似。

圖5:TRAPPIST系統和木星衛星大小比較圖。

圖6:綠色區域代表宜居帶。

圖7:1f上的想像圖。

地球究竟是不是宇宙中孤獨的生命載體?這是天文學家們一直以來在努力解答的問題,也是人類尋找宜居星球的初衷。儘管單從距離的角度判斷,這幾個行星都比較適合於生命的發展,但是生命是否真正存在,還取決於很多其他因素。

至少對於1e、1f和1g三顆宜居行星而言,生命存在並不樂觀。這主要因為它們距離中心恆星比較近,很有可能已經被潮汐鎖定——就像月球總是把自己的正面對著地球一樣——這些行星有可能總是以固定某一面對著中心恆星,這對於生命的發展是很不友好的。

但宇宙又往往給我們以驚喜,生命也時常存在於我們意想不到的環境之中。生命的活動通常會在行星的大氣中留下一些特徵,所以關於這些行星中究竟有無生命存在,還需要我們對它們的大氣展開進一步觀測分析。

明年即將發射的韋伯紅外望遠鏡,憑藉著其巨大的口徑和強大的觀測能力,或許會告訴人類這些行星上有無生命的答案。讓我們在為努力探索的科學家們歡呼加油的同時,一同期盼宇宙深處生命信號的到來。

文章由科普中國出品,並授權央視網《跟著小編學科學》欄目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製作:黑洞來客團隊 苟利軍 黃月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發現110光年外宜居行星上存在水,可能是宜居的大號地球
    超級地球這是科學家首次對一顆行星做出這樣的發現,該行星與恆星的距離意味著理論上它的表面可能有液態水。即天文學家首次在太陽系外的一顆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上發現了水存在的證據。這一發現表明,圍繞一顆距地球110光年的紅矮星運行的行星K2-18b的大氣層中含有水蒸氣。這是第一次發現行星位於我們所認為的宜居帶上。相關研究的兩篇論文一篇發表在《自然天文學》上,一篇上傳在arXiv網站上。
  • 美德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星球:比地球更宜居
    人類真能為自己找到第二個、甚至更多家園嗎?正是太多的未知,不斷撩撥著人類的好奇,去探索浩瀚宇宙背後無盡的奧秘。據央視報導,近日,美德兩國研究人員宣布,在對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條件進行比對後,最終從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了24顆「超宜居」行星。這些行星距離地球均超過100光年,它們圍繞旋轉的恆星壽命比太陽長且變化更慢,因而生命體或許更容易在這些星球生長。
  • 想在太陽系其他行星發現生命,除非太陽打西邊出來?「金星生命」
    人類探索其他星球,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尋找地外生命,如金星這般煉獄似的星球幾乎不可能有生命存在,而且探索它難度極大,繼續探索對人力、資源、經費等都是得不償失的損耗。漸漸地,金星「失寵」了。接下來,人類將探索的目標指向了火星。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金星、地球、火星都處於宜居帶裡。一片荒蕪的火星比起煉獄般的金星對人類要友好得多。
  • 太陽系中的宜居星球已找到,存在海洋和大氣層,或許有生命!
    1657年的10月份,第1顆人造衛星進入到了外太空,打開了探索宇宙之路,人類真正走出了地球,才意識到原來兩者之間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別。科技的進步影響著地球上的生態環境,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在不久的將來人類文明巨大突破,地球很有可能不再適宜人類生存下去,如果人類想要延續自己的文明,必定要去到其他星球上,而探索宇宙的首要任務,要尋找人類的新家園,那麼在太陽系內能否有人類的新家園嗎?經過人類半個世紀的努力,終於成功找到了一顆適宜人類居住的衛星土衛六和木衛二。土衛六有何特殊?
  • 宇宙直徑930億光年,擁有上萬億個星系,是否有外星人存在?
    目前為止,地球是人類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但是在浩瀚的宇宙裡,像地球這樣的行星可以說是數不勝數,那麼究竟是否有外星生命存在呢?2009年3月6號,美國宇航局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探索系外行星的太空望遠鏡,叫做克卜勒太空望遠鏡。
  • 木星是一個氣態行星,上面絕對沒有生命嗎?可能會有「水母」存在
    木星是一個氣態行星,上面絕對沒有生命嗎?可能會有「水母」存在我們人類所賴以生存的這個美麗的地球,在這個宇宙中已經存在了四十六億年了。而在這個宇宙中,地球只是一顆很渺小的行星而已。大小沒有什麼突出的地方,但是地球上面有生命的存在,讓這個地球在這個宇宙中,顯得不是那麼的平庸。
  • 科學家發現24個可供人類居住星球,宜居程度更甚地球!
    據海外媒體10月6日報導,最近美國的科學家就在移民外星這一課題上有了重大發現。來自華盛頓大學的一群科學家,一直致力於研究地球以外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勤勤懇懇研究了數十年,沒想到還真讓他們找到了,還不止一顆,足足有24顆!甚至這些星球比地球還適合人類居住!
  • 外星人並不存在?有證據表明:地球才是唯一能夠承載生命的星球
    一般來說,任何行星都不可能把生命與我們地球分開。超過6000顆圍繞遙遠恆星公轉的行星被標記為可能有生命存在,因此,可以肯定其中至少有一顆行星是外星文明的家園。
  • 地球之外,真的有生命存在嗎?美國科學院院報:可能有10億顆地球
    當人們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即便是在觀測條件最好的夜晚,人類肉眼可見的恆星大約只有2500顆,而且,這些星星都是離地球不超過1000光年的恆星。然而,宇宙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加廣闊無垠,僅僅地球所在的銀河系,擁有的恆星就至少有1000億顆,而人類肉眼可見的恆星實際區域,僅相當於銀河直徑的1%。
  • 宇宙中星系行星眾多,可曾有外星生命存在?還是要眼見為實!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宇宙中所存在的星系足足有2萬多億個,並且和地球很類似的星星也不低於1萬億億顆。在如此龐大的星系之中,不知道你是不是相信也有外星人的存在呢?就拿目前人類所探測出來的這些系外行星來看,就已經有4171顆,像恆星系也足足有3092個。
  • 比鄰星三體世界會有生命嗎?天上有三個太陽,外星人活得很艱辛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呢?夏天晴朗的夜晚坐在鄉村的小河邊抬頭仰望著浩瀚無垠的星空。看著天上的銀河和滿天的繁星產生無限的遐想,「我們的地球溫暖而舒適,宇宙其它恆星的周圍也會是這樣嗎?它們那裡也是不是有地球這樣生機勃勃的行星呢?」銀河系的直徑至少有10萬光年。它裡面有1000億~4000億顆恆星。銀河系中行星數量應該更是不計其數。
  • 地球之外有沒有外星人?外星有生命存在嗎?
    最終,我們發現整個宇宙當中至少有上千億個星系,而每一個星系當中至少有上千億顆恆星。既然整個宇宙中有這麼多星系,很多人就會很自然地問:在我們的整個宇宙當中,會不會有其他生命的存在?地球之外有沒有外星人?其實,儘管關於外星人的傳言有很多,目前我們並沒有探測到任何有關於外星人的證據。
  • 傳說中的天狼星人是否真的存在?
    其實不僅是有人懷疑天狼星中存在宜居行星,還有傳言猜測在天狼星的系統中存在智慧生命,人類稱他們為天狼星人,並且它們還來過地球?那麼這個傳言是怎麼來的呢?因為在非洲有一個古老的多貢部落,這個部落的人掌握著與它們科學水平和認知不符的天文知識,例如:它們在很久以前就知道了在天狼星A附近還存在著一顆肉眼看不到的恆星,它們並沒有先進的望遠鏡是如何知道天狼星B的存在呢?
  • 呼聲最高的「超級地球」或已有生命存在
    然而,科學家們並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並且隨著新超級地球的陸續發現,他們開始關注這個問題。這類地行星距離地球很遠,和地球一樣是一個星系中適宜居住的區域,環境和地球類似,不僅有水資源,而且有大氣。現在,科學家們發現了50個類似地球的巖石行星,其中有16個非常類似於地球,現在我們來看一看其中三個最像、也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超級地球」。
  • 深入大西洋深海處,科學家發現大量新物種,或刷新對外星生命認知
    從目前的探索情況來看,在已知的系外行星中,適宜我們人類居住的星球可能不是很多,前段時間科學家才從4000多顆已知的系外行星中選出了24顆「超宜居」行星。問題是,在這些「超宜居」行星上,生命能夠存活嗎?答案是不知道,因為我們並沒有到達這些外星球,也還沒發現這些外星球的生命跡象。不過,科學家在探索地球時,發現在一些環境極為惡劣的地區存在大量的新物種,可能會刷新我們對外星生命的認知。
  • 研究發現:4光年外「三體」星球可能存在生命,人類要小心了
    自從知道比鄰星的存在後,科學家們一直想知道它是否有行星。經過幾十年的觀察研究,歐洲南方天文臺終於在2016年8月在其附近發現了一顆行星。 這顆被命名為「比鄰星b(Proxima Centauri b )」的行星質量和地球差不多,是一顆類地行星,公轉周期約11個地球日,距離母星約750萬千米。
  •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顆「鳥神星」
    藝術家筆下的鳥神星與其衛星在太陽系的研究歷史上,鳥神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因為它緊挨著(緊鄰)鬩神星,它的發現促使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重新考慮行星定義並創建新的矮行星群。發現過程2005年3月31日,在美國聖地牙哥東北80公裡處的帕洛瑪山天文臺,M.E. Brown, C.A. Trujillo,and D.
  • 2020 年外星人十大發現:生命可以在黑洞周圍存活 ...
    人們一直對地球人類在宇宙中是否是孤獨唯一的高等智慧文明存有疑問。儘管這個問題在 2020 年仍沒有獲得解答,但許多發現似乎增加了外星生物存在的可能性。比如,此前就有科學家在太陽系鄰近的比鄰星行星中發現了潛在的生命跡象,以下是 2020 年關於外星人的十大驚人發現:1、外星人從比鄰星向地球人類打電話?
  • 「三體」星球可能存在生命,距地4光年,各項指標比太陽系還要好
    事實上,主流科學界確實認為距離是一切的障礙,例如,宇宙中離太陽系最近的行星,離我們大約4光年遠。也許很多人不知道比鄰星和半人馬座α雙星共同組成了一個三星系統,這就是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中三體星的原型。科學家們自從知道這顆恆星存在以來,就一直在想它附近是否有行星。經過幾十年的觀察和研究,歐洲南方天文臺終於在2016年8月在其附近發現了一顆行星。
  • 科學家意外發現超級地球,溫度竟比地球更適合生存!
    而且絕大部分不會只有一顆,銀河系有2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有多少行星?宇宙中有上萬億乃至十萬億個星系,每個星系都有千億乃至萬億顆恆星,你能算出有多少恆星嗎?恆星都算不出來,還能夠知道有多少行星嗎?而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曾在2019年的時候發布了一則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現了第一個潛在的可居住星球。這顆新行星圍繞著一顆名叫GJ357的恆星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