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濤在之前的文章中不止一次地講到過關於蘇美爾文明。他作為史前最早的文明之一與外星文明的聯繫非常緊密。蘇美爾文明的這些發現或者發明都是經過考古學家的挖掘和論證的,也是得到了很多研究歷史人群和科學派的認同。但是這個蘇美爾文明有一點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那就是第一批蘇美爾人到底是從哪來的。經過研究和推論,科學家和考古學家們認為蘇美爾人肯定是黑頭髮的亞洲人,不是歐洲或非洲人。但這時候有人說了。就在印度還真發現了一些類似蘇美爾人的生活遺蹟。所以就又推論說蘇美爾人是從印度遷移過去了,但是由於證據不太充分,所以這個觀點也沒有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同。
既然這個問題科學解決不了,那就輪到偽科學派上場了。他們的觀點很玄乎。認為蘇美爾人的祖先,甚至是人類的祖先都是外星人帶來的。並不是進化而來的,但是還有一個古文明研究專家寫了一本關於地球編年史的書,其中有一本叫做第12個天地,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看過。這本書的內容實在是腦洞大開,完全超乎你的想像,就跟看科幻片似的,精彩程度遠比正兒八經的科學有意思多了。而裡面很大一部分觀點為對太陽系的認知是11個天體。而他所說的第12個太陽系的天體就叫做尼比魯星球,書裡說尼比魯星球每3600年就會進入太陽系一次。大約在45萬年前,尼比魯星球上的安魯納基人就來到了地球。那他們來地球幹什麼了?挖黃金。怎麼說是挖黃金呢?別忘了金字塔。於是他們開始在地球上的各個地方建立著根據地,包括埃及、南美、南極洲和波斯灣等等。
濤濤在之前文章中講到過關於尼比魯星球的天體。但同樣也想通過尼比魯星球引出一個話題,人類究竟從哪來?地球又是不是唯一的地球。不過第二個問題濤濤倒是可以非常乾脆的回答,在廣袤的宇宙中,這種類地球的星球絕對有無數顆,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宇宙中恆星的形成機制都差不多,都起源於星子云。都是星雲的凝聚和收縮形成的恆星吸積盤。中心壓力和高溫引發了氫核聚變,恆星就生成了。恆星會吸取這個吸積盤中絕大部分質量,也會剩下一點點渣子,就會形成行星。一個恆星系統就這樣生成了,可以說所有的恆星幾乎都會有行星相伴。而且絕大部分不會只有一顆,銀河系有2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有多少行星?宇宙中有上萬億乃至十萬億個星系,每個星系都有千億乃至萬億顆恆星,你能算出有多少恆星嗎?恆星都算不出來,還能夠知道有多少行星嗎?
而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曾在2019年的時候發布了一則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現了第一個潛在的可居住星球。這顆新行星圍繞著一顆名叫GJ357的恆星運行。這顆m型矮星的質量和大小大約是太陽的1/3,比我們的恆星冷40%。後來又在2020年7月份,歐洲南方天文臺eso陸基望遠鏡現已發現50多顆系外行星,其中包括一顆潛在孕育生命的超級地球行星。那麼什麼是超級星球?所謂的超級星球就是類地行星,就是像地球這樣有著堅硬外殼,可能在所謂宜居帶的行星。這在每個恆星中都可能存在,距離我們最近的比鄰星存在,距離我們第二近的巴納德星也存在。
現在宇宙中已經發現了幾千顆太陽系外行星,其中上千顆所謂的類地行星、宜居帶行星也有幾百顆。所謂蛇夫座距離六光年的超級地球,就是巴納德b星。所以我們神秘兮兮地把這顆巴納德b星拿出來說事實在有些小題大做。巴納德星是距離我們地球第二近的太陽系外恆星,第一近的是比鄰星。發現了一顆宜居帶行星,現在第二近的巴納德星又發現了一顆宜居帶行星,因此可以說行星的這種狀態是很普通的,只不過是人類現在的觀測和探查手段還很弱,難以探測清楚罷了。
每個天體都在運行,我們地球以每秒460米的速度自轉,以每秒30公裡的線速度圍繞著太陽公轉。太陽則以每秒250公裡的速度圍繞著銀河系中心公轉,轉一圈需要2.5億年。這顆巴納德星也在運行。每秒運行速度100多公裡,實際上還沒有太陽線速度快,但這個速度是向太陽相對運行的速度。因此就會越來越靠近太陽。就有人驚呼了,不過這兩個星球還不是呼聲最高的,克卜勒452b現在才是呼聲最高的。位於距離地球1400光年的天鵝作星系,與地球相似度高達98%,被科學家成為地球版2.0。體積也是地球的六倍,直徑是地球的1.6倍。年齡超過60億年,比地球多15-20億年,所以也被稱為超級地球。和地球一樣圍繞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行,公轉周期大約是385天。並且處於恆星系統的宜居帶,由於距離較遠,科學家只能通過天文望遠鏡經過觀測的數據分析,克卜勒452b擁有大氣層以及流動的液態水。所以很有可能存在生命。
其次第二個就是克卜勒22b,他是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第一個類地星,距離地球600光年。直徑是地球的2.4倍,質量也是地球近十倍。雖然整體比地球大很多,但由於與主恆星的距離較近,所以克卜勒22b的運轉軌道周期約為290天。並且圍繞的主恆星也是和太陽一樣的光譜型G的矮黃星。只是質量比太陽小,溫度也低很多,這些恰好讓克卜勒22b星球接收的光照亮與熱能都非常合適。其地表平均溫度在22度左右。據科學家觀測,克卜勒22b星球在恆星系統的位置會讓此星球表面存在液態水,所以科學家推斷克卜勒22b存在低等生命可能性非常高。光從他的數據資料顯示,其實就非常適合生物的生存。尤其是第二個它的平均溫度在22攝氏度,四季皆宜。可見倘若人類移居到了克卜勒22b居住會比在地球居住要更舒適。
不過就目前而言,克卜勒22b其實還有兩點在困擾著人類。一點是關於他的星球屬性,他究竟是一顆巖石行星還是一顆氣態行星。顯然如果是氣態行星,哪怕克卜勒22b和地球生態環境完全類似。人類也無法居住在克卜勒22b,也因為分不清是巖石行星還是氣態行星的緣故。科學家不能確定這顆行星的質量大約是多少,因此並沒有第一科研究更詳盡。而且如果它是巖石行星的話,則克卜勒22b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35倍。粗略估計,一顆克卜勒22b大約相當於14個地球之大。這顆星球上至少能夠供十倍以上的地球人類居住,以及克卜勒22b上大約有著多少說不清的礦產資源。人類可以安心地在克卜勒22b上生存千萬年,也不用擔心資源隨意的開採百年之後就已經面臨枯竭了。
不過理想很美好。目前階段咱們對於這些星球的探索也僅僅停留在看得見的階段。至於他上面的真實情況,、還有無生命存在以及他是否宜居都只能按照已有的科學知識去推測,如果要實地考察,依照人類目前最快的飛行的速度。也需要在太空中航行將近2000多萬年的時間才能到達克卜勒22b。更別提離得更遠的克卜勒452b了。科學家們目前只能寄希望於發現了更多顆距離地球更近的類地行星。那麼你的看法呢?歡迎留言告訴濤濤吧,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我是濤濤隨記,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