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特草原驚現非洲鴕鳥

2020-05-12 掌上巴彥淖爾
烏拉特草原驚現非洲鴕鳥

想觀賞鴕鳥,絕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到動物園,殊不知在烏拉特中旗甘其毛都鎮德日素嘎查的廣袤草原上,一群非洲鴕鳥已安家,吸引眾人眼球,還為牧民敲開了致富門。

「走,到老竇家去看『大鳥』!」去年7月,烏拉特中旗甘其毛都鎮德日素嘎查牧民有了新節目,一有時間就來到牧民竇紅光家看「大鳥」。村民們嘴裡說的「大鳥」,其實是非洲鴕鳥。4月30日,記者也來一睹它的風採。

烏拉特草原驚現非洲鴕鳥

走到竇紅光家,30隻鴕鳥或悠閒地覓食,或追逐嬉戲,或揚起細長的脖子好奇地張望。看見記者,這些大傢伙們三五成群迎過來。「別看鴕鳥個子大,一點也不笨。它們天生好奇,不害怕生人。」竇紅光說,經過大半年的養殖,他基本上摸透了鴕鳥的習性。

烏拉特草原驚現非洲鴕鳥

德日素嘎查所在地是烏拉特中旗甘其毛都鎮,在內蒙古邊境地區與蒙古國南戈壁省接壤,有390人,是以蒙古族為主的邊境純牧業嘎查,三分之二的草場為無水草場,常年多風少雨,自然環境和生存條件惡劣。近些年,旗委政府加大力度恢復、保護草場生態環境,實行禁牧,牧民積極響應,開始為增收致富找出路。

烏拉特草原驚現非洲鴕鳥

去年,竇紅光到河北考察致富項目,看到了養殖鴕鳥的前景,他二話不說就回牧區蓋圈舍,為鴕鳥營造舒適的生存環境,然後種檸條,為鴕鳥準備充足草料。諸事具備後,花了幾十萬元「引」回50多隻鴕鳥「嘗鮮」。

烏拉特草原驚現非洲鴕鳥

雖然有多年養殖肉羊、駱駝等牲畜的經驗,但養鴕鳥對竇紅光來說還是「摸著石頭過河」。「從雛鳥到3月齡最難養,是飼養成敗的重要時期,需要悉心呵護,稍有不慎就可能『夭折』。過了這個階段,就很好養活了,一天餵兩頓,很省心。」竇紅光說,現在他已因地制宜摸索出一套鴕鳥養殖技術,在他的悉心照料之下,鴕鳥健康成長。

目前鴕鳥處於發展初期,還沒有創造收益,但是提及未來,竇紅光信心滿滿。

烏拉特草原驚現非洲鴕鳥

說到鴕鳥的好處,竇紅光如數家珍,可以說鴕鳥渾身是寶:皮,質地柔韌、耐磨、透氣性好、花紋別具一格,是優質的皮革材料,用生皮做成的皮包價值上萬元;肉,鮮嫩,脂肪低、蛋白高,營養價值較高;羽毛,柔軟細滑,是製作高級羽絨或服裝飾品的上好材料;蛋,營養豐富,蛋殼還可以雕成精緻的工藝品;油還有藥用價值,能做化妝品輔料......

烏拉特草原驚現非洲鴕鳥

「一隻鳥一年的飼養成本包括飼料大概需要2200元左右,如果養殖合理,一隻鴕鳥一年產100斤左右的肉沒問題,按照市場均價50元一斤,也就是一隻鴕鳥光肉一年就可以賣到5000元。另外,兩年的鴕鳥開始產蛋,頭年產30~40枚,一枚蛋市場價賣150~200塊錢,如果把鴕鳥蛋加工成工藝品,一枚甚至可以賣到上千元。這還不算鴕鳥的皮毛,一張皮最高價值1300元,一隻鴕鳥的羽毛最高可賣600元。總體來說,鴕鳥啥都能賣錢,平均每隻一年的利潤非常可觀。」竇紅光說。

除了搞特色養殖,竇紅光還養了紅公雞、地蹼等。去年,竇紅光的紅公雞、地蹼的平均增收達到10幾萬元,也帶動了周圍牧民發展特色養殖。

談到下一步打算,竇紅光說:「我們成立了合作社,有合作社牽頭,效益相對有保證。在鎮政府的鼓勵、支持和指導下,我們準備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條件,把特色養殖效益搞上去,讓牧民的腰包都鼓起來。」



巴彥淖爾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袁雅芹/文

楊曉軍/圖

烏拉特草原驚現非洲鴕鳥

相關焦點

  • 內蒙古烏拉特草原老鼠成患 嚴重破壞草原生態
    在烏拉特草原生活了40多年蘇雅拉圖,從來沒見過這麼多老鼠。  蘇雅拉圖是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額爾登布拉格蘇木阿日齊嘎查的牧民。  據他說,往年5月的烏拉特草原,已是牧草返青的季節,放眼望去滿目綠色。
  • 內蒙古烏拉特草原上再現成群蒙古野驢
    在廣袤的內蒙古烏拉特草原上,再現草原精靈——蒙古野驢,它們和當地牧民和諧共處,構成了一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蒙古野驢。(來源:烏拉特中旗融媒體中心)近日,記者在草原最美的時節來到烏拉特中旗巴音烏蘭蘇木邊境一線,見到了放牧的牧民呼慶圖,他正在草場上用望遠鏡瞭望著12頭蒙古野驢,遠遠望去一頭頭強壯的野驢正在安詳地吃草,不時的還靜靜地抬頭觀望著我們。
  • 大批候鳥到內蒙古烏拉特草原過冬
    寒冬時節,大批鴻雁、赤麻鴨等候鳥到內蒙古烏拉特草原棲息過冬,讓寒冷靜默的草原增添生機。連日來,成群結隊的鴻雁在烏拉特中旗新忽熱蘇木查幹敖包牧場棲息、覓食,時而低空盤旋,時而展翅飛翔,此起彼伏的鳥鳴聲分外動聽。
  • 奶香、酒香、肉香……烏拉特草原味道飄香前門大街
    尋味而來的遊客在天賦河套前門店聚集,爭相選購草原牛羊肉、紅樹莓酒、駝奶皂等特色產品。記者獲悉,這些來自內蒙古烏拉特草原的扶貧產品,24日起首次集中進京銷售,將藉助京城消費大市場帶動牧民們持續增收。 「來口剛出鍋的羊肉吧!」身著天藍色蒙古長袍的店員熱情地為過往遊客和市民端上了一塊塊熱氣騰騰的鮮美羊肉。圍聚而來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就著奶茶品嘗剛出鍋的羊肉。
  • 非洲鴕鳥一隻價格多錢後備種鳥鴕鳥苗
    非洲鴕鳥一隻價格多錢後備種鳥鴕鳥苗近幾年,在我國一些地區興起鴕鳥養殖熱,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化經營的趨勢正逐步形成。有關專家認為,鴕鳥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鴕鳥產業蘊藏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國中西部地區適宜推廣鴕鳥養殖。鴕鳥原產於非洲草原和阿拉伯沙漠,是世界上現存體型最大的鳥類。
  • 產業|江華:非洲鴕鳥落戶瑤鄉
    新湖南客戶端1月14日訊(通訊員:李江輝 彭保華 )在農村,養殖雞、鴨、豬、牛都很常見,在江華瑤族自治縣大路鋪鎮斷石橋村任旭的農場裡,卻住進了三十多隻非洲鴕鳥。 大長腿,細長的脖子,短小的翅膀,濃密的羽毛,堅硬的嘴巴,這就是任旭養殖的鴕鳥。
  • 男子養非洲鴕鳥年賺百萬,大鳥也有大市場
    鴕鳥是非洲一種體形巨大,不會飛但奔跑得很快的鳥,也是世界上現存體型最大的鳥類。生活在非洲草原上,高可達2.5米,全身有黑白色的羽毛,脖子長而無毛,翼短小,腿長,雖然價格昂貴,但是卻很少有人去選擇養殖鴕鳥,而下面這個就是一個養鴕鳥成功創業的案例。
  • 《萬靈啟源》驚現木乃伊響喜鴕鳥怎麼樣 時裝外觀介紹
    導 讀 在萬靈啟源手遊中驚現木乃伊響喜鴕鳥時裝怎麼樣呢?具體內容效果又是什麼呢?不清楚的話,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非洲鴕鳥「移民」鳳陽 千年臨淮古鎮走上致富路(圖)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兩米多高的修長身軀,粗壯的腿和爪,二三百斤體重,一群體型龐大的非洲鴕鳥三兩成群聚在一起,時而引吭高歌,時而低頭覓食,一副悠閒自得的樣子。若不是環境時時提醒著我,還真以為來到非洲大草原。
  • 中國的非洲鴕鳥基地,就在四川,這裡的鴕鳥很親近遊客
    但今天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老馬鄉另一番美景——非洲鴕鳥基地。老馬鄉的非洲鴕鳥基地是在2009年建造起來的,這裡的農民開創了「庭院養殖」鴕鳥模式,現在越來越多的老馬鄉村民加入了鴕鳥養殖。如今,老馬鄉鴕鳥養殖在當地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不僅如此,老馬鄉非洲鴕鳥基地也成了老馬鄉「走出去」的一張名片,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老馬鄉鴕鳥基地養殖的鴕鳥品種是非洲鴕鳥。
  • 世界十大不會飛的鳥類,非洲鴕鳥上榜單
    世界十大不會飛的鳥類1、非洲鴕鳥 鴕鳥是非常典型的不會飛的鳥類,其中最大的就屬非洲鴕鳥,在現代生存的鳥類中,世界上最大的鳥要屬非洲鴕鳥了。鶴鴕也是一種大型不能飛的鳥類,它是世界上第三大的鳥類,僅次於鴕鳥和鴯鶓,翼非常退化,比鴕鳥和美洲鴕鳥的翅膀更加退化。
  • 網曝北京街頭出現奔跑的鴕鳥(組圖)
    路上驚現一隻鴕鳥速度很快 可超越車速(微博配圖)   5月13日凌晨,北京朝陽北辰福第小區附近驚現一隻鴕鳥  陸地上短跑最快的動物:非洲的獵豹是陸地上短跑最快的動物,時速可達110公裡,但是它的長距離奔跑時速僅為60公裡左右,它們最快的速度只能維持1分鐘,接著便得花上20分鐘時間喘息、恢復。  遊得最快的動物:旗魚,遊速每小時達120公裡,比輪船正常航行的速度要快三四倍。
  • 烏拉特後旗騎士音樂嘉年華進擊戈壁
    在烏拉特後旗政府全方位支持下,提供完善的吃住行保障及多項特色娛樂狂歡項目。  這裡有馬蹄琴聲幽咽的廣袤草原;斜陽萬裡如血的丹霞地貌;大漠孤煙直的萬頃戈壁;大漠中散落著人跡罕至的瑪瑙湖;神秘的善岱廟和石墓;巨大的恐龍化石;峭壁上的遠古巖畫;還有古詩「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陰山腳下的胡馬匈奴城和蒼涼雄渾的塞外古長城……遊客團和旅遊景點的缺席,讓烏拉特後旗仍然最大限度地保持著原生態的自然風貌,沒有人擠人的幻滅煩躁,沒有滿地垃圾的憤懣無助,建議攜帶上足夠的內存卡
  • 鴕鳥品種繁多,生活環境不一樣,而它們平均每小時60公裡!
    大家好,我是本期原創作者小馬,鴕鳥的種類分很多種,各種各樣,而那些不一樣的鴕鳥它們的分布也不一樣,習性也不一樣,同時天敵也不一樣,而作為野生非洲鴕鳥它們的分布和生活環境大概是怎麼樣呢?今天就和下馬一起來看看吧!
  • 鴕鳥為什麼把頭埋進沙子裡?
    鴕鳥,鴕鳥科唯一的物種,是非洲一種不能飛但跑得很快的鳥,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鳥類。生活在非洲的草原上。高達2.5米,全身黑白相間的羽毛,長而無毛的脖子,短翅膀和長腿。同時,速度達到60公裡/小時,成熟的雄鳥體高1.75~2.75米,體重60~160Kg。
  • 呼倫貝爾大草原:驚現猛獁象
    猛獁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冰川時期,那時呼倫貝爾大草原就是猛獁象的第二故鄉。呼倫貝爾地質公園猛獁象化石一萬年前,呼倫貝爾大草原是冰川氣候,極為寒冷。因為呼倫貝爾大草原屬於歐亞草原,而且氣候與西伯利亞地區氣候相近。原來生活在第一故鄉即西伯利亞地區的猛獁象,也慢慢地逐草遷徙到呼倫貝爾大草原地區。
  • 跟著非洲鴕鳥 跑出一條致富路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鴕鳥在哪裡?在非洲大陸地上的動物世界裡?或是在野生動物園裡?錯,它們出現在鳳陽縣臨淮關鎮姚灣村鴕鳥養殖基地裡。  9月17日,「改革開放四十年,扶貧攻堅看鳳陽」媒體採訪團來到臨淮關鎮姚灣村韓氏養殖有限公司,探訪鴕鳥養殖帶動當地貧困戶致富的新路子。
  • 《生財有道》生態中國草原行:鴻雁故鄉的美味財富
    (央視財經《生財有道》)烏拉特中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東北部。在這一片蒼涼廣袤的半戈壁草原上,生活著300多年前,從呼倫貝爾草原遷徙至此的蒙古族烏拉特部落。如今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鴻雁》,就是誕生於烏拉特中旗的大草原之上。
  • 鴕鳥為什麼要將頭埋進沙子?
    鴕鳥主要分布在非洲的沙漠平原地帶,它們奔跑速度極快。 很多人都知道,鴕鳥遇到危險來不及逃跑的時候,就會把頭頸平貼地面,或者埋進沙堆裡,人們譏笑鴕鳥的這種滑稽的行為
  • 非洲的「鴕鳥人」,只有兩個腳趾,網友:跑得快麼?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種族,每個種族都有屬於自己的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在非洲這個神奇的國度就有非常多的原始部落,雖然這些原始部落有很多風俗習慣是我們從來沒有見到過的,但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部落除了風俗習慣和我們不一樣之外,這裡的人都長著一雙鴕鳥腳,被人們稱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