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毒還在地球上「穩穩的」存在著,而它最早來自動物,狗作為人類的主要傳染源,病原體從動物「跨越物種界限」傳染給人類,這類疾病被稱為「人獸共患病」。而人類的感染性疾病超過60%是由野生或者家養的動物身上的病原體引起的。
人畜共患病按流行病學和病源種類進行分類可分為:由病毒、細菌、真菌、衣原體、立克次體、支原體、螺旋體、原蟲和蠕蟲等病原體所引起的各種疾病。歷史上,人們所熟知的人畜共患病有狂犬病、鼠疫等等。但多數通過醫學家的不懈努力,在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在日常生活中似乎讓人們感覺不到傳染病的嚴重威脅,但危險往往存在於人們的不經意間。
據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每年約有十億人感染動物源性疾病,有數百萬人死於動物源性疾病。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讓人們熟知,又容易被人們忽略的狂犬病。
狂犬病為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多見於狗、狼、貓等食肉動物。人多因被病獸咬傷而感染。一旦發病,死亡率幾乎100%。臨床表現為特有的狂躁、恐懼不安、怕風恐水、流涎和咽肌痙攣,終至發生癱瘓而危及生命。預防接種在本病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發展中國家的狂犬病主要傳染源是病犬,人狂犬病由病犬傳播者約佔80~90%,其次為貓和狼。發達國家由於狗狂犬病被控制,野生動物如狐狸、食血蝙蝠、臭鼬和浣熊等逐漸成為重要傳染源。
由於患病動物唾液50%~90%含狂犬病毒,人被患病動物咬傷、抓傷後,病毒自皮膚損傷處進入人體。黏膜也是病毒的重要侵入門戶。狂犬病是一種完全可以預防的致死性疾病,目前家養狗、貓已經成為我國人間狂犬病病例的主要傳染源,狗、貓患狂犬病後會直接威脅到人類。傷後儘早開始規範的暴露後預防處置,包括正確處理傷口,正確接種合格的狂犬病疫苗,視情況結合使用抗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