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愛鳥和自己!小心這些人畜共患病

2020-12-03 玄雞日記

人畜共患病顧名思義就是說可以從動物傳染給人類以及反之亦然的疾病。養鳥人士們以及即將準備養鳥的人士們可能會想知道,他們是否會從愛鳥那裡感染疾病。當然這個答案是可能的,但是有必要指出,飼養任何類型的寵物都會使你面臨感染人畜共患病的風險。

接下來小編將帶大家一起了解影響鳥類及其主人的人畜共患病。不過還是要強調的是不用過分擔憂,因為通過適當的消毒殺菌可以降低感染機率。小編主要是想帶大家熟悉常見症狀和傳播方式。

01過敏性肺炎

雖然這個並並不是真正的人畜共患病,因為它不會影響鳥類。但鳥類的主人可能通過吸入空氣中的羽粉顆粒而患過敏性肺炎。體制敏感的主人們要特別注意了哦。

02禽流感H5N1

禽流感病毒是一種眾所周知的致命的人畜共患病。它是通過接觸受感染禽類的糞便而傳播的。雖然H5N1不被視為對圈養寵物鳥的特別常見的威脅,但任何鳥類都有可能受到感染,並將病毒傳播給其他鳥類和人。

03禽結核病

禽類結核病是由吸入從受感染的禽類糞便中排出的空氣傳播的微生物引起的。這種疾病在鳥類和人類身上都很難治療,對一些人來說可能是致命的。

04彎曲桿菌病

彎曲桿菌病是一種引起胃腸道問題的細菌感染。它通常通過食物和水的糞便汙染傳播。雖然常見症狀餵腹瀉、體重減輕和嗜睡等,但彎曲桿菌病也可能出現在沒有任何疾病症狀的鳥類身上。

05衣原體病

衣原體病也被稱為鸚鵡熱和鸚鵡熱,通常會產生眼睛感染、腹瀉和呼吸問題等症狀。衣原體病具有高度傳染性,需要迅速和有力的抗生素治療,並對禽類進行隔離,以防止感染傳播。

06 隱孢子蟲病

隱孢子蟲病是由一種叫做隱孢子蟲的微小寄生蟲引起的,這種寄生蟲棲息在宿主的腸道裡。寄生蟲通過食用被感染動物的糞便汙染的食物和水傳播。接觸過它的人中約有80%會出現疾病症狀。大約一周後才會出現任何症狀。

07賈第蟲病

賈第蟲是另一種通過攝入受汙染食物傳播的腸道寄生蟲。賈第蟲感染的症狀包括嚴重腹瀉、體重減輕、大便油膩、胃痙攣和脫水。狗和貓也會感染賈第蟲,因為它存在於土壤、水和食物中。它可以在人們飲用未經處理的水的地區傳播。賈第蟲最好的預防方法之一就是經常洗手

08新城堡病

雖然新城堡病在野鳥和雞中更常見,但它也會影響鸚鵡和其他通常作為寵物飼養的物種。新城堡病是一種病毒,會導致神經功能障礙、癲癇發作和呼吸問題。它通過口腔和糞便傳播。雞的另一個症狀是產蛋量減少。雖然它在寵物鳥中不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但當它通過車輛、設備、水和飼料傳播時就會爆發,它可以通過運輸設備傳播。

09 沙門氏菌病

沙門氏菌通常是通過攝入受汙染的食物和水以及食物而感染的。抗生素治療通常能迅速控制病情。沙門氏菌病的症狀包括噁心、腹瀉、發燒、頭痛、嚴重的腹部痙攣,以及伴隨發燒而來的寒戰。嘔吐也可能是一種症狀。

10

肉孢子蟲是一種寄生性感染,可導致鳥類嚴重呼吸窘迫。肉孢子蟲的症狀包括糞便發黃、尾巴上下擺動、呼吸困難和昏昏欲睡。肉孢子蟲感染在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的禽類中通常是致命的。

如果懷疑愛鳥生病了要及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日常疾病知識的積累也是十分必要。不過不必過分恐慌疾病的發生,日常使用寵物專用消毒劑進行殺菌消毒,注意愛鳥食物衛生合理進行體內外驅蟲,愛鳥一定會健健康康陪伴我們!

相關焦點

  • 臥室中的人畜共患病(譯文)
    允許狗和貓呆在自己床上的寵物主人的百分比估計為14%-62%。然而,公共健康危險,包括人畜共患病發病率的增長,可能和這些習慣有關。隨著現代社會正變得更都市化,我們家庭中的傳統寵物,甚至外來生物的存在,變得越來越普遍。寵物已經成為家庭的一個組成部分,經常被認為是家庭的擴展。養寵物帶來很多好處,例如心理支撐、友誼,甚至是良好的健康實踐(鍛鍊或是減壓)。
  • 兔子有哪些人畜共患病「原創」
    很多人對動物有種莫名的恐懼,似乎有活體動物在身邊,都有可能會被感染上疾病。恐懼源於無知,讓我們來正視這個問題,清楚了解了之後,希望以後不要給動物,這裡說的是兔子,亂扣帽子,同時也是更好的保護我們自己。 「人畜共患病」的含義想必大家都了解,這個名詞已過時,現在已不是醫學專用名詞,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人獸共患病」才是,但這不僅涉及人類飼養的禽畜,更多涉及野生動物,這裡April依舊用「人畜共患病」一詞,這更契合我們的實際。
  • 人畜共患病之狂犬病
    人畜共患病按流行病學和病源種類進行分類可分為:由病毒、細菌、真菌、衣原體、立克次體、支原體、螺旋體、原蟲和蠕蟲等病原體所引起的各種疾病。歷史上,人們所熟知的人畜共患病有狂犬病、鼠疫等等。但多數通過醫學家的不懈努力,在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在日常生活中似乎讓人們感覺不到傳染病的嚴重威脅,但危險往往存在於人們的不經意間。
  • 生物醫學教授約翰·赫恩:應密切監測人畜共患病動物群體
    赫恩教授是一位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員,尤其對於風險應對、預防病毒、細菌和其他人畜共患病方面,有超過50年的研究經驗。赫恩教授認為,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流行病,我們必須從目前的經驗中吸取教訓,總結出應對其他人畜共患疫情的方法,全球各國政府、公共衛生機構、實驗室、CDC、專家,媒體都應該聯合起來,全球共同行動。
  • 王牌鏟屎官丨貓奴必看手冊:貓咪身上常見的人畜共患病
    現在很多人都會採取領養代替購買的方式養寵,也有一些人看到流浪的貓咪會忍不住伸出援手帶回家。但是流浪貓由於生活環境的問題,沒有定期接種疫苗、驅蟲,不可避免的會攜帶大量的細菌和病毒。因此獸醫小明建議大家帶一隻新的貓咪回家後,最好帶它去醫院檢查一下身體。
  • 養貓的人已經佔據多數,但這四個人畜共患病,主人需留意
    你好,點擊右上角關注【獸醫新同學】養貓的人一般會得什麼病?這裡我想說,有三種病養貓的人會感染,接下來依次介紹:第一,狂犬病狂犬病屬於人畜共患病,對於資深養貓鏟屎官來講,一般來說,不容易感染,除非是經常出來撿流浪貓的人,可能會因為遭受患有狂犬病的貓咪的攻擊而感染上狂犬病,這個病不可逆,所以一旦感染,100%死亡。
  • 水貂狐狸貉子移出可食用名錄背後:人畜共患病陰影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水貂、狐狸、貉子移出可食用名錄背後:人畜共患病陰影專家建議,儘快重新審定《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將水貂、貉、鹿科動物,鴕鳥科、雉科等人工繁育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移除水貂、狐狸、貉子的毛皮穿在身上了,肉去哪了?
  • 如何預防人畜共患病
    本報記者 王少華  禽流感、狂犬病、結核病、布氏桿菌病、口蹄疫,都是我們生活中出現的人畜共患病。尤其是H7N9的出現,更為我們敲響了預防人畜共患病的警鐘。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在過去十年中,危害人類健康的新型疾病約有75%是由動物或動物製品所攜帶的病原體引起。
  • 水貂、狐狸、貉子移出可食用名錄背後:人畜共患病陰影
    蘇佩芬說,比照決定第二條和第三條,需要重視那些被納入《禽畜資源目錄》的野生陸生動物,如何對待這些野生動物將成為《決定》能否全面貫徹實施的關鍵。 蘇佩芬介紹,以水貂、狐狸、貉為例,一直以來,相關部門皆將其視為資源,推動皮毛動物的圈養,鼓勵將皮毛動物養殖列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部分。皮草產業被視作一種低成本、高利潤的產業。
  • 家裡養了「鳥」,小心它們!否則可能會令愛鳥變成一地鳥毛
    家居裡飼養「鳥」的朋友,小心它們!否則可能會令愛鳥變成一地鳥毛。那飼養畫眉鳥舉例,鳥友們應當都知道,畫眉鳥有兩種培養方向,一種是鬥鳥,另一種則是唱鳥。家居飼養這些畫眉鳥,你可別鬆懈,小心它的「3大可行」,否則可能會令愛鳥變成一地鳥毛。哪怕鬥鳥再擅長,打鬥,對上它們也是沒轍。
  • 狗狗細小會傳染給人嗎?獸醫:不屬於人畜共患病,及時治療很重要
    很多人認為狗狗得了細小就無藥可救了,其實找準細小的治癒時機很重要,越早治療治癒的可能性就越大,下面獸醫小明就給大家講講關於狗狗細小的知識。一、什麼是細小病細小病毒多發於2~3個月的幼犬身上,成犬的感染率較低。
  • 人畜共患病沒那麼可怕!
    什麼叫做人畜共患病?相信很多朋友也都聽說過,特別是家裡有寵物的朋友們。顧名思義,人畜共患病就是人類和動物共同可能患上的疾病,主要用來描述可以由動物傳染給人類的疾病。說起人畜共患病,很多人都會談虎色變,特別是對於家裡有孕婦和小孩的家庭,更是退避三舍。但人畜共患病當真這麼可怕嗎?在人畜共患病中,最為人熟知的可能就是狂犬病了,狂犬病是一種十分可怕的急性傳染病,一但出現了狂犬病的症狀,死亡率幾乎是100%的。動物在感染了狂犬病之後,症狀也是多種多樣的。
  • 湛江市愛鳥協會:做鳥類的守護者和愛鳥文化的傳播者
    因此,保護鳥類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義務,更是一種責任。    祖國大陸最南端的湛江,是鳥類生活的樂園,尤其是每年秋冬季節,大批候鳥飛來湛江越冬。鳥兒的生命美麗而脆弱,在湛江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為了保護鳥類,付出了大量心血,為向公眾傳播愛鳥護鳥知識,做出了極大努力,這個群體就是湛江市愛鳥協會。
  • 全國有1億多隻寵物貓狗,人畜共患病約200多種,該怎麼預防?
    近年來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9年下半年,全國城鎮寵物貓狗的保有量將近1億隻,到今年2020年,這個數字已經突破了1億。人們在享受有寵物陪伴和樂趣的同時,健康問題也同樣不應被忽視,世界衛生組織的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已知的人畜共患病約200多種,面對這麼多疾病,養寵愛好者們應該如何預防呢?
  • 南寧一女子「吸貓」被感染貓癬 醫生:當心人畜共患病
    小動物給人們帶來快樂的同時,還隱藏著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 —人和動物之間自然感染與傳播的疾病,即俗稱的人畜共患病。那麼,有哪些常見的人畜共患病?這些疾病有什麼危害?多種寵物可致人畜共患病「陳女士和梁女士感染的貓癬,醫學上稱為『人畜共患病』。」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黃敏婷表示,貓癬是人畜共患病的一種。人剛被傳染時,表現為皮膚出現紅色橢圓形的斑痕,伴有輕微脫皮現象。如果貓咪的主人發現自己感染了貓癬,這段時間一定要注意不要再和貓接觸,也不要抓癢,抓的話脫皮會更嚴重。
  • 南寧女子「吸貓」被感染貓癬,醫生提醒:養寵物要當心人畜共患病
    小動物給人們帶來快樂的同時,還隱藏著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 —人和動物之間自然感染與傳播的疾病,即俗稱的人畜共患病。那麼,有哪些常見的人畜共患病?這些疾病有什麼危害?市民「吸貓」被感染貓癬今年7月,南寧市民陳女士新養了一隻活潑可愛的小貓,養了沒多久,她發現小貓的前爪感染了貓癬。
  • 南寧一女子「吸貓」被感染貓癬,醫生提醒:養寵物要當心人畜共患病
    小動物給人們帶來快樂的同時,還隱藏著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 —人和動物之間自然感染與傳播的疾病,即俗稱的人畜共患病。那麼,有哪些常見的人畜共患病?這些疾病有什麼危害?多種寵物可致人畜共患病「陳女士和梁女士感染的貓癬,醫學上稱為『人畜共患病』。」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黃敏婷表示,貓癬是人畜共患病的一種。
  • 逾1000人宣讀「愛鳥宣言」
    超過1000人宣讀「保護鳥類,從我做起」的愛鳥宣言。  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 攝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黃熙燈 通訊員 麥念萍) 「保護野生鳥類,建設美麗廣東」。昨日,廣東省第38屆「鳥節」「愛鳥周」暨「動植物科普進校園」「長隆動物科普節」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啟動,超過1000人宣讀「保護鳥類,從我做起」的愛鳥宣言,一起倡議愛鳥護鳥。此外,長隆成功繁育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猴面鷹也首次亮相。
  • 今天是國際愛鳥日,這些鳥類僅剩數目令人心疼!
    《世界保護益鳥公約》規定每年的4月1日為「國際愛鳥日」。世界上很多國家為了普及愛鳥知識和提供人們對護鳥的認識,也根據本國的季節氣候規定了愛鳥日、愛鳥節或愛鳥周、愛鳥月。所以,保護鳥類,就是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保戶它們我們責無旁貸。
  • 首先你要了解「人獸共患病」
    「人獸共患病」是1979年由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共同命名,從人畜共患病(zoonosis)這一傳統提法而來。於是,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將「人畜共患病」這一概念擴大為「人獸共患病」,即:人類和脊椎動物之間自然感染與傳播的疾病。「人畜共患病」的概念醫學界已不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