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想擺個小地攤「共克時艱」,有人卻還要扒你一層皮!
喬志峰
有地方宣布開放早市地攤後,一些黃金路段開始出現攤位坐地起價的現象。據網友披露,在一些路段一開始招商時一個攤位的費用是每月20元,現在是800元,攤位租賃者還會把攤位以3000元的價格轉租給商戶,一個月輕鬆收入2000多元。(6月1日新京報)
中央文明辦明確要求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很多地方都開始實施放開「地攤經濟」的「仁政」,讓不少弱勢群體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天無絕人之路,再不濟,也能擺個小地攤養家餬口嘛。像媒體報導的那樣「多地有序開放地攤經濟 大排檔業主:每天收入三萬元」,可能有點太扯了。可即便一天賺不了3萬元,能賺個30塊也不錯嘛,最起碼買饅頭可以管飽了,並且可以躋身「月收入1000元的6億人」之列了嘛。
可是,你高興得太早了,圖樣圖森破。擺地攤的還在路上,炒攤位費的卻已經下手了!3000元,可以租個比較像樣的門面了,有這條件,舒舒服服開店當老闆多好,誰還去擺地攤受罪啊。
最悲哀最無奈的事情,不是你為了養家餬口痛下決心放下架子、不怕辛苦準備去擺地攤,而是連擺地攤也輪不到你;不是你做不了大生意、不能給家人富足的生活,而是你連攤位費都交不起。
你只想擺個小地攤「共克時艱」,有人卻還要扒你一層皮!
出現炒作攤位費的現象,首先是個管理問題。從開始的每月20元,到800元,再到3000元,層層轉包、層層扒皮,市場的管理方難道就沒有管一管?監管部門難道就沒有制訂相關的制度和規範?
或許有人會說,別拿饅頭不當乾糧,別拿地攤不當市場經濟。既然是市場經濟,攤位費就要接受市場的調節,是漲是降要由市場需求來決定。入場的人多了,攤位自然要漲價,以價格之手來進行調節。
其實不然。在當前的形勢之下,已經不能將地攤視為市場經濟的產物,完全由市場去調節,而是應當賦予其一定的公益屬性。道理很簡單,地攤幾乎是保民生、保飯碗最基礎的兜底方式了,如果讓弱勢群體連個地攤都擺不起,有人能想像出會導致什麼後果嗎?
更何況,這波地攤「漲價潮」,並非完全的市場作用,而是有明顯的人為因素,是某些投機者在上下其手。暴漲的攤位費,無疑會讓不少窮人望而卻步、望洋興嘆,弱者愈弱、貧者更貧。藉機炒作、抬高攤位價格的行為,不僅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也消解了相關政策救市救民生的效果,應當堅決遏制。
啟動地攤經濟,看似屬於為應對疫情而出臺的臨時性針對措施,其實早有依據。2017年,國務院公布《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規定在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場所和時間,銷售農副產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不再屬於無證無照經營。
很顯然,上述辦法給縣級以上政府明確了責任:必須給符合規定的小商小販劃出一定的場所從事經營活動。不知道這項規定,各地的落實情況怎麼樣?如果都落實了,不就不會出現「一攤難求」的問題了嗎?
因此,解決「一攤難求」問題的根本在於兩點,一是管好用好現有攤位,二是增加攤位供給。
蒼天啊大地啊,我只是想擺個小地攤攤,請不要對我趕盡殺絕好嗎?!
推薦閱讀:
「地攤經濟」太火,大排檔「每天收入三萬元」,央視你是認真的?
仝卓父親在臨汾市人大任職!直播下半場進入「坑爹」模式?
那些冷漠旁觀「老師拽打女生」的中學生,將來能成為真正的公民嗎?
「女童被老師體罰致吐血」系家長編造,但老師卻並不無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