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德聚能,日新日進。」作為一個研精覃思、務實求真的青春校園,內蒙古鄂爾多斯康巴什區第三中學堅持德育為先。堅持「一個中心」,以「每一個人都很重要」為德育中心,立德樹人。落實「兩個基本點」,以面向每一位同學為出發點,以因材施教為著力點。做好「三個圍繞」,圍繞學生優秀品質的養成,圍繞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圍繞學生高效學習習慣的養成。強調「四個落實」,落實德育常規工作,落實德育常規活動,落實德育教育的實效,落實育人環境的建設。行好「五育並舉」,聚德育之力,育健全人格的人;聚學習之力,豐厚學科課程;聚體育之力,凸顯激情運動;聚美育之力,弘揚傳統文化;聚勞動之力,做好精細管理。
做好聚力德育,創建文明校園
康巴什區第三中學以德育為核心,以養成教育系列活動為抓手,著力培養學生八種好習慣,即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文明禮儀習慣、安全習慣、衛生習慣、健康習慣、勞動習慣以及守紀律、守規則的習慣。
1.「道德早餐」,陶冶情操
為了落實「尊重教育、養成教育、全員教育、自我教育」的德育思想。德育處創造性地提出了「道德早餐」實踐活動。每日早晨學生到班落座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分享「道德早餐」。
「道德早餐」活動,抓住了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有力的結合點。充分發揮學生宣講、引導作用,找準了「突破口」,為學校德育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提供了有效的載體。
「道德早餐」實踐活動,使廣大學生、班主任都能參與到和諧校園的創建中來,加強了學生對是非對錯的判斷能力,實現了對每一個學生道德教育活動目的,為我校德育工作實現「尊重教育、養成教育、全員教育、自我教育」的思路奠定基礎,真正踐行著「每一個人都很重要」的辦學思想。
2.課前古詩,文化薰陶
古詩作為中國國學的一部分,在文化長河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古詩詞吟誦更能增進學生對祖國深厚文化底蘊的了解。學生可以在古詩背誦活動中大展風採,提高他們學習古詩文的自信心,在長期的學習中培養他們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能力,並且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為創建一個積極向上、團結奮進的班集體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每學期伊始,我校組織語文老師制定學生的古詩背誦計劃,讓學生們循序漸進地背誦,不斷地積累。在老師的不斷地鼓勵和激勵下,所有的學生都豐富了古詩詞積累。
此類活動,我們會一直開展下去,希望學生們在古詩詞文化薰陶下,德育和智育能夠有所發展,促進自身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
3.眼保健操,落實到位
學校根據學生健康的實際需求,建立每天兩次眼保健操的制度。在眼保健操時間統一播放眼保健操伴奏音樂,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師認真組織和督促學生做眼保健操。為保證學生能夠做到穴位按摩準確、到位,力度適當,入學時,我們專門對學生進行了培訓和指導,使每名學生都能掌握做眼保健操的方法和要領;在做眼保健操的整個過程中,德育處教師和學生會成員現場督促學生按要求認真做眼保健操,使其真正起到保護視力、預防近視的作用。
4.每周一歌,淨化心靈
為加強藝術教育,豐富學生課餘生活,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營造和諧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和藝術教育環境,全校利用每周一大課間升旗後15分鐘時間,集中開展「每周一歌」活動,形成了「班班有歌聲、人人都參與」的良好氛圍。
此項活動,德育處組織音樂老師精心挑選歌曲,認真地教學生學唱歌曲,同學們在優美的旋律中熟記了歌詞,並從歌詞中感受到了歌曲的情緒和力量,從而明確了真善美、假醜惡,從跟唱到哼唱再到大聲歌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薰陶,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深入到每一個學生的心裡。
5.觀看新聞,了解時事
康巴什區第三中學雖然是新建學校,但校長張玉庭建校之初,就希望全體師生要具有文人情懷,不但開設了豐富的第二課堂、社會考察、專題教育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課程,而且注重學生的時事政治教育,組織學生每天集中收看《新聞聯播》,直觀地加強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高強度的學習活動之後,半小時的新聞收看活動可以調節一下因做題而麻木的神經,讓學生身心放鬆。愉悅的心情看新聞,孩子們了解了時事,關心著國家大事,為做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6.每日練字,雙管齊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漢字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網絡帶來便捷的同時,也讓漢語遭受危機,學生提筆忘字的現象時有發生。從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學生寫一手剛健美觀的中國字非常重要。對於學生個人來說,「字如其人」,寫一筆好字,既是學習的要求,也是做人的要求。每天下午上課前,通過十分鐘的練字,培養學生寫好漢字、熱愛漢字的習慣和情操。並利用書法課時間,進行軟筆訓練,雙管齊下,讓練字融行入心。
7.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一人行速,眾人行遠。要在學習之路上走得遠就需要學生有合作意識,抱團前進。各科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助手」,建立學習小組,通過課上、課下「兵教兵」的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
8.積累反思,記錄成長
半畝方塘一鑑開。學生利用每日的語文午讀和晚自習時間,閱讀書籍,進行摘抄。我校學生共讀《駱駝祥子》《海底兩萬裡》《紅巖》等名著,並每日積累精彩段落、好句雅詞,語文教師及時批改,督促並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利用晚自習時間寫一則的日記,記錄自己的生活,梳理自己的內心,磨練自己的文筆,語文教師批改反饋。
9.知禮行禮,踐行文明
知禮儀方能明榮辱,行禮儀方能促習慣。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我校每周制定一個主題禮儀,升旗儀式後學生集中進行禮儀學習。隨後,德育處利用每天課間時時督促,鞏固禮儀學習,並評選每周「文明禮儀之星」、「文明宿舍」,在下一周的升旗儀式上進行表彰。
豐厚學科課程,關注生命張力
1.夯實基礎,發展智力
中國社會主義學校智育的基本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現代化科學基礎知識和技能,大力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水平並培養科學態度,為學生奠定比較完全的知識基礎;積極發展學生的智力,尤其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培育勇於探索的精神,發展學生多方面的興趣和才能。在此指導思想的指引下,我們主張:每節課還要努力挖掘課堂與教材的德育元素,關注每個孩子的生命張力發展。認真落實學生學習十要則:課前準備充分,養成自學習慣;尊重老師勞動,課堂精力充沛;師生配合默契,學習專注集中;小組合作學習,展示質疑補充;大膽表達觀點,傾聽也是學習;及時做好筆記,內化學習方法;總結解題規律,強化變式思維;多動腦勤動手,有見解善反思;同學真誠相待,小組互助共進;當日及時複習,作業落實到位。
2.校本課程,豐富生活
為進一步體現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辦學理念, 豐富和發展對學生的素質教育,豐富學校校園文化內涵,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和創建學校特色,進一步強化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努力實現學校、教師與學生共同發展,學校開展了第二課堂活動。
第二課堂活動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動腦筋,多思考,多想像,多動口,勤動手,注重教師對學生的引導,鼓勵學生勇於實踐,大膽創新,獨立思考, 培養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要讓學生感興趣,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培養學生愛學、自覺學、樂於學的好習慣。
3.科技點金,共享創新
為促進學生健康、活潑、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科學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學校開展了校園科技動漫節活動。《一站到底》科普知識競賽、3階魔方挑戰賽、紙飛機直線賽、無人機飛行障礙賽、四格漫畫……拉近了學生與科技的距離。
科學是創新的課堂,科學是夢想的舞臺,科學是成長的搖籃,科學是騰飛的翅膀。以挖掘學生的科學潛能為宗旨,讓學生把科學課上探究過的知識充分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把這種理念,滲透於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環節中!
開朗陽光生活,激情體魄強健
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學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體育可以鍛鍊人的意志品質,可以培養人的健全人格和奮發向上、頑強拼搏的精神,增強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質,促進身心健康而全面的發展。為此,以全員參與、凝聚人心、匯聚成果為宗旨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1.陽光間操,強身健體
上午十點的陽光照耀在綠茵場上,也照耀著每個學生青春的臉龐。三圈熱身跑,整齊的步伐聲,響亮的口號聲,聲聲入耳;三圈衝刺跑,拼搏的汗水,追逐的精神,彰顯著學生力與美的氣息。之後是多彩的大課間,豐富多彩的球類運動讓四十分鐘的鍛鍊時間轉瞬即逝。
下午四點的暖陽迎接著奔向操場的少年,真正實現了每天鍛鍊一小時,並讓學生充分享受運動的快樂。
強健其體魄,我校踐行不息。
2.以賽促練,張揚個性
在常規兩操之外,我校每學期組織各類體育競賽,以賽促練,發揮學生的體育特長,豐富學生體育生活,激發學生對體育的熱愛。
我校大力發展足球,2018年成立足球隊至今男女足球隊員共55人。每天上午6:30-7:20訓練,寒暑假、周六日每天訓練兩小時,無論颳風下雨,從不休息。先後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2019年4月獲得康巴什「區長杯」第一名;2019年10月獲得內蒙古自治區「菁英杯」U13組別俱樂部聯賽第一名;2019年12月獲得內蒙古自治區中學生五人制雪地足球第二名;2020年8月獲得內蒙古自治區U13足球錦標賽第一名,U14足球錦標賽第四名……
以體為重,健康陽光。通過身體與心理、運動與健康培養學生健康的身體。把工作落實在心理講座、心理課堂、心理諮詢,體育課堂、體育中考、體育節、各項賽事中。
情趣高行端正,賞創美愛生活
根據我國學校美育的基本任務,我們認為要讓學生學會按照美的法則建設生活,把美體現在生活、勞動和其他行動中,養成他們美化環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習慣。
以美為貴,美美與共。康巴什區第三中學從課內到課外、從日常行為到精神追求,通過音樂、美術等基礎課程以及吉他、合唱、水彩、攝影、書法等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日常行為規範中,學校要求學生著裝整潔,言行得體,展示中國少年的青春風採。
在語言運用方面,學校大力營造普通話的使用氛圍,全校師生課上課下用標準的普通話交流溝通,並且舉辦演講、朗誦等比賽,引導感受普通話的的魅力。
在藝術課程方面,我校注重提升學校音樂美術老師的專業能力,定期與各兄弟學校交流研討,互促互進,為給學生上好每節藝術課做準備。學校定期展覽學生的美術作品,舉辦歌唱比賽等活動,並通過校本藝術課程開展美育,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審美鑑賞能力。
利用課間活動時間組織學生參加校園勞動和環保行動體現師生為之美。
敬生命天人一,勇擔責愛家校
以勞為基,盡責立身。總書記說:「生活靠勞動創造,人生也靠勞動創造。」通過勞動與素養、感恩與盡責,培養學生建社美麗校園、文明城市的習慣,形成以勞動為榮、懶惰為恥的品質,養成愛家愛校,尊師愛長的品德。
為了貫徹國家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等文件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強勞動技術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益美和以勞創新,提高學生總體素質。學校從實際出發成立勞動技術教育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小組,開展勞動技術課程建設。利用校內開設的勞技室、少年宮實踐課程,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勞動技術課教師充分利用和開發學校潛在的教育資源,引入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感受新信息和新科技;並充分利用勞技室、衛生包幹區、學校綠地等教育作用,以更有效的實現勞動技術教育的目標。我校將勞動教育落實在具體活動,基本劃分為三類,校內勞動:班級日常值日分工勞動、 宿舍衛生打掃以及內務整理、環境區大掃除、食堂幫廚體驗、手藝展示、美食節活動。社會勞動實踐:撿拾烏蘭木倫河沿途垃圾、少年宮基地勞動等活動。家務勞動: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定期的勞動教育幫助學生形成勤儉節約、踏實肯幹、意志堅定的優良品質,使之成為青少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手段。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已成為關乎國家未來的重大命題。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康巴什區第三中學積極探索德育體系建設,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為正處於「人生拔節孕穗期」的學生培土奠基,努力踐行著「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時代命題。
[責任編輯:姚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