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雖低賤,也有野生動物的尊嚴

2021-01-13 巴塔人文

鼠年到來之際,蝙蝠這種晝伏夜出的原本非常低調的野生動物不經意間意外走紅了。

原本我們只知道蝙蝠能發出超聲波,給人類發明雷達提供了科學啟示。還因為一篇英語課文,讓我們知道它不是鳥類,而是哺乳動物。除此之外,沒有什麼邪惡的印象。

蝙蝠在漆黑的洞穴中

直到這次肺炎疫情,我們才知道它還百毒不侵,是攜帶並傳播多種邪惡病毒的罪魁禍首。一時間,蝙蝠開始臭名昭著了。

於是,小編想起這種我們稱之為「琵琶老鼠」的動物,真的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了。

但它遠比老鼠值錢。2019年某地創衛生城市,抓一隻老鼠獎5元錢,而蝙蝠的價值是老鼠的10倍。

躲在黑暗中的蝙蝠

有法院的判決書為證。

2018年,雲南省某縣法院發布了案號為刑初63號的刑事判決書。

法院查明:羅某男在幫僱主看守橘子園期間,因該橘子園內種植的橘子多次被過往的鳥吃。羅某男遂於2017年12月中旬購置粘網放置於橘子園南邊鳥經常飛過的地方,用於攔捕過往的鳥,任由鳥粘在網上,直至死亡。

經有關機關調查,發現該粘網粘著的鳥類屍體共383隻,其中疑似貓頭鷹2隻、黑頭公365隻、翠鳥3隻、綠豆鳥3隻、山麻雀3隻、蝙蝠7隻。

暗綠繡眼鳥

經鑑定,疑似蝙蝠的動物為哺乳綱翼手目的蝙蝠,價值為50元/只;疑似翠鳥的動物為佛法僧目翠鳥科的普通翠鳥,為「三有動物」,價值為500元/只;疑似綠豆鳥的動物為雀形目繡眼鳥科的暗綠繡眼鳥,為「三有動物」,價值300元/只;疑似黑頭公的動物為雀形目鵯科的黑頭鵯,為「三有動物」,價值300元/只;疑似山麻雀的動物為雀形目文鳥科的山麻雀,為「三有動物」,價值300元/只;疑似貓頭鷹的動物為鷹科雀鷹鴞形目草鴞科的草鴞,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價值為15000元/只。

有點讓人意外的是,法院把蝙蝠認定為鳥類:「鳥類屍體共383隻」中,就包括「蝙蝠7隻」。難道法官沒有學過初中的那篇著名的英語課文:

Long long ago, there was a war between the birds and the beasts. No one knows what they fought about.……Neither beasts nor birds would have the bat as their friend,so he was afraid to leave his home. Ever since then, the bat comes out only at night.

暗綠繡眼鳥

——因為一場戰爭,蝙蝠被鳥類和獸類嫌棄,最後只能躲在漆黑的夜裡。

更讓人意外的是,連麻雀都要300元1隻,蝙蝠卻只值50元,是麻雀價值的六分之一,也太低賤了。普通翠鳥都要500元,最貴的貓頭鷹價值15000元,是蝙蝠的300倍。蝙蝠作為哺乳動物的代表,在此案中真是掉光了同為哺乳動物的人類的面子和架子。

還有,其他鳥類都至少是「三有動物」(有益的、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動物)或者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而作為哺乳動物的蝙蝠,卻什麼都不是,兩廂一對照,簡直可以算是「三無產品」了,這不太掉份兒了嗎?虧你還有超聲波,怎麼還撞網了?

所以,蝙蝠,你就活該被罵。

判決書截圖

但在本案中,蝙蝠還算善良,至少沒有成為被告人定罪的依據。法院認為,羅某男違反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導致2隻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草鴞被網粘住致死,其行為已構成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判處羅某男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緩刑二年,並處罰金5000元。

導致羅某男判刑的,果然是最貴的貓頭鷹,邪惡的貓頭鷹。蝙蝠作為野生動物,雖然低賤,這次卻終於有了與人為善的尊嚴。

蝙蝠

但人犯錯,卻怪罪於野生動物,是欺負動物們不會說話、不能發聲辯論嗎?

相關焦點

  • 「錯的不是蝙蝠,是吃蝙蝠的人」保護野生動物是我們的責任!
    當武漢疫情爆發,無數野生動物和食用野生動物的人陷入了被口誅筆伐的境地。一時間,動物、野生動物、寵物……這樣的關鍵詞像是也沾上了毒液一般,讓不少人退避三舍。錯的不是蝙蝠,不是可能被傳染病毒的寵物,而是那些挑戰法律、蔑視生命的人。
  • 偶遇野生動物不恐慌,專家帶你正確認識「蝙蝠和貉」
    偶遇野生動物不恐慌,專家帶你正確認識「蝙蝠和貉」 2020-08-26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蛇、水貂、蝙蝠,新型冠狀病毒究竟來自哪種野生動物?
    自復旦大學張永振團隊2020年1月10日公布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後,針對該病毒的傳染途徑、發病機制和宿主來源等,各高校和科研機構爭相發表研究成果,但各方基於基因模型分析的結果相差甚遠,人們目前能確認的只是這種冠狀病毒來自各種可能的野生動物。「蝙蝠女俠」石正麗首先實驗證明這種病毒極可能來自蝙蝠。
  • 除了蝙蝠還有幾種野生動物攜帶大量病毒
    除了蝙蝠攜帶200多種病毒還有幾種野生動物也攜帶大量病毒。水貂水貂生活在淡水區域,是典型的肉食性動物,它們會捕捉小型哺乳動物,魚類、兩棲類、鳥類、小龍蝦、蟹、昆蟲和蠕蟲,也可能捕食兔子、松鼠、爬行動物、蝙蝠和蝸牛有時也吃腐肉,水貂的食物來源一般根據季節和地點來變化,作為生存分布較廣的野生動物,水貂身上攜帶的細菌和病毒種類也是複雜繁多的,從水貂的捕食中可以看出經常和細菌病毒接觸,蝙蝠身上攜帶200多種病毒,水貂也可以將它們作為飽腹的食物
  • 蝙蝠等野生動物能量代謝測量技術
    2020年1月23日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與此前在雲南中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上檢測到的蝙蝠冠狀病毒RaTG13相比較具有96.2%的一致性。據此推測新型冠狀病毒起源於蝙蝠。國外大量研究報導證實蝙蝠確實是攜帶非常多病毒種類的哺乳動物之一,但是因為特殊體質(高溫)和強大的免疫系統,這些病毒並不能對蝙蝠造成傷害。
  • 「冤枉蝙蝠了!」政協委員呼籲科學合理保護和利用野生動物
    中國網3月9日訊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讓蝙蝠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蝙蝠是新冠病毒的原始宿主嗎?病毒是如何從蝙蝠身上跑到人類體內?野生動物是否還會被擺上一些人的餐桌?全國政協辦公廳「委員講堂」推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別節目第二期,多位醫衛界的全國政協委員從不同角度回應了網友們關心的問題。.
  • 科普圖鑑丨蝙蝠、穿山甲、果子狸…看看這些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和...
    2018年10月26日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是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食用野生動物對人體健康的不利影響  蝙蝠可攜帶4100多種病毒雖然人類目前並未完全掌握野生動物在傳播疾病方面的機理和預防措施,但野生動物攜帶諸多病毒、寄生蟲等,這是肯定的。
  • 印尼集市明目張胆兜售野生動物,蝙蝠負鼠等野味一應俱全
    大家都知道野生動物身上攜帶了很多未知甚至是致命的病毒,但是只要人類敬畏野生動物並和野生動物保持正常的距離,人與自然是可以維持和諧共生的關係。近日英國媒體曝光了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上一處集市,這裡的攤販竟然明目張胆地售賣各種野生動物,包括蛇類、蝙蝠甚至是負鼠等野味一應俱全,讓人看了毛骨悚然。
  • 老鼠可致千萬人死亡,蝙蝠攜61種病毒,專家呼籲:別吃野生動物
    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中,78%與野生動物有關,或者來源於野生動物。所以,陳煥春也提倡,儘量少養野生動物,更不能去吃。究其原因,野生動物身上通常都攜帶著病毒,其中的某些病毒一旦對人類產生影響,造成的後果無法想像。但是,這並不是說病毒就是無敵的,它不能獨立生存,要想存活下去,必須找到一個"宿主",長期生活在野外的動物們就是首選。
  • 居民家中飛進蝙蝠趴廚房牆壁 蝙蝠被野生動物救助站工作人員帶走
    2月12日凌晨1時許,家住瀋陽市和平區長白四街某小區的一戶居民王女士在睡夢中驚醒,發現家中來了一個不速之客——一隻蝙蝠正趴在她家廚房的牆壁上。原來,凌晨1時許,家住瀋陽市和平區長白四街某小區的居民王女士突然在睡夢中驚醒,隱約聽見廚房有聲音,王女士趕忙起床到廚房查看,發現廚房的牆壁上趴著一隻蝙蝠。
  • 親眼見過蝙蝠,絲毫沒有食慾,請愛護野生動物
    今年春節前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擾亂了人們的生活,起因就是有人食用了蝙蝠。網上都在傳美女吃蝙蝠的視頻,以為她就是那個吃蝙蝠的人。據說她也是一個旅遊博主,2016年在帛琉因為錄製節目需要而吃的蝙蝠湯。不過視頻內的畫面的確非常的噁心,手撕蝙蝠還有蝙蝠的內臟等等。還看到一個視頻,主角是男性,也是手撕著還帶有毛的蝙蝠大快朵頤,實在是不忍直視。
  • 這次新冠疫情是有人吃蝙蝠之類的野生動物引起的?不然不然
    有外國人說咱們中國有吃蝙蝠的陋習,而且還吃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我看到這一消息後非常氣憤,這分明就是在抹黑咱們!更令人不齒的是,居然有不少國民也信以為真!其實,在咱們中國,多數人是不吃野生動物的。吃野生動物是一種反自然行為,應堅決反對和制止!
  • 印度野生動物「惹不起」
    食用野生動物是否是疫情的起源雖仍需進一步確認,但人與自然,特別是人與野生動物的關係的確需要進行深刻反思。我們的鄰國印度也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雖然衛生條件不敢恭維,但那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受益於宗教和飲食文化的庇佑,印度動物們的生活頗為安逸。
  • 家裡飛進蝙蝠會被傳染病毒嗎?我們該如何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
    將廚房吊頂隔板全部拆除後,發現了蝙蝠棲居的痕跡和大量糞便,但並未發現蝙蝠活體,為減輕市民擔憂,處置人員對其屋內環境進行了消毒。從新聞裡得知,這個春節,上海市野保部門很忙碌。僅僅在正月初十這天裡,閔行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就出動了6次,都是上門驅趕居民在家庭周邊見到的越冬蝙蝠。圖片來源:人民政協報因為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蝙蝠被冠以「惡名」。
  • 《我的野生動物朋友》:野生動物的一生,總是以悲劇告終
    看過很多人物傳記,這還是第一次認真地閱讀為野生動物而寫的傳記。這本《我的野生動物朋友:萬獸奔騰》由動物文學之父西頓創作,真實記錄了生活在加拿大和美國西部大平原上的野生動物的生態、生活及與人類的關係。西頓以故事化的語言,講述了沙丘雄鹿、草原狼梯圖、銀狐多米諾、野兔一隻耳、蝙蝠阿特拉法、小松鼠契卡和灰熊華普的一生。請注意,這些故事都是真實非虛構的。
  • 百度一下,看看除了「蝙蝠」,還有哪些野生動物帶有可傳人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讓「保護野生動物、拒絕野味」這一話題再次成為熱點。2月12日,百度聯合果殼,上線了「拒絕野味」搜索頁特效彩蛋和百度百科詞條。用戶使用百度APP搜索穿山甲、果子狸等野生動物詞語時,搜索結果頁面會立即呈現相關的科普知識彩蛋和「拒絕野味」提示,從疫情發生的源頭為用戶科普,讓「拒絕野味」成為基本常識。
  • 抗疫關鍵期,居民家裡飛進只蝙蝠!正確對待野生動物應該怎麼辦?
    這日子口兒,居民家裡來了不速之客,一隻蝙蝠!怎麼辦?2月10日15時30分許,豐臺區馬家堡街道一居民家中發現一隻蝙蝠,全家非常害怕,由於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為了不引起小區居民恐慌,這家人選擇了報警。這隻蝙蝠就棲身在窗框內,黑乎乎的。民警苗梓峰趕緊和輔警穿好防護服、護目鏡、手套、口罩等防護用品,用小棉被將蝙蝠捕獲,同時聯繫街道對這戶居民家中進行了消毒處理。17時20分,民警將捕獲的蝙蝠帶至野外進行放生。
  • 印尼野生動物市場,成堆的烤過的蝙蝠,像沒毛老鼠仍...
    據《每日郵報》4月26日報導,印度尼西亞託莫洪市場,疫情期間仍然在出售野生動物,已經是人人皆知公開的秘密,但今天的照片仍然非常有震撼力。蝙蝠是各種病毒和病原體的攜帶者,甚至有報導稱,印尼當局於2018年在Tomohon的蝙蝠中發現了另一種冠狀病毒。
  • ...嚴打濫捕濫食行為-野生動物,蝙蝠,法律,人大 ——快科技(驅動之...
    根據中國人大網的消息,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主任王瑞賀透露,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啟動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的工作,以依法加大打擊和懲治亂捕濫食野生動物行為。他表示,當前監督檢查和執法力度不夠,對一些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市場沒有堅決取締、關閉,甚至在很多地方,野味市場泛濫,相關產業規模很大,構成公共衛生安全的重大隱患。
  • 連動物都懂!研究指野生吸血蝙蝠 生病會保持社交距離
    新研究發現,野生的吸血蝙蝠要是察覺自己生病(取材自Behavioural Ecology)全球新冠疫情肆虐下,保持社交距離成為人類社會的新常態,近日新研究則發現,野生的吸血蝙蝠要是察覺自己生病,本能會促使牠們與同類保持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