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眼見過蝙蝠,絲毫沒有食慾,請愛護野生動物

2020-08-27 靈夕冰雪的兔子

今年春節前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擾亂了人們的生活,起因就是有人食用了蝙蝠。

網上都在傳美女吃蝙蝠的視頻,以為她就是那個吃蝙蝠的人。據說她也是一個旅遊博主,2016年在帛琉因為錄製節目需要而吃的蝙蝠湯。不過視頻內的畫面的確非常的噁心,手撕蝙蝠還有蝙蝠的內臟等等。還看到一個視頻,主角是男性,也是手撕著還帶有毛的蝙蝠大快朵頤,實在是不忍直視。

2012年我去了印尼,看到了蝙蝠。因為平時從未見過,很神秘的感覺,我也比較好奇,就去給它拍照。但也只是遠遠的拍了一張,雖然是在白天,它倒掛著一動也不動,但是我到底還是害怕的,假如忽然撲過來怎麼辦?對於它絲毫沒有食慾,真不知道那些吃蝙蝠的人是怎麼下的了嘴的。


這次事件的發生,我也去查閱了些關於蝙蝠的資料。原來我拍的這個叫果蝠,它是吃水果長大的,體型較大,還有一種蝙蝠是吃蟲子,體型偏小。蝙蝠的體型大小差異極大,最大的狐蝠翼展達1.5米,穴居蝙蝠的主要天敵主要有蛇類、蜥蜴等,樹棲型(一些果蝠)的天敵還有一些猛禽和貓科動物。

蝙蝠居住在各類大小山洞,古老建築物的縫隙、天花板、隔牆以及樹洞、山上巖石縫中。而一些南方食果的蝙蝠還隱藏在棕櫚、芭蕉樹的樹葉後面。蝙蝠身上有幾百種病毒,有伊波拉、狂犬病、SARS等等,不少是高致病性的病毒,而且「人蓄共患」,是可以感染人類的。蝙蝠在維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各種食蟲類蝙蝠能消滅大量蚊子、夜蛾、金龜子、尼姑蟲等害蟲,一夜可捕食3000隻以上,蝙蝠還是研究動物定向、定位及休眠的重要對象,人類根據蝙蝠的回聲定位系統製造出了雷達。蝙蝠也是有益的植物傳粉者。許多蝙蝠,特別是生活在熱帶雨林裡的蝙蝠以植物花蜜為食。蝙蝠所聚集的糞便還是很好的肥料,對農業生產有用。但是,如果吃它,將變成「生化武器」,對人體危害非常大。


我不知道為何那位姑娘2016年吃了蝙蝠之後沒有問題,可能自身免疫力的關係,但是我覺得別去碰野生動物才是正確的。

網上有這張圖片,以幽默的文字講不要吃蝙蝠。我也不得不想說一句,你真的就那麼餓嗎?人家已經努力長的不像一個食材,白天躲著,晚上才出來,久居於山洞之中,還是難逃人類之手。

我呼籲愛護野生動物,保護它們也保護你自己。雖然今年春節不平凡,大家心情都不好,也不能外出。但是,萬眾一心,武漢加油,全國人民一起為你們加油鼓勁,這次病毒我們一定會順利克服的,靜待春暖花開之時,人類一定會攻破小小的病毒,辛苦了白衣天使們!!!

相關焦點

  • ​寶寶玩英語攜手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推出「野生動物保護」公益課
    3月3日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中國0-6歲家庭親子英語啟蒙品牌寶寶玩英語,攜手公益支持機構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共同推出「野生動物保護」幼兒雙語公益課程。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動物福利組織之一,動物保護項目遍及40多個國家,通過減少對動物的商業剝削,保護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以及救助陷於危難中的動物來提高動物福利。此次寶寶玩英語與公益支持機構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共同推出「野生動物保護」幼兒雙語公益課程中,共涉及大象、犀牛、穿山甲、貓頭鷹、老虎、獅子共6種野生動物。
  • 寶寶玩英語攜手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推出「野生動物保護」公益課
    中新網3月3日電 3月3日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中國0-6歲家庭親子英語啟蒙品牌寶寶玩英語,攜手公益支持機構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共同推出「野生動物保護」幼兒雙語公益課程。  課程合作旨在藉助寶寶玩英語品牌在學齡前兒童家庭中的廣泛影響力,幫助孩子們從小了解動物、愛護動物、保護動物,培養孩子熱愛自然、關愛生命的意識,向公眾傳播人與動物共享生命之美。
  • 展開翅膀像翼龍,巨型蝙蝠是東南亞最常見的美食,可惜已瀕危
    經過這段時間媒體的廣播,我們大部分人都知道蝙蝠是行走的病毒庫,對蝙蝠敬而遠之,可能之前某些吃過蝙蝠過過癮、搏出彩的人都會暗暗慶幸,幸好沒有感染上病毒。當然,人類本來就沒把蝙蝠當做食物,要知道普通蝙蝠本身體積較小,老鼠一般大小的身體,作為人類食物而言還真的是小的有點可憐。剛也說了,這是對於普通蝙蝠而言,一看這話,很多人都會反應過來,今天說的肯定就是不普通的蝙蝠囉。
  • 這次新冠疫情是有人吃蝙蝠之類的野生動物引起的?不然不然
    有外國人說咱們中國有吃蝙蝠的陋習,而且還吃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我看到這一消息後非常氣憤,這分明就是在抹黑咱們!更令人不齒的是,居然有不少國民也信以為真!其實,在咱們中國,多數人是不吃野生動物的。吃野生動物是一種反自然行為,應堅決反對和制止!
  • 如何告訴小朋友:野生動物不能吃
    如何告訴小朋友:野生動物不能吃 2020-05-14 11: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蝙蝠雖低賤,也有野生動物的尊嚴
    鼠年到來之際,蝙蝠這種晝伏夜出的原本非常低調的野生動物不經意間意外走紅了。原本我們只知道蝙蝠能發出超聲波,給人類發明雷達提供了科學啟示。還因為一篇英語課文,讓我們知道它不是鳥類,而是哺乳動物。除此之外,沒有什麼邪惡的印象。
  • 愛護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
    梅花鹿是一種中型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梅花鹿的外形非常漂亮,因腹部白色、毛是棕黃色、背部有白色梅花點,故稱「梅花鹿」。 今天登蓮花山有幸看到野生的梅花鹿。 在此之前看過新聞報導,有不少人在蓮花山附近也遇見過梅花鹿,而有個別人卻殘害野生動物
  • 你見過如此大的蝙蝠嗎,翼展超1.5米,逐漸消亡
    我們經常在歐美電影中看西方的吸血鬼系列,吸血鬼起飛的瞬間總是伴隨著成群的蝙蝠,在西方蝙蝠是邪惡的化身。那麼你除了見過家鄉樹林中的「簷老鼠」,還見過其他種類的蝙蝠嗎?蝙蝠種類繁多,有以動物血為食的,也有以植物根莖為食的。
  • 偶遇野生動物不恐慌,專家帶你正確認識「蝙蝠和貉」
    偶遇野生動物不恐慌,專家帶你正確認識「蝙蝠和貉」 2020-08-26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錯的不是蝙蝠,是吃蝙蝠的人」保護野生動物是我們的責任!
    當武漢疫情爆發,無數野生動物和食用野生動物的人陷入了被口誅筆伐的境地。一時間,動物、野生動物、寵物……這樣的關鍵詞像是也沾上了毒液一般,讓不少人退避三舍。錯的不是蝙蝠,不是可能被傳染病毒的寵物,而是那些挑戰法律、蔑視生命的人。
  • 蝙蝠等野生動物能量代謝測量技術
    2020年1月23日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與此前在雲南中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上檢測到的蝙蝠冠狀病毒RaTG13相比較具有96.2%的一致性。據此推測新型冠狀病毒起源於蝙蝠。國外大量研究報導證實蝙蝠確實是攜帶非常多病毒種類的哺乳動物之一,但是因為特殊體質(高溫)和強大的免疫系統,這些病毒並不能對蝙蝠造成傷害。
  • 蛇、水貂、蝙蝠,新型冠狀病毒究竟來自哪種野生動物?
    自復旦大學張永振團隊2020年1月10日公布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後,針對該病毒的傳染途徑、發病機制和宿主來源等,各高校和科研機構爭相發表研究成果,但各方基於基因模型分析的結果相差甚遠,人們目前能確認的只是這種冠狀病毒來自各種可能的野生動物。「蝙蝠女俠」石正麗首先實驗證明這種病毒極可能來自蝙蝠。
  • 除了蝙蝠還有幾種野生動物攜帶大量病毒
    除了蝙蝠攜帶200多種病毒還有幾種野生動物也攜帶大量病毒。但是狐狸也是能夠傳播病毒的一種野生動物,最為常見的就是狂犬病毒,鼠疫也可以通過狐狸傳播,非典過後人們從狐狸身上發現它也可以傳播非典病毒,狐狸身上帶有許多細菌,可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在人類沒有對狐狸進行傷害時,狐狸一般不會先攻擊人類,但是如果人類對狐狸發出攻擊,自身保護能力很強的狐狸是會做出反擊。狐狸沒有攻擊性,但也不要小看他的能力。
  • 家裡飛進蝙蝠會被傳染病毒嗎?我們該如何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
    王放提醒著人們,發現蝙蝠,先保持鎮定。上海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部門同樣給出了建議:「蝙蝠正處在冬眠期,不去驚擾是最好的。」如發現家中有蝙蝠棲居,不建議市民自行捕捉;可以請當地野保部門進行驅逐,並協助做好環境的清理和消毒。驅逐後自行封堵孔洞或管道,避免蝙蝠再次進入。流浪動物怎麼辦,安全嗎?
  • 「冤枉蝙蝠了!」政協委員呼籲科學合理保護和利用野生動物
    中國網3月9日訊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讓蝙蝠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蝙蝠是新冠病毒的原始宿主嗎?病毒是如何從蝙蝠身上跑到人類體內?野生動物是否還會被擺上一些人的餐桌?全國政協辦公廳「委員講堂」推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別節目第二期,多位醫衛界的全國政協委員從不同角度回應了網友們關心的問題。.
  • 印尼集市明目張胆兜售野生動物,蝙蝠負鼠等野味一應俱全
    大家都知道野生動物身上攜帶了很多未知甚至是致命的病毒,但是只要人類敬畏野生動物並和野生動物保持正常的距離,人與自然是可以維持和諧共生的關係。近日英國媒體曝光了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上一處集市,這裡的攤販竟然明目張胆地售賣各種野生動物,包括蛇類、蝙蝠甚至是負鼠等野味一應俱全,讓人看了毛骨悚然。
  • 《奇妙的朋友》專家點讚保護和愛護野生動物立意
    在看過多期《奇妙的朋友》後,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曹良處長認為,通過節目的播出,會將野生動物更加精彩的一面展示給公眾,會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野生動物保護,這是很可取的。如果今後能再多增加些動物保護方面的內容,那效果會更好。
  • 印度野生動物「惹不起」
    食用野生動物是否是疫情的起源雖仍需進一步確認,但人與自然,特別是人與野生動物的關係的確需要進行深刻反思。我們的鄰國印度也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雖然衛生條件不敢恭維,但那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受益於宗教和飲食文化的庇佑,印度動物們的生活頗為安逸。
  • 一組科學家給出的野生動物介紹圖,請拒絕食用野生動物!
    別看浣熊長得非常可愛,但它可是狂犬病毒的天然宿主,與其它野生動物不同的是浣熊會為了食物主動接近人類。野豬雖然與家豬屬於同一祖先,但野豬身上攜帶的寄生蟲對人體危害極大。穿山甲的鱗片成分和人的頭髮、指甲成分是一樣的,並沒有藥用效果,而且它們的身體裡攜帶大量寄生蟲和病毒。
  • 老鼠可致千萬人死亡,蝙蝠攜61種病毒,專家呼籲:別吃野生動物
    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中,78%與野生動物有關,或者來源於野生動物。所以,陳煥春也提倡,儘量少養野生動物,更不能去吃。究其原因,野生動物身上通常都攜帶著病毒,其中的某些病毒一旦對人類產生影響,造成的後果無法想像。但是,這並不是說病毒就是無敵的,它不能獨立生存,要想存活下去,必須找到一個"宿主",長期生活在野外的動物們就是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