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素寶寶在剛上幼兒園時,我曾和園方多次溝通,想讓孩子在學校吃素,但遭到了園長及老師委婉卻堅定的回絕。當然,他們也是出於好心,擔心孩子會營養不良。
而那段時間,由於我對吃素的過於執著,家裡也被搞得雞飛狗跳,不得安寧。我甚至失去了對做飯的興趣,不敢與人分享美食。
但我沒想到的是,有一天,孩子的班主任竟然找到我,讓我給她帶個豆松飯糰吃,真讓我又驚又喜。而這一卷飯糰,也重新點燃我分享美食的興趣。
這一切,還要從我去幼兒園接兒子說起......
01
—
從飯糰和豆松說起
那日放學接兒子,遇到孩子的班主任老師。她見了我就問:"你早晨給孩子帶的飯糰裡夾的是什麼啊?孩子說是豆松,什麼是豆松?是肉鬆吧?"
我這才想起,有兩天早晨家裡的兩隻「神獸」都起晚了,早飯來不及在家裡吃,我就做了一卷飯糰給兒子放在書包裡,讓他帶去幼兒園吃了。
我笑笑回答:"哦,那個是豆松,我自己用鷹嘴豆做的。平時給孩子過粥,或者包在飯糰裡挺方便的。那個味道很好,孩子也喜歡。"
鷹嘴豆做的豆松
"真的啊?我是自己做肉鬆,不過洗啊燒啊炒啊很麻煩。你哪天有空方便的話,給我也做一個飯糰嘗嘗吧。"班主任是個直爽人,跟我也挺熟念,所以說起話來,毫不生分。
"好啊!"我嘴上愉快地答應,心中卻是吃驚不小。我沒想到,孩子的班主任願意主動嘗試素食。我更沒想到,今天會是她向我提出這個請求,讓我有機會分享。
內心中,有些陳舊的感覺開始鬆動了~
回家路上,我因為若有所思,步履走得有點遲疑,兒子卻在身邊蹦蹦跳跳高興得不得了:"媽媽,K老師要吃你做的飯糰誒!"
02
—
從雄心壯志到小心翼翼
時間倒回到三年前,兒子剛上幼兒園那會兒。作為一名素媽媽,當初給孩子選幼兒園,我也是操了很多心,做了很多功課。
但最終因為各種利弊權衡,機緣巧合,我給孩子選擇了離家最近的私立幼兒園。
當得知幼兒園從沒接收過純素食孩子,也沒有提供素食餐飲經驗時,我也曾雄心壯志,懷揣著"遠大夢想"。
記得有素友擔心我家兒子入園後的餐食問題,我都極其樂觀地回答:
"我知道讓孩子進一個非素食幼兒園,孩子一定會在吃飯問題上遇到各種挑戰,但你怎麼知道這不會是一個機遇呢?說不定,這個幼兒園就因為我家兒子,轉變成了一個可以提供素食的幼兒園了呢?這樣更方便了後來人呢!"
現在想來簡直難以置信,可當時我真的就是這麼說的......
然而,美好的願景,遠不如我想像中那麼容易實現。
在與園方一次又一次的溝通協商中,我得到的是園長及老師委婉卻堅定的回絕,甚至不止一次地向我表達他們的質疑和不解:
孩子沒有食物過敏,為什麼要素食?生長發育階段的孩子,不吃動物蛋白,營養會不會不夠?
那段時間,我的家庭也因為我的吃素問題雞飛狗跳。我的雄心壯志,也隨著一波又一波的質疑和抨擊而被消磨殆盡,取而代之的,是強烈的自我懷疑,焦慮和恐懼。
(我之前寫過一篇我家素寶寶開葷了......裡面有過這段時期的詳細描述。)
最後,"渺小"的我,依舊沒能夠撼動"穩如泰山"的園方。幾次溝通無果後,我選擇了每天中午接孩子回家吃飯,做一個安安靜靜,不給老師添麻煩的家長。
所以過去三年裡,我吃素吃得很沒底氣,總有些見不得人似的偷偷摸摸......
儘管我這幾年為了迎合孩子口味,磨礪了一手好廚藝,煎炒烘焙樣樣得意,但是,除了我和孩子自保,好生吃素以外,我是從來不敢"鬥膽"分享的。
不分享,不是因為小氣,而是害怕被嘲笑,遭拒絕,更害怕被嫌棄,被指小眾,被邊緣化。
03
—
老師說:我喜歡吃素了!
說句大實話,這種"理不直,氣不壯"的狀態,一直延續至今。
即使在我的家庭關係逐漸和諧之後,面對外界,尤其是曾經拒絕過我的幼兒園老師們,我仍然"心有餘悸",一心只想著保持好自己的邊界,不去觸犯別人的飲食底線。
就在答應老師做飯糰的請求之後,就在終於鼓起勇氣決定給老師做飯糰的前一秒鐘,我都還在猶豫:
到底要不要用我自己做的這款鷹嘴豆豆松?
還是選用市售含有添加劑調味,模仿得更像肉鬆的素香松?
但兒子卻毫不猶豫地說:"用你自己做的,你做的好吃!"
於是那日早晨,我起了個大早,梳洗完畢,穿戴整齊,圍上圍裙,帶著莊重的儀式感做了兩卷飯糰,一卷給兒子當早餐,一卷夾了牛油果,有機胡蘿蔔和自製豆松給老師。
臨出門,看著時間有餘,又現打了一杯香濃的腰果奶裝在保溫杯裡給兒子一併帶去送給老師。
那天兒子去了幼兒園,我破天荒地在家裡坐立不安,唯恐純素的飯糰不合班主任的口味。
沒想到,不一會兒收到老師發來的微信消息:
"我正在吃,飯糰很香,飲料也一口氣幹完,沒有那種豆漿的衝味。非常感謝,你這麼忙還為我特意加餐。以後要向你討教經驗了!"
中午,兒子帶著保溫杯出來的時候,小臉蛋笑得跟花兒一樣:"媽媽,我們K老師說很好吃,再讓我謝謝你!她也喜歡吃素了誒!我真開心。"
04
—
7年的起伏時光
吃素吃了7年,我的廚房也跟著我起伏了7年。
早年,我的廚房一直是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
我的廚藝,也就是在有了孩子後的頭幾年,被磨礪得突飛猛進的。但那些日子裡,我是只顧著自己蒙頭"精進",從來不輕易分享的。因為我鑽研這些漂亮的素食,背後真正的原因是:
1. 增加營養,減少質疑
我害怕家人指責我給孩子吃素,品種少,營養不良,影響孩子發育。因此我輪番變幻花樣,探索各種創新植物性食材的烹飪技法,為的是堵住他們的嘴。
2. 不想讓孩子吃肉
我早年讀了不少佛教經典,裡面提到的一些因果報應,實在讓我心裡很害怕——害怕我的孩子吃了蛋奶葷腥,而遭到不好的後果。因此我一直企圖,用素食去替代,好讓孩子不要吃那些讓我害怕的食物。
3. 控制
我更害怕,會對孩子的飲食失去控制。素食,是我生活必須的一部分,那對我來說是一條不歸路。我不能沒有素食,我也不能沒有孩子,不然我構建起的現在生活中的一切都會分崩離析。它們,都是構建起我現在生活的重要部分。
因此,那些年儘管我的廚房很熱鬧,但我的素,卻吃得很寂寞。
後來,我的廚房又冷清了。
因為我發現,不僅別人評判的嘴,是管不住的,就連自己孩子的嘴,也是管不住的。
孩子長大了,有了社交了。外面的世界始終存在各種誘惑——零食,夥伴,玩具......我就是365天,天天頓頓輪換,也討好不盡孩子無邊無際的好奇和欲望。
往往是看到幼兒園裡同學又帶了一樣他沒吃過的零食,回來就吵著也要。
我真的寂寞了,也真的懈怠了,因此我的廚房也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消沉,所有的東西都蒸蒸煮煮,拌點鹽,拌點醬油......
反正,只要保證自己吃素就好了。反正,孩子就這麼跟著吃,也餓不著,也照樣長個兒。
我安慰自己說:"孩子嘛~蘿蔔青菜保平安。當媽夠辛苦的了,放過自己吧!"
但現在,因為這一卷飯糰,我的廚房又重新熱鬧起來了!
我決定,要讓自己真正自在快活起來,然後再把這份快樂,通過素食傳遞和分享出去!
班主任老師所提供給我的這個分享素食的機會,再次點燃了我生活的熱情。充滿愛的感謝和互動,也給我的心靈增加了動力和燃料。
我又開始研發和製作好吃的素食料理了,我又開始鑽研各種蔬菜水果的有趣打開方式了:
B站有我從海外搬運來加上中文字幕的素食料理製作視頻;
小紅書有我分享的素食生活日常及研發的新食譜;
素食群裡的朋友還能時不時收到我的一些手作點心。
我又出發了,帶著勇氣和快樂!
05
—
飯糰帶來的啟示
小小一卷飯糰,讓我明白了幾個道理:
1. 看似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發心,結果完全不同。
就拿"下廚"來說,早年我的廚藝儘管也可稱精巧,但華麗外表的背後,真正的動力來自於內心的恐懼。因此,孩子不稀罕吃,愛人抗拒吃,我自己,也感覺苦苦的。
而今我"下廚",是真的帶著愛和快樂,儘管作品樸實無華,卻能以普普通通一卷飯糰引起讚嘆和共鳴。這讓我看到,食物經過不同心靈的打造,是帶著不同的能量的。
2. 當媽不必憂愁,孩子到底愛吃什麼食物。
其實,根本不存在什麼"孩子愛吃的食物"。孩子較於成人,更能夠超越食物本身,用心去感受食物真正的含義。孩子愛吃的,其實是快樂的氛圍,充滿愛的分享,人情味的互動,而遠非小小一口嘴裡的美味。
因此當媽的,大可不必疲於奔命地被孩子的口味偏好牽著鼻子走,與其心懷恐懼地復刻孩子愛吃的"垃圾食品",不如充滿愛意地創造出更多樂於分享的場景,讓孩子去體驗食物背後的互動。
3.不自信的銷售,永遠賣不動自己的好產品。
我們只有快快樂樂地先做好自己,才有能力把美好的東西帶給更多人。心裡有力量,臉上才有光彩。舉手投足間才能散發出足夠的芬芳,把健康與文明傳遞出去。
灰頭土臉時,吃素吃得遭人嫌棄,無人問津;輕鬆喜樂時,素食卻讓生活增光添彩,充滿活力。分享要有愛意,更需要有勇氣。而勇氣的源頭,請從給自己足夠的快樂和自信做起!
4. 要是越做越煩惱,那一定是做錯咯!
吃素,本來是要給繁複的飲食做減法,給生活做減法,讓身體和心靈,在脫去沉重包袱之後獲得健康和文明,得以有"天為被,地為床,星月同塌"的自在與灑脫。
但人心,卻總會在不知覺中,重複與過去相同的錯誤。
不吃葷了,又煩惱起吃素:
要用什麼樣的素食替代過去的葷食?
家人不一起吃素,這日子可怎麼過?
哪一天要是沒有辦法吃素了,這日子可怎麼過?......
因此,去了舊的執著,又添了十萬八千種新的煩惱。
真正的健康與文明,應該是,有了健康的身體,有了明理的頭腦,有了明亮的心靈,即使沒有"素食"條件了,也依舊能夠做一顆發光發熱的種子,幫助並溫暖周圍的同伴。
路,
真的要自己走過,
才有體會。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今後的道路,
我們繼續攜手同行!
文章 | PrettyS
圖片 | PrettyS&網絡
編輯 | 星星包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