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漫談31|浪漫主義時期(三):藝術歌曲與弗蘭茨·舒伯特

2021-01-10 聲音圖書館

浪漫主義時代的特徵之一體現在對於文學,尤其是對詩歌的興趣。事實上,歌詞與歌曲的密切結合就出現在這個時期。由於聲音的抽象特徵,浪漫主義詩人認為音樂是所有藝術中最真實、最純淨的藝術;而浪漫主義作曲家也在當時的詩歌中發現了音樂的共鳴,並把它轉化成歌曲,相信音樂可以提供僅靠文字無法表現的東西,強化了詩歌中的情感。

儘管在整個人類歷史中,都有用偉大的詩歌創作的歌曲,然而19世紀詩歌創作的繁榮局面。英國出現了華茲華斯(1770-1850)、濟慈(1795-1821)、雪萊(1792-1822)和拜倫(1788-1824);而德國則不僅出現了偉大的歌德(1749-1832),還有愛申多夫(1788-1857)和海涅(1797-1856)。從他們的筆下傾洩出數千首頌詩、十四行詩、敘事詩和傳奇,這些文學詩歌激勵著越來越多的浪漫主義作曲家為詩歌進行譜曲。於是,一種叫藝術歌曲(art song)的體裁流行起來——它是為獨唱和鋼琴伴奏而作的具有很高藝術靈感的歌曲。由於藝術歌曲在德語世界中碩果纍纍,它也被稱為利德(Lied,複數叫Lieder),在德語中,Lied是歌曲的意思。雖然許多作曲家都創作了藝術歌曲,但沒有人能像舒伯特那樣在這一體裁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他特有的才華表現在能夠抓住詩歌文字的精神和細節並使之形成音樂,創作一種極為微妙的情感圖畫,其中的人聲、鋼琴伴奏,表現出詩歌中的每一個細節。舒伯特說:「當你擁有一首好詩,音樂便容易產生,旋律就在筆下奔湧,因此作曲是一種真正的快樂。」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

舒伯特1797年生於維也納。在偉大的維也納派音樂大師——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和馬勒等中間,只有他是生於這座城市的。舒伯特從小就表現出突出的音樂天賦,儘管他的教師父親也以將他作為一名教師來培養。但為了不磨滅他的音樂天賦,父親教他拉小提琴,他的哥哥教他彈奏鋼琴。

舒伯特在11歲那年成為皇家小教堂唱詩班的一名歌童(我們今天稱其為維也納童聲合唱團)。這使舒伯特有機會與安東尼奧·薩列裡(Antonio Salieri)有了接觸。薩列裡曾經是莫扎特的對手,他當時仍然是帝國的宮廷作曲家。從1810年起,舒伯特開始跟薩列裡學習作曲,並且很快以驚人的速度創作出自己的音樂作品。

1812年,年輕的舒伯特離開了宮廷小教堂而進入了一所教師學院。三年後的1815年,他在父親的小學裡成為了一名教師。三年之後又三年,舒伯特發現教學既費力又乏味,毅然放棄了這份全日制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中。追求自由和夢想是美好的,但現實總是殘酷的。剛開始的舒伯特除了出賣他的一些藝術歌曲得到微博的收入外,他缺少經濟上的資助。不像貝多芬,舒伯特沒有貴族們的贊助,他過著一種波希米亞式的流浪生活,靠朋友的慷慨幫助生活,窮困潦倒時經常寄宿在朋友家裡。

當舒伯特在藝術上達到成熟時,驕奢淫逸的貴族派對時代已經日暮黃昏,這個在之前作為主要藝術表現的場所被中產階級的客廳和起居室所替代。這裡的環境不那么正式,一群對音樂、文學、戲劇和詩歌有共同愛好的「文藝青年」男女,聚集在一起閱讀和討論這些藝術的最新發展。舒伯特的朋友們將只有舒伯特在場,只演奏他的作品的聚會叫做舒伯特小圈子(Schubertiads)。這是一種小型的、純粹私人的聚會。舒伯特大部分最好的歌曲就是在那裡首演的。

1822年,傷病降臨到了這位作曲家身上,他感染了梅毒,在沒有發現抗生素之前,這等於是死刑的宣判。他在那一年創作的抒情性的B小調交響曲,是他遺留下來的未完成作品,因此也被稱為「未完成交響曲。」(這部作品的第一樂章被用在史匹柏導演的電影《少數派報告》中)。

舒伯特在他1828年英年早逝之前的幾年中創作了一些偉大的作品: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1823)和《冬之旅》(1827),為鋼琴而作的《流浪者》幻想曲(1822),以及偉大的C大調交響曲(1828)。當貝多芬在1827年逝世時,舒伯特在葬禮上擔任了火炬手。第二年他也去世了,成為偉大的作曲家中最短命的一位。他的墓碑上寫著:「音樂的藝術在這裡埋藏了豐富的瑰寶,以及美好的希望。」

在短暫的31年生命中,弗朗茨·舒伯特創作了八部交響曲,15部弦樂四重奏,21首鋼琴奏鳴曲,七部為合唱和樂隊所作的彌撒曲及四部歌劇。從任何標準看都是非常客觀的創作數目。然而在舒伯特的時代,他幾乎只是被看作是一位藝術歌曲的創作者。這是因為在這一領域中,舒伯特創作了多達六百多首作品,其中許多都是短小的傑作。也有一些組成一個系列的「聲樂套曲(song cycle)」的形式,它們由許多首單獨的歌曲緊密地組合起來,講述一個故事或表現一個主題。《美麗的磨坊女》(20首歌曲)和《冬之旅》(24首歌曲),是舒伯特的兩部最偉大的聲樂套曲,都講述了沒有回報的愛情的不幸結局。

藝術歌曲《魔王》(1815)

詩歌的一開始便描繪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夜景:「是誰在夜半封中,騎馬飛奔?」一位父親緊抱著他發燒的兒子,騎馬奔向一個客棧,以搶救孩子的生命。舒伯特既抓住了這種場景中普遍的恐怖感,又抓住了馬蹄飛奔的細節,他創造了一種鋼琴伴奏的音型,以鋼琴家所能達到的飛快速度,無情地在鋼琴上敲擊著。

死亡的幽靈——魔王,輕聲地向孩子打招呼,他唱著誘惑性的甜蜜曲調,旋律溫柔而歡快,還有流行小調中的無拘束的伴奏。

受了驚嚇的孩子向父親呼救,他唱著一種不安的旋律線,最後是緊張的半音上行。

這個呼救在歌曲中多次出現,每次都出現在一個更高的音符上,而且和聲也更不協和。音樂以這種方法表現出男孩不斷增長的恐懼。父親則以穩定、沉著和不斷重複的低音旋律,好像在試圖安慰他的孩子。魔王起初用甜美、和諧的曲調進行誘惑,隨後便開始用不協和音調進行威脅。這樣,故事中三個角色,每個都表現出了不同的音樂特點。這是音樂的性格描述的最佳範例,旋律和伴奏不僅支撐著歌詞,也強化和豐富了它。結束時突然到來的:魔王的手抓住了他的犧牲品。焦慮的情緒變成悲傷,敘述者以越來越陰暗的小調宣布:「但是,他懷中的孩子已經死去!」

根據一位朋友的敘述,舒伯特一邊讀者歌德的一部詩集,一邊在他的屋裡走來走去。突然,他快步走到鋼琴前,飛快地寫著,為歌德的整首敘事詩譜寫了音樂。《魔王》成為舒伯特生前最著名的一首歌曲,也是給他帶來收入的少數幾部作品之一。

我們下一期將繼續介紹藝術歌曲,以及另一位偉大的作曲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

相關焦點

  • ...備考「西方音樂史」簡答題練習:浪漫主義時期民族樂派的音樂創作
    浪漫主義時期【簡述浪漫主義時期民族樂派的音樂創作】19世紀30年代至20世紀初,在東歐和北歐形成了音樂上的民族樂派,以俄羅斯、捷克、挪威和芬蘭為代表。民族樂派的產生,與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運動的興起有著密切的關係,民族樂派作曲家在繼承西歐浪漫主義音樂創作的成果同時,提倡在音樂中體現民族性,他們在創作中自覺選用民族文學題材,運用民族民間歌舞的旋律、節奏、調式等素材,譜寫民族的歷史或現實生活,形成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格。
  • 舒伯特鋼琴音樂創作特點
    浪漫主義鋼琴音樂代表音樂家浪漫主義時期的主要代表作曲家有舒伯特、孟德爾頌、舒曼、蕭邦、李斯、 特、勃拉姆斯等。他們創作出了許多不朽的作品,這些作品大多詩情畫意、』 盪氣迴腸。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與探索,最終使鋼琴作品的曲式結構和聲\。語言、音響效果和音樂表現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極大地豐富了鋼琴作弋品的音樂內涵和藝術表現力。
  • 義大利音樂學院的聲樂種類都有哪些?
    眾所周知,在義大利音樂學院專業中,最熱門的就是「canto」這個專業,這個專業主修的也是歌劇作品,細心的同學們可能會發現還有:musica vocale da camera——室內樂,而且在室內樂專業裡面有會細分為三個方向: indirizzo interpretativo barocco 巴洛克時期聲樂
  • MAMAMIA上海校區:義大利音樂學院的聲樂種類都有哪些?
    ,最熱門的就是「canto」這個專業,這個專業主修的也是歌劇作品,細心的同學們可能會發現還有:musica vocale da camera——室內樂,而且在室內樂專業裡面有會細分為三個方向:  indirizzo interpretativo barocco 巴洛克時期聲樂  indirizzo interpretativo classico-romantico 古典浪漫時期聲樂
  • 2021音樂教師招聘備考之西方音樂史必考知識梳理(1)
    若按照時間順序來看,西方音樂史主要常考點在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以及印象主義時期。   (一)古典主義時期   古典主義時期的作曲家在每年的考試中都會考到,尤其是古典維也納樂派三傑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這三位音樂家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他們為古典主義音樂風格的確立以及體裁的完善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 她是法國浪漫主義民謠女歌手,曾和濱崎步的御用編曲師合作過歌曲
    這位日本製作人來自北海道,是濱崎步、中島美嘉的御用編曲混音師,天后濱崎步廣為人知的歌曲《天堂》混音版就出自於他之手,他的音樂旋律優美但熱情奔放,是日本享有盛譽的藝術家。一般也只和大牌藝人合作,是什麼因素讓他為了一個來自法國的小眾民謠歌手而傾心呢?
  • 歌曲之王舒伯特佳作無數,一生貧苦,死後與貝多芬葬在一起
    ‬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也被認為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 舒‬伯‬特‬具有非‬凡的音樂才華,‬可‬上‬天‬只‬給‬了‬他‬31年‬的人‬生‬。‬
  • 西方古典主義音樂——巴洛克時期鋼琴音樂的產生與特點
    西方鋼琴音樂文化的演變與發展古典主義音樂發展概況從古典主義的時間上來看,是從1775到1820年,具體來說這一時期的音樂覆蓋了海頓創作的成熟期一直到貝多芬創作的早期才結束。18世紀中葉在西方音樂史上是一個由巴洛克藝術風格過渡到古典主義藝術風格的時期。在這一階段中,最重要的事件當屬鋼琴這件樂器的誕生了。
  • 音樂創作時期——巴洛克時期的鋼琴音樂創作
    巴洛克時期鋼琴音樂創作16世紀末葉至18世紀中葉的歐洲藝術風格崇尚奇異、豪華和精雕細琢,開始與文藝復興時期的均衡、穩定和莊重背道而馳。在當時人們看來這種最早興起於建築和繪畫中的藝術風格是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世風漸頹的表現,因而貶之為「巴洛克」(Baroque,葡萄牙語),意即「畸形的珍珠」。巴洛克藝術風格逐漸浸入到音樂領域要晚於建築和繪畫領域約半個世紀,現在「巴洛克」一詞已經不含貶義,經常被用在建築和音樂領域之中。
  • 19世紀的璀璨音樂新星——舒伯特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奧地利籍Germanen(日耳曼人),作曲家。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也被認為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現聞名天下的《搖籃曲》(開頭為「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便是在他的筆下完成的。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創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樂音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 ,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它作品 。
  • 不該被遺忘的德奧藝術歌曲推手
    15歲時,他父親將他送進維也納音樂學院,與馬勒同窗。但他仍與同學和不來,還被冤屈地指責作弊,結果又被逐出校門。為了挽回面子,他給出的理由是維也納音樂學院過於保守。其實維也納這個所謂音樂之都一直有它保守的一面,它曾試圖扼殺莫扎特、勃拉姆斯、沃爾夫和勳伯格。但凡「新音樂」的出現都會遭到它強烈的攻訐。即便今日,若演奏貝爾格的弦樂作品,許多維也納觀眾依舊會喝倒彩。
  • 邀你進入專屬音樂空間,靜享周末時光~
    點亮「贊」和「轉發」,讓更多人在古典音樂的世界中徜徉~請點開按鈕,在音樂的陪伴下開啟今天的閱讀~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是維也納古典音樂傳統的繼承者,也是西歐浪漫主義音樂的奠基人,被稱為「歌曲之王
  • 香港音樂的全盛時期!「三王一後」風華絕代,各選一首代表曲
    八十年代是香港流行音樂的黃金時期,這個年代最為知名的歌手莫過於「三王一後」——即張國榮,譚詠麟,陳百強和梅豔芳,這四位超級巨星留下不少經典歌曲,至今讓人回味無窮,這裡給每個歌手都選一首代表曲目。一, 張國榮《有誰共鳴》2003年4月1日,一代巨星張國榮跳樓自殺,震驚了整個華人世界,要知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可是讓整個華語樂壇都能瘋狂的男人,甚至整個亞洲其都有不容小覷的影響力,除在音樂上的造詣外,他在影視上的藝術成就也是非常之高!
  •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藝術鑑賞素養」考點歸納
    (四)音樂 師曠,春秋時期晉國樂師,代表作有《陽春》《白雪》《玄墨》。 俞伯牙(楚國人),戰國時期晉國琴師,代表作琴曲有《高山》《流水》《水仙操》。
  • 2015教師招聘考試「西方音樂史」名詞解釋練習十一
    浪漫主義時期(五)浪漫主義民族樂派一1.格林卡19世紀俄羅斯民族樂派首領。歌劇《伊凡·蘇薩寧》和交響幻想曲《卡瑪林斯卡婭》分別開創了俄羅斯民族歌劇和俄羅斯交響音樂。他們高舉格林卡旗幟,採用俄羅斯民族民文學和歷史題材,運用民族民間音樂語彙,寫作富於民族特性的音樂作品。3.柴可夫斯基19世紀俄羅斯作曲家。創作豐沛,涉及交響樂、戲劇音樂、標題音樂、室內樂、獨奏和獨唱音樂各領域,將俄羅斯民族素材與西方專業作曲技巧完美地結合。
  • 值得循環一整天的古典音樂,速來收藏!
    《愛之夢》(LiebestrumeS541)作於1845年,它是李斯特根據自己的歌曲進行改編的鋼琴獨奏曲目,一共有三首。第一、二首的題詩是《崇高的愛》和《幸福的死》;第三首的題詩是《盡其所能愛的去愛》。三首《愛之夢》都是夜曲體裁,特別著名的是其中的第三首降A大調《盡其所能愛的去愛》,是一首用鋼琴「演唱」的抒情歌曲,音樂深情婉轉。
  • 周星馳電影《功夫》裡 大躍進時期的音樂創作
    大躍進時期最有名的原創音樂就是鋼琴協奏曲《梁祝》了。這個就不提了,來談談周星馳兩年磨一劍拍出的電影《功夫》的配樂吧! 相信很多人都記得周星馳以弘揚中華武術精神為基調的電影《功夫》裡慷慨激昂的配樂吧。影片中的音樂片段都改編自中國傳統民樂,如"將軍令"、"東海漁歌"、"十面埋伏"、"小刀會組曲"等,都是於大躍進時期創作出的佳作。
  • 巴洛克音樂藝術人文精神探討
    以上作品充分體現了巴洛克藝術的人文精神,此外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領域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例如音樂會的出現,也促進了音樂發展。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特徵巴洛克時期的音樂藝術之所以被稱為偉大的藝術,是因這個時期的音樂風格既有著成熟魅力,同時又帶有浪漫色彩,它的不規則也是最為迷人的部分。
  • 抖音悲傷的藝術背景音樂bgm是什麼歌曲 插曲歌名歌詞
    抖音悲傷的藝術背景音樂bgm是什麼歌曲 插曲歌名歌詞  抖音悲傷的藝術bgm是什麼?最近,抖音上又興起了悲傷的藝術這首歌,這首歌的旋律相當的難過,聽了以後不禁就會想起傷心的過往,那麼大家知道悲傷的藝術的背景音樂叫什麼嗎?不知道的朋友不要著急,小編這就帶大家一起詳細的了解一下吧!!
  • 20世紀時期,巴西藝術家們的工作方式,以及他們的音樂作品
    瓜爾涅裡的全部歌曲作品表現出他對於巴西的黑人和印第安人民歌的借鑑和利用。在4050年代,他創作了最優秀的管弦樂曲:3部交響樂、1部《協奏序曲》(1942年),以及多首管弦樂組曲,如《巴西之歌》(1950年)《400周年紀念組曲》(1954年)。這些作品的風格都是以民族主義美學為基礎的,在創作技巧上含有大量的民族要素。而弗朗西斯科·米尼奧內的許多作品幾乎涉及所有的西方傳統的音樂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