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奧地利籍Germanen(日耳曼人),作曲家。
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也被認為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現聞名天下的《搖籃曲》(開頭為「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便是在他的筆下完成的。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創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樂音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 ,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它作品 。
《魔王》
舒伯特根據歌德同名詩創作,作於1815年。全詩的故事情節:父親懷抱發高燒的孩子在黑夜的森林裡騎著馬飛馳,森林中的魔王不斷引誘孩子,孩子發出陣陣驚呼,最後終於在父親懷抱中死去。歌曲採用通譜手法,一氣呵成,氣勢宏大。詩歌中敘述者、父親、孩子及魔王四個不同角色由不同的音調體現出來。作者充分展示了戲劇性的情節,如鋼琴伴奏模擬馬蹄疾奔的節奏貫穿全曲,低音奏出的風聲描繪出夜幕中的森林冷風颯諷、咄咄逼人的情景,烘託出沉悶恐懼的氣氛。
《舒伯特小夜曲》
《小夜曲》這是舒伯特短促的一生中最後完成的獨唱藝術歌曲之一,也是舒伯特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此曲採用德國詩人萊爾斯塔勃的詩篇譜寫成。 舒伯特的《小夜曲》旋律優美、情感純真、格調高尚,充滿了生活的希望,堪稱所有小夜曲中最優秀的一部,被稱為他的「天鵝之歌」。抒情而安謐的間奏之後,音樂轉入同名大調,「親愛的請聽我訴說,快快投入我的懷抱」,情緒比較激動,形成全曲的高潮。最後是由第二段引伸而來的後奏,仿佛愛情的歌聲在夜曲的旋律中迴蕩。 樂句之間出現的鋼琴間奏是對歌聲的呼應,意味著歌手所期望聽到的迴響。
《聖母頌》
舒伯特的這首《聖母頌》是他在1825年根據英國詩人瓦爾特·司各特的敘事長詩《湖邊夫人》中的《愛倫之歌》譜寫而成。歌曲抒發了敘事詩主人少女愛倫祈求聖母饒恕其父罪行的純真感情。歌曲採用分節歌形式,曲調柔美委婉、純淨樸實,音樂表情細膩豐滿,表現了作者對真善美的嚮往。由於這首歌曲的藝術魅力,後人將其改編成器樂曲演奏,又以小提琴獨奏及弦樂演奏主旋律、豎琴伴奏的譜本流傳較廣。
《美麗的磨坊姑娘》
美麗的磨坊少女敘述了一個十七八歲的天真少年對愛情的憧憬與幻滅的過程。流浪的少年在河邊磨坊邂逅了磨坊主人的女兒,因著她的美麗,他不再流浪,期盼這份蘊藏在心中的情感有個美好結局;怎奈這份憧憬卻讓一個突然到來的獵人粉碎。痴情少年抱著患得患失、又愛又恨的複雜心情開始放逐自己,他沿著河岸走下去,愛情的幻滅讓他痛不欲生,最後只好殉情,投入小溪流的懷抱中。舒伯特筆下的樂聲,便把這齣精緻的「歌曲小說」經營得非常感人。
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貧困中度過的,艱難的生活使他過早地離開人世。但是舒伯特卻為人類留下了許多的不朽名作。他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也被認為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舒伯特以抒情的旋律聞名,而且總是能夠自然流露、渾然天成。舒伯特死後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當崇拜卻只見過幾次面的貝多芬墓旁。舒伯特在音樂上有著執著的追求,流傳下來的作品無不讓人沉醉其中,舒伯特的音樂才華是受舉世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