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屈死「風波亭」,真的是因為愚忠報國嗎?

2021-01-16 文士野

喜歡嶽飛的人,大概都讀過清代學者畢沅《續資治通鑑》中關於嶽飛的文章。

嶽飛是個極其孝順的人,家中沒有姬妾。當時南宋的將領,大多妻妾成群,嶽飛只有一個妻子,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同為名將的吳玠一向都敬服嶽飛,想要與他交好,便送了一位美女給嶽飛。結果嶽飛卻說:「現在主上日夜操勞,我們做大將的,還沒有到享受安樂的時候」。拒絕了吳玠的美意。吳玠則更加敬重嶽飛。

有人問嶽飛:天下什麼時候可以得享太平?嶽飛回答說:「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就太平了。」

嶽飛治軍極為嚴厲,平日裡將士訓練,都要穿著重鎧操練,如臨戰場一般。嶽家軍軍紀嚴格是出了名的,士兵有收取老百姓一絲一麻的,就要被斬首示眾。士兵夜間露宿,老百姓看天寒地凍,邀請他們到房屋中休息,士兵沒有人敢進去。因為軍紀嚴整,所以嶽家軍有「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名號。

嶽飛影視照

嶽家軍軍紀極嚴,可是嶽飛待士卒卻極好。士兵生病了,嶽飛親自給他們調藥,手下將領有去邊遠地方衛戍的,嶽飛的妻子就去慰問犒勞他的家人。有因為戰事而犧牲的,嶽飛就哭著養育了他們的遺孤。朝廷有犒勞封賞,也都均等地分給底下的軍吏。自己則不取一分。

嶽飛的軍事才能,也是千古少有。他率軍打仗,擅於以少擊眾。只要有所舉兵,就召集手下的統制將領們過來,一起商量定好計謀之後才出戰,謀定而後戰,所以每次出兵都能取得勝利。如果忽然遇到敵軍,嶽家軍能夠靜然不動,穩如泰山。所以金國的人都感嘆: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與嶽飛、韓世忠、劉光世並稱南宋「中興四將」的張俊,曾經問嶽飛用兵之術,嶽飛回答他說:「仁、信、智、勇、嚴,缺一不可。」

每一次調動軍糧供給,嶽飛想到的都是老百姓,為軍隊耗費人民資財而感到不安,總要蹙著眉頭感嘆:東南老百姓的民力又要因此衰竭了。

嶽飛是個禮賢下士的人,平日裡喜歡吟誦詩歌,作投壺遊戲。他的舉止形態溫和謙恭,就像一個儒生的模樣。每次要辭去官賞,必推辭說:「這都是將士們效力的結果,嶽飛哪裡有什麼功勞。」

從前讀嶽飛,對於嶽飛這樣的英雄人物,崇拜之情總是油然而生,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嶽飛滿江紅

而今再讀畢沅的《嶽飛》,崇拜之情之餘,又多了些悲憫之心。

有時候常想,嶽飛最終蒙受「莫須有」之罪,屈死風波亭,大概就是因為他的人格過於完美,是千古少有的名將吧?

嶽飛品格高尚,心裏面擔憂的只有家國天下,所謂:「主上奠枕,朝廷無虞,餘之願也」。皇上能睡好覺,國家安平無事,是嶽飛的願望。所謂「匈奴未滅,何以為家」,至於其他的,金錢美女也好,良田妙宅也罷,都不是嶽飛所想的。

可是,志向高潔就好嗎?

對於身居九五之位的宋高宗來說,你嶽飛品性這麼好,是不是「其志不在於小」呢?是不是有不可言說的志向呢?

從前,秦始皇把秦國主力交給王翦,將身家性命都壓在王翦身上,王翦立馬向秦始皇討要良田屋宅,不就是為了讓秦始皇以為王翦是個沒有什麼志趣,喜歡貪圖享受的人而已嗎?

而且在宋高宗的廟堂之中,別的人都貪圖享樂,比如同為「中興四將」的張俊貪婪好財,大肆吞併別人的土地;劉光世「貪財好色,無與為比」;即使連韓世忠這樣與嶽飛齊名的英雄將領,也喜歡流連於青樓之中,娶了好幾個妓女做老婆。

像嶽飛這樣帶兵打仗卻不貪圖享受,還要求別的朝臣要「不愛錢」、「不怕死」?這樣的名將身處廟堂之中,煢煢孑立,鶴立雞群,其他的朝臣心裡能舒服嗎?主上還能奠枕嗎?

嶽飛北伐

嶽飛軍事才能卓絕,一生幾乎沒有打過敗仗。不僅擅於以少擊眾,而且還擅於臨陣應敵。郾城、穎昌之戰,嶽飛帶領嶽家軍大敗金兀朮,金兵精銳鐵浮屠、拐子馬在這幾場戰鬥之中損失殆盡。傳說當年金兀朮在戰敗之後曾經無比震驚,仰天長嘆道:「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五十萬眾.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以五百騎破敵五十萬,有的人說這是傳說,也有人說這是神話,但不管怎樣,都足以證明嶽飛的軍事才能是無比卓絕的。

可是,太會打仗就是好事嗎?

一者,金國數十年培養的精銳,盡皆被嶽飛給打沒了,金國一時之間對於南宋的威脅自然也就小了許多,苟安於江南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積累夠了和談的資本,還要擅於打仗,擅於打硬仗的良將做什麼?

自古以來,所謂「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故事,還少嗎?

二者,把敵人盡皆打得害怕了,難道就是一件好事嗎?作為敵國的眼中釘、肉中刺,金國上下自然是想要將嶽飛除之而後快,所以當南宋想要求和,金兀朮就說:只有先殺了嶽飛,然後才有和談的條件。

為什麼敵人開出的條件,只是要殺嶽飛?而不是殺張俊,殺秦檜,殺劉世光呢?

三者,嶽飛帶領軍隊所向披靡,一路北上,什麼仗都會打,就是不會打敗仗,這樣難道就是好事嗎?會打仗,總能打贏仗,固然會讓敵方三軍膽寒,可是,畏懼他們的,難道就只有敵軍嗎?歷史上那些常勝將軍,諸如吳起、白起、李牧、樂毅、韓信、檀道濟等等名將,哪一個最後是死在敵陣之中,敗在敵營手上的呢?

郾城大捷

嶽飛的治軍,特別注重不去侵擾百姓。士兵私自拿了百姓絲麻要被斬首示眾,士兵天寒地凍不敢進百姓房屋,「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這些景象,和八百年之後注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拿群眾一絲一毫,上海解放的街頭上滿大街睡著的解放軍戰士,是何其相似啊?

愛護百姓,自然也就會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敬重。比如像「嶽家軍」這樣的部隊稱號,據說就是老百姓給取的,據說,中國軍隊以私人命之為名的,就是從嶽家軍開始。

可是,得到百姓的擁護,難道就是好事嗎?

老百姓擁戴嶽家軍

從前,田單以一己之力,挽救齊國於將崩,有再造齊國的不世之功。齊國的老百姓,不管認識不認識的,都非常愛戴田單,田單也不居功自傲,他對齊國,對齊國老百姓也是謙遜盡責,盡心盡力,深恐做得不好。

有一次,田單和齊襄王一起外出,在淄水河邊,遇到一位涉水的老人。因為時近深秋,老人又穿得單薄,過河之後,老人就冷得渾身哆嗦。

田單看到這一景象,想也沒有多想,馬上把身上的裘皮大衣蓋在老人身上。那老人千恩萬謝,一步三回頭才離開。

遇到這樣關心百姓的臣子,按理說,齊襄王應該會表揚嘉賞田單才是。

可是齊襄王心裡卻不這麼想。齊襄王心裡想的是:現在老百姓,都只知道田單,不知道我齊王了。

從前,蕭何幫助劉邦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被封為開國第一功臣。後來天下初定,劉邦帶兵四處平定叛臣,聽說蕭何在後方還在做著安撫百姓的事情,心中就不高興了。

等到劉邦平定黥布叛亂回長安,看到一路上到處是老百姓上書控告蕭何為非作歹的景象,劉邦臉上才露出笑容。

自古以來,那些比老闆還得人心,比老闆還贏得同袍客戶敬重的員工,什麼光榮事跡都要搶在老闆面前的員工,在老闆心中,還會是好員工嗎?

像嶽飛這樣的中興第一名將,動不動就在擔憂東南百姓的民力要枯竭,動不動就要把封賞歸給下屬,還動不動就說:「這是大家的功勞,嶽飛不敢居功」。這樣的表現,又怎麼能讓宋高宗趙構露出笑容呢?

所以,嶽飛之悲,大概就悲在他為人為將,過於完美吧?

嶽飛

後世之人,多說嶽飛愚忠,所謂盡忠報國,其實就是愚忠報國。

在我心中,卻不是這樣認為。嶽飛的悲哀,或許在其為千古少有的接近完美的將領,可是嶽飛讓後世敬重,不也是因為其為千古少有的接近完美的將領嗎?

這個世界上,品德高尚會讓人崇拜,也會讓人忌妒;總打勝仗會讓敵人膽寒,也會讓自己人心驚;深得人心會得到大家的愛戴,也會搶了老闆的風光。這些道理,連同我們這樣庸夫俗子都懂,難道像嶽飛這樣的文韜武略、文武盡皆風流的千古名將,會不懂嗎?

自古伴君如伴虎,那些能夠與君王虛與委蛇,消除君王猜忌,保全名聲的名將固然可貴,可是那些忠正耿直,堅守一心的名將,難道就不值得敬重嗎?

屈死風波亭

大概,嶽飛不求全於當世,只是因為他不屑去做一些事情吧?

我一直以為,自古卓絕不凡,令人崇拜的名將之中,依然能分出卓絕之上,卓絕之中,卓絕之下的三等之分。

卓絕之下品者,譬如王翦、譬如蕭何、譬如郭子儀,他們懂人情,巧世故,不僅打仗厲害,智商也高,總能把打仗那一套正奇之道,運用於保命得祿之中。他們屬於智者之將。

卓絕之中品者,譬如範蠡、譬如尉繚,譬如李靖。他們也懂人情,也懂世故,但是更懂得進退之道,總能夠在功成名就之後,把自己藏起來,不露鋒芒,關鍵時刻,甚至可以假痴不癲,裝瘋賣傻,明哲保身。他們屬於高逸之將。

卓絕之上品者,譬如嶽飛。他們明知道世故圓滑,明知道世間險惡,可是他們心中卻唯守一心,既不詐,也不躲,既不卑,也不亢,他們是將為將之道與為聖之道貫融一體的,為人也好,為將也罷,但求仰無愧於天,俯無愧於地,行無愧於人,止無愧於心。他們屬於昭昭之將。

還我河山

嶽飛之後許多年,南宋大儒朱熹曾經有一次和弟子們談話。弟子們問他:像嶽飛這樣做事的人,和張俊、韓世忠相比怎麼樣?

朱熹說:張俊、韓世忠是比不上嶽飛的。

弟子們又問:那有沒有比得上嶽飛的呢?

朱熹回答說:依次算下來,恐怕是沒有了。

相關焦點

  • 嶽飛受盡秦檜誣陷折磨,為何唯獨聽了一個獄卒的話才籤字畫押?
    宋朝時期,最悲慘的民族英雄就是嶽飛了,他替國家奮戰了那麼多,最後換來的竟然是被沒收兵權,自縊而死,不過在嶽飛入獄的時候,嶽飛因為本來就沒有犯過什麼大錯誤和罪責,秦檜等人根本就找不到他謀反的證據。嶽飛入獄後,雖然百姓的心中都很悲痛,但是也只是將這份傷心埋藏在心底,因為那個時候若是說了什麼大逆不道的話,可能就會被逮捕,朝廷上下和百姓就基本上都沒有人敢為他鳴不平,只有一個人給他鳴不平,這個人就是齊安郡王,當時宋高宗十分的的生氣,秦檜等人就開始誣陷齊安郡王,於是齊安郡王就被罷黜了爵位。
  • 嶽飛被殺害後,有人曾想餓死嶽飛一家人,秦檜破口大罵:豬狗不如
    嶽飛的死讓人感到惋惜,秦檜也因此遭到千萬人的唾罵。二來是因為金人抓走了徽欽二宗,如果要是真的如嶽飛所言,擊敗金人,迎回徽欽二宗的話,那趙構的皇位就沒辦法坐得安穩。 可嶽飛根本就沒有料想到這一層,他完全是為國家在考慮,為宋王朝國祚打算。他心中想的是一勞永逸的解決宋王朝的北方威脅,想要抹掉宋王朝經歷的這一番恥辱。他想幫助宋王朝奪回北方疆土,將金人永遠地趕回大草原。
  •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嶽飛故裡湯陰拜謁嶽飛廟
    嶽飛是我國著名的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在我國,共有三大紀念嶽飛的廟廟宇,分別在河南的湯陰、朱仙鎮和浙江的抗州。湯陰嶽飛廟紀念其「生」,杭州嶽飛廟紀念其「逝」, 朱仙鎮嶽飛廟則是紀念其「功」。前些日子,報團參加了華東五市遊,在杭州西湖畔棲霞嶺下拜謁了紀念嶽武穆將軍的忠烈祠,和清潔幽森的嶽飛墓,再一次被他精忠報國的精神所深深打動。行走在西子湖畔,讓我不由聯想起數年前赴嶽飛故裡湯陰,拜謁嶽飛廟的經歷。那年,我是隨省會一家報社組織的考察採風團來到河南的,其中一站即湯陰嶽飛廟。嶽飛廟址位於湯陰縣城內西南街,始建年代無考,今址是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重建。
  • 嶽飛是犯了哪些錯誤導致失去朝廷信任且遭遇風波亭之冤?
    嶽飛完美的人品,是他最大的死因嶽飛能夠在30歲的年紀就擔任節度使、36歲擔任副國級的樞密副使,絕不僅僅是因為他武功高強會打仗。作為指揮千軍萬馬的高級將領,除了要善於駕馭下屬、還要會平衡左右同僚和上級的關係。
  • 狐說嶽飛(四十二)黑蠻龍抗金是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起源
    他在抗金作戰中立下的功勳,不但受到嶽飛的推崇和南宋朝廷的獎賞,就算在民間也留下了各種傳說。在小說《說嶽全傳》和更早的《大宋中興史話》中,黑蠻龍也作為正面角色出場,為南宋的抗金作戰流血出力。而且他與金國大軍作戰的事跡不但寫入了各種藝術形式的作品中,還在本民族留下的種種傳說。人們為了紀念他,還創作出了一套舞蹈,這套舞蹈最終演變成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兔未死狗已烹,嶽飛被殺,只怪秦檜與宋高宗?
    不必展開講,因為詩詞對聯,很多時候一字一句解釋,變得味味同嚼蠟,半點味兒也沒有。既然連張邦昌那樣的慫蛋都能被金人看上當了皇帝,誰知家鄉人民不會擁立嶽飛劃江而治,成為金與宋之間的一大勢力呢?對有著猜忌武將傳統的趙宋皇帝而言,嶽家軍三字,就夠他們睡不著覺了。嶽飛之死,也就很正常。
  • 跪著的秦檜書法水平遠勝站著的嶽飛?字如其人是千古謊言
    ,好多人都認為,秦檜之所以有這樣的知名度,完全是因為嶽飛,甚至有人認為,幸虧秦檜是一名奸臣,害死了嶽飛,才能夠留名青史,雖然留下的是惡名,但總比庸庸碌碌一輩子來得強。,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 秦檜真的是因為害死了嶽飛才能留名青史的嗎?
  • 秦檜奸詐一生富貴,嶽飛忠良含冤而死,因果中到底有沒有現世報?
    這裡可能有人會問,《周易》不是道家著作嗎?為什麼說是儒家經典?實際上,周易出自於古老的商代,當時並沒有什麼儒道之說。而《封神演義》等文學作品,都是後世受到儒釋道的影響,從中添加了諸多三教思想元素。而到了先秦時期,儒家孔子對於周易的研究頗深,所以歸為儒家經典,列為四書五經之一。何為四書五經?
  • 趙構為何對嶽飛從愛到恨?嶽飛或嶽家軍的最嚴重缺陷是什麼?
    我們熟知的「精忠嶽飛」這四個字曾得到趙構親自書寫,並送給嶽飛,甚至於趙構曾安排劉光世所部王德、酈瓊等兵馬五萬餘人聽命於嶽飛,雖然後來反悔了,但也曾親口說過:「聽飛號令,如朕親行」。嶽飛在趙構的關照下,還成為有宋一代最年輕的建節者,這算是君臣相得了吧?
  • 惜嶽飛(原創)
    嶽飛(1103年生),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抗金名將、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嶽飛的故事:嶽飛小時候家境貧寒,但勤奮好學,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當時,北方金兵常攻打中原。母親鼓勵兒子報效國家,並在他背上刺上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孝順的嶽飛不敢忘記母親的教誨,那四個字成為終生遵奉的信條。
  • 大宋可以亡,嶽飛必須死?為什麼嶽飛一個大忠臣會被賜死?
    嶽飛,現在人提起來,都會第一時間豎起大拇指:一代忠臣,神將,可惜了,被秦檜害死了。相信很多人都會不解吧?為何一個怎麼看都是大忠臣的將領,屢屢打勝仗,搶回土地一大片,為何會被「莫須有」這種罪狀給害死?其實,嶽飛的死是必須的,最主要原因有好幾點。
  • 嶽飛的草書你見過嗎?氣勢豪邁,飽含英雄氣息
    還好,隨著真相的慢慢揭開,嶽飛的忠臣孝子,勇武堅毅的形象,開始成為了民間對他認知的主流,民族英雄的光環,一直將他籠罩著。但是,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一位民族英雄、愛國將領,卻並不知道他還是一位功力超絕的書法大家。諸位都知道,書法界裡一直流傳著「字如其人」的說法,即「觀其字便能知其人」,也就是從一個人的書法中,就能看出此人的人品如何。
  • 民間趣談:你知道「油條」的來歷嗎?
    公元1142年的南宋發生了件大事,就是,12道金牌催嶽飛回來秦檜以莫須有罪名陷害嶽飛嶽飛命喪風波亭。這個消息傳出來的南宋的都城臨安的老百姓這肺都要氣炸了,都說嶽飛是忠臣,你看忠臣被無辜陷害致死,大家恨吶!這時候街上的有一個買油炸食品的小販,聽到這事兒心裡特別難受。他手裡和著面子就琢磨這秦檜他老婆王氏多可恨。琢磨著琢磨著,他就擱這個面子捏著人像。大致捏出個男的模樣又捏出女的模樣。
  • 如果當年趙構支持嶽飛滅金,能成功嗎?
    這個要求太高了,在當時來看不管是嶽飛得到趙構的多少支持他也不可能在北伐的過程中滅掉金國。以當時的情況愛看,如果趙構支持嶽飛,收復中原應該是沒問題的,但是如果想要滅掉金國,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不是嶽飛的能力大小的問題,是在那個時代滅亡金國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不是宋朝支撐下去的一場戰爭。
  • 嶽飛之死,是動了他的奶酪
    嶽飛,南宋著名抗金將領嶽飛,他一心洗刷靖康之恥,揚宋國威,本想直搗黃龍府,迎「二聖」回朝。可就在嶽家軍在抗金戰場上取得勝利,準備趁勝追擊時,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想要與金人和解,宋高宗連發十二道「金字牌」催令嶽飛班師回朝。這一回朝,嶽飛就攤上了官司,收押大理寺,因為莫須有的罪名了卻了壯士一生。
  • 嶽飛死後,有人建議餓死嶽飛子孫,秦檜破口大罵:狗彘不如
    嶽飛是南宋中興四大將之首,也是四個人之中最年輕有為的名將,嶽飛是普通百姓身世,天然生成神力,熟讀兵書,箭法如神,武藝高強,一路高升。三十多歲嶽飛就官至荊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撫使兼營田大使,指揮千軍萬馬,升官速度之快,簡直是一步登天相同。
  • 嶽飛被秦檜誣陷,受盡折磨不肯籤字畫押,在獄卒勸說下英勇就義
    後來長大了才知道,這位媽媽是嶽飛的母親,而她在嶽飛背後刺下四個大字,並不是因為心狠,而是為了激勵兒子報效國家,滿滿的愛國豪情,足足的大義凜然,鼓舞著無數後來人。 這便是民族英雄嶽飛,在後世中流傳最廣的背後刺字的故事。
  • 嶽飛忠心耿耿為何不被趙構所愛,他被害的原因是什麼?
    關於嶽飛,有人說是被秦檜嫁禍而死,但與本人沒有任何的關係嗎?當然是有的,難道與統治者沒有任何關係嗎?我認為是有的,而且關係非常大。秦檜殺死嶽飛的理由是莫須有,意思是可能有,我一定會找到的。 因為在嶽飛被殺害的前夕,韓世忠曾問秦檜:殺嶽飛的理由是什麼?秦檜回答的是莫須有,但是韓世忠明白莫須有三個字難以讓天下人信服。但是莫須有到底是什麼意思,是韓世忠理解錯了,還是秦檜給說錯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