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10日報導 俄媒稱,中國繼其他海洋大國之後,也開始尋找對付水母的手段,後者對大型軍艦以及位於海岸類似核電站這樣的大型技術裝置構成越來越嚴重的威脅。問題為何如此尖銳?中國能用什麼全球手段保護自己的航母和其他軍艦民船,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採訪了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裡·卡申。
據俄羅斯衛星網12月6日報導,卡申指出,對構成威脅的水母的泛濫問題存在著兩種觀點。一種觀點是,這個問題之所以變得越來越尖銳,是因為水母的快速繁殖是氣候變化和過分捕撈的後果。通常認為,現在的氣候更適合水母的繁殖,而捕魚又剝奪了它們的天敵。不過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沒有發現水母急劇增加,倒很有可能是因為人類利用海洋資源的強度驟增,複雜而龐大的海上機械越來越多。
卡申稱,一般說來,水母的威脅表現在可能會堵塞船隻以及包括核電站在內的海岸電站的發動機冷凍系統,冷卻這些系統需要大量海水,後者經過散熱器再進入海洋。水母同水一起能堵塞這些系統,引起冷卻系統過熱,後果非常危險,即使沒有發生過熱和故障,因為水母的增多,如今也需要不斷精心維護。例如,在不同的日子從日本核電站的冷卻系統中清出的水母多達150噸。
卡申稱,水母也能對軍艦構成威脅。最著名的一個例子就是2006年致停留在澳大利亞海岸的「隆納·雷根」號航母的冷卻系統失靈,而商用船隻例如油輪更經常受害於這類問題。此外,形勢越來越糟還因為,熱天水母喜歡藏在大型船隻的陰影處。
報導稱,卡申表示,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對類似想法進行過分析和研究,主要是為了保護商船。其中包括各種各樣的水母切碎機,有船隻驅動的,有自動的,有機器人化的,還試圖用微生物或殺蟲劑對付水母。中國對付水母的手段如今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因為中國海軍將準備主要在水母眾多的暖海活動,它們都需要安裝許多需要保護的冷卻系統。
卡申認為,這是中國在成為海洋大國的道路上必須克服的許多技術難題中的一個,中國在這方面完全可以最大程度地借鑑全球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