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普洛夫實驗中的女人

2020-11-25 手機鳳凰網

艾姍姍 插圖 J231

有一群熱愛中國的老外曾經研討過歐洲女人和中國女人本質上的不同。一群紳士淑女走進餐廳,來到餐桌前,當歐洲男人搶步上前,彬彬有禮地為女士拉開座位,歐洲女人就立刻自然地在這個座位上坐下了。如果是中國女人呢,她就立刻避讓開三步,在旁邊那個座位上坐下了。

說實話,作為一個中國女人,同樣的事情我也無意識地做過好多次,弄得跟我一同外出的一幹藍眼睛紳士好不尷尬。為此我跟他們使勁地解釋了,我說百分百的中國知識女性都深諳這些紳士和淑女的禮儀,只是……只是有一種理論叫做巴普洛夫的條件反射你們一定知道吧?就我在中國吃飯的經驗而言,參加一個有眾多男性出席的飯局,女士們如果還習慣於國際公認的餐桌禮儀,那麼買一份意外傷害險是十分必要的。

因為當大家來到餐桌前,男人們一擁而上,無論從力量還是速度上,女士們都是無法與之抗衡的。那些西裝革履的下級們爭先恐後地搶著衝上前去為領導拉開座位,為了這份榮寵,他們習慣理所當然地用手肘肩膀把女人們推開,從她們的腳背上踩過。所以在無數次慘痛的教訓之後,中國女人形成的條件反射就是讓男人們先去餐桌邊坐下,自己先躲開幾步以免受傷。這完全不是優雅的大腦給出的指令,再優雅的大腦也無法控制看到餐桌和西裝皮鞋就感到腳背疼的軀體反應啊!

至於為女士拉門的那個經典禮儀,如果搬到中國,歐洲男人們的困惑也是同樣的。在歐洲,一位紳士為一位陌生的女士拉開門,她就微笑著從容走過去了。在中國這可是會引起交通阻塞的啊!請大家想像一下,在國貿百貨的某一扇大門前,如果一個男人搶步上前拉開門,周圍的婦孺會是什麼反應呢?緊隨其後的老婦人趕緊顫巍巍退後三步,以防那扇門關上後的反坐力把她砸傷。走在老婦人背後的年輕母親一把抱起地上的孩子,飛快地躲到一側。隊伍最後的摩登少女停下腳步,不耐煩地對拉門的男人叫道,磨蹭什麼呀哥們,趕緊走啊!

概括地說,中國的女人們已經習慣了男人搶道衝在前頭,見義勇為躲在後頭。點菜衝在前頭,買單躲在後頭。發表高談闊論的時候連續嚷嚷幾個小時都不累,一到聽別人說話的時候就百般不耐煩,恨不得立刻離座走人。當然,更要習慣於男人自以為帥,得著機會就吃女人豆腐還覺得這是女人的榮幸。

當然這並不是說中國沒有禮儀。中國可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禮儀大邦啊!只不過中國的禮儀不以女士和男士來區分,在中國,只有領導和下級的差別,或者諂媚者和暫時值得被諂媚的人的區別。一切以有利用價值的人為先,無論你是男士還是女士,可謂充分實現了男女平等的精神!

難怪西方世界公認,中國的女人真心

強大。但是這也造成了一個最大的難題。藍眼睛紳士們最愛問我的問題就是,如果愛上一個中國女人,到底該怎麼追呢?難道要女士為他們拉門,拉座位,盡顯紳士風度的顛倒氛圍中培養羅曼蒂克的感情麼?

好吧,這個答案再容易不過了。如果要追一個中國女人,把見面約會請客吃飯這類不實際的環節緩一緩,先發個郵件過去,正文提出兩個人從戀愛發展成婚姻關係的可行性方案建議書,附件最好包含身份證明、健康證明、銀行存款證明、目前每月收入的工資明細、房產證、汽車行駛證,外加一份市級公證機關蓋章的單身公證書,掃描成JPG文件。這才是在中國大地上最有誠意的求愛。

這與其說是基於中國女人的務實精神,不如說是基於誠信的普遍崩潰,正如你能在淘寶上找到各種山寨貨,在現實生活中,從單身男、經濟適用男到高帥富各個品種也都有山寨的。如今的國情就是,愛情最大的風險不是失戀而是被騙。所以這樣的一封郵件勝過千萬甜言蜜語,至於那些個香檳燭光、九百九十九朵玫瑰、阿爾卑斯山頂的小屋等等,在這封郵件面前全都弱爆了!

相關焦點

  • 著名的條件反射實驗,巴普洛夫本來是想訓練狗,結果卻被狗訓練了
    大家都知道俄羅斯生物學家伊萬·巴普洛夫在19世紀90年代做的著名實驗:他在每次給狗餵食的時候都按鈴,一段時間以後,即使在按鈴的時候不餵食,狗也會分泌唾液。他把這種現象稱為條件反射。在巴普洛夫的最新傳記中,記載了他做這個試驗早期失敗的經歷。
  • 巴普洛夫的經典性條件反射
    巴普洛夫的經典性條件反射在教師招考試的過程中出現的頻率比較高,多以單選題的形式出現。接下來我就帶著大家去學習一下巴普洛夫的實驗以及產生的規律。一、實驗巴普洛夫的經典性條件反射實驗是狗進食搖鈴實驗說明每當狗吃到食物的時候都會流口水,而狗吃到食物流口水是一種先天的反應是狗即是一種先天的本能的反應。
  • 巴普洛夫的理論
    巴普洛夫,俄國生理學家、心理學家、醫師、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的創始人,高級神經活動生理學的奠基人,條件反射理論的建構者,也是傳統心理學領域之外而對心理學發展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伴隨著這些知名的名號,巴普洛夫的理論就成為了教師招聘考試中的一個常考考點,下面就為大家羅列出巴普洛夫相關的理論知識。
  • 心理學故事:巴普洛夫和狗
    ,俄國生理學家,生理學的特點,是需要長期與活動動物接觸,因為只有在活體動物上才能真實觀察和記錄生理現象,做實驗就不可避免地對動物做些麻醉和手術;巴普洛夫選的活體動物就是狗,經過在幾百條狗上做了數千次實驗後,寫成了他的著作《主要消化器官功能論文集》,終於在1904年因為消化生理的貢獻奪得了諾貝爾生理學獎;無疑,人類的好朋友狗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
  • 巴普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
    巴普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一、巴普洛夫的經典實驗:狗進食搖鈴實驗巴普洛夫發現,每當狗進食的時候都會分泌唾液,此時狗分泌的唾液是狗在吃到食物時候的一種本能的反應。之後,每當狗進食的同時,巴普洛夫就搖鈴,巴普洛夫發現,狗也會分泌唾液。
  • 巴普洛夫知識點梳理
    巴普洛夫,俄國生理學家、心理學家、醫師、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的創始人,高級神經活動生理學的奠基人。條件反射理論的建構者,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教師招聘的考試之中,巴普洛夫的知識點考查較為頻繁,又較難把握,所以對巴普洛夫知識點的梳理就較為重要。
  • 《瘋狂的外星人》:「巴普洛夫」是個啥?
    看《瘋狂的外星人》時,前排有個扮相嬌嫩的小姐姐,不停問他的小男朋友:啥是巴普洛夫啊?小男朋友回答說:就是搖搖鈴鐺,狗就流口水。片中所指的巴普洛夫,全名伊萬·彼德羅維奇·巴甫洛夫,俄國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曾於1904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獎。巴普洛夫以及他的狗,不僅影響了心理學的發展,對於整個人類的影響也超乎想像。巴普洛夫最知名的實驗,發生在他跟汪星人之間)。每次給狗狗投食之前,他都刻意發生一些信號,比如搖鈴鐺,口哨,開關燈等等。
  • 《次元對決》巴普洛夫怎麼玩 巴普洛夫玩法技巧攻略
    導 讀 次元對決是一款二次元休閒遊戲,遊戲中的玩家都有自己的背景故事,那麼遊戲中的巴普洛夫有什麼技能和故事呢
  • 巴普洛夫的經典條件作用理論
    教師招聘考試中,教育心理學知識點的考察很多,學習理論的考察尤為重要,但這部分的知識點在考察的過程中通常都是偏向於理解的,並且知識點本身比較抽象,涉及實驗、理論、觀點等,所以在學習過程中需要重點把握住它們的內涵,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其中,最常見的理論是對行為主義的考察,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備考,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講師在此特將巴普洛夫的經典條件作用理論進行梳理。
  • 誰把我們變成了巴普洛夫那隻狗?
    巴普洛夫為了試驗動物的條件反射,用自己的一隻狗進行了試驗。巴普洛夫為了讓狗狗形成對事物的條件反射,每天給狗狗餵食前都會先敲鈴,狗狗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後,最終在每次聽到鈴聲的之後就會流口水。 小時候我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隻狗好傻。
  • 巴普洛夫的故事
    在教師招聘考試的備考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個名字「巴普洛夫」,我們知道他因對消化生理的研究而獲1904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金。我們會學習他的經典條件反射理論、高級神經活動與氣質類型的對應,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生活中的巴普洛夫。1849年9月26日,巴甫洛夫出生在俄國中部小城梁贊,他的父親是位鄉村牧師,母親是一位牧師的女兒。
  • 2020福建教師招聘備考:心理學《瘋狂外星人》中的經典性條件反射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在普通心理學部分比較重要的考點——巴普洛夫的經典性條件反射原理。在最近熱映的黃渤主演的電影《瘋狂外星人》中,黃渤飾演一個馬戲團工作者,在訓練「外星人」能夠騎自行車和走鋼絲的過程中,經常說到這樣一句臺詞「根據巴普洛夫的條件反射」原理,那麼是什麼原理可以讓動物產生預期的學習呢?讓我們一起了解巴普洛夫的實驗過程。
  • 「智能」塑料片訓練後會動,就像巴普洛夫的狗
    「智能」塑料片訓練後會動,就像巴普洛夫的狗 2019-12-12 1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巴普洛夫大樓上,蘇軍只有23人,為何德軍無論如何攻不下來
    (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在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中,巷戰的殘酷程度,被無限地放大。在遍及整個史達林格勒的巷戰中,有一處堪稱經典的戰鬥,那就是「巴普洛夫大樓保衛戰」。在這座只有4層樓高的爭奪戰中,23名蘇聯紅軍,面對數十倍的德國士兵,苦守了58天,創造了一個戰爭史上的奇蹟。這座大樓位於伏爾加河畔,處在史達林格勒的市中心。
  • 巴普洛夫經典性條件作用實驗與教學啟示
    1.經典性條件作用實驗巴甫洛夫做了一個相當著名的實驗,他利用狗看到食物或吃東西之前會流口水的現象,在每次餵食前都先發出一些信號(一開始是搖鈴,後來還包括吹口哨、使用節拍器、敲擊音叉、開燈……等等),連續了幾次之後,他試了一次搖鈴但不餵食,發現狗雖然沒有東西可以吃,卻照樣流口水,而在重複訓練之前,狗對於「鈴聲響」是不會有反應的。
  • 科學界中的三大「神獸」,薛丁格的貓上榜,排最後的能預知未來
    但除了人類以外,動物也為人類的科學事業奉獻了不少,科學界中就有著名的三大「神獸」,它們分別在不同的領域作出了驚人的成就。首先是人們都較為熟悉的薛丁格的貓,這是由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進行的一項假想實驗,在實驗中,薛丁格將一隻貓放進了裝有放射性物質的盒子裡。
  • 「好過教育」教師資格證必知的12個心理學實驗
    三山實驗-皮亞傑【實驗內容】實驗材料是一個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顏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實驗首先要求兒童從模型的四個角度觀察這三座山,然後要求兒童面對模型而坐,並且放一個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邊,要求兒童從四張圖片中指出哪一張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 為什麼要做動物實驗?我們的手沾了血,肩承著名為「智人」的物種
    被我們引用最多的動物實驗的例子大約是巴普洛夫的狗(薛丁格的貓並不是真正的實驗動物,別鬧)。事實上,人類歷史上科學發展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動物們的犧牲。一些現在說起來理所當然的常識,最初都是通過對動物的觀察或者利用動物的實驗中得出來的,例如血液循環,微生物致病,一些致癌物的發現,胰腺功能缺失引起糖尿病等等。現在科學研究的範圍小到線蟲,大到猴子,覆蓋了各種實驗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