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照片除署名外均為孫公三攝。
在青島的公園或者郊區的溼地,經常能看見一個端著相機的老者的身影,與很多呆在專門的迷彩帳篷、端著近十萬裝備的拍鳥人不同,他的相機檔次不高,而且經常趴在地上甚至泥裡長時間等待鳥類的出現,盛夏嚴寒皆是如此。憑著這股勁頭,從2008年開始,他在青島已經拍攝到本地從來沒有記錄過的鳥類十餘種,為豐富青島的鳥類資料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就是被稱為「老土槍」的孫公三,今年已經66歲了。
自學七年成鳥專家
50多年前,還是少年的孫公三就喜歡攝影,無論是院中的花花草草,還是朋友之間踢足球後的合影,從拍攝到衝洗都由他來包辦,那時候想玩轉一臺相機可不像現在的數位相機這麼簡答,必須有一定的理論知識,這也給孫公三打下了堅實的攝影基礎。
2008年夏天,孫公三在中山公園遛彎,突然看見一隻小鳥,他隨手用一臺索尼數位相機拍了下來,經打聽才知道這是一隻翠鳥。正是因為這隻翠鳥,老孫迷戀上了拍鳥,他開始瀏覽鳥類網站,加入攝影組織,帶著那臺平民相機跟著大家去拍鳥,因為設備過於普通,從此「老土槍」這個名字便成了他的代號。
為了保證拍攝的質量,老孫購買了一臺中上等的單反機身,和一個準專業的300毫米鏡頭。孫老買了一本中國鳥類圖鑑當做圖譜,有空就出去拍,拍完了回來對照圖譜分辨,幾年下來,孫公三如今已經成了一個鳥類專家,而且拍鳥的技術也得到了同伴的認可。
寒冬盛夏潛伏溼地
「你看這個鳥,瞳孔多清晰,這是我趴在地上3個多小時等到的,前身都在泥裡。 」孫公三很享受拍鳥的過程,即便非常煎熬。為了彌補器材的不足,再加上自己的性格,孫公三選擇了一種別人很少嘗試的拍鳥方式,那就是近距離拍攝。 「首先要觀察鳥在哪喝水,在哪覓食,然後你可以走過去,這樣這些鳥就全飛走了。找幾塊木板、或者乾脆趴在地上偽裝好,等著鳥回來。 」孫老告訴記者,幾個小時的「潛伏」換來了近距離的拍攝機會。 「夏天能熱死,冬天凍得連按快門的動作都做不了,但是不這樣拍不到好片子啊。 」孫公三說。
記錄十餘種傳說鳥
「你看,這是紅嘴巨鷗,是2011年在羅家營拍到的,這種鳥在青島從來沒有被記錄過,當時拍完後林業專家都非常興奮。 」孫公三指著一隻有點類似於非洲大蜡嘴鳥的照片告訴記者,這僅僅是他這七年來拍攝到的以前沒有被青島記錄過的鳥類的一種,這幾年算下來,已經有十多種鳥類被他的鏡頭在青島第一次記錄。
說起孫老拍鳥的玩命勁,圈裡人有口皆碑。 2012年10月,孫老在羅家營溼地拍鳥,看見了一種鷹隼,當鏡頭對準後,老孫發現它是從來沒有在青島被記錄過的阿穆爾隼,當他把照片傳到網上後立刻引起了同行和林業部門的關注;同樣是一種被譽為『鳥中熊貓』的震旦鴉雀,在孫公三前後六次赴墨水河流域尋找後終於被納入鏡頭。
圖片配詩將出畫冊
「難熬久臥水邊,苦等小鳥呈現。精靈嬉戲爭鬥,珍留絕妙瞬間。 」這是一首孫公三寫的詩,是為了紀念一次三小時「潛伏」後拍到的一幅小鳥爭鬥的圖片。這麼多年,孫老的足跡遍布青島各大溼地和山林,每拍攝到一幅滿意的照片,他都會配上一首詩。孫老告訴記者,隨著他的年齡越來越大,以後逐年出去玩命拍鳥的機會也會漸漸減少,所以他計劃今年出一套一百張配詩的鳥類照片的畫冊,作為自己這麼多年來的一個記錄,同時也計劃將這本畫冊送給青島相關部門,算是一個老百姓送給城市的禮物。(記者 周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