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珠溼地拍到的黃胸鵐(俗稱「禾花雀」)。攝/通訊員趙廣勝 信時記者葉偉報
大洋網訊 海珠溼地首次發現「鳥中大熊貓」禾花雀。記者昨日從海珠溼地獲悉,有攝影愛好者日前在海珠湖拍到了5隻漂亮的黃胸鵐(俗稱「禾花雀」),這是首次在海珠湖拍到禾花雀。據統計,2011年海珠溼地只有70餘種鳥類,到如今已升至172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鳥類16種,廣東省級保護鳥類21種。
禾花雀飛出草叢被抓拍
「禾花雀是無意中拍到的。」儘管已過去半個多月,但一說起拍到禾花雀的經過,趙廣勝還是禁不住激動,連稱「幸運」。趙廣勝回憶說,10月13日那天是星期六,他帶著十幾個學生去海珠湖拍鳥。隊伍解散後,趙廣勝正準備離開,突然,有幾隻鳥從附近的草叢中飛出來,然後落在了身旁的灌木叢上。
有著10多年拍鳥經驗的趙廣勝憑著直覺判斷這不是一般的鳥,於是抓起相機狂按快門。後經辨認,果然那幾隻鳥叫黃胸鵐,即民間所說的禾花雀。「我感覺太幸運了。」趙廣勝說,自2007年開始拍鳥至今,他還是第一次在廣州見到禾花雀,而且一次就見到5隻,那種興奮之情真是用言語無法表達。「禾花雀遷徙經過中國,被不法分子從無危吃到極危,瀕危等級比國寶大熊貓還要高2級,已到隨時滅絕的邊緣。」趙廣勝感嘆道。
記者查詢發現,2017年12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黃胸鵐的評級從「瀕危」升級為「極危」,而「極危」意味著禾花雀的野生種群隨時可能面臨滅絕,禾花雀也因此被稱為「鳥中大熊貓」。
青腳濱鷸也是新發現的
曾做過教師的趙廣勝現在從事IT行業,因為愛好拍鳥,他現在還是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會員兼理事。趙廣勝說,周末他一般會帶著學生在廣州觀鳥、拍鳥,寒暑假則會到廣州之外的地方觀鳥、拍鳥。
「2007年開始拍鳥的時候,一年拍到的鳥大概有六十幾種。」趙廣勝說,隨著環境的改善和市民愛鳥意識的增強,現在他們在廣州一年能拍到的鳥的種類接近100種。拍到禾花雀的當天,趙廣勝他們還拍到了水雉、黃腳三趾鶉和丘鷸等幾種平常相對難以拍到的鳥。
「青腳濱鷸也是新發現的。」海珠溼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據介紹,我國共有5條候鳥遷徙通道,海珠溼地是其中東部和中部2條遷徙路線的途經會合地,同時還是東北亞2條遷徙通道的途經停歇地。因地理位置優越,生態環境保護得力,海珠溼地成為眾多候鳥長長的旅途中一個安全庇護所和重要的補給站。
信時記者黃熙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