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中「大熊貓」禾花雀升級為「極危」20年間被吃到近滅絕

2021-01-20 界面新聞

2017年12月5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官網宣布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黃胸鵐(俗稱「禾花雀」)的評級從「瀕危」升為「極危」。

紅色名錄指出:跡象顯示,該物種數量總體下降速度超出此前想像,並且在過去11年間變得非常迅速。

禾花雀,學名為黃胸鵐,又稱黃膽、老鐵背,體長約15釐米,繁殖於西伯利亞一帶,越冬至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地區的候鳥。

10多年時間裡,禾花雀在紅色名錄上連跳四級,使其成為鳥中的「大熊貓」。禾花雀在2000年尚屬於無危(LC)級別, 2004年被列為近危(NT)級別,2008年被列為易危(VU)級別, 2012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禾花雀列為瀕危(EN)物種紅色名錄。

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宣布,得益於中國政府幾十年堅持不懈的保護,大熊貓已不再屬於瀕危物種。按照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劃分,大熊貓從「瀕危」名單轉移到了「易危」名單下。

相比大熊貓,禾花雀的現狀更令人擔憂。據《華商報》報導,在中國南方一些地方,認為禾花雀是天上人參,能補腎壯陽, 「進食可大補」。上世紀90年代末,廣東佛山三水區還專門舉辦過禾花雀美食節,食客蜂擁,鳥兒慘遭大面積捕殺。

5月22日,中國觀鳥組織聯合行動平臺、北京大學自然保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和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等機構共同發布的《中國自然觀察報告2016》認為,大熊貓以及其同區域的金絲猴等物種保護情況較好,但不少遷徙鳥類卻因為棲息地受威脅、被大量捕食等原因每況愈下。報告特別指出,禾花雀在短短二十幾年裡,已被人們從「無危」吃到「瀕危」。

相關焦點

  • 禾花雀升級為極危 盤點那些被人類吃滅絕的動物
    紅色名錄顯示,禾花雀已升級至「極危」。  12月5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官網宣布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黃胸鵐(俗稱「禾花雀」)的評級從「瀕危」升為「極危」。  「極危」,意味著其野生種群面臨即將滅絕的機率非常高。  紅色名錄寫明了評級提升的理由:跡象顯示,該物種數量總體下降速度超出此前想像,並且在過去11年間變得非常迅速。
  •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說天說地說新聞,解花解語解趣事     羊城派原創文本/夏楊  12月5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備受關注的是,「禾花雀」的評級從「瀕危」升級為「極危」!
  •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還有多少生靈將因「壯陽」滅絕?
    澎湃評論員 甘瓊芳「給我一個物種,我能吃到瀕危」,很多「吃貨」都曾這樣自黑過。
  •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還有多少生靈要因「壯陽」滅絕?
    「給我一個物種,我能吃到瀕危」,很多「吃貨」都曾這樣自黑過。現在,調侃正變為現實: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從「瀕危」升為「極危」。這意味著,13年間,這一可愛的黃色小精靈,已從「無危」變成了比大熊貓還珍稀的物種,且很有可能即將從地球上消失。
  • 馬上評|禾花雀被吃到極危,還有多少生靈要因「壯陽」滅絕?
    馬上評|禾花雀被吃到極危,還有多少生靈要因「壯陽」滅絕?現在,調侃正變為現實: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從「瀕危」升為「極危」。這意味著,13年間,這一可愛的黃色小精靈,已從「無危」變成了比大熊貓還珍稀的物種,且很有可能即將從地球上消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稱,我國部分地區因食用而過度捕獵,是禾花雀數量銳減的主因。據報導,上世紀90年代,吃禾花雀之風從南方擴散。
  • 從「無危」到「極危」,下一個禾花雀是誰
    丹麥生蠔泛濫在網絡上求助時,網友曾笑稱派出中國吃貨能把生蠔吃到滅絕。對於禾花雀來說,這還真不是段子,已接近現實。12月5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官網宣布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黃胸鵐(俗稱「禾花雀」)的評級從「瀕危」升為「極危」。13年前,禾花雀還屬於「無危」狀態。「極危」,意味著其野生種群面臨即將滅絕的機率非常高。
  • 是什麼原因導致禾花雀在13年間從無危到極危?
    「空中人參」的美名,導致禾花雀從無危到極危。禾花雀在13年間從無危到極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官網公開信息認為在中國,為食用而對禾花雀進行的非法誘捕是對禾花雀最主要威脅。禾花雀學名黃胸鸝,是一種候鳥。這種鳥類,體型大約只有15釐米左右,比麻雀還小,形體也與麻雀相似,只不過禾花雀的腳比麻雀的腳略長一點。禾花雀原產於內蒙古和東北一帶,每年由北往南飛遷過冬,經過廣東時,正是十月水稻揚花季節,故稱「禾花雀」,尤以廣東三水市的禾花雀最名。由於禾花雀專門吃水稻穀粒,令到稻農稻穀失收,損失很大,因此,在三水農民一直都有「捕鳥護稻」的習俗。
  • #別吃了,禾花雀快滅絕了!13年評級從無危變「極危」……
    #別吃了,禾花雀快滅絕了!13年評級從無危變「極危」…… 2017-12-07 2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黃胸鵐13年間從「無危」變「極危」
    今年8月31日,被查獲的一處黃胸鵐催肥窩點12月5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黃胸鵐(俗稱禾花雀)的評級從「瀕危」升級為「極危」,13年前,黃胸鵐還屬於「無危」狀態。13年從「無危」到「極危」這是一隻身長只有十幾釐米的小鳥,如果不是胸前的一簇黃色羽毛,它和普通的麻雀似乎沒什麼區別,因為這簇黃毛,它被專家們命名為黃胸鵐。每年8月開始,它和它的同胞會從西伯利亞到中國東北的漫長地帶起飛,一路南下遷徙到中國的南方乃至東南亞地區,行程可達4000公裡以上。
  • 13年間從低危到極危,禾花雀到底經歷了什麼?
    禾花雀早在20世紀還是一種我國常見的鳥類,進入21世紀後,禾花雀的數量持續的下降,從2004年的近危物種,到2008年的易危物種,再到2013年的瀕危物種,最後到2017年的極危物種。也就是說禾花雀從04年到17年這13年的時間內從近危一路到了極危,瀕危等級等同於亞洲獅、中華鱘。那麼,是什麼讓禾花雀在13年間,從近危到了極危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 黃胸鵐13年間從無危變「極危」 系因過度捕獵食用
    黃胸鵐13年間從「無危」變「極危」  系因過度捕獵食用 捕獵者稱野外捕獲越來越難 餐廳菜單用「黑話」售賣  12月5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黃胸鵐(俗稱禾花雀)的評級從「瀕危」升級為「極危」,13年前,黃胸鵐還屬於「無危」狀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稱,中國部分地區為食用而過度捕獵黃胸鵐是其數量迅速減少的主因。
  • 東莞三地發現世界級「極危」鳥類禾花雀!數量為近年之最
    近日,東莞這三地發現了黃胸鵐[wú],這種鳥就是東莞人十分熟悉的「禾花雀」,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義為「極危」物種,在世界上存活很少。被吃到「瀕危」的禾花雀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也是候鳥南遷的季節。每年秋冬兩季,很多候鳥由北往南遷徙途中停留於東莞,東莞已成為候鳥遷徙的能量補給站。
  • 「鳥中大熊貓」禾花雀首現海珠溼地
    在海珠溼地拍到的黃胸鵐(俗稱「禾花雀」)。攝/通訊員趙廣勝 信時記者葉偉報大洋網訊 海珠溼地首次發現「鳥中大熊貓」禾花雀。記者昨日從海珠溼地獲悉,有攝影愛好者日前在海珠湖拍到了5隻漂亮的黃胸鵐(俗稱「禾花雀」),這是首次在海珠湖拍到禾花雀。據統計,2011年海珠溼地只有70餘種鳥類,到如今已升至172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鳥類16種,廣東省級保護鳥類21種。禾花雀飛出草叢被抓拍「禾花雀是無意中拍到的。」
  • 禾花雀要被吃滅絕了怎麼辦?挺急的,在線等!
    市面上賣的、我們吃的難道不是養殖的麼?」因此,我決定寫一篇詳細的圖文,儘量全面地解釋一下什麼是禾花雀、為什麼倒黴的是禾花雀,以及作為普通民眾的我們應該怎麼拯救它。本文包括下面這些您可能會想知道的問題:➤ 禾花雀是啥?跟麻雀有什麼關係?禾花雀以前多到什麼程度? ➤ 極危物種是什麼概念?
  • 新媒體周刊·一周熱搜|東莞又見「極危」禾花雀
    日前,東莞觀鳥協會公布了近日對禾花雀的觀察結果。11月14日,觀鳥協會成員在中堂、橋頭和望牛墩的農業園,驚喜地發現了黃胸鵐,也稱禾花雀。在中堂農業園發現1隻雌性和1隻雄性禾花雀,在望牛墩農業園發現1隻雄性,而在橋頭農業園,發現有超過10隻禾花雀。這是東莞觀鳥協會近幾年發現禾花雀數量最多的一次。由於人類的捕殺,候鳥禾花雀越來越少。從2013年開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把禾花雀從「易危」級別提升到與大熊貓同等待遇的「瀕危」級別。2017年12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禾花雀的評級從「瀕危」升為「極危」。
  • 寧夏六盤山地區記錄到極危鳥類黃胸鵐
    寧夏自然觀察記錄愛好者在六盤山地區記錄到的極危鳥類黃胸鵐何志遠 攝中新網銀川5月20日電 (楊迪)記者20日從寧夏觀鳥協會獲悉,近日,寧夏自然觀察記錄愛好者何志遠在六盤山地區用鏡頭記錄到極危鳥類黃胸鵐。黃胸鵐(學名:Emberizaaureola)屬小型鳴禽,體長14釐米—15釐米。
  • 禾花雀快滅絕了 13年評級從無危變「極危」究竟是誰之過
    廣州等地愛吃禾花雀,13年來硬是把一個無危的的物種吃成了極危物種。禾花雀學名黃胸鵐[wú],每年在西伯利亞一帶繁殖,在秋天南方二季稻成熟的時候飛往廣東一帶。廣東東莞、湛江的一些地方大量捕捉它們,讓它們成為富人們的盤中餐,一般一隻禾花雀可以賣到60多元錢,一盤子菜裡一般是12隻。一道菜6-700元,也只有富人才能吃得起了。這已經是富人的遊戲了,身份地位的象徵。有偉人說:「我的一貫主張是,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大原則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區發展快一點,帶動大部分地區,這是加速發展、達到共同富裕的捷徑。」
  • 禾花雀面臨「滅絕」 南京專家呼籲保護
    2018-04-15 09:19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愛鳥周網絡生態講壇開講禾花雀面臨「滅絕」,專家呼籲保護主講人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李忠秋以「聊聊你我身邊的鳥事」為主題進行分享。講座中,李忠秋還詳細介紹了黃胸鵐(俗稱禾花雀)近年來種群從「無危」到「極危」的過程,呼籲「不要再有下一個禾花雀」。李忠秋介紹,黃胸鵐的分布十分廣泛,橫跨整個歐亞大陸北部,冬季,它們會飛行數千公裡來到我國廣東、廣西及東南亞地區越冬。但在這些區域,上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了一股捕食的「熱潮」。
  • 洛陽孟津黃河溼地驚現「極危」物種——黃胸鵐
    近日,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野外監測時,發現80餘只珍稀野生鳥類黃胸鵐(wú)(俗稱「禾花雀」),這種鳥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  近日,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野外監測時,發現80餘只珍稀野生鳥類黃胸鵐(wú)(俗稱「禾花雀」),這種鳥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
  • 吃出來的物種「滅絕」是一種恥辱
    12月5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官網宣布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黃胸鵐(俗稱「禾花雀」)的評級從「瀕危」升為「極危」。「極危」,意味著其野生種群面臨即將滅絕的機率非常高。紅色名錄寫明了評級提升的理由:跡象顯示,該物種數量總體下降速度超出此前想像,並且在過去11年間變得非常迅速。在中國,為食用而對禾花雀進行的非法誘捕是主要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