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危」到「極危」,下一個禾花雀是誰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丹麥生蠔泛濫在網絡上求助時,網友曾笑稱派出中國吃貨能把生蠔吃到滅絕。對於禾花雀來說,這還真不是段子,已接近現實。12月5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官網宣布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黃胸鵐(俗稱「禾花雀」)的評級從「瀕危」升為「極危」。13年前,禾花雀還屬於「無危」狀態。「極危」,意味著其野生種群面臨即將滅絕的機率非常高。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官網公開的信息稱,在中國,為食用而對禾花雀進行的非法誘捕是主要威脅。

  在這幾年的新聞報導中,人們都熟知穿山甲不能吃,黑天鵝不能吃,這些都是大家熟知的國家保護動物,而禾花雀什麼時候也成了瀕危動物,卻少有人知。

  我國於1997年就禁止獵捕禾花雀。然而,從2000年至2013年這13年間,光是在廣州和韶關兩地查獲的被捕食的禾花雀就多達10萬多隻。從1997年到2017年,這20年的時間我們做了什麼?如果說非法捕獵者和吃貨的覺悟認識不到位,那麼監管又存在著那些疏忽?

  很多人以「吃貨」自居,甚至對於動物的第一感官先是從味覺上判斷,「這個能不能吃?好不好吃?」不管是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遊的洞裡鑽的,只要是血肉之軀,就有一隻大炒勺或者小燉盅等著它。所以段子手說「如果有一種生物泛濫,那只能說明它不好吃」。

  同時,中國人喜歡通過食用各種植物和動物來改善身體或預防疾病。食物是藥物,甚至是更好的藥物,這是中國人幾千年來遵循的信條。民間流傳著禾花雀是「天上人參」,正是這種「大補」功效讓禾花雀面臨著滅種的危險。但實際上,禾花雀所謂的「天上人參」和穿山甲的藥效一樣,只是傳說而已,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專家說禾花雀的營養價值與鵪鶉、鴿子差不多。

  因為吃而滅絕的動物名單,其品種之多讓人心悸。如果等到動物變成稀有再去保護,怕是已經晚了。目前我國法律明確不準食用的是列入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其他則沒有明令禁止。再加上我國傳統的飲食習慣和飲食觀念,讓很多人在界限模糊中把一些動物吃到極危。除了加強在監管上的力度,也要界定清楚野生動物與可食用飼養動物的界限,讓每個吃貨知道什麼可以吃什麼不可以吃。如果輿論對待所有的野生動物都能如鄙視「穿山甲公主」「穿山甲公子」一樣,不要以為吃了就貴氣了,吃了就大補了,那麼那些處在岌岌可危的野生動物才會有一條活路。否則,再多的飛禽走獸也抵不過吃貨的戰鬥力。

  我們站在食物鏈最頂端,但我們不能成為動植物的終結者。作為野生動物救援大使的球星貝克漢姆曾說:「作為一名父親,我希望我們的孩子不只是從圖片中看到犀牛;我希望我們的孩子有機會與鯊魚遊泳,而不是食用魚翅羹;我希望我的孩子有機會在野外看到大象。」而有一天,我們對孩子指著圖片中的禾花雀該如何說?(陳進紅)

相關焦點

  • #別吃了,禾花雀快滅絕了!13年評級從無危變「極危」……
    #別吃了,禾花雀快滅絕了!13年評級從無危變「極危」…… 2017-12-07 2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鳥中「大熊貓」禾花雀升級為「極危」20年間被吃到近滅絕
    2017年12月5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官網宣布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黃胸鵐(俗稱「禾花雀」)的評級從「瀕危」升為「極危」。紅色名錄指出:跡象顯示,該物種數量總體下降速度超出此前想像,並且在過去11年間變得非常迅速。
  • 是什麼原因導致禾花雀在13年間從無危到極危?
    「空中人參」的美名,導致禾花雀從無危到極危。禾花雀在13年間從無危到極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官網公開信息認為在中國,為食用而對禾花雀進行的非法誘捕是對禾花雀最主要威脅。禾花雀學名黃胸鸝,是一種候鳥。這種鳥類,體型大約只有15釐米左右,比麻雀還小,形體也與麻雀相似,只不過禾花雀的腳比麻雀的腳略長一點。禾花雀原產於內蒙古和東北一帶,每年由北往南飛遷過冬,經過廣東時,正是十月水稻揚花季節,故稱「禾花雀」,尤以廣東三水市的禾花雀最名。由於禾花雀專門吃水稻穀粒,令到稻農稻穀失收,損失很大,因此,在三水農民一直都有「捕鳥護稻」的習俗。
  • 黃胸鵐13年間從「無危」變「極危」
    今年8月31日,被查獲的一處黃胸鵐催肥窩點12月5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黃胸鵐(俗稱禾花雀)的評級從「瀕危」升級為「極危」,13年前,黃胸鵐還屬於「無危」狀態。13年從「無危」到「極危」這是一隻身長只有十幾釐米的小鳥,如果不是胸前的一簇黃色羽毛,它和普通的麻雀似乎沒什麼區別,因為這簇黃毛,它被專家們命名為黃胸鵐。每年8月開始,它和它的同胞會從西伯利亞到中國東北的漫長地帶起飛,一路南下遷徙到中國的南方乃至東南亞地區,行程可達4000公裡以上。
  •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說天說地說新聞,解花解語解趣事     羊城派原創文本/夏楊  12月5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備受關注的是,「禾花雀」的評級從「瀕危」升級為「極危」!
  •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還有多少生靈要因「壯陽」滅絕?
    「給我一個物種,我能吃到瀕危」,很多「吃貨」都曾這樣自黑過。現在,調侃正變為現實: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從「瀕危」升為「極危」。這意味著,13年間,這一可愛的黃色小精靈,已從「無危」變成了比大熊貓還珍稀的物種,且很有可能即將從地球上消失。
  •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還有多少生靈將因「壯陽」滅絕?
    澎湃評論員 甘瓊芳「給我一個物種,我能吃到瀕危」,很多「吃貨」都曾這樣自黑過。
  • 馬上評|禾花雀被吃到極危,還有多少生靈要因「壯陽」滅絕?
    馬上評|禾花雀被吃到極危,還有多少生靈要因「壯陽」滅絕?現在,調侃正變為現實: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從「瀕危」升為「極危」。這意味著,13年間,這一可愛的黃色小精靈,已從「無危」變成了比大熊貓還珍稀的物種,且很有可能即將從地球上消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稱,我國部分地區因食用而過度捕獵,是禾花雀數量銳減的主因。據報導,上世紀90年代,吃禾花雀之風從南方擴散。
  • 禾花雀快滅絕了 13年評級從無危變「極危」究竟是誰之過
    廣州等地愛吃禾花雀,13年來硬是把一個無危的的物種吃成了極危物種。禾花雀學名黃胸鵐[wú],每年在西伯利亞一帶繁殖,在秋天南方二季稻成熟的時候飛往廣東一帶。廣東東莞、湛江的一些地方大量捕捉它們,讓它們成為富人們的盤中餐,一般一隻禾花雀可以賣到60多元錢,一盤子菜裡一般是12隻。一道菜6-700元,也只有富人才能吃得起了。這已經是富人的遊戲了,身份地位的象徵。有偉人說:「我的一貫主張是,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大原則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區發展快一點,帶動大部分地區,這是加速發展、達到共同富裕的捷徑。」
  • 禾花雀面臨「滅絕」 南京專家呼籲保護
    2018-04-15 09:19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愛鳥周網絡生態講壇開講禾花雀面臨「滅絕」,專家呼籲保護講座中,李忠秋還詳細介紹了黃胸鵐(俗稱禾花雀)近年來種群從「無危」到「極危」的過程,呼籲「不要再有下一個禾花雀」。李忠秋介紹,黃胸鵐的分布十分廣泛,橫跨整個歐亞大陸北部,冬季,它們會飛行數千公裡來到我國廣東、廣西及東南亞地區越冬。但在這些區域,上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了一股捕食的「熱潮」。
  • 禾花雀升級為極危 盤點那些被人類吃滅絕的動物
    紅色名錄顯示,禾花雀已升級至「極危」。  12月5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官網宣布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黃胸鵐(俗稱「禾花雀」)的評級從「瀕危」升為「極危」。  「極危」,意味著其野生種群面臨即將滅絕的機率非常高。  紅色名錄寫明了評級提升的理由:跡象顯示,該物種數量總體下降速度超出此前想像,並且在過去11年間變得非常迅速。
  • 新媒體周刊·一周熱搜|東莞又見「極危」禾花雀
    日前,東莞觀鳥協會公布了近日對禾花雀的觀察結果。11月14日,觀鳥協會成員在中堂、橋頭和望牛墩的農業園,驚喜地發現了黃胸鵐,也稱禾花雀。在中堂農業園發現1隻雌性和1隻雄性禾花雀,在望牛墩農業園發現1隻雄性,而在橋頭農業園,發現有超過10隻禾花雀。這是東莞觀鳥協會近幾年發現禾花雀數量最多的一次。由於人類的捕殺,候鳥禾花雀越來越少。從2013年開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把禾花雀從「易危」級別提升到與大熊貓同等待遇的「瀕危」級別。2017年12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禾花雀的評級從「瀕危」升為「極危」。
  • 黃胸鵐13年間從無危變「極危」 系因過度捕獵食用
    黃胸鵐13年間從「無危」變「極危」  系因過度捕獵食用 捕獵者稱野外捕獲越來越難 餐廳菜單用「黑話」售賣  12月5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黃胸鵐(俗稱禾花雀)的評級從「瀕危」升級為「極危」,13年前,黃胸鵐還屬於「無危」狀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稱,中國部分地區為食用而過度捕獵黃胸鵐是其數量迅速減少的主因。
  • 東莞三地發現世界級「極危」鳥類禾花雀!數量為近年之最
    近日,東莞這三地發現了黃胸鵐[wú],這種鳥就是東莞人十分熟悉的「禾花雀」,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義為「極危」物種,在世界上存活很少。被吃到「瀕危」的禾花雀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也是候鳥南遷的季節。每年秋冬兩季,很多候鳥由北往南遷徙途中停留於東莞,東莞已成為候鳥遷徙的能量補給站。
  • 黃河溼地發現極危物種黃胸鵐
    在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南孟津管理中心科研人員在稻田裡發現了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郭 準攝(中經視覺)近日,黃河溼地河南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進行日常監測過程中,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屬雀形目,鵐科,為小型鳴禽。
  • 洛陽孟津黃河溼地驚現「極危」物種——黃胸鵐
    近日,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野外監測時,發現80餘只珍稀野生鳥類黃胸鵐(wú)(俗稱「禾花雀」),這種鳥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  近日,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野外監測時,發現80餘只珍稀野生鳥類黃胸鵐(wú)(俗稱「禾花雀」),這種鳥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
  • 80餘只世界「極危」鳥類現身孟津溼地
    黃胸鵐俗稱「禾花雀」是國家珍稀野生鳥類,目前世界上存活量很少,2017年12月5日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正式列入「極危」物種。據介紹,20世紀90年代,黃胸鵐和麻雀一樣種群規模較大,世界範圍內有數十萬隻。隨著人們的捕殺和生態環境的改變,黃胸鵐的數量逐年減少。2004年,黃胸鵐由「無危」改為「近危」,2013年改為「瀕危」,直到2017年12月5日又升級為「極危」物種。
  • 80餘只世界「極危」鳥類現身孟津溼地
    黃胸鵐俗稱「禾花雀」是國家珍稀野生鳥類,目前世界上存活量很少,2017年12月5日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正式列入「極危」物種。據介紹,20世紀90年代,黃胸鵐和麻雀一樣種群規模較大,世界範圍內有數十萬隻。隨著人們的捕殺和生態環境的改變,黃胸鵐的數量逐年減少。2004年,黃胸鵐由「無危」改為「近危」,2013年改為「瀕危」,直到2017年12月5日又升級為「極危」物種。
  • 極危物種黃胸鵐現身連雲港
    揚子晚報訊(通訊員 蘇小環 記者 曹盧傑)近日,受連雲港市灌雲生態環境局委託的生態環境部南京環科所生物多樣性調查團隊,在灌雲縣下車鎮四五河附近調查期間,記錄到2隻黃胸鵐(俗稱:禾花雀),經查證,該鳥種於2017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級為「極危(CR)」物種。 黃胸鵐(音wú)為中等體型(15釐米)而色彩鮮亮的鵐。
  • 極危物種黃胸鵐現身連雲港
    揚子晚報訊(通訊員 蘇小環 記者 曹盧傑)近日,受連雲港市灌雲生態環境局委託的生態環境部南京環科所生物多樣性調查團隊,在灌雲縣下車鎮四五河附近調查期間,記錄到2隻黃胸鵐(俗稱:禾花雀),經查證,該鳥種於2017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級為「極危(CR)」物種。黃胸鵐(音wú)為中等體型(15釐米)而色彩鮮亮的鵐。